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4日 10:40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7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12: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7篇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全市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7篇,供大家参考。

    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7篇

    篇一: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全市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全市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首要任务来抓,为了到 2018年提前实现“人脱贫、村出列”的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全市制订了种养业、就业等扶持到户指导清单,从“等米下锅”到“看谱点菜”,实行“菜单式”扶贫,得到了省领导和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一是壮大茶叶、山核桃、毛竹等黄山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山泉流水养鱼、皖南花猪、黑猪、黑鸡、香榧等特色种养业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二是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农旅促攻坚”战略,全力抓好全市 16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政策帮扶,使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武器。三是全力推进电商扶贫,为贫困村、贫困户“连接一个网,打开一片天”,让贫困村、贫困户的土特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实现增收脱贫。

      一、全市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在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先天条件欠缺。由于因病(12161 户)、因残(3859 户)、因缺少劳动能力(2306户)、因缺技术(1169 户)致贫的基数较大,占到全部贫困户(26655 户)的 73.14%,全市有发展意愿、有发展能力、有发展基础的“三有”贫困户共有 1.52 万户,仅占全部贫困户的 57%,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本身存在条件不足的情况,增加了实施难度。

     2、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关联融合度不高。一方面,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对单个贫困户的帮扶大多是产业扶贫或就业扶贫中的一项;另一方面,产业扶贫中创造的就业岗位很少,就业扶贫带动的产业发展也不大,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1+1>2”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激发。

     3、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自力更生寻求脱贫路子的意愿不强,不少贫困户还抱有“靠着墙根晒太阳。近年来,我市县乡人大在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实际,在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全市县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按人口比例配备常委会组成人员,按要求成立工作委员会,设立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目前,全市共有 3 县 3 区人大常委会设置 “5 委 1 室”(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瑶海区、

     庐阳区、包河区),1 市 1 区设置 “6 委 1 室”(巢湖市、蜀山区),1 县设置“7 委 1 室”(庐江县)。在乡镇人大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乡镇人代会的作用,各县级人大加强督促,按时召开,履行法定职权,全市 82 个乡镇每年召开 1 次人代会的 73 个,占 89%,召开 2 次人代会的 8 个,占 9.76%,蜀山区高刘镇因区划调整等原因,拟于近期组织召开人代会。同时,在会议期间重点加强人大主席团建设,按法定要求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乡镇人大办公室建设,为乡镇人大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服务。

      二是重视加强队伍建设。全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单设,副主任及工作委员会和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按规定的要求进行了选配。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高,为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乡镇人大主席专职化水平逐渐提高,履职能力逐步加强。目前,我市乡镇人大中,设专职主席的 37 个,占 45.1%;设专职主席另设专职副主席的 14 个,占 17.1%;书记兼主席的 6 个,占 7.3%;书记兼主席另设专职副主席的 25 个,占总数的 30.5%;专职主席的配备率比 2012 年增加了 21%。在闭会期间,乡镇人大主席一方面组织代表围绕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进行视察和调研。另一方面,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基层人大干部的素质,筑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干部的培训,省人大常委会培训到县级人大全体干部,市委以党校主体班的形式培训到县级人大机关及全体组成人员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秘书,县级人大还举办不同岗位的培训,提高全市人大干部的履职能力,增强敬业精神,努力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

      二、迅速贯彻全省县级人大工作研讨会精神,不断推动我市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201x 年 x 月,全省县级人大工作研讨会后,我市迅速掀起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

      一是在全市人大系统内广泛深入学习。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召开扩大会议,机关县级以上干部和县级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重点学习了省委书记的指示精神和臧世凯副主任、胡连松副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常委会党组每位成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熊建辉主持会议,明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对我市县级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推动县级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全省“三新”人大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市委及时研究部署。去年 10 月 17 日,市委常委会第 30 次会议专题研究贯彻全省县级人大工作研讨会精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强调,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县级人大工作和建设,不断强化履职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县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为依法保障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而不断努力。会议同时提出了贯彻措施:第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围绕“三新”人大建设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做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第二,突出问题导向,成立联合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参加,重点调研存在的共性问题,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推进“宣城会议”精神的落实。第三,筹备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第四,出台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贯彻意见和加强改进措施。

      三是迅速行动,抓好落实。市委常委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推动调研工作及时开展,推动各项贯彻措施有序进行。今年初,熊建辉主任还亲自带队赴南京考察,学习相关经验,为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提供了借鉴。

      三、充分发挥县乡人大代表作用,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

     保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意见》,为县乡人大代表小组在活动内容、制度、形式、要求和保障上提供了规范。县乡人大根据实际,细化了制度要求,并以代表小组为载体开展活动,不断加强代表活动室等硬件建设,保障活动经费落到实处。同时,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召开会议、上门走访、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不断提升代表工作实效。

      二是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全市基层人大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走访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组织代表参加政情通报会、听庭审活动等,增强代表履职自觉,激发代表工作热情。同时,组织代表回原选区向选民述职、代表接待选民、建立代表工作站、启动“代表接待日”、开设“代表讲坛”、定期组织两级人大代表到基层开展宣讲等活动,增强代表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代表撰写议案建议;另一方面采取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召开会议、上门征询建议、沟通交流、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建议的满意率和办结率。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一府两院”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及意见的评估试行办法》,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各级人大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由答复

     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四、深入推进“三新人大”建设,不断开创我市基层人大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基层人大常委会以“三新人大”建设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全市人大工作“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一是扎实做好监督工作。各县级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教育、医疗、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执法检查、视察等多种监督方式,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同时创新监督方式,完善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干部任后监督等制度建设,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增强监督刚性。

      二是依法做好科学决策。各县级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委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先后就工业强县(市、区)、土地清理、发展规划等问题及时作出相应决议决定,为规范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积累了实践经验。决议前,做到主动介入、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决议后,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贯彻执行情况报告、调查、视察等形式,督促贯彻落实,维护了决策的权威性。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各县级人大常委会还从县

     (市)区实际出发,制定或修订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关规定、办法。

      三是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各县级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相应程序。严把干部任命任前考察关、法律素质关、承诺表态关、票决任命关、任后监督关。另一方面抓好任前、任中、任后三个环节,实行任前考试和沟通制度,坚持任中报告、供职、审议、票决,颁发任命书等程序,有的还建立了任后评议和报告制度,加强有效监督。

      四是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的意见》,定期召开新闻媒体联席会议,举办全市人大宣传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与基层人大密切沟通协作,通过举办基层人大通讯员培训班,组织好新闻、好论文评选等,促进全市基层人大宣传工作良性互动,并通过《合肥人大》、《人大视点》专题片、《人大之声》广播栏目、省市信息专刊专报等宣传信息平台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大工作影响力。

      五是扎实推进机关建设。各县级人大常委会以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加强机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在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拉高标杆,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

     “自选动作”有特色,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敬业求精、尚学健体、友爱垂馨”的机关文化氛围,促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履职尽责的良好格局。

      五、我市县级人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县级人大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依法履行职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较低。目前我市九个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只有肥东县人大常委会的专职委员比例达到 50%,其它县级人大常委会均未达到 50%,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水平还不够高。

      二是县级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不够规范。在调研中,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五委一室”,有的“六委一室”,还有“七委一室”。普遍未设置研究室、预算工委、民宗侨外工委及信访、信息、代表联络机构;县人大常委会普遍未设置城建环资工委,城区人大常委会普遍未设置农工委。

      三是存在“转岗占编”、“一人委”,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全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 108 名转岗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供给关系转到人大机关的主任、副主任有40 人,委员有 51 人;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普遍存在“一人委”现象,目前主要通过办公室人员兼任的办法解决;全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平均年龄为 55.4 岁,

     人大机关在编行政人员年龄 51 岁以上的占 48.1%,41 岁-50岁的占 33.1%,40 岁以下的只占 18.8%,年龄结构倒挂现象较为明显。

      四是乡镇人大日常工作缺少相应平台。乡镇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未赋予职权,无常设机构,无固定经费保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基层人大工作的开展。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多以主席或专职副主席个人为主力,而专职副主席普遍分管政府具体工作,多以政府工作为“主业”,人大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此外,部分乡镇人大专职工作人员兼职较多,力量还不够强,专职化水平普遍不高。

      六、关于对加强和改进县乡人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2015 年 18 号文件精神,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修订《安徽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从长远看,通过修订,对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职责、人员、编制、经费进行明确的规定,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乡镇人大及其人大干部的法律地位、职能作用、职责权限、级别待遇和经费保障等。规范工作程序,为乡镇人大工作指明方向,强化法律保障。

      二是针对共性问题出台办法措施。积极争取党委和上级人大的支持,认真结合贯彻中央 18 号文件、修改后的“三法”和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专职委员比例偏低,

     转岗占编、“一人委”,工作力量不足、干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按照中央文件要求,逐步做到专职委员比例不低于 60%,并重视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朝着科学化、专职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三是科学合理设置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人大工作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机构,建议出台相应的办法措施,统一规范县级人大常委会的机构设置。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建议适当增加县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数,乡镇人大设置专职主席,可以配备专职副主席,并配备专职人大秘书。

    篇二: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22. 3 25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以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为例刘 婕(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2)摘 要: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兰州市在甘肃省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从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实现兰州市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仍面临产业种类单一、农民竞争意识不足、产业发展模式滞后和销售渠道传统等问题,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积极开发乡村经济资源,建立多条产业发展路线;做好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工作,遵照农民意愿进行技能培训;学习先进产业发展模式,思考产业融合形式;注重线上销售渠道,做好线下规范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旨在同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432 (2022)07 -0025 -02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22. 07. 025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20 年圆满收官,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两者在根本目标上都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但是在核心思想、实施对象、方法等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在政策的实施与落实中,部分地区未能将两者有效衔接,导致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兰州市也存在这种现象,为帮助兰州市尽早解决城乡贫富差距过大,促进乡村经济资源开发,有必要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视角下开展相关研究,旨在促进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1 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兰州市 《2020 年兰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文件了解到,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道路,这一点可以从当地农业 (当地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发展数据上得到证实,具体数据见表 1。表 1 兰州市乡村地区农业 2020 年生产数据项目类别 产量 (万吨、万只) 同比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4. 9%粮食总产量 33. 64 +10. 9%蔬菜产量 91. 8 +6. 3%油料作物产量 2. 32 +28. 1%药材产量 3. 69 +13. 1%猪、牛、羊出栏量 84. 93 17. 41%根据表 1 数据可以看出,当地乡村地区农业产能实现了全面提升。此外,2020 年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为 14652 元,增长了 7. 7%,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反映出兰州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虽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农民的收入提高比重明显小于产能提升比重,有很多问题都会对当地乡村产业的发展造成限制,尤其受到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也遭受重创,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足,出现农产品滞销、资金回流慢、利润下降等问题。因此突破发展瓶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难题2. 1 产业种类单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落实,尤其是贴息贷款政策的实施,使每户根据劳动力情况可申请贷款 3 万 ~8 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兰州市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土豆等基础农作物;养殖业主要集中在猪、牛、羊的养殖。产业种类单一,限制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这些产业多是分散经营和粗放型的生产,由于缺少科学的生产与管理,不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还伴随风险高、产品附加值低、产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视角上来看,当前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农民脱贫、乡村振兴,缺乏长效性机制,而这一缺陷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地乡村产业种类单一 [1] 。2. 2 农民竞争意识不足兰州市通过精准扶贫、党员干部进村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促使农民开发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农民收益增加。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地农民虽然参与积极性良好,但由于思想意识较为落后,等待政府 “输血”的思想仍然存在,这也导致农民竞争意识不足,被动配合当地相关组织机构去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并且,受专业技能的限制,农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有限,利润受损。尤其是兰州特色农产品之一的百合产业,仅刘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区域与城市经济

     26 2022. 3仅停留在风干百合干和真空包装鲜百合这些附加值较低的基础产业上。一方面因为当地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微弱,甚至没有明显优势,所以无法打造当地农产品特色品牌;另一方面没有让农民本身的经济造血能力切实显著提升,这两点在后续产业发展中必须得到整改 [2] 。2. 3 产业发展模式滞后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传统模式,即当地乡村产业在市场中基本是 “单打独斗”,很少与其他产业联合。但从全国来看,其他产业很早就开始 “抱团取暖”,而这样做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各大产业的经济收益增长,还对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但由于兰州市乡村产业 “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滞后,产业间关联程度低,这种模式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是有一定限制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该发展模式下产业关联度低,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内部创新难度较大,同时伴随 “产业种类单一”的影响,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缓慢或发展停滞的时间会延长,甚至陷入扶贫款项难以有效回收的窘境;②因为其他地区的相关产业 “抱团取暖”,所以这些地区的产业将在竞争关系中形成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又使得 “单打独斗”的兰州市乡村产业在竞争中受制于人,市场份额不仅有限,还可能会逐步流失。因此兰州市必须改变乡村产业发展模式。2. 4 销售渠道传统当前兰州市受新媒体产业发展知名度低的影响,乡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多集中在线下,诸如菜市场供应链、出口贸易供应链等,这些销售渠道虽然可用,但与 “互联网 + ”下的电商平台相比销量和知名度都受到影响和限制。目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销售形式是等待一些机构上门收购,这种方式虽然节约了运输成本和寻找买家的时间成本,但是农民并不直接面对市场,产品利益由中间商吸收,导致农民收益并未得到提高。这一点反映出农民普遍缺乏自主经营意识,不利于乡村产业持续高效发展。3 兰州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3. 1 积极开发乡村经济资源,建立多条产业发展路线实际上,乡村资源除了具有大量农业资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经济资源,甚至于某些资源同时具备多重经济数据,如农业资源中的农田等,不但可以作为农作物用地,整体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因此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使用。在这一条件下,兰州市相关政府机构就有必要积极分析乡村经济资源种类,大力开发尚未被开发的资源与已开发资源的复用价值,再根据开发成果去建立多条产业发展路线,可增多当地乡村地区的产业种类。产业种类增多将使得当地乡村地区的受众人群增长,提高当地经济生产潜力,并且打造产业多元化环境,为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实现提供良好基础。3. 2 做好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工作,遵照农民意愿进行技能培训要增长农民本身的经济 “造血”能力,就必须先让农民自身具备竞争意识,懂得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去竞争,这样才能推动兰州市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不仅让农民个人脱贫致富,也振兴乡村地区发展。围绕这一点,首先兰州市相关机构组织应当对农民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培训中应当强调各产业的竞争环境,展示参与竞争的好处与风险,这样能让农民具备竞争意识,积极鼓励农民去创新创业,进入不同产业开展工作去应对竞争。其次农民会凭借个人意愿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产业,这时为了帮助农民进入产业,并且能在产业内大展拳脚,相关机构组织需要根据农民意愿开展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相关技能,能进行创新创业活动。3. 3 学习先进产业发展模式,思考产业融合形式既然其他地区产业的 “抱团取暖”模式取得了良好成绩,那么兰州市乡村地区就应当摒弃传统 “单打独斗”模式,学习先进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与思路,再根据产业本身特色去思考产业融合形式,即 “抱团取暖”模式的本质就是让多个产业以不同的形式融合,使得各产业取长补短,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全面满足消费者需求。围绕这一思想,兰州市乡村地区在产业种类增多、农民经济造血能力增强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产业融合,例如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借助农业去营造优美的自然旅游环境,借助旅游产业辐射性广的特点,带动餐饮、住宿、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农业市场份额逐渐扩大。3. 4 注重线上销售渠道,做好线下规范管理兰州市乡村地区可以鼓励农民通过网络进入各大线上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充分利用抖音、快手、B 站等新媒体平台设立线上销售渠道,该渠道受众面广,能保障市场的经济潜力,农民在提升竞争意识下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去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突显产品特色优势,增强产品差异化与定价能力。线上销售渠道的建立可以让农民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群体接触,越过中间商,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线上销售渠道的同时,政府要对农民的线上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保障产品质量,以免对乡村地区造成不良影响。4 结语综上,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整体趋势良好,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困境,改善当地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提出产业发展新道路,同时予以产业更强劲的内部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梯度优化和有效衔接。参考文献:[1] 吴业苗 . 乡村振兴的问题情境与实践面向 [J]. 兰州学刊,2019 (11):189 -199.[2] 贾沁怡 . 农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发展路径探索 [J]. 甘肃理论学刊,2020 (1):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12 -117.[作者简介] 刘婕 (198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经济学。中国市场 2022 年第 7 期 (总第 1106 期) 区域与城市经济

    篇三: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全市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全市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首要任务来抓,为了到 2018年提前实现“人脱贫、村出列”的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全市制订了种养业、就业等扶持到户指导清单,从“等米下锅”到“看谱点菜”,实行“菜单式”扶贫,得到了省领导和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一是壮大茶叶、山核桃、毛竹等黄山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山泉流水养鱼、皖南花猪、黑猪、黑鸡、香榧等特色种养业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二是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农旅促攻坚”战略,全力抓好全市 16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政策帮扶,使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武器。三是全力推进电商扶贫,为贫困村、贫困户“连接一个网,打开一片天”,让贫困村、贫困户的土特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关联融合度不高。一方面,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对单个贫困户的帮

     扶大多是产业扶贫或就业扶贫中的一项;另一方面,产业扶贫中创造的就业岗位很少,就业扶贫带动的产业发展也不大,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1+1>2”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激发。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统一部署,各县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引领带动,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积极推进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各县加强与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对接,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三权三证”抵押担保融资工作。目前,全市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贷款 XX 亿元。在抓好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已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XXXX 期,培训 XX 万人次。通过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以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 XX 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劳务输出、托管代养等方式,带动 XXXX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 XX 年每户贫

     困户可实现增收 3702 元。如 XX 县围绕 XX 米等县内优势产业,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全县 XX 米种植面积 14.54 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226 户种植 3675 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 308.76 万元。有 658 户贫困户参与企业贷款入股分红,已兑现分红 80.8 万元。XX 县 XX 乡采取“土地流转扶贫+基地务工扶贫+订单经营扶贫”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引进 XX 食品有限公司、XX 牧业有限公司、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6 户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目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 1 万亩,标准化烤烟种植基地7000 亩,生态经济林果基地 1 万亩,林下种草养畜基地 4 万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646 户,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作利益机制全覆盖,年可促进户均增收 1.5 万元左右,人均增收 3400 元左右。

      探索了一些助农增收扶贫路径。各县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 XX 县 XX 乡 XX 蔬菜合作社以贫困户扶贫贷款 1500 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偿还贷款、支付利息,并对社员进行保底分红,贫困户年均分红 4000元,带动了 40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全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烤烟、辣椒、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定制脱贫工程。各县还通过园区辐射、合作带动、电商激活等办法,大胆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等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投入了一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融资、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投入增长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按照每户不低于 5000 元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如 XX县通过 1:10 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用于扶贫,缓解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初步统计,XX 年以来至今年 11 月 20 日止,全市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已向符合评级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 7.09 亿元,直接带动 15447 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促进了一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如 XX 县 XX乡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土地 1.5 万亩,涉及农户 2158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5 户,贫困户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中每年户均增收 1.5万元以上。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 XX 市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自

     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进程。

      帮扶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当前精准扶贫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帮扶任务,都会或多或少投入一定资金、物资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脱贫。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统筹协调能力弱,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呈现“碎片化”,发挥的作用有限,总体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资金合力。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产业扶贫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一是产业带动能力弱。大部分贫困村“一村一品”没有完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二是技术服务能力弱。各县农技队伍人员偏少,专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尤其是特色产业技术人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引用、推广力度不大,菜单式的技术服务更是难以落实。三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和产业经纪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农产

     品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除此之外,特色果菜产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大。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贫困村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金融资金发挥效益程度不强。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但有技术,而不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开始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效果不明显。

      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当前,扶贫以被动“输血”为主,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外出打工人口较多,土地丢荒现象严重,贫困户老弱病残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弱,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三、对加快产业扶贫的建议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

     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坚持规划先行,把准产业扶贫的方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要立足贫困乡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个性化需求,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衔接,自下而上,精心设计,科学论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第一产业,联结二、三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扶贫的动力。扶贫产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市场这支无形之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动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选准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高和区域性、特色性显著的产业项目。要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拉长扶贫产业项目链条,加强信息引导、产销对接和科技支撑,着力引进和建办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促进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

     坚持特色发展,提高产业扶贫的命中率。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县贫困乡村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县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坚持利益共享,唱响产业扶贫的大合唱。牢固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的稳定剂。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试行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工作,从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资源变股权,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等方式,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资金变股金,让分散资金聚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变股民,让农民富起来。

      坚持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扶贫的能量。要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探索开展互助资金产业化管理试点,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如何管等问题。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农业和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试点,缓解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问题。要探索建立“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要创新保险扶贫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产量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降低扶贫产业经营风险,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

     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构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屏障。2019 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县委关于开好 2019 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和各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不折不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对照党章,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具体地进行党性分析。

     一、上年度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1、加强政治学习,提升理论功底。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2、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忠实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解决“四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以广大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3、进一步解放思...

    篇四: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户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也是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关键路径。如何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固增收致富,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以 xxx 县为例,对产业精准扶贫措施进行初步思考探索。

     抓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条途径,就是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可稳定增长的产业,全力做好产业扶贫文章,从根本上解决

     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问题,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一、xx 县精准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实现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xx 年以来,xx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机制两大目标任务,突出产业扶贫作用,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三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近 4 年来,xx 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发展村级主导扶贫产业、培育扶贫农业产业龙头,着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先后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 7.31 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扶持“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全面覆盖”。

     ( ( 一) ) 理清思路,把准产业扶贫主攻方向。xx 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抓紧抓实产业扶贫工作。一是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xx 县“十三五”脱贫攻坚产业开发规划(2016—2020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xx 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xx 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村集体经济)》2 个项目库、《xx 县贫

     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2019 年修订)》等,为全县贫困村因地制宜选好产业、做好布局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二是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按照脱贫摘帽时间划分,将贫困村划分为产业巩固村、产业推进村、产业发展村,推行以奖代补的补助方式,分类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xx 年以来,为 xx 荔枝、鸡、猪、优质稻等 48 个产业发放财政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 1.36 亿元。同时,严格执行扶贫小额信贷“5321”政策,对符合要求且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小额信贷,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5.95 亿元。通过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聘任 798 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确保全县121 个贫困村的每个村级“3+1”特色产业设置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每个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三是紧紧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难题,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委(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联镇包村”绩效考核范畴,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累计投入 7749.5 万元支持贫困村、非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 404 个村 100﹪有稳定经济收入,100﹪实现收入 2 万元以上。

     ( ( 二) ) 精准目标、靶向施策,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以产业发展强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创立了光伏发电、优势特色产业、稻香鱼及白玉蜗牛养殖、百香果及玉兰花种植等多个扶贫产业。一是“两步法”精准选择扶贫产业。第一步:按照“每个贫困村要有特色种养业”的要求,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牵头,统筹农业、林业、财政、水利等部门,会同乡镇,通过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意向进行摸底调查,汇总数据、研究分析,结合自治区特色产业扶贫要求,确定了各贫困村产业类型、产业规模、发展规划、龙头企业、推进时间表,为全县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脱贫产业发展道路。目前,全县形成鸡、猪、荔枝、优质稻、茶叶和柑橘、鱼 7 个县级“5+2”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为 92.12%,超过自治区 90%的标准。第二步:在选准特色种养业上下功夫,重点谋划发展一批当年发展当年见效及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帮助农民长远增收的项目。如,三海街道英爪村委、武利镇大沙村光伏发电项目和丰塘镇茶叶种植、伯劳镇宦楼村百香果种植、伯劳镇盆山村玉兰花种植等。全县 121 个贫困村发展鸡、猪、优质稻、荔枝、茶叶、柑橘、鱼、百香果等 29 个村级“3+1”特色产业,4.2万贫困群众从事 1 项以上特色种养业,培育形成玉兰花、中药材、荔枝、茶叶、花卉苗木、鸡、鱼等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促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以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149 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 1 个、县级示范区 2 个、乡级示范园 16 个、村级示范点 130 个;创建特色优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 144.03 万亩,认证产品 16 个,产量42.3 万吨,无公害标准化基地的建立有力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为精准产业扶贫奠定了雄厚基础。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建成佛子镇桂山村鱼苗孵化基地、陆屋镇王猛村柑桔扶贫产业示范区和新圩镇蒙塘村、佛子镇元眼村观光旅游扶贫示范区等产业扶贫基地 9个;认定 67 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 392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424 人。四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如,x 运亨酒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种植的荔枝,使农户种植的荔枝年均收入由原来的 1.2 万元/户提高到 1.8 万元/户。据统计,目前全县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 94 家,2018 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 94 亿元(含

     初加工),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0万元以上)产值3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7%。

     ( ( 三) ) 积极打造平台,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广“党建+电商”“支部+企业+合作社”“党建+旅游+电商”等模式和节庆销售、加工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实施电商扶贫扩规行动。目前,xx 县建设有“双核三平台五基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三科电商创业园两个核心,县供销社、县邮政、乐村淘三个电商平台,广源、志大、威龙、正久、三科五个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各镇建设服务站17 个、村级服务点 200 个、辐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网点)500 多家,电商协会会员企业 426 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 11 家,直接带动 3600 多名农民工创业,打造了“荔缘”“魅荔 xx”“柑美 xx”等全国知名上行农产品电商品牌,涌现出以“巧妇九妹”甘有琴、“电商达人”黄忠文为代表的电商标杆人物和千年荔园、香下人、陆鼎记等一批优秀电商。二是大力发展节庆经济。通过每年举办 xx荔枝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荔乡嘉年华”等节庆,增加农副产品销量,增加收农户收入。据不完全统计,xx 年以来,节庆销量就超过 3.26 亿元,带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21.5 亿元,真正实现消费促扶贫。三是推动加工销售扩面提效。近两年来,累计投入扶持资金 1000 多万元,补助荔枝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冷库、烘房等设

     备。目前,全县有荔枝加工企业 7 家、冷库 237 座、烘房 384座,年加工荔枝 1.7 万吨,产值 4.6 亿多元。

     ( ( 四) ) 多措并举,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xx 县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的增收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养殖、发展生产,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或公司”“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在村建设产业基地、培训职业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将全县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都镶嵌在各产业链条中,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促进村企共建大扶贫产业格局。全县对接帮扶企业 24 家,帮扶贫困村 23 个。其中,园丰牧业公司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合同饲养”经营模式,在沙坪镇旺屋村、伯劳宦楼村、佛子睦象村、檀圩桥梓村、丰塘沙塘村、平山思林村建立合作养殖基地,为200多户贫困户提供5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户均2.5万元。目前,全县扶持培育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977 家、家庭农场 258 家,累计带动 1.8万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种养产业和特色加工业,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 1600 元左右。

     二、精准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对 xx 县产业扶贫及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分析,我们认为,xx 县精准产业扶贫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需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去解决。主要是:

     ( ( 一) ) 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仍较 狭窄。经过近几年的产业扶持与政策指导,全县贫困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一村多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但贫困村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单户发展比较普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基本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二、 三产业拉动收入过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贫困户脱贫致富缺乏大产业支撑。此外,部分村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为奖补而种养的问题仍然凸显。

     ( ( 二) )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虽然 xx 县有 93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且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下游,真正有规模、有技术、发展前景好、带动面广的的龙头企业依然偏少,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形式单一,贫困户从中得到的利益非常少,利益联结质量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主要以流转贫困户土地和临时用工为主,真正以入股分红和吸纳长期稳定务工就业的较少。

     ( ( 三) ) 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xx 县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不全,农产品低附加值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一方面,部分加工企业产品只是对初始产品进行简易包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户缺乏加工资金、技术和能力,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层面上,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武利镇有 12 个村 100 多户贫困户种植 120 亩辣椒,但是辣椒产品还仅限于初级加工,主要以泡椒、剁椒、干辣椒等粗加工产品为主,没有生产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 ( 四) ) 产业融合拓展程度不高。近年来,xx 县为稳步推进实施以奖代补发展特色产业,印发修订了《xx 县贫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出台一系列措施推进产业扶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上做的还不够,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严重制约群众增收致富。如,xx 县建设有 xx 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猪福万家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罗阳富硒谷休闲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但由于全县乡村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明显不足,导致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依然较弱。

     三、精准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要确保 2020 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打赢“脱贫攻贫”这一硬仗,精准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激生内在动力的不二法宝。要坚持把科学统筹内力与外力的关系作为重要手段,为扶贫攻坚注入强大而持久动力,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零返贫”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 ( 一) ) 扶志扶智并举,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在全县大力推行“扶贫+扶志+扶智”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典型选树、乡风培育、发展教育等途径,消除贫困户依赖性、“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扶志,形成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的扶贫格局,通过举办创业和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扶贫政策、农业技术、市场销售等,切实提高贫困户思想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创业致富带头人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导师跟踪服务团队建设,提高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积极性、创业成功率和减贫带贫能力。科学合理制定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奖补程序,兑现好适合我县发展种植,又适合贫困群众参与,市场行情好、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要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美丽 xx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整合全县资源,加大财

     政支持力度,重点优先支持产业示范基地及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 ( 二) ) 推进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选择途径,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全面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确保贫困村“3+1”特色产业中每个产业均配置有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1 名的产业发展指导员。...

    篇五: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产业扶贫ꎬ 助推脱贫奔小康———湖南省花垣县精准扶贫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理论创新基地  崔  云摘  要: 作为 “精准扶贫” 的首倡地ꎬ 花垣县积极实施产业扶贫ꎬ 探索 “四跟四走” 产业扶贫模式ꎬ 强化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利益联结ꎬ 将贫困群众与资金、 技术、 管理和市场等要素有效结合起来ꎬ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ꎬ 推进发展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业ꎬ 提高农户收入水平ꎬ 合力助推脱贫奔小康ꎮ关键词: 产业扶贫  脱贫  四跟四走  利益联结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151 (2019) 06 -0107 -04当前ꎬ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ꎮ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ꎬ 未来 3 年ꎬ 还有 3000 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ꎬ 任务十分艰巨ꎮ 通过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即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 “造血式” 扶贫方略ꎬ 是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 的第一批ꎬ 也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ꎮ作为 “精准扶贫” 的首倡地ꎬ 花垣县委、 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及相关精神ꎬ 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紧要民生工程来抓ꎬ 积极实施产业扶贫、 异地搬迁、 生态补偿、 发展教育、 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ꎬ 助推脱贫攻坚ꎮ 自 2014 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ꎬ 花垣县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ꎬ 脱贫工作取得较大成就ꎮ 2014 年初ꎬ 全县共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74715 人ꎬ贫困发生率为 28

    推荐访问: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脱贫 攻坚 产业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