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4月19日 20:49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7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16: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7篇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247184|2019|07地域建筑文化摘要: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逐步提高,人们不仅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要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我们的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7篇,供大家参考。

    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7篇

    篇一: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7184 | 2019 | 07 地域建筑文化摘要: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逐步提高,人们不仅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要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环境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Abstract:As the productivity of society is gradually improved, people not only pursue basic needs of life, but also seek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Our living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and protected by people.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 on people is everywhere.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psychology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关键词:设计心理;环境设计;空间Keywords:design psychology;environmental design;spaceApplication of Design Psychology in Environmental Design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文/滕 柔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刘 垚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讲 师(通讯作者)前言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产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结合体,它综合了实用和审美功能,能够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1 环境设计问题的相关研究从人类生命诞生之初,人们就十分关心周围环境。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广义的环境设计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狭义的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之外其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1] 。在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河流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凸显,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好坏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众多学科领域也都涉及环境因素。80 年代到 90 年代,我国一部分环境设计界的设计师开始追求环境设计概念及其发展,在这期间,很多的国家将可持续发展定为本国发展的基本国策[2] ,环境设计得到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这个领域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业界的优秀设计人才相对匮乏,而国外的优秀设计人才和作品众多,艺术造诣水准高,再加上数字媒体信息交流便捷,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作品风格形式都受到影响,导致部分设计师向西方盲目学习。环境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 , 具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如何把以人为本,注重环境和域的分割,通过地毯与地板的铺装、墙面的设计、室内空间装饰上造型的丰富性,注重对材质的选择,注重生态环保。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设计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应该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结语设计心理对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影响人类心理和人对环境的认识有很多因素,例如社会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考虑人们自身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类的心理需要和对环境的认识[5] 。不同的建筑空间,设计要求也不同,应当考虑的心理因素也不同。应该进一步研究设计心理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系统科学地阐述理论框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的关系、环境设计与本国的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设计出经典优秀的作品,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形成本国特色。2 设计心理学问题的相关研究三次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理念将人放在首位,从“以机器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因此,设计心理学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学科[3] 。3 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的环境设计为例。它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建筑楼群、动态流线四个方面考虑,既体现了商业性,又包含了交通、旅游、休闲娱乐、展示城市形象等功能,从年龄、性别、社会阶级、文化、动机、属性等多方面考虑,为人们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商业步行街环境。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大到建筑,小到座椅的朝向位置、广告灯箱、地铺的形式、环境色调的冷暖、入口广场的标示、垃圾桶的造型、绿化设计的线性植物和面性种植分布、无障碍设计等,通过视觉、听觉,从人的空间感、私密感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心理学主要从年龄、性别、性格、家庭、社会阶层、安全感、动机、目的八个方面考虑分析,如果在此活动的人年龄偏小,空间色彩上主要以活泼为主,注重对玩耍区参考文献:[1]李力群.浅谈艺术设计的现实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2013,(20):133+21.[2]赵霄阳.探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4,(03):92.[3]周永宏.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11):38.[4]许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环境设计心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5]魏志芬,王玉洁.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因素[J].中国园林,2000,(04):35.[6]刘琼,张朝晖.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35-36.万方数据

    篇二: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育 论坛}} 次 以 习一生 物 碱 提取分 离 方 法研 究 进展孙 雪 松摘 要:生 物 碱 是 一 类 具 有 显 著 生 物活 性 的 含 氮 有机 化 合 物,是许多药 用 植 物 的 有 效 成 分。利 用 现代 技 术 对 天 然 产 物 中 的 生 物 碱 进行 提取分 离,对 于 开 发 其药 用 价 值,阐 明 药 效物 质 基 础 具 有 重 要 意义。因 此 生物 碱 的 提 取 分 离 方 法 备 受 人 们 关 注,本 文 对 近 年 来 生 物 碱 提 取 分 离 方 法进行 综 述。关 键 词 : 生 物 碱 ; 提取 ; 分 离生物 碱 ( a l k a i l o d s ) 是广泛存 在 于 自然界 植 物 中的 一 类 重 要 天然 活性 物质。大多 数生物 碱 具有较 复杂 的 氮 杂环结 构,显 碱性,有 生理 活性。它 的发现始于 1 9 世纪初,是 人 们 研究 最 早且最 多 的 一 类 天然有 机化合 物。目 前 已 发现生物 碱 约 6 0 0 0 余种,并 且 仍 以每 年 约1 0 0多 种 的速 度 递增。大 多 数生物 碱都 具有、抗 肿 瘤、抗癌、抗 炎、抗病 毒 以及 抗血 小 板 凝集、抗 心律失常 以及 抗高血 压等心 血 管疾 病 的 作 用,因 此,在卫 生、医 药等 领 域,它 有 着 巨 大 的 应 用 潜力。随 着 生物 碱 类 药 品 需 求 的增加。对从 大 量的含有生物 碱 的药 用 植 物中提取、分 离 出生物 碱 单 体 的技术提出 了 更 高 的 要求,探索和筛选 高效 分 离 技术成为近 年 来 人 们 研 究的热点。本 文通过阐述生物 碱 提取技术。进而介绍相 关 研 究 的 应 用。一、生物 碱 提取方法1按 提取 溶 剂 不 同 分类1.1 水 用 水 作 为提取 溶 剂,成 本 低廉,操 作 方 便,但 是提取 液体体 积 大,浓缩较为 困 难。1.1.2 酸水提取 法。本 法 可 用 于提 取 碱 性 弱 不 能 溶 于水 的生物碱,通过酸与生物 碱 成盐增加 溶 解 性 而达到提取 目 的。博落 回 生物 碱 的提取可采 用 1.5 % 盐酸,回 流提取,合 并多 次提取 液,加 浓 氨 水 至p H为 9一1 0,静 置,滤 集沉淀,即 得博落 回 粗 碱。1.1.3 醇 类溶 剂提取 法。游 离 生 物 碱 或 者盐 均可 溶 于 甲 醇、乙醇,配 合 酸水一碱化一萃取法可 以除去脂 溶性 杂质。1.1.4 亲脂 性 有 机 溶 剂提取法。大 多 数 游 离 生物 碱 为亲脂 性化合物,可 用 氯仿、苯、二 氯 甲 烷、乙 醚等 溶 剂提取,提取 前将 药 材 用 少 量碱 水润湿,以 便使 生物 碱游离,亦可增加 溶 剂对 植 物 细 胞 的 穿 透力。1.2按 提取 方 法 不 同 分类1.2.1 连续 回 流提取。该法 是 回 流 提取 的发 展,具 有 溶 剂 用 量少,操 作 简 便,提取 效 率 高 的 特 点。1.2.2 浸渍法。该法是 将 中药粗粉 装 在 适当 容 器 中,用 水 或 者 稀醇浸渍药 材 一 定 时间,反 复数次,合并 浸渍 液,减压 浓缩 即 可。该提 取过程 不 用 加 热,适 用 于挥发 性或 受热易 破 坏以及含淀粉 或 粘 液 质较 多 的成分,但 是提取时间长,效 率 不高。1.2.3 渗渡法。为浸渍法的发 展,此 法 在 提取过程 中随时 保 持 浓度 差,故提取 效 率 高 于浸渍法。采 用 7 5 % 乙 醇渗 渡提取 槟榔 中生物 碱使槟榔碱 及 槟榔 次 碱 均提取较 完 全。1.2.4超 声提取法。超 声波是 一 种 高 频 机械 波,超 声 波可增 大 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 度,增加 溶 剂的 穿 透力,从而提 高 提取 效 率,缩 短提取时间。二、生物 碱 分 离 方法2.1硅 胶 柱 色 谱 法。硅胶 是偏 酸 性 的无 色颗粒,性 质 稳 定,硅胶柱 色谱适 用 范 围 广,绝 大多 数生物 碱 可采 用 该法分 离。2.2 高 效液 相 色 谱 法。高效液 相色 谱法是 由经 典液 相色 谱法发 展而来的 一 种 高效 分 离 手 段,具有分 离效 能 高、灵 敏度 高、分 析 速 度快 等特 点,在 分 离高 沸点、大 分子、强 极性、热 稳 定性 差 化合 物方面显示 出优 势,现 在 已 经广泛 应 用 于天然产物的分 离、检 测 等方面。马忠武经 过硅胶柱 色谱、反相 O D S 柱 层 析 以及 高效液 相色 谱从 中草药钩 吻中分 离得到 1 2 个单 体 化合 物,其 中两个 经过 结构 解 析,确 认为g e l s e m i n e和k o u m i ne。2.3 大 孔 吸 附 柱 色 谱 法。大 孔 树 脂是 一 类 没有 可解 离 基 团,具 有多 孔结构,不 溶 于水 的 固 体高 分子物质。它 可以通过物 理 吸 附有选择 地吸 附有 机 物 质而达到分 离 的 目 的。近 年 来 大 孔 吸 附 树 脂 在 中药 材 有 效 成分的分 离 纯 化 方面 起 到 了 巨 大 的 作 用。2.4 膜 分 离 牲 米。膜分 离枯 术旱 2 0 世纪 6 0 年 代 后 讯 谏崛犯 的 一 项高效 分 离 技术,其采 用 半透膜 作 为选择 障碍 层,根 据各 组分 透过膜的迁移率 不 同,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 保 留混 合 物 中其 他 组分,从而 实 现混 合物 中各 组分 的分 离。该技术 在 常温 下 操 作,适 用 于热 敏性 物 质,该分 离方法是物理过程,不 发生相 的 变 化、不 需加 入 化 学 试剂,并 且选 择 性好,有 着传 统法无可比拟的 优 势。近 年 来,膜分 离 技术 在 生物 碱 的分 离与纯 化 过程 中的 应 用 研究 十分 活 跃。用 W / O 型 乳 状 液 膜分 离 技 术成功分 离 出荷叶粗提物中 3 种生物 碱 : 荷 叶 碱、N一去 甲 基荷 叶 碱、O一去甲 基荷 叶 碱,萃取率分别达到 了 9 5.6 %、1 0 0 % 和 9 7.9 %,充分显示出 了 该 技术 良好的 应 用 前 景。三、生物 碱 纯 化 技术根 据生物 碱溶 解 性、极性、成 本 等 因 素,生物 碱 的分 离 方法可 以灵活运 用。可采 用 现 代、先进的分 离 方法,如 树 脂 吸 附法、色谱分 离 等方法。3.1 离 子 树 脂 吸 附 法。离 子交换 树 脂 是 一 类 具有 离 子 交换 功能的高 分子 材 料。在溶液 中 它 能 将 本 身 的 离 子 与 溶液 中 的 同 号 离 子进 行交换。按 交换基 团 性 质的 不 同,离 子交换 树 脂 可分 为 阳 离 子交 换 树 脂和阴离 子交 换 树 脂。在 生物 碱 的纯 化 中 一 般使 用 的是 阳 离 子 交换 树 脂。离 子交换 树 脂 中的 氢离 子能与生物 碱 盐 阳 离 子进行交换。从 而与非 碱 性 的 化合 物分 离,再 用 碱 水洗 脱 得到生物 碱。迟 玉 明等 以 角 篙 总 生物 碱 溶液 为对 象,以其主 要 有 效 成分 角 篙醋 碱 为指 标,研究 了阳 离 子交 换 树 脂纯 化角 篙 总 生物 碱 的方法,包括 树 脂 类 型的选择、氨 水浓 度 和 乙 醇浓 度 对洗脱效 果 的影 响。实 验结果表明强酸 性 阳 离 子交换 树 脂对 角 篙 生物 碱 成分的交换 能力较强。且被 树 脂 吸 附的生物 碱 成分可 用 氨性 乙 醇 溶液 快 速洗脱。3.2 高 效液 相 色 谱。高效 液 相色 谱是 在 经 典液 相色谱 法基础 上 发展 起 来 的 一 种新型分 离、分 析 技术。高效液 相色谱 由于 使 用 了 细颗粒、高效 率 的 固 定 相和均匀填充技术,高效液 相 色谱法分 离效 率 极高,柱效一 般 可 达每米 1 0 块理论 板。同 时,流动相可 选择范 围 广,它 可 用 多 种溶 剂 作 流动相,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改善分 离效 果。此 外,采 用了 梯度 洗 脱 装置,应 用 范 围 广,可 用 于 高 沸点、相对分子质 量 大、热 稳 定性差、性 质和结构 类似 的生物 碱 的分 离 及分 析。3.3 分子印 迹 技 术。分子印迹 技术 是 2 0 世纪末 出现的 一 种 高 选择性 分 离 技术,通过印迹、聚 合、去除印迹分子 三 步 制备 分子 印迹聚 合 物( M I P s ),以其 特 定 的分 离机 理 而具有 极高 的选择 性,可以 作 为 高度 专 一的 固 相 萃取 材 料。刘 岚 等先 合 成聚苯 乙 烯 种 子,经两 步 溶胀 和 超 声聚 合得到粒 度 均匀的 M I P。,对茶 碱 有良好的 特 异 吸 附 性。四、小结生物 碱 是 一 类 具有 显著 生理活 性 的含 氮 有 机 化合 物,许 多 药 用 植物 中 富 含生物 碱。是中药的重 要 组 部分。生 物 碱 有 效 成 分 的分 离 与纯化 是中药开发 的难点与关 键,新 技术的 研 究 与开 发能 大 大 提 高 中药 化学成分的收率 与质量,节约 大 量 的时 间和 能 源。目 前,某些 分 离 纯 化技术尚存 在 一 定 的局 限 性,如分 离 产量 低、纯 化 成 本 高 等 问 题。特 别是 一 些分 离 纯 化 技术尚处 在实 验 室 研究 阶 段。如 何 将 这 些新 技术 应 用到生产中,还有 许 多 问 题 需 要 解 决,更需 要 研 究 单 位 和企 业联 手,解决生产中遇到 的问 题。随 着科 学技 术的 高 速发 展,越 来 越多 的 高 新技术 将 会运 用 到生物 碱 的提取分 离研 究 上。这些 高 新技术 具有 传 统 方法无法比拟的 优 点。对提 高 生物 碱 制剂质 量、减 少 服 用 剂量、提 高 生产效 率、降 低 环境 污染等 将起 到积 极 地 推动 作 用。( 作 者 单 位 : 长 春 东方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 1 」 范 伏 田,等.博 落 回 生 物 碱 的 提 取 及 分 离 工 艺【 J 〕.南 昌 大 学学 才及,2 0 0 6,3 0 ( 5 ) :【 2 」 邓 远 辉,杨 柳,周 蓓,等.微 波 用 于 中 药黄连 的 提 取【 J 〕.数理 医 药 学 杂, 怎 ,2 0 0 2【 3 〕 姜 忠义,吴 洪.膜 技 术 在 中 药 有 效 部 位 和 有 效 成 分 提取 分 离 中 的应 用 【 J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2 0 0 2303

    篇三: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健康与心理医学与哲学 2022 年 2 月第 43 卷第 4 期总第 687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 , Feb 2022 , Vol. 43 , No.4 , Total No. 687  35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争议和研究证据 *武文莉 ①   何   虎 ②   罗增让 ①摘要: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类型做了详细梳理并总结了争议的原因。结果发现,目前理论上的争议可归纳为四大类:负相关、正相关、不相关以及 U 形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性质、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的取向和设计形式以及被试群体有关。该结果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动态并批判性地看待既有研究结果。未来应将数字媒体使用做精细化区分并加强实验研究准确揭示因果关系,以便厘清该领域的争论。关键词:数字媒体使用,心理健康,互联网中图分类号:

     R -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0772 (2022 )

     04 - 0035 - 05DOI :

     10. 12014 /j.issn. 1002-0772. 2022. 04. 09Theoretical Controversy  and Research Evidenc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Media Use and Mental Health  WU   Wen - li ,HE   Hu , LUO   Zeng - rang . School  of  Education ,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 Baoji  721013 , ChinaAbstract :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review ,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media use and mentalhealth were sorted out in detail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roversy  were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renttheoretical dispu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

     negative correlation , positive correlation , uncorrelation andU - shaped correlation.The reasons for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may  b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digital media use , theconnotation of mental health ,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design form , as well as the type of participants.The results arehelpful to grasp  the research trends of digital media use on mental health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Existing researchresults are advocated to be viewed critically.Future digital media use should focus on fine division and experimentalresearch to reveal its cause and effect , and to clarify  disputations in this field.Key Words :

     digital media use , mental health , Internet* 基金项目:

     2019 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2019C006 );2020 年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 BJSKZX - 202046 );2021 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2021KD016 )①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②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安徽安庆  246000作者简介:武文莉( 1989 -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通信作者:罗增让( 1963 - ),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E - mail :lrobert64@163. com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媒体使用在当下已经变得相当普遍,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义的“数字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新媒体(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等)[ 1 ] 。如今数字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信息寻求和娱乐消遣的重要来源,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数字媒体设备的广泛使用是否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是研究者当下关心的重要问题 [2 ]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就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了探讨,但梳理后发现结论莫衷一是。从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作用方向来看,有研究和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数字媒体使用 [3 - 4 ] ;也有研究和理论认为数字媒体使用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 [5 - 6 ] ;还有研究和理论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呈现交互影响的关系 [7 - 8 ] 。此外,从数字媒体使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效果来看,有研究和理论认为数字媒体使用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6 , 9 ] ;也有研究和理论认为数字媒体使用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 [5 - 6 ] ;另有研究和理论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水平无关 [10 - 11 ] ;还有研究和理论认为两者之间呈现 U 形关系,无论过多或过少地使用数字媒体对心理健康都是有害的,只有适度使用才是有益的 [12 - 13 ] 。本研究试图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的争论中梳理既有的研究结果并总结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动态并批判性地看待既有研究结果。1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1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持该种观点的研究数量众多,也是内部争议最多的一种观点,具体又可分为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数字媒体使用,即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越会助长数字媒体使用。代表理论有使用与满足理论、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心理健康水平较弱的个体由于某种心理需求满足受阻,在满足动机的推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争议和研究证据———武文莉等医学与哲学 2022 年 2 月第 43 卷第 4 期总第 687 期36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 Feb 2022 , Vol. 43 , No. 4 , Total No. 687动下会寻求使用特定的数字媒体来满足特定的心理需求 [14 ] 。有研究发现孤独感水平较高的个体往往会过多地使用社交媒体来寻求在线的社会支持,进而获得归属感 [15 ] 。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强调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往往会产生心理困扰和消极心理体验,在逃避动机的推动下个体会使用数字媒体进行娱乐消遣或进行无目的的浏览和观看行为以逃避这种痛苦的心理感受 [3 ] 。有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水平的焦虑、孤独感、抑郁等心理社会问题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网络游戏使用行为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以寻求短暂的心理慰藉,暂时逃避痛苦的心理体验 [16 - 18 ] 。自我调节缺陷模型强调存在心理社会问题的个体,其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往往存在缺陷,这使得个体难以抵挡数字媒体设备产生的诱惑,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失去控制,对数字媒体设备形成依赖 [19 ] 。有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力低下能够导致手机使用成瘾、网络使用成瘾、社交媒体使用成瘾以及游戏使用成瘾 [20 - 22 ] 。第二种看法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会影响心理健康,即数字媒体使用越多越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根据置换假说 [6 ] ,数字媒体使用会耗费个体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沉浸于虚拟世界的状态会取代或剥夺与家人和好友在线下场合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会损害个体的线下社会支持系统,导致个体社会适应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此外基于某些数字媒体设备开展的线上社会活动具有极大的隐秘性和随意性,这会使个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消极体验,从而诱发了心理困扰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 [17 ] 。基于此理论开展的研究发现手机过度使用可以使美国大学生2. 5个月以后的孤独感水平升高 [23 ] ,中国大学生 8 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降低 [24 ] ,美国成年早期个体1年 后 的抑 郁 水平上升 [25 ] 。也有研究发现网络过度使用可导致1年后的幸福感水平下降 [5 ] 。一项在丹麦基于1 095名被试的试验研究还发现 Facebook会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研究通过比较治疗组(一周内不使用Facebook )和对照组(一直使用Facebook )发现,治疗组被试生活满意度增加,情绪变得更加积极。此外,该研究还表明,对于 Facebook重度使用用户、被动使用用户以及那些在Facebook上嫉妒他人的用户来说,戒断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大 [26 ] 。第三种看法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水平交互影响,即数字媒体使用削弱心理健康水平,弱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增加数字媒体使用。根据“强化螺旋”模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数字媒体使用方式和类型产生影响,而数字媒体使用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反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交互影响的关系 [7 ] 。一项对361名中国大学新生开展的为期6个月的纵向研究发现孤独感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初始水平的孤独感能够增加 3个月后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6个月后的孤独感水平,两者之间呈现恶性循环 [8 ] 。另外一项对3 396名中国大学生开展的间隔8个月两次测量中发现,手机使用与焦虑、抑郁存在交互影响的关系,手机使用既能增加焦虑和抑郁水平,焦虑和抑郁水平也能加剧手机使用强度 [27 ]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错失焦虑之间也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 [28 ] 。1. 2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持该观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体较少,大都源于人们的内隐观念,在该观点的解释上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数字媒体使用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根据刺激假说,数字媒体使用尤其是新媒体使用会增加个体与重要他人的相处时间,提升友谊质量,增强幸福感,进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6 ] 。数字媒体所具有的娱乐功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精彩多姿,有助于个体身心放松,应对和摆脱生活中的心理烦恼和不快,使心理机能恢复协调运转 [9 ] 。此外,手机和计算机等数字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在线交流功能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开展社交活动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人们一种与他人“持续联系”的感觉,增强了个体的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会支持网络,让人们进入了极速互联时代,极大地满足了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因而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29 ] 。有研究发现手机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孤独感 [9 ] ,元分析也表明社交网站使用总体上也能够缓和个体的孤独感,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0 ] 。此外,一项关于中国514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的次数越多,精神幸福感和积极情绪就越高 [31 ] ,进一步的元分析也表明,电话和短信使用频率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 [29 ]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越不容易使用数字媒体。该看法恰好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反,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理论对此进行指导,仅有相关研究从该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研究采用客观测量的手法发现焦虑和抑郁与手机屏幕每周的解锁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手机屏幕解锁频率越低,表明那些抑郁或焦虑程度较高的人可能倾向于社交孤立或行为回避,因此,他们检查手机是否有收到的电子邮件、来自他人的状态更新以及来自社交媒体通知的动机较弱 [4 ] 。1. 3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没有直接关系持该观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从第三变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上入手进行解释,总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能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压抑,因而总体上是无统计学意义的。“富者更富”假设认为社会资源丰富的个体比社会资源匮乏的个体从数字媒体使用中收获的效益更多,更有益于心理健康 [10 ] 。一项纵向研究发现性格能够调节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外向型的人利用手机等互联网设备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争议和研究证据———武文莉等医学与哲学 2022 年 2 月第 43 卷第 4 期总第 687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 , Feb 2022 , Vol. 43 , No.4 , Total No. 687  37      可以加强与社会支持网络中其他人员间的联系,也更容易结交一些新朋友,因而比那些性格内向的人从手机使用中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因而能够降低孤独感,但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而言,由于缺乏线上交流的主动性会增加孤独感 [10 ] 。最近的一项纵向研究也发现在线自我表露能够调节手机过度使用与孤独感及心理压力的关系,自我表露程度较高的人,增加手机使用能够减少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但自我表露程度较低的人,增加手机使用会增加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32 ] 。与该模型针锋相对的还有“穷者更富”假设,认为社会资源匮乏的个体借助数字媒体能弥补心理需求缺失的不足,因而比社会资源丰富的人受益更大 [10 ] 。有研究发现那些自尊心低、生活满意度低的人在Facebook使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33 ] 。总体而言,支持“富者更富”假设的研究更多。第二类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能受到了其他变量的干扰,因而可能仅是一种共变关系。该看法并没有特定的理论支撑,更多的来自相关议题的实证研究,因而仅仅是一种倾向性的认识。有研究发现,在排除性别、自我监控和认同动机的影响后,孤独感对手机过度使用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33 ] 。此外,关于爱尔兰、美国和英国青少年的大规模跨国调查发现数字设备使用与幸福感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统计学意义 [34 ] 。一项关于加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纵向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之间没有显著的纵向关系 [35 ] 。另外一项关于美国13 岁 ~20 岁青少年的为期 8 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与焦虑及抑郁之间没有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 [11 ] 。还有一项关于美国17岁 ~19岁青少年的为期3年的纵向研究发现,手机过度使用自我控制的交叉滞后效应同样不显著 [25 ] 。此外,来自元分析的证据也发现,网络使用与自尊和幸福感的相关均不显著 [36 ] 。1. 4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呈 U 形关系该观点跳出了前几种观点的思维方式,认为数字媒体使用与心 理 健 康 可能不存在 线 性相 关,而是呈 现U 形关系。根据数字恰到好处假说( digital goldilockshypothesis ),在数字媒体使用极其普遍的时代,人们借助数字媒体设备进行相应的活动已变成一种潮流,只有顺应潮流,适度参与和使用才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反之,无论是过多的使用还是过少的使用均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12 ] 。该观点和中国的中庸原则较为切合,主张不偏不倚为恰到好处。相关实证研究为其提供了证据支持,如一项对瑞士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强度与抑郁之间呈 U 形关系,过度使用网络的人和极少使用网络的人都与抑郁的高发病率有关 [37 ] 。另外一项关于比利时9岁 ~12岁儿童的研究发现,数字媒体(包括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使用时间与幸福感之间呈现二次关系。那些每天频繁使用数字媒体( ≥3小时)的人幸福感最低,而适度使用的儿童不会遭受此类负面影响;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幸福感也表现出 U 形关系,回答“每周使用几次”的人比回答“几乎每天使用”和“从不使用”的人幸福感更高 [1 ] 。此外,一项纵向研究也发现 Facebook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现 U 形关系,大量使用Facebook会导致更高的孤独感,而低到中等水平的 Facebook使用则会减少孤独感 [13 ] 。2  总结与展望关于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着巨大争论,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开展的实证研究均提供了相应证据,但不同的研究设计和目的可能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巨大差异。第一,数字媒体的关注取向不同。当下研究中关于数字媒体使用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第一种是不区分具体工具和具体功能的一般性使用,如数字媒体使用。第二种是区分不同工具但不区分具体功能或区分具体功能但不区分具体工具的整合性使用,如手机使用、网络使用、电视使用、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游戏使用等。第三种是区分具体程序和功能的聚焦性使用,如微信使用、微博使用、 Facebook使用、Instagram 使用等。媒体丰富性理论认为,不同媒体渠道信息...

    篇四: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

     290

     2016 年 12 月 50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中色彩应用 —— 从色彩心理变化角度

     邵珠程 辽宁省交通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色彩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中无处不体现色彩的存在,他们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绘人以情感的表达,证实了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媒体设计工作者最后感兴趣的是将色彩应用到各种数字媒体领域,色彩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不单单为艺术这唯一的学科而服务了,存在于人们的每个生活细节并且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字媒体设计工作人员应该利用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和形式美法则应用到我们数字媒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才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艺术审美;表现主题;数字媒体;色彩心理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12-0290-01

     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元素、色彩、文字,而要想在第一时间夺取受众对的眼珠,色彩的运用是最为突出的了本文将从色彩心理变化的联想的角度出发,谈谈在数字艺术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我们从三点进行分析数字媒体的色彩应用问题。校色与调色校色在艺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解释下什么是校色,其实就是还原图片本身的色彩校色与调色不同,前者是将偏色的图片变回本来的色彩,而后者是作者通过自身对艺术素养和设计经验对图片进行艺术渲染,这说明已不重要有技术标准的,属于艺术修饰范畴。

     1 色彩体现艺术审美应用

     色彩可以表达设计师的情感,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而言,色彩是说明媒体艺术作品意境的重要因素,同样也表达设计师设计风格,展现个性的要素一个 LTI 设计,一个网页的设计,一个视频,一个动画作品的色彩搭配运用怡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她就像我们人类的文字语言一样。她们的唯一一个的区别就在于一种是通过声音的交流;另一种是运用色彩通过视觉从而联想的传递情感,色彩相比图形和文字对人类感官,刺激都为突出色彩所表达的美感更加直接,色彩所带给人们感官上的情感更加具有感染力色彩在情感上表明这样的作用,色彩还有民族与传承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可信往往均可从色彩中体现,从以上可看出色彩在数字媒体的应用效果。

     2 色彩表现主题的应用

     色彩可以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色彩的形成与色彩的基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产品或界面的主题风格,从而引发观者的思考与共鸣带来哲学的思考。人们是视觉动物,打开屏幕和界面后整个的视觉元素及色彩会给人们留下第一印象,通常的第一印象会对观者在你设计的界面停留的时间的长短起到重要的作用,好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看着舒畅,会使观者心情愉快,愿意持续的浏览下去。反之,设计混乱的界面,颜色感觉极不舒服,观者是不会长时间停留。无论你的内容有多么丰富,因此,运用色彩表观主题显得就特别主要了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和情感表达在色彩表观主题搭配时看着复杂,但其实她充满了可循的规律在数字艺术中,色彩在印象空间中是有自身的位置的。因此,色彩搭配得到的印象可以加减法来进行估算。

     3 色彩的情感作用

     看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当然,由于人们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红色象征者火焰与太阳,他们给人们热量与温暖,当他们作为情息的象征时则表示爱情、冲动、热情、激烈等,红色给观者的感受是热情洋溢蓬勃向上的他是最有激情的色彩,也是最强有力的色彩,在数字媒仍艺术设计中他给人以激情与活力黄色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往往是明朗和欢快的象征色,温馨和幸福可以运用黄色表现,黄色的明度很高,在运用对比色的时候可以很容易从背景中显现,可以作为主要吸引观者注意的色彩,路边的警示牌和交通工作人员的服装就是利用黄色的这个特点。在数字艺术中使用黄色效果表现出历史的沧桑,蓝色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是安静清冷的,蓝色有着忧伤与抑 郁的感情色彩,不同程度明度的蓝色给人的感受也大不相同,淡蓝色给人一种清澈纯粹的感觉,深蓝色则是寒冷神秘的感觉。绿色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是生命的象征,富有生机象征滋长,给人清新舒适的息觉与红色互为补色,是一种希望,适合宁静的色彩,它代表春天象征和平。

     综上所述,虽然单个颜色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也能传达一定的感情,但色彩真正的美感是在有意识地、合理地运用色彩基调时体现出来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电影中将色彩全部去掉,就算角色动作表演再出色,场景环境再精细,剧情结构再完美,摄影技术再高超,恐怕也没有办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无法将故事主人的情感变化准确的传达出来,更无法将故事主题表现到位。因此,色彩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彩色而美妙的画面,而是直接参与了剧情情绪的渲染和深化,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每天却扎起接触电脑、手机等与印刷媒介不同这些显示屏却会发育、发亮在设计时就会产生色差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媒体艺术设计时就要认真的考虑这样的问题,杜绝由此引来的色彩误差,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色彩为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必须重视色彩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浅谈媒体艺术数字化时代的结合发展[J]. 韩硕.金田. 2014(12):52.

    篇五: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岁月52当你使用一种产品时,你和它会有互动,产品会让你有一定的体验,这时这个产品给你的感受便是心理上的感受。当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当人们需求越来越高,心里满意度会不断提升,因此设计师在做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和研究设计心理学,让设计出的产品有更高的满意度。一、设计心理学概述设计心理学是从设计的最终结果入手,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不断引导设计的过程,让整体的设计更为科学化和有效化。在设计心理学中,变量的因素包括着设计师和消费者,它虽然是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但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通过设计心理学,能够更好的探究用户的心理需求,让设计的过程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最终表现在设计成果中,使工业产品能够和用户产生更多的精神交流。从本质上来看,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让生产者、消费者和设计者达到协调的统一,力争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二、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现状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比较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已经在不断调整,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尽人意。过于追求利润过于要求进步,但很难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给社会、环境、人和物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深入分析、深入研究来逐一突破问题点。我们先来具体分析以下现状问题:1、创新不足高速发展,快速进步,利益当先。最快的挣钱方式一定是节省设计的资金投入,而“拿来”的设计又不能全部照搬,于是就局部改造或者拼凑设计。最终导致很多国产商品与国际大品牌相似,但设计确不协调。导致了用户体验不高,甚至使用起来很不舒适。设计师并没有研究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中产品设计人群、用户的使用环境、风俗习惯、年龄、性格差异等等要素去深入考察。没有创新的东西,总是拿来主义,不事宜当地风土人情那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比如一些国产汽车,远观造型和国外汽车非常神似,但拼凑整改后的产品消费者会有各种不愉快的体验,那么这就说明设计师缺乏创新,缺乏认真研究国人的使用需求和消费需求。2、情感研究不足目前我国的产品设计非常在意功能设计,把功能放在第一位,心理需求放在次要。从设计师开始做设计就没有充分做好调研的准备,没有深入地去挖掘使用产品的人群的实际心里与精神需求。没有明确需求,把少部分人甚至自己的理解需求加在设计中,这样的后果造成使用者适应性打折。没有真实群体的情感表达是做不出满足需求的设计的。高校设计教育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教育尚可,但实践设计又是一个短板,未来设计师在学习中就体验的少到了工作岗位依旧不能很好的抓住设计的精髓。不在意需求的设计师永远达不到消费者的满意的。3、反馈信息研究不足发展太快,产品更新速度提高了,可是反思的时间却缩短了。一个产品在投放市场,没有得到反馈信息,更没等分析、研究、改良、再设计等过程的修正就再一次推出新款。恶性循环下,产品没有了品质,造成了市场很乱,没有做满意度调查没有做调整,设计无法进步。4、附加功能太多过分想要满足多样化,设计师全力去做产品附属功能。一个简单的加湿器上面一排按钮,除了固有功能加湿以外还可以亮灯、音响、闹钟。再者一台微波炉买完附带一堆架子锅碗瓢盆,可以用不同工具做更多美食。但有没有想过一台这样的机器要消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姜春雨(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社会文明,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必须高标准。人们追求的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产品。所以,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便展现,应用好设计心理学就一定能对设计提供巨大的效用。本文浅析现状,根据现状探究设计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设计;应用;满意度费者学习多久说明书和使用禁忌,就算终于学会了使用方法,那么煮一袋速食面也要大张旗鼓的用微波炉吗!所以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复杂功能产品还是只要满足固有功能为主的产品是值得设计师去探讨很深入调研之后再去做设计的。三、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于研究1、从情感角度出发做设计从情感出发做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产品激发心里欲望,可以在情感上满足需求。好的设计是要让产品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年龄、性别、需求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可以让他们在购买产品中有情感寄托,所谓的私人定制也不过如此,让消费者觉得我想找的东西就在这里。简单的例子,一个肥婆去商场买衣服最终买了那件很贵又马上断货但是非常显瘦的黑色高收腰连衣裙。这就说明设计师在设计这件衣服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偏胖女性最爱什么款式的服饰。所以客户需求满足了才是王道,除了满足一个产品固有的功能和品质,那么剩下就是情感需求了。再者,一个医疗仪器,一定要考虑用户的心里需求。再成熟的人在面临病魔的时候也会变得脆弱,那么我们从情感角度出发做设计,从造型选择从颜色搭配再到细节设计都不能让脆弱的心灵再次受到撞击。只有深入的把握了客户的购买欲望,才能够让设计的产品更好的赢得市场。2、从市场调研入手市场调研可以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在调查过程过最重要的是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完善调研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吧到隐私问题,最终能够拿到最有效的答案数据。其次,将搜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到共同点,这些就是设计的重要支撑材料。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引导设计。一定要将最终的调研分析结果应用到设计中,让设计师在设计中有的放矢。3、设计心理学与设计要素相结合搞设计的人都知道设计要素的几大关键点,形态、材质、色彩。而这些要素如果能做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那就完美了。例如,男性用品剃须刀,在设计时其色彩考虑搭配会选用更沉稳的黑蓝为主色调。而女性用品粉饼、口红、香水等都会考虑选择细腻温和柔美的淡淡甜甜的颜色比如淡粉淡蓝。对于奢华品质追求者会选择有代表权贵的镶钻和全金属打造。对于追求朴实低调奢华的产品会选择木制。对于无知无畏的孩童一定会选用缤纷绚烂的色彩和超级环保的材料等。充分考虑人群和消费心理有针对性的做设计才能最大化的满足消费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设计最终才能迎合市场。还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关注信息反馈,虽然你做了完全的准备去设计,但是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人的情感也会随着生活中的细小变化而变化,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设计的根本。四、结语设计心理学对产品设计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市场效益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方便使用乐于使用是设计的根本。目前我国设计行业才刚刚起步阶段,稳扎稳打走对走稳每一步至关重要,在这期间乃至我们踏入更加成熟的设计水准时,设计心理学依旧是做好的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 夏

     青 , 杨

     雪 . 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J]. 山东工业技术 , 2017(15):242+165.>> (下转第 53 页下)万方数据

     2019 年 03 月中青春岁月53话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往往融合了绘画、表演、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元素,借助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观众带来强大的视听震撼,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情感体验。音响在话剧表现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只有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才能更好地营造舞台气氛、刻画人物心理,从而提升观众对话剧作品的情感反响。一、话剧音响效果的表现力1、彰显时代文化特色话剧是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现代生活气息与文化时尚潮流于一体,涵盖轻话剧、现代话剧、严肃话剧等多种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话剧,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特色,而其之所以能体现出当代文化特色,不仅在于其在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其有效利用了音响效果。话剧的音响效果正是对现代语言魅力的彰显,它主要运用的是当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在说话上与现代人是相互贯通的,内容素材也主要取材于民间,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和改造,从而使其艺术高度得以提升,人们在欣赏话剧的过程中,必然会感受到现代社会浓郁的文化特色。2、烘托和渲染舞台氛围在表演话剧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剧情的表现,而要打造出良好的舞台氛围,就需要利用音响。在设计话剧作品的时候,设计师们通常会利用音响来模仿剧情所需的各种声音,从而提升节目场景的真实性,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内在情感世界,吸引观众融入到剧情当中去,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体验。音响的表现力对于话剧作品艺术魅力的提升来说意义重大,例如,一些剧本里经常会出现闪电、流水等环境的描写,而这些场景往往是很难真实模拟出来的,这就需要用到音响来制造虚拟的体验,再加上舞台上灯光效果的配合,话剧的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将大幅提升。3、突出特定剧情,深化主题在话剧中,通过利用舞台音响效果的设计,可对观众的听觉带来极大的震撼,这样不但能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当剧情处于高潮阶段的时候,搭配适当的音乐可将作品的主题凸现出来,并使作品的整体表现效果更加真实可感。所以,音响在话剧中有着不可撼动的至高地位,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剧本主题的彰显都是其它方法所无法企及的。4、引导剧情的平稳过渡话剧音响效果的表现力还体现在引导剧情过渡上,话剧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财产,其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化的模式,在氛围调节、剧情过渡等方面都采用的是比较固定的方法,如比较常见的人为报幕等。而在现代话剧的表现过程中,报幕人员完全是多余的,在表演过程中涉及到剧情过渡环节的时候,可借助音响来完成,乐队的专业指挥人员只需对音响进行调控,就能突出剧情的转折,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演出氛围,借助音响的效果,话剧表演还能实现层层递进,显得剧情更加富有试析话剧音响效果的表现力□ 李承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辽宁

     沈阳

     110031)【摘要】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其在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背景和音响作为烘托,其中,音响对话剧整体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本文笔者就针对话剧音响效果的表现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话剧;音响效果;表现力逻辑性和立体性,进而达到对全局的有效掌控。二、话剧音响效果的设计1、形象化的音响设计在进行话剧音响效果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剧本的内容,若剧情是以搞笑娱乐为主,则应当尽量选择节奏欢快而活泼的音乐;若剧本描写的是悲伤的爱情故事,则应选择细腻而深情的音乐。若故事的主要为男性角色,则最好采用较为深沉的大提琴音乐;若故事主要为女性角色,则最好采用小提琴、钢琴等演奏的音乐。话剧的音响与音乐有时会出现一些交叉重叠的地方,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音响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契合之处,尽量从节奏或音色相似的地方入手。2、平民化的音响设计除了大剧场话剧以外,一般的话剧大都不是很关注宏观题材,相反,其注重的是基层民生以及社会在近段时间出现的热门事件或新闻,话剧内容也以描写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所以,其音乐表现出较强的平民化特征,倾向于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音乐,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剧情之中。为了增强话剧的通俗性和亲切感,除了要多设置一些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环节以外,还应当突破演出空间和观看空间之间的界限,通过耳熟能详而又真实可感的音乐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话剧的演出效果。3、狂欢式的音响设计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显著增大,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当代人们的需要,话剧中的喜剧元素也越发丰富,这种喜剧类的小剧场话剧又被称为减压戏剧,其所拥有的受众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而要达到减压放松的目的,在进行音响设计的时候应尤其注意,可借助比较滑稽的音乐片段来配合演员的实际表演,同时也可借鉴当前不少综艺电视节目的制作经验,采用一些幽默的音效来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三、结语综上所述,话剧艺术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逐渐实现了对各种表演艺术手段和现代化科技的融合,也慢慢成为当代人中最受欢迎的舞台剧之一。话剧之所以能成为大众心中的一片热土,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亲民性,同时更在于其卓著的表现力,而合理的音响效果设计正是其表现力的来源。在当今越发激烈的舞台剧竞争市场中,话剧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对音响这一重要艺术元素的应用,通过音响的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其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大众心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 孙立华 . 音响效果在话剧中的表现力和空间处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系列研究之一 [D]. 山西大学 ,2009.[2] 方堃林 . 舞台灯光与音响效果在创造上的配合 [J].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8(1):62-65.[3] 戴 金 文 . 试 论 音 响 效 果 在 话 剧 中 的 地 位 与 功 能 [J]. 艺 术 百家 ,2001(2):36-38.>> (上接第52页)[2] 李

     珂 , 张伟社 . 论设计心理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3(03):115-116.[3] 鲁静茹 . 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N]. 科技创新导报 , 2010(03):204.【作者简介】姜春雨(1987—),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心理学。万方数据

    篇六: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简述平面设计与设计心理学 1.1 平面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1.1.1 平面设计的定义

      设计一词来源于日 文里以汉字翻译“ design” 这个字而成。

     日 文在翻译“design” 这个字时除了“ 设计〞 这个词以外,

     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形” 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 design”。

      平面设计是将设计者的思想以图片、 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图形、 文字,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形。

     也可以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它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外部线条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 描绘事物的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 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 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想法和信息, 用文字和图片把思想传播给受众, 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意图, 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

     一个设计作品的生存底线, 应该看他是否具有震撼力、 艺术的感染力, 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 事实上它更多的有点象人际关系理论学, 依靠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征服对象, 并成功地再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你的设计代表着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需要你的智慧和诚意去打动他们, 你实际上是一个“出卖” 情感的人, 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一个好的设计师, 不仅要有独特的思维及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外, 更要有创新精神, 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 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 包括心理学、 甚至哲学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挑战自我, 战胜自我, 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具有丰富内涵的设计作品。

      1.1.2 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 是商业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 需要客观的理解与克制, 需要借设计者的作品去反映客户内心真实的想法。

     设计与美术不同, 因为设计即要有美感又要具有实用性、 设计要因人而宜、以人为本。

     设计永远没有完成的概念, 只能不断的创新、 不断的完善。

     设计的关键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要确立主体, 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运用各种设计元素, 进行有机艺术组合, 使作品能够达到个性化、 专业化, 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

     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在修炼, 不断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的经验, 才能做出精品, 极品和神品, 打动别人, 对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

     设计要让人感动, 材质造型要让人感动, 图形创意要让人感动, 结构组合要让人感动, 色彩品位要让人感动。

     1.2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对象

      1.2.1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起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 A· 诺曼, 他在《设计心理学》书中写到“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 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设计是一门十分典型的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无论是为谁创作,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 都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想法, 他是在设计时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与其产生共鸣, 共同达到视觉和心灵的愉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科和心理学科交叉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设计师应该掌握

     的一门专业, 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把人们的心理特征, 通过艺术形式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思维、 想象和语言等), 通过这些设计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反过来这种心理反应同时又作用于设计上, 起到使设计更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 最终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 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 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目标的心理因素, 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中“人” 的因素, 其研究对象, 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本人。

     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思维和客观意识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爱好, 这一心理决定和影响了设计。

     设计产品的丰富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 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影响, 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 使设计结果也天壤之别。

     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 更应该从心理学角度予以研究。

     因此, 设计心理学就是研究设计和消费者心理的学科。

     1.2.2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涉及的领域是:

     风格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 心理学、 美学、 哲学、 消费心理学、 创造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可用性工程、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 感性工学、 环境心理学等方面。

      目前设计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平面设计与心理学、 设计与文化心理、 设计与感知、 设计与受众心理、 设计与创意、 设计与人机工程应用、 设计与隐含的各种心理等。

     2.平面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结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1 可能性

      设计心理学的自 身发展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设计心理学和平面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平面设计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设计过程, 与其它类的创作如纯艺术领域类的创作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设计的不断向前深入发展, 设计师越来越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心所欲的自由创作, 而是要考虑到消费者思想和心理特征, 通过对人的感知进行创作。

     2.在平面设计的发展历史中, 更多的人越来越认识到它对商品市场的重大作用, 很多企业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 极力推广和应用平面设计以谋取更多的利润,但却没有与其相适应的设计理论来支撑, 这种状况反映到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势必造成设计心理学的一些混乱, 因此需理清其思路, 找到共同发展的方向。

     3.平面设计学科边缘性的特点, 决定了它和设计心理学相互交叉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我们无法剪断它们之错综复杂的关系, 只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且对设计创作的作品提供参考方法。

     因此平面设计和心理设计的结合是可行的。

     2.2 必然性

      从人对事物需求的来看, 平面设计和设计心理学的结合是必然的。

     设计是根据人类的需求而创作的, 现代的设计越来越以人为本, 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密切, 由此引发了设计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设计应运而生, 因此人在设计中起决定因素。

     从人对事物的审美观来看, 平面设计和设计心理学结合是必然的。

     审美是人的一种感情, 一种本能, 是客观存在的,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 要充分的考虑人的各种心理, 与人产生达到共鸣的目的。

     综上所述, 设计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可能的, 也是必然的, 要使设计的产品达到最到境界, 就需要对心理学深入地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

     3.设计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的诸多要素, 不仅是产生美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理念和一种情感, 但是杂乱无序的使用设计要素将无法传递要表达的信息和思想, 因此需要根据消费者的理念和内涵, 有目地的选择设计元素, 进行适当的影像处理及版面安排, 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影象。

     平面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设计元素将消费者潜在的心智完美的表达出来, 并带给消费者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 因此将设计学、 美学、 心理学完美的结合, 将会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作品。

     例如: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是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 在心理学上色彩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它不仅能迅速的吸引人的视线, 而且还是表达情意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红色表示快乐、 热情, 使人心理活动活跃; 黄色表示快乐、 明亮, 使人充满喜悦之情; 绿色可以缓和人的紧张心理活动; 蓝色给人以安静、 凉爽、 舒适并可抑制人过于兴奋的情绪; 灰色使人感到郁闷、 空虚; 黑色使人感到庄严、 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 纯洁、 轻快之感。

     颜色可使人绝望, 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所以色彩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 反映人的喜、 怒、 哀、 乐。

     设计师对不同色彩的选择, 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 告诉你不同的故事, 释放着不同的情感,从而创造不同的意境。

     在设计中, 设计师可以用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的色彩, 有机的组合, 展现到自己的作品中, 来反映不同的主题。

     例如:

     为传达喜悦、 吉庆、热情、 兴奋等信息, 设计师可选择红、 黄等暖色系。

     红色在一些商业性的广告中运用较为广泛, 它鲜艳、 醒目让人联想到火焰、 太阳等, 给人胜利者的感觉。

     因此, 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不能单纯的追求画面效果, 而是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入手, 准确地找到消费者的心理定向, 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理, 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即使它再独特、 再新颖、 再引人注目, 仍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需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 高雅浪漫的艺术气氛、 强烈震撼的视觉效果, 更主要的是要准确地反映出消费者的心理, 达到设计和心灵二者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

     4.设计心理学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平面设计是设计心理学的体现, 要想使设计更加贴近生活, 更加引人入胜,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设计师必须要掌握设计心理学, 将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成图象、 文字、 声音, 并运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专业的理论知识, 才能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例如:

     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 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是非常逻辑化的促销手段,它不仅能让消费者在视觉上才产生购买的欲望, 更能从心理上捕捉消费者的兴奋点。

     好的包装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 增加产品的销售量; 好的包装设计是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观点, 要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树立品牌效应。

     顾客购物时都求实求方便, 象透明或开窗式包装的食品可以方便挑选;; 提手式设计包装便于携带; 组合式包装礼品可以方便使用等等, 可见求方便是所有人的消费心理。

     求实心理也就是必须有实存的价值., 中老年人最讲究实在, 象现在一些五花八门的健康滋补品, 虽然包装华丽, 却普遍是“形式大于内容”, 过度的包装这些产品, 即使吸到偶尔有人购买, 但也难以求得消费者的忠诚, 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因此包装的设计也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

     总结

      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平面中的应用, 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设计创作的产品悖理了人类的心理, 那么这个作品, 即使感观上再吸引人, 再漂亮也只

     是缺乏生命力没有灵魂的作品, 也触动不了人的消费心理。

     所以平面设计亟待解决的就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问题, 使其在科学设计的心理学指导下, 将感性思维变得更理性化, 更贴近人的思想, 为平面设计找到更好的理论支撑。

     设计心理学对平面设计的指导, 就是以人对图形的视觉和知觉的理论基础,来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通过对消费人群的心理分析, 使消费者对自已的知觉、 判断、 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设计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设计心理学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 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平面上的应用, 将会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这对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理念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篇七: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32-学术交流的培养,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及爱好,然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比较喜欢展示自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小的课堂,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推荐合适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培养大家的自豪感。5.3 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中职学校在选择时主要有两点要注意:第一点是要注意实用性。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课程要注意选择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版本。第二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懂得很深奥的理论知识,如果教材太难了,学生就会学不懂,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刘丽丽.改进方法和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之探讨[J].成功(教育),2011(03). [2]何春筱.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2). [3]佟丽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4]赵丽芳.中等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0).交互设计心理学在互联网产品中的运用研究——以腾讯QQ产品为例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

     金

     昕【摘要】本文从交互设计心理学的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层级的理念为切入点,结合腾讯QQ在不同时期的版本,通过分析其版本的迭代优化背后的理念,浅析交互设计心理学在具体设计环节的运用。【关键词】设计心理学;QQ;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是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比较热门的词语。笔者认为,这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计算机在20年前还是专业人员和社会精英使用的“高级”产品,而今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的用户使用、易用、耐用,从而发现更多的商业机会就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追逐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如此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的原因之一,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表达就是用户开心,互联网公司就开心。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大的词语和概念,其分支之一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的情感化设计。简而言之,情感化设计就是讲用户的情感深度挖掘,并将这一情感与产品的情感相联系,让用户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和黏着度。唐纳德•A•诺曼教授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中提到了设计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行为、反思。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分析一下腾讯QQ如何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使用体验。一、从本能方面本能层次设计是自然的法则。当你把一个产品放在用户面前,如果用户的反映是:这就是我想要的!那就是本能层次设计的最好的情况。它符合你最基本的需求,你喜欢它,觉得它看着舒服、漂亮。而QQ这款即时通讯产品,做的就是沟通,这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不分种族和文化,是一个我们人人都需要的产品。看看我们的周围,上到孩子在外求学、工作,父母通过QQ视频一解相思之苦,下到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曾经很认真的跟我说,我也有QQ,我跟我女朋友就在上面聊天呢!在最新的QQ6.0版本的项目总结中显示,近100%的调查用户将QQ视为与朋友和家人联系沟通的平台,八成用户认为QQ是陪伴多年的产品,有太多的成长印记在QQ里,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了。这一点上就是前面所提到的QQ这款产品在资深用户面前已经有太多的情感联系了。在需求方面不仅满足了大多数的用户,在美观度上同样也是与时俱进,多年来QQ的产品一直以蓝色为主色调,但是,细心地用户也许会发现,其实这一主色调其实也有微小的变化。在QQ2012的版本中,就设定了极地雪的设计理念。在配色上就将之前比较沉稳的蓝,调整成了纯净、轻盈、自由、灵动的极地的天蓝,配置以雪白。有责任的引导用户关爱自然环境。二、从行为方面而到了行为层次就和使用者和使用行为有关了,这时外观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重点是功能的实现,对使用流程的优化。优秀的行为层次设计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在这点上,腾讯的QQ产品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在你身边,为你设计》中就有提到,QQ的用户庞大,不仅是性别、地域这些基本的差异,还有不同的人群分类。如针对盲人和老年人。面向盲人时,调查发现,盲人使用电脑时,是结合读屏软件的,改版前的设计混乱的Tab键焦点顺序对盲人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们的焦点是跳跃性的。而改版后,对QQ的各操作按钮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对他们进行分组,在使用时做Tab操作时会先选组,在选择按钮。这样,QQ的操作按钮架构就可以比较清楚的呈现给盲人用户了。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在盲人用户的使用行为中,有一个很不方便的环节,就是验证码环节。市面上没有一款读屏软件可以读出验证码的内容。盲人用户不得不向视力正常的人寻求帮助,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腾讯QQ团队在发觉到用户需求之后做出改变,专门为广大的盲人用户开辟了“QQ白名单”,使得盲人用户在使用是不需要输入验证码,QQ账号丢失时也可以很方便的找回。这样的设计,正式对用户行为层面的关注,从而发现需求快速响应的成果。当然,在面向中老年人时,个人认为其设计的并不是很到位。身边的中老年人在使用时,常常会担心自己把软件弄坏,除了常用的基本功能,基本不会尝试新的拓展功能。比如版本的更新常常是由周围的年轻人帮助完成。但面对这一问题,并没有看到QQ做出很好的解决方法。三、从反思方面反思层面的设计,通俗来说,你愿不愿意把你使用的产品推荐给亲朋好友。因为在推荐这个过程中,你就在反思用这个产品的过程,如果她给你带来了愉快的记忆,那自然就是很值得推荐,如果它给你的记忆都是噩梦,那自然也就建议他人不要去使用。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来自反思——追溯以往的回忆并重新评估。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八成用户认为QQ是陪伴多年的产品,不可或缺。为了加强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看到QQ所给出的答案。一方面是QQ登录界面。腾讯QQ曾经设计过一张13年高考期间6.7-6.9手机QQ的一张登录界面,这个界面笔者分析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已经成为中国亿万人民的一件改变命运的大事,很多QQ用户都有着参加高考的经历,这样一张图,可以帮助用户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为当年的考生加油打气。二是这样的一张图本来就是告诉参加高考的学生平心、静气,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转折点。三是这是QQ产品及腾讯公司的形象塑造,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

     另一个方面是QQ空间里面有一个“时光轴”的产品,这个功能里记录着你用这个QQ号的第一天到未来的事情。你可以看第一年用QQ时留下了那些话、和好友的交流记录,你也可以在今年今日,看到你的好友,在之前某一年的今天留下了哪些语言,那些话提到了你;当然你也可以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些什么。这个功能,能够帮助你回忆自己的经历,以及和QQ一起走过的路。通过这些都起到了加深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化的联系。四、总结正如《设计心理学3》书末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设计师。腾讯QQ每一个产品版本的迭代与更新都是有了广大用户群的反馈的支持和幕后设计团队的努力才能与时俱进,并适应广大用户的使用需求。腾讯产品的设计,遵循了设计心理学从本能、行为到反思层面的心理学原理。交互设计心理学说起来很大,但具体到一个产品,涉及的大多是一些细枝末节,这的确需要足够的耐心去潜心打磨。参考文献[1]<美>唐纳德﹒A﹒诺曼.贺笑梅 欧秋杏译.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编著.在你身边 为你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彭心勤.情感化交互与设计价值的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4]腾讯CDC官方网站:http://cdc.tencent.com.

     交互设计心理学在互联网产品中的运用研究--以腾讯QQ产品为例交互设计心理学在互联网产品中的运用研究--以腾讯QQ产品为例作者:金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刊名:电子世界英文刊名:Electronics World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金昕 交互设计心理学在互联网产品中的运用研究--以腾讯QQ产品为例[期刊论文]-电子世界 2014(22)2014(22)

    推荐访问:应用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学 数字 媒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