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5日 09:2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14: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8篇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心得体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8篇

    篇一: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心得体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层面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特别是价值、理念层面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就从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实践层面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将生态文明的目标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特别是提出了构建多种体系,推进绿色发展、明确“控制线”和制度规范,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重大任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仅再一次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而且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

     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是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相比,“千年大计”相较之“长远”,标明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来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不仅国内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而且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并做出巨大贡献为世界所瞩目,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遭遇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而如果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我们要用 30 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因此,我国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千年大计”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我们党不只是想着创造当代的政绩,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二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相比,加上了“美丽”二字。到此奋斗目标中就正好包

     含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部内容了,即将生态建设目标也纳入了国家现代化目标。如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说明目前人民需要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成“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才能实现,这也成为新时代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三是首次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对当前和未来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是基本任务。十九大报告的第九部分用 1200 字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并明确提出了这一基本任务。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报告中还提出了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四大路径。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中,首次提出了降低“物耗”的任务,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求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对于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报告提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与此前“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等提法相比亦有明显细化,证明了党对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方面,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使任务更加具体、明确;报告中要求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实现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

     五是向全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的建设生 态文明的庄严承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应尽的生态责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必须坚持环境友好,和世界各国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进程中,中国一定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为人类生态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态文明涉及到不同层面。在国际层面上,它需要建构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比如,全球气候变化的协调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内容。近代以来由于过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在诸如“人是目的”之类的口号下轻率地把自然界的存在仅仅看作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于是,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缺失、物种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便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从积极促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习近平同志出席法国巴黎世界气象大会签署《巴黎协定》,再到 G20 杭州峰会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要积极

     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再到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置身当今环境问题迭起的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世界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决不把解决贫穷、发展经济同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作出中国特有的贡献。

    篇二: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 3 2.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的儿点思考 .................... 10 3.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立法保障还 xx 以宁静和谐美丽 ..... 18 4.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24 5.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 39 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 46 7.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 54 8.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 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 59 9.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地方生态文明立法工作 ...... 62 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综述 ................... 72 11.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100 1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3 1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 109 14.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118 15.以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新局面 ........................................................... 125 16.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143 17.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 151 18.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认识和思考 ....................................................... 155 19.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努力开创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新局面168

     20.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山川秀美绿满陇中建设新进程177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孙金龙、黄润秋

      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30 日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和深化,我们要深学细悟,对照笃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

      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国 14 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等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护地球家园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 一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 二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仍然薄弱,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面对这些矛盾和挑战,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 三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必须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努力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好起来。

     ( 四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举

      措;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增加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主动担当;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立足职责和工作实际,细化推进举措,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 五 )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工作。

     二、扎实完成“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 一 )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地方、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碳达峰行动,实施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更加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

      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从严从紧从实控制地方盲目上马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实落地,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 二 )

     坚定不移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三 )

     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

     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加大对挤占生态空间和损害重要生态系统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快编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意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举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 四 )

     坚定不移积极参 与全球环境治理

     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水平和实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推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发展,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

      形象。

     ( 五 )

     坚定不移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推动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继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重罚。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的儿点思考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才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少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显示出六个方面的突出理...

    篇三: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三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

     党的×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

     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二

     中国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首先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因,被赋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国情标识。准确把握中国发展道路的由来、基础与特征,是我们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的思想前提,是我们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

     一、中国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相结合的必然成果 就国家和民族如何发展而言,“道路”既紧扣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又关联实践路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式,还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未来指向密切相关。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国发展道路的连续性,蕴藏在中国近代史以来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历史进程中,蕴藏在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而其阶段性特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发展道路的民族共识和社会基础,创造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与基本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夯实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储备和经验积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使当代中国找到正确道路并踏上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发展道路在历史连续性之中,被赋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滋养;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争与国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丰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中国发展道路既呈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又展示出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主体的自觉选择双向互动、互为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亦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那样,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近代中国艰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又具有主体性、选择性。因为人类社会发展毕竟不同于自然存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仅能够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以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救亡图存、探寻真理的牺牲与奉献为代价,融入了中国人民求富求强、实现复兴的群体意志和民族追求,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探索并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并坚忍不拔的结果。

     二、 中国发展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这条道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结着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深远背景,有着厚重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发展道路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越久远,历史传统就越丰富厚重。历史传统的延续方式是传习,表现形态是行为,作用机制是形成普遍范式,与主体承载者(民族或群体)紧密联结,其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关键是它能够延绵至今并活化于当代、作用于现实,正所谓“合之于今”“考之于近”。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历史传统,至今仍然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影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责任,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讲信修睦、以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这一系列古老中国传习不绝的历史传统,都深深嵌入到当代中国实践之中,融汇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中。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历史传统中集聚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传统的传习、延续过程中得以积淀与传承。作为带有客体特征的对象化存在,文化积淀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且未曾发生文化上的中断或逆转,这使得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可谓博大精深。就人们最为瞩目

     的思想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人物、学说、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为载体得以传承至今。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依据基本国情来制定合乎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当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揭示出历史中国的积淀传承和影响要素,凝结着当代中国的实存境况和发展条件,赋予中国发展道路以特有的内涵,成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三、 中 国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国发展道路因其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

     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特色形成优势,优势彰显特色,特色与优势紧密相联,互为支撑。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在诸多方面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比如,我们能够制定出明确而坚定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这一发展目标联结着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愿景,贯通古今,坚定不移;我们能够提出明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使之紧扣国情、行之有效;我们能够构

     建起完备而配套的政策体系,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大领域,谋划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确保措施得力、得以贯彻实行。

     中国发展道路以其鲜明特色与巨大优势,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条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现代化发展逻辑,打破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充分证明了“走自己的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实现现代化的人间正道;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指出奋斗方向,为各国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三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 10 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 20 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 5 个村委会、92 个自然村、1841 户、6163 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 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

     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 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

    篇四: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篇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我们所在的地球正遭到我们的破坏。如还不制止,继续毁灭美丽的家园,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倡导植树造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等都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文明和美好。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子、多多植树、节约用水等等。

      自从我们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这些工厂严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气从而破坏了那清澈的溪水,蓝色的天空,让鱼儿没了自己的家,让鸟儿没有了翱翔的天空。自从我们学会了造纸,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顾后果的砍伐森林,谁知道那些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朋友们还无家可归……

      看看这些!这些就是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回报吗?这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所做作为进行反省呢!是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应该有自己心中明确的选择,应该去改变这个被我们所破坏的环境!去保护这里的生态平衡,把原本属于它的色彩,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当然,我们虽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个,是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发明去节约能源,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种植森林,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种一棵小树,让一只小鸟有了它的家,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让动物们有它的"家,我们可以少开一天的车,减少碳排

     放,让低碳的城市可以还小鸟一片遨游的蓝天!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改变,可是如果每人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这样一来的改变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们自己的力量虽小,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呢!所以我们只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变,只需从我做起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星球!

      生态文明会 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会 心得体会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篇五: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心得体会发言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尤为需要科学思想指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强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思考和洞见,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2012 年 12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我国这个 14 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到2035 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蓝图已经擘画,生态文明建设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新征程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能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篇六: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与研讨交流提纲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实际,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总书记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阐释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践行生态文明新思想,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其中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凸显。老百姓从过去的“求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气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粮食、住宜居环境已成为我们党委、政府最务实的民生责任。习总书记多次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二作为中心组成员,我们要深入系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自觉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一要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主动解读重大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主动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从不同的角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力量重视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二要深入开展环保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积极倡导培育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促使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和共享者,营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三要不断加大环保案件的查处力度,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畅通环保举报渠道,发现一次查处一次,以最严格的处罚惩戒措施,推动形成不愿、不能、不敢破坏生态环境的强大震慑。

     二、践行生态文明新思想,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并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作出一系列补短板、强弱项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 40 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就我区而言,践行生态文明新思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点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重点燃煤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当前要重点把控煤炭一级市场准入关口,为大气冬防工作奠定基础;要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对各类施工扬尘源实行“专人监管、一票停工”制,打造“扬尘监管”示范工地,坚决遏制扬尘;要加大对黄标车淘汰力度,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黄标车限行制度;要集中查处整治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偷放、恶意排污、超标排污的涉污企业;要加强秸秆、垃圾、树枝树叶、杂草禁烧工作力度,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三、践行生态文明新思想,要大力建设环境宜居城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重要论述,其中的“清洁美丽”就直接表明

     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城郊大环境绿化和城区生态提升改造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 1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关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以“三城”同创为抓手,结合“两改”(改水改厕)和“两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着力清理各居民小区楼道杂物,清洁墙体卫生,平复自开菜地,拆除楼前屋后、楼顶等部位的私搭乱建;对绿地面积不达标的小区,拆除占绿、毁绿的违章建筑物,恢复绿化功能,提升绿化档次,还老百姓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二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抓好黄河段等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流域周边工矿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加强水污染防治,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放心的水。三要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两带一岸”,建设集创意农业、休闲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点打造特色小镇,重点发展绿色种植、釆摘体验和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四、践行生态文明新思想,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展望美丽中国的前程:到 2035年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将要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美丽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绝不能为追求一时的高速发展而另辟蹊径,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为所欲为。滴水穿石,唯恒者胜。无论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唯有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才能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迎来更加美丽的前程,这些都将为时代所刻写、为历史所证明。

     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

     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八个坚持”来概括:

     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教育广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心得体会(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升华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

     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目前看,生态文明建设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进入高强度频发阶段,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满情绪,那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发展成为重大政治问题。“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这样的高度上强调生态建设问题,振聋发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

    篇七: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

     读后感心得体会(二篇)

     篇一

     前不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 一书出版发行, 引发学习热潮。

     如今,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 从滚滚长江到九曲黄河, 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 从西北内陆到热带海岛……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正舒展开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 “建设生态文明, 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 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 美丽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祖国的山山水水, 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情怀。洱海边“立此存照” , 嘱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 秦岭深处察看自然生态, 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

     卫士; 汾河沿岸驻足凝望, 要求“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聚焦绿水青山, 用行动展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是直面 时代课题、 破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抉择, 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抉择, 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抉择。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总结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这十年, 生态文明建设地位之重前所未有。

     在“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 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十年, 环境保护制度之严前所未有, 生态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展开、 勇敢亮剑,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长出牙齿” , 河湖长制、 林长制全面落实, 植绿护绿、 垃圾分类、 节水节电、 “光盘” 行动取得实效……十年奋进, 厚重书写 “绿色答卷” 。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着眼于“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 , 坚决打赢蓝天

     保卫战; 致力于“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的景象” , 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 立足于“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 园风光” , 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 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 中国式现代化瞄准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 一段赛道改变施工计划, 只为保护无法移植的古树; 一簇“微火” 点燃火炬,碳排放量仅为传统方式的 1/5000; 一条特高压穿山越岭, 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 100%使用绿电……当北京冬奥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遇相融,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惊艳世界。

     如今, 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亮丽名片。

     最早提出“绿色 GDP” 概念的学者之一、 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 柯布认为, “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 希望之光”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攻坚克难、 久久为功,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统筹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就一定能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书写世所瞩目的新传奇。

      篇二

     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 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形成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从 13 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充分证明, 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 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 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 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

     ” 这 10 年, 无论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 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 还是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 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向污染宣战,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

     活, 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 水清的美丽家园, 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百姓心为心,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 就能写好“绿色答卷” , 让群众持续感受到变化、 不断增强信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 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也意味着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犹记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 冬奥会, 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新标杆。

     今天, 从创造荒原变林海奇迹的塞罕坝林场, 到美丽经济已成为靓丽名片的浙江安吉, 再到沙丘披绿衣、 沙土变良田的库布其沙漠……一个个生动范例, 印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成效。

     同时也为世界带来启示: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环境修复和改善, 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 必须坚持不懈、 奋发有为。

     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 正是凭借“一张铁锹两只手, 咬定绿化不放松” 的劲头, 当地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绿洲; 福建长汀一度“山光、 水浊、 田瘦、 人穷” ,正是依靠

     “进则全胜, 不进则退” 的精神, 大家苦干实干、 持续治理水土流失, 书写了绿满荒山的传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人人都是受益者, 人人也都应该是参与者。

     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开始,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 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 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伟力。

     国家森林公园云海磅礴、 美不胜收, 工人们在蓝天白云下的海岸维修船只, 果农在田园风光中搬运刚采摘的鲜桃……最近, “晒晒我的‘家乡蓝’ ”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引发关注, 大家纷纷晒出家乡蓝天,汇聚成生动的“天空相册” 。

     一幅幅照片, 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锲而不舍、 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我们一定能建成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书写世所瞩目的文明史诗。

    篇八: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素材汇编(52篇)

     目 录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

     把握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体系 1 2. 滁州市委党校李志忠:

     滁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 5 3. 安徽外国语学院朱海霞: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探析 8 4.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的几点思考 14 5.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郑琪: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19 6.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中: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双碳〞工作 25 7.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史守林: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强省建设 31 8. 中国林业集团党委: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35 9. 魏海生、李祥兴:

     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40 10. 魏海生、李祥兴:

     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54 11.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柳兰芳: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津实践 68

     12. 李亚欧:

     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对关系范畴 71 13.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明星: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维度 77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王雨辰: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当代价值 87 15.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邬晓燕: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责任观 98 16. 辽宁大学哲学院吴斯琪: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生态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例 108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厦瑗:

     全球视域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114 18.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郑玉琴:

     三明绿色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 124 19. 河北日报评论员: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提升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32 20. 市委党校副教授董庆茹: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134 21. 邱启文: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努力开创生态环境宣教 工作新局面 136 22. 中国共产党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 山川秀美绿满陇中建设新进程 143 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戴厚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能源强国奉献力量 146 24. 董志明:

     石家庄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为双碳目标奉献林业力量 150

     25.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蓟州区委党校课题组: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蓟州 天津市 蓟州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152 26. 某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奉献 157 27.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大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广东实践 161 28.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康振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实践奉献 166 29.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治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蕴 171 30. 宋相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在西藏的实践 184 31. 赵细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 191 32. 陕西师范大学李东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重维度探析 202 33.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津永: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云南实践 211 34. 顾世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四重超越 217 35. 刁生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对中华传统生态聪明才智的传承和发展 226 36. 福建江夏学院郑振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 243 37.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全球环境整治管理的中国奉献 254

     38.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63 39.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吴菲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福建城乡环境整治管理的实践探索 272 40.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飞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先行探索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277 41. 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雷德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的实践和启示 292 42. 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委党校高文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马鞍山长江生态整治管理中的实践及启示 300 43. 郑州大学法学院张玫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藏的实践 304 44. 财经大学袁晓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国家生态文明

     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312 45. 张瑞才:

     学习和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向度 322 46. 承德日报评论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坚决扛起〞两区〞 建设政治责任 四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 338 47. 徐迎寿:

     以推习进近林平长生制态改〞文革〞明高思质想量为实指施引对策研究 340 48. 中国共产党大渡口区委书记余长明: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绿色发展 347 49.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郭秀清: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350 50.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贾君: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东北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359

     51.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李燕: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362 52. 刘经纬:

     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代内涵的四个维度 366

     把握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黄承梁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决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把祖国北部边省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安排,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第五次就建设生态文明发表重要讲话,表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情怀。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海内外各界人士观察、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只有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体系,才能够更好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意义和历史奉献。

     一、坚决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一直不间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落地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表达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表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是从全局的、战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度,就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所进行的深刻阐述和战略要求。深刻揭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显著标志所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绿色发展、

     努力建设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略。

     仅就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而言,2019年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工程、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当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管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年3月5日再次强调要坚决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都说明,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谈高质量发展、谈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谈绿色发展、谈生态文明建设,其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人和自然关系的学说,对当代中国而言,是关于〞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怎样坚持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使中国美丽、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实现。

     二、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战略性论述。其中,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仅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必然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安全的要求从未放松。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就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治管理,精心组织落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整治管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落地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整治管理,加强荒漠化整治管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部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2019 年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内蒙古生态情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都说明,在祖国北部构筑绿色万里长城,既关乎建立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整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措施,意义十分重大。

     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核心要义就是加快构建以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核心的生态安全体系。

     第一个是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生态系统观, 坚持系统整治管理观,乐于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重大生态修复以及国土空间整治管理、防灾减灾系统性工程,坚持更多强调以自然的方法修复自然,以生态的理念维护生态。

     第二个是使环境风险有效防控。要深刻汲取近几年以来发生在腾格里沙漠、祁连山、秦岭等地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验和不足,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风险防控协同和责任机制,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更加注重源头整治管理,不因小失大,有效谨防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污染预防和整治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积极稳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安排,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在降碳的同时力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给链安全、粮食安全, 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这段重要论述,向外界释放出极其重要的信号,就是必须完整准确、辩证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以更高的思维认知和更科学的实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到达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个人必须做。〞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核心战略方向、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革命性变革。改变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最大限度转变过于倚重化石能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是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但不等于要使煤炭立即退出历史平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本身不是坏东西,关键是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近几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曲解中央精神实质和真实意图,盲目实行运动式减碳。各地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局部地区将〞减碳〞视为短期内必须优先完成的政治任务,用力过猛,一度刮

     起〞拉闸

     限电〞风暴,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困扰。

     因此, 第一个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层层加码,简单一关了之,方法简单〞一刀切〞,任性随意〞切一刀〞,把长期问题短期化, 甚至去做直接影响地方特别是基层最普通老百姓最基本民生福祉的事情。

     第二个是关键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新居首。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两手发力,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创新体系,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着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三是 以系统...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生态 思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