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4日 07:39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9篇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4篇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4篇 8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9篇

    篇一: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攻坚调研报告 4 篇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4 篇

      8 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XXX户,贫困人口36XXX人,贫困村XXX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 XXX 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12XXX 户 32XXX 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20XX 年的 XX.X%下降到去年的 XX.X%。特别是 20XX 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 20XX 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 XXX 个县(市区)排名第 14位、XXX 个非贫困县排名第 3 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 2XXX 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三、两点建议

      (一)突出产业扶贫 确保稳定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 助力脱贫致富

      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行有机衔接,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20XX 年—20XX 年,XX 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XX.X 亿元,XX.X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XX%,XXX个贫困XX村中XXX个贫困 XX 村实现退出,国贫旗苏尼特右旗和区贫旗 XX、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正蓝旗、多伦县 6 个贫困旗县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旗县数量全区最多。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村牧区贫困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善。20XX 年,全盟实现脱贫 8XXX 人,超出计划XX%,XXX个贫困XX村出列,超出计划XXX个。全盟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5XX 元,同比增长 XX.X%,国贫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XX 元,增长XX%,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区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XX元,增长 XX.X%,比全区平均水平高 0.7 个百分点。

      2019 年,计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XX.X 亿元,完成剩余 1XXX 户 3XXX 人脱贫任务(太旗 1XXX 户 2XXX 人,白旗 XXX 户 XXX 人,西苏 XXX 户 XXX 人,多伦 XXX 户XXX 人,蓝旗 XXX 户 XXX 人,黄旗 XXX 户 XXX 人,东苏 7 户 XXX 人),XXX 个贫困XX 村全部退出,太旗、白旗摘帽。对 2019 年 3XXX 人脱贫人口,计划通过产业脱贫 1XXX 人,占比 XX%;通过就业脱贫 XXX 人,占比 7%;通过生态脱贫 XXX 人,占比 4%;通过教育脱贫 XXX 人,占比 2%;通过健康脱贫 XXX 人,占比 XX%;通过社会兜底脱贫 XXX 人,占比 XX%。

      (一)产业脱贫方面

      农牧业产业扶贫方面,主要有企业带贫、集体经济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带贫和自主经营等 4 种主要模式。全盟共有 51 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带贫模式,有 XXX 个集体经济实现带动贫困户增收,XXX 个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济主体实现带动贫困户增收,全盟通过扶贫

     项目和资金扶持进行自主经营的贫困户有 14XXX 户、32XXX 人。

      光伏产业扶贫方面,我盟正在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包括 XX.X 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和XX.X万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两部分。太仆寺旗XX.X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已并网,将保障 XXX 户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稳定增收 3XX元以上。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等 3 个国贫旗总规模 XX.X 万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后,将实现 XXX 个贫困村、4XXX 户贫困户受益。

      旅游产业扶贫方面,全盟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XXX 户、1XXX人,人均增收3XX元,其中XXX人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服务,人均收入5XX元。

      电商产业扶贫方面,依托全盟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旗县建设项目,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正蓝旗等 4 个贫困旗县被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县,主要是通过推进旗、苏木乡镇、XX 村三级农村牧区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拓宽特色农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渠道,搭建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和电商服务平台,带动贫困农牧民就业创业,实现稳定增收。

      (二)就业创业脱贫方面

      通过创业培训、就业扶持等形式从事特色民族手工艺制作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在城镇就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全盟共有 4 个此类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 XXX 人

      (三)生态脱贫方面

      坚持将“草牧场增绿”与“贫困户增收”相结合,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人口,通过草场流转,招聘生态管护员等方式带动脱贫。20XX年全盟流转草牧场的贫困户达到XXX户,涉及流转资金XXX万元,招聘草原生态专职管护员 XXX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 人,平均年收入 XX.X 万元。以沙源工程为主,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贫困旗县实施,20XX 年贫困旗县林

     业生态建设面积达 XX.X 万亩。在 8 个贫困旗县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 1XXX万亩,年度补偿资金 XX.X 亿元;落实自治区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 XXX 万亩,年度补偿资金 XXX 万元。20XX 年自治区增加了我盟 3 个国贫县在册贫困户生态护林员指标XXX名,截至目前,全盟生态护林员政策补助总量达到XXX名,年人均补助资金 1 万元,带动 1XXX 名贫困人口。

      (四)教育脱贫方面

      全盟现有本地户籍在盟内就读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4XXX 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 XXX 人,义务教育阶段 2XXX 人,高中教育阶段(含职高)XXX 人,高等教育阶段 XXX 人。截至 2019 年 4 月底,因学致贫家庭数已从 20XX 年初的 XXX户减少为 XXX 户。建立了全盟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数据库,并建立了失学辍学劝返登记和月报制度,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助学政策全覆盖。目前,所有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已享受相应政策资助,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根本保证。

      (五)健康脱贫方面

      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不低于 XX%。严格落实“三个一批”行动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到人。截至目前,全盟共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XXX人次报销医保资金2XXX万元。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普通门诊就诊 5XXX 人次,医保报销 XXX 万元;门诊大病就诊 XXX 人次,医保报销 XXX 万元;住院就诊 3XXX 人次,医保报销 2XXX 万元。

      (六)社会兜底脱贫方面

      目前全盟3X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2XXX人已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其中纳入低保 2XXX 人,纳入特困供养 8 人。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

     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年底前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年满 60 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口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结合实际,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清零达标实施方案》,在贫困人口信息系统与自治区城乡居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人社扶贫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再次比对,准确掌握未参加养老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底数。目前,全盟建档立卡待遇应领取人员领取率为 XX%。

      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

      (一)产业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是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大力推进产业精准脱贫,保障贫困人口的收入稳定,实现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目标。一是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农牧结合,做优草原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和构筑畜牧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牲畜棚舍升级改造、安全水源、机械化饲喂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牧草工程,积极发展饲草料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健全减贫带贫机制。大力推广资产折股量化、托管托养、经营权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减贫带贫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减贫带贫方式,完善机制,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帮助其做大产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明确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方式、带贫人数、带贫期限、增收标准等要求,对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夯实乡村牧区振兴的物质基础。鼓励和扶持农牧民、乡村牧区合作组织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企业合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

     合。加快乡村牧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农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苏木镇和 XX 村,建设现代化农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

      (二)加强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助扶贫”的思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和集体经济在补齐牧区发展短板、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二是精准选派驻村干部队伍。统筹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驻 XX村干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 XX 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扶贫工作队选派精准、力量充足。三是着力强化集体经济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 XX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推广创建以合作与联合为主要形式的“支部+支部”“党委+支部”“党委+党委”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支持 XX 村级组织利用资源资产优势,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党建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人才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农畜牧业和农牧区发展人才支撑,结合农村牧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以农畜牧业为职业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为农村牧区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成立产业发展指导组,走村入户摸清贫困 XX 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促进农畜产品顺畅销售,为产业扶贫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广泛开展农牧民培训。重点开展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政策引导性培训和劳动力技能性培训,促进贫困家庭

     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能并能实现就业创业。三是做好致富带头人培训。按照“大户带穷户,先富帮后富”的要求,组织开展贫困旗县贫困 XX 村“两委”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种养业大户专题培训,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作用。

      (四)文化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文艺宣传队的作用,深入各苏木镇、XX 村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乌兰牧骑、小戏、小品等形式,宣传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大力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潮中来,提振自主脱贫的精气神,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文明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力度。向贫困群众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工作进展、实时动态等,引导贫困户树立“安贫可耻、勤劳光荣”的思想意识,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教育引导、文化...

    篇二: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攻坚视察情况调研报告 两篇 篇

     【篇一】

     xx 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重,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进一步推动 xx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十三五”末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xx 年 5 月 26 日,xx 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xx 第二活动小组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主题为“脱贫攻坚”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视察、随即讨论、职能部门汇报、产业主体介绍、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 xx 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加大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扶持、结对帮扶等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各项措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xx 年,xx 县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xx 年以来,xx 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在全县组织展开了规模空前、力度空前的脱贫攻坚大会战。领导重视程度、帮扶工作力度、资金投

     入强度、政策支持广度、因户施策精度、工作推进速度都实现了前所未有。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党政领导挂帅的脱贫攻坚领导组,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市、县两级共落实领导包村 42 个,下派第一书记 103名,驻村工作队 121 支、队员 285 名,落实包户党员干部 4487 名。全县整合涉农扶贫资金 1.03 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首次安排扶贫专项资金 1200 万元。xx 年扶持 75 个村实施了产业脱贫项目,完成移民搬迁 1806 人,落实生态扶贫 1800 人,社会兜底扶贫 1116 人,资助贫困大学生 62 人,医疗救助贫困人口 2100 人,临时救助生病、受灾贫困人口 1930 人。为 16 个贫困村升级改造道路 34.9 公里,14 个村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在 40 个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及光伏发电配套项目,对 145 个建档立卡户实施了危房改造。xx 年,xx 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929 元,较上年增长 6.8%。当年完成贫困村退出 51个,8069 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攻坚之年首战首胜。在全省 xx 年度脱贫成效综合考核中,xx 县在 22 个省级贫困县中,综合成绩排名位居第 8 位。

     (二)xx 年,xx 县脱贫攻坚开局良好 xx 年以来,xx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xx 年脱贫摘帽,2018 年整体脱贫”这一目标,早谋划、早动手、

     早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声工程,按照“对标找差距,超常补短板,下足绣花功,摘掉贫困帽”的基本要求,主攻产业扶贫,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工程推进,加强兜底保障,加大整合力度,强化责任落实,脱贫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局良好,胜利在望。

     一是主攻产业扶贫,解决稳定增收问题。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主要措施。这次调研所到之处,六泉乡小番底村乡村旅游产业、古郊乡乡村人家产业、潞城镇西八渠村食用菌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产业,都能看到各地依托当地优势,发展了一批产业脱贫项目,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年,xx 县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了稳定增收问题。一是在建立“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体系上下功夫。重点解决贫困村产业发育不足,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目前,完成了产业扶贫主体和产业扶贫项目的公开招募和征集,已有 54个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申报,可带动贫困户7000 多个。如国新晋药 xx 中药有限公司以贫困村为重点,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方式,在全县建立万亩党参基地,每亩保底年收入 3000 元以上。正嘉养殖有限

     公司则采取向贫困户提供种猪,订单回收商品猪的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在推进脱贫产业项目进村入户上下功夫。按照贫困村年内实现“五有”(贫困村有脱贫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专业合作社组织、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能力的贫困户有劳动技能)目标的要求,xx 县坚持“立足当地实际和适应市场需求相结合、近期增收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贫困户增收与村级集体经营“破零”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光伏+电子商务”的扶贫主导产业,指导每个贫困村都确定了产业项目。目前,已有 106 个贫困村,申报脱贫项目 166 个,现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三是在推进金融扶贫上下功夫。今年以来,xx 县把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户近期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了“五位一体”(政府支持、银行放贷、贫困户承贷并受益、主体企业使用、保险保障)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实,通过制定实施办法,召开现场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纳主体,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带动能力的工商企业加入到了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的行列。目前,已有鸿生集团、兰花中药、古陵山食品、金峰工贸、羊明化工等 20 多个企业与贫困村进行对接,预计使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 6000

     多万元,可为 1200 多个贫困户每年带来 3000 元的纯收入。

     二是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基础薄弱问题。基础设施条件差、改变面貌投入多、难度大,一直是制约 xx县许多贫困村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xx 县对照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对所有贫困村在饮水安全、村通公路、用电保障、文化卫生、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排查,本着“缺啥补啥,限期达标”的原则,分行业建立了问题台账,共排查出问题 227 条。目前,各部门行动计划已完成,各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以 xx 年底为最后期限,逐村逐项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并列出了时间表,确定了责任人。交通扶贫将实施 70 公里路面改造工程,解决 21 个贫困村行路难问题;水利扶贫实施 64 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电力扶贫改造水电网内 18 个贫困村供电实施,确保村村通动力电;同时,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缺项问题也将进行排查解决。

     三是加快工程推进,解决易地搬迁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民心工程,也是 xx 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省、市关于移民搬迁两年任务一年完的要求,xx 县 xx 年任务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 4500 人,

     同步搬迁 200 人,成为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的任务。为加快工程进展,xx 县继续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兜底安置三条途径同步推进的方式,在加紧原有 6 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完善,保证入住率的同时,重点加快集中安置小区和特困移民敬老院建设。新开工建设沙上头移民小区二期工程、启动阳光移民小区建设工程、潞城特困移民敬老院二期和西河底特困移民敬老院工程,努力实现当年 4700 人的易地搬迁扶贫任务的完成。目前,各集中安置点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6 月底之前将全部开工,2 个集中安置点具备售楼条件,两个特困移民敬老院具备入住条件。

     四是加强兜底保障,解决致贫返贫问题。为有效遏制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xx 县通过加强各项保障制度和精准扶贫的衔接,形成了有效的兜底线保障体系。一是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以及五保户、“三无”人员实行政策兜底,所有低保、五保标准达到脱贫线以上,并做到应保尽保,具体的政策方案正在制订之中。二是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全覆盖。全县将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移民搬迁资金、市级农村特困群体住房改造专项补贴资金,对所有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采取异地搬迁、新建安居房、置换安全住房、改造危房等措施,

     彻底解决危房问题;三是财政出资 70 多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了大病医疗和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大病补偿最高可达 20 万元,意外伤害最高补偿 1万元。为减少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增添了一道屏障。

     五是加大整合力度,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缺少发展资金是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xx县 xx 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增加至 1400 万元,较上年净增 200 万元。与此同时,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制定出台了《xx县 xx 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首批整合的 8862 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已安排落实到项目,正在陆续下达,涉及到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的所有方面,可带动其他渠道投入资金 5222 万元。近期,进入扶贫资金整合平台的 5200 多万元资金将进行第二次安排,为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

     六是强化责任落实,解决帮扶成效问题。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帮扶力度不到位、精准度不高、信息资料不完善、群众满意度较低等突出问题,xx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于5月16日召开了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百日会战动员大会,要求在 8 月底之前,集中 100 天时间,动员一切力量,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解决脱贫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质量不达标、群众不满意等 10 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各包村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各方面力量正在全力以赴,进村入户进行走访、查摆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大监督、督查力度,力求百日会战取得明显成效,脱贫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正视问题,坚定攻坚必胜信心 通过调研,总体来看,xx 县的脱贫攻坚态势喜人,成效显著,但是,由于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应对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脱贫意识有待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少数干部对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全力攻坚的意识不够强烈,工作力度不够。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习惯于吃低保、靠救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特别是在国家加大对贫困群众帮扶力度的大背景下,更是助长了少数贫困户的依赖思想,脱贫动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

     (二)产业发展困难,增收渠道不通畅。受结构调整、市场变化、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务工就业渠道受阻,农村群众的就业压

     力加大,对稳定脱贫形成了新的压力。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贫困村、贫困户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脱贫产业难选择,项目难实施。部分贫困村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瞻前顾后,农村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村的老弱病残不能干事,只能在传统农业上苦守苦熬,新产业发展困难。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我县经济处于小农经济状况,规模小、效益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产业少,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不强。此外,一些脱贫项目管理粗放,劳民伤财,难以收到预期效益。

     (三)工作进展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够明显。一是帮扶单位自身能力不足。单位之间存在资源差距,一些帮扶单位人数少、实力弱,一些企业自身发展不足,没有帮扶能力。二是帮扶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驻村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上手,对产业到户不热心、不落实,甚至还存在不在岗、不到位现象。三是帮扶思路不清晰。一些驻村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在协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帮扶效果不够明显。

     (四)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氛围不浓厚。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政策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职能

     全面投入到扶贫脱贫事业中,全社会关心扶贫、关注扶贫、支持扶贫事业的气氛还没有完全形成,扶贫力量与脱贫形势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加大力度,坚决打赢脱贫硬仗 按照 xx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1613”发展战略,xx 年要摘掉贫困县帽子,2018 年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为了真正打赢这场硬仗,提升xx 县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建成脱贫攻坚样板县。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坚决打胜这一硬仗。二是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强化用人导向,对完成工作出色、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胆使用,优先提拔和晋级。三是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坚决杜绝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不在岗、不到位问题,对驻村干部的优秀典型和亮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协助村干部做好发展规划,促进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四是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认真实施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继续实行

     各级领导包抓、单位包村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不脱贫不脱钩,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巩固精准脱贫。衡量脱贫成效,产业支撑是关键因素。一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要本着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区位条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选择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脱贫产业,把脱贫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二要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针对许多贫困村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实际情况,创新扶贫形式,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建基地、搞加工,要建立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各级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增加财产性收入,确保贫困户通过多种渠道受益,实现稳定脱贫。

     (三)强化技能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把贫困农民的培训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要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对建档立卡贫

     困户的就业意向、务工状况、技能需求等项目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技能培训。...

    篇三: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 3 篇供借鉴

     根据局党委的部署,在局机关内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在第一阶段,透过学习有关文件、主题讨论,以多种形式在全体民警中开展学习,透过学习讨论,使全体民警更牢固掌握各项纪律规定,增强了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民警违法违纪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性,从中吸取了教训,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改善了工作作风,透过这次纪律教育整顿学习,使全体民警深刻体会到在我们公安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在公安机关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透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刻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自我的公安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

      2、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此刻: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用心,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认为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算了事了。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3、纪律松散、作风拖拉。表此刻:上下班有时不守时,开会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学习笔记,消极应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必须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光,自已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个性是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业务水平不高,不够钻研,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业务水平要有提高,必需要对业务钻研,而自我在业务方面存有依靠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我先做做不好。而且自我尚未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故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比较盲目,缺乏必须自信。

      3、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我份内的事做好就能够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我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我的头脑,提高自我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我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职责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2、要用心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提高自我办案的本领;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加强自我工作潜力和修养;要开拓创新,用心进取,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随时随地的将“五条禁令”表此刻行动上。明确自我的身份,告诉自我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以中国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彻底改正自我毛毛糙糙的毛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人。

      4、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

     请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案,努力做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就业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 3 篇供借鉴

     按照 XX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会同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转发通知至各区(市、县),组织全市人社、发改、乡村振兴部门力量,对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 8 月底,全市脱贫人口 14339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 96177 人。96177 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务工就业意愿的 60497 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务工就业人数 18718 人,市外省内务工就业人数 17872 人,省外务工就业人数 10327 人,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就业 13548 人,实现创业 32 人。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各项就业培训 3021 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 1712 人。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均超过 20xx 年年末人数。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是持续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用工企业的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和发布当地企业用工信息,优先输送脱贫劳动力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二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强与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相关

     信息数据比对复核,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员实行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提供分类精准就业帮扶。截至 8 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397 人,其中什邡市 13 人,中江县 2384 人。2397 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2388 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就业 218 人,市外省内就业 931 人,省外就业 787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452 人。三是大力培树劳务品牌。将建设特色劳务品牌工作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内容持续推进,。整合人社、商务、住建等部门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实际,分项目、分阶段、分对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依托定向劳务基地,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定点定向开展劳务输出。截至目前,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 7.8 万余名,年增收 12 亿余元。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工作

      (一)“一个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3 次,专题研究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制定《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班子成员指导推动区(市、县)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区(市、县)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各区(市、

     县)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加强与市发改、乡村振兴部门脱贫劳动力的信息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三项制度”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 13 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 8 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农民工累计达13.5 万余人次,拨付补助资金 31.5 万元。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 100 元/月。今年 1-6 月,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5788 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 1483.02 万元。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制定《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从事居家、服务、经营、网络平台和综合等五类灵活就业,规模达到 20 人至 50人以上的,按每月 200 元/人、每个项目一年不超过 20 万元的标准给予项目创建单位补贴,切实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组织引导和带动,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就业。罗江区制定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工作的通知》,对到省外务工的脱贫户、监测户给予 200 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0xx 年 1-6 月,全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支出 1551.82 万元。

      (三)“五大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筛

     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乡镇老乡群等网络平台和举办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及时精准向脱贫劳动力推送。今年春节前后采取引导“错峰返乡”、走访慰问、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等举措,鼓励在外德阳籍脱贫劳动力留在务工地过年,稳住就业岗位。截至 8 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 10327 人。二是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和稳定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广汉市坚持把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把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把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布局,打造扶贫培训教学主阵地。什邡市积极推动项目制培训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民宿服务与管理、新派川菜、雪茄种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20xx年 1-6 月,全市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 3021 人,培训后实现就业 1712 人。三是鼓励就业帮扶载体吸纳一批。依托全市现有的 29个就业援助基地、114 个就业扶贫基地、143 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帮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 8 月底,全市就业帮扶基地(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 2408 人。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农户”“产业园+贫困户”“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星级农家乐

     +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脱贫户获得“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中江县富兴镇刘氏农场流转 4 个村近 1000亩土地,将养牛与种植青花椒相结合,用牛尿灌溉青花椒,形成产业链,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吸纳 12 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 2000-3000 元。同时,吸引近百名脱贫劳动力到种养区采摘花椒,人均 70-150 元/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 17922 人。四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全面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24”条措施,加大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指导、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倍增效应。中江县李怡返乡创办绿环养殖有限公司,构建了现代化绿环养殖创新创业模式,通过生猪养殖,带动庞彩兰等 3 户脱贫户微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累计吸纳并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就业创业 400 余人。今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 7885 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7885 个,实现总产值 26.52 亿元,带动脱贫劳动力等就业 7.9万人。五是公益性岗位安置-批.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于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新增和腾退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20xx 年 1-8 月,全市通过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 13548 人。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服务员、一线生产工人等工作岗位的占比较大,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工资收入低,因此就业不稳定、失业风险大。

      (二)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不强。从参加技能培训人数占比来看,脱贫劳动力参与人数少,培训意愿不强,扶贫专班推荐就业成功率也较低。

      (三)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脱贫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现状,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有创业意愿的又面临缺乏经验、资金、技术等难题,创业成功率低。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形势等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定期分析研判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

      (二)出台脱贫基地管理办法。建议出台全省脱贫基地(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扶贫基地(车间)进行考核,根据吸纳和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补贴。新认定一批吸纳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基地(车间),给予 2 万-10 万的一次性补贴。...

    篇四: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攻坚调研报告 范文 篇【一】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 月 7 日—11 日,**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村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离**圩镇约 5 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 9 个村民小组,1500 余人。该村 2015 年共有在册贫困户 71 户 267 人,经 2016 年 11 月 10 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 66 户 261 人,其中 2015 年已脱贫 35 户 137 人,2016 年计划脱贫24 户 99 人,2017 年计划脱贫 7 户 25 人,确保实现 2016 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全村在册贫困户 66 户 261 人,其中缺劳力 10 户 33 人,缺资金35 户 142 人,因病 16 户 70 人,因残 5 户 16 人。贫困户分布在全村9 个村民小组,其中上村小组 8 户 41 人(缺劳力 4 户 17 人、缺资金 2户 12 人、因病 2 户 12 人),社光小组 10 户 38 人(缺劳力 2 户 6 人、缺资金 6 户 27 人、因病 1 户 3 人、因残 1 户 2 人),新屋小组 5 户 19人(缺资金 2 户 10 人、因病 2 户 5 人、因残 1 户 4 人),田塘小组 10户 43 人(缺资金 6 户 23 人、因病 4 户 20 人),长坑子小组 9 户 32 人(缺劳力 2 户 6 人、缺资金 5 户 20 人、因病 1 户 5 人、因残 1 户 1人),东山下小组 7 户 28 人(缺劳力 1 户 3 人、缺资金 1 户 3 人、因

     病 4 户 16 人、因残 1 户 6 人),岌下小组 8 户 30 人(缺资金 6 户 21人、因病 1 户 6 人、因残 1 户 3 人),老屋小组 5 户 13 人(缺劳力 1户 1 人、缺资金 3 户 9 人、因病 1 户 3 人),社母小组 4 户 17 人(缺资金 4 户 17 人)。

      2015 年,全村已脱贫 35 户 137 人,其中缺劳力 2 户 6 人,缺资金 22 户 88 人,因病 9 户 37 人,因残 2 户 6 人。2016 年计划脱贫 24户 99 人,其中缺劳力 7 户 25 人,缺资金 11 户 48 人,因病 4 户 22人,因残 2 户 4 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16 年,共安排各类项目 14 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变更,村史馆、文化广场 2015 年兴建,2016 年完工),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 11 个,正在实施项目工 3 个。一是已完工项目 11 个,分别是:(1)安装上村至新屋、东山下小组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项目;(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3)硬化**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9)兴建**村仿古文化广场;(10)兴建**村史馆;(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二是正在实施项目 3 个,分别是:(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 4 公里,完成工程量 90%;(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 20%。(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 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柑橘产业。高位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重点打造了**村野猪坑柑橘黄龙病群防群控示范点,示范点果园面积 1026.5 亩,其中蜜桔 115.1 亩,脐橙 911.4 亩,共有 110 余户果农自发组织了综合防控理事会,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 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 30 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 300 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 1 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 100 余头,蜜蜂养殖 6户,生猪养殖 6 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 19 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 19 笔 92 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2、就业扶贫方面。通过“雨露计划”、安排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全村共提供公益性岗位15 个,为 15 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 350 元以上;为 1 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 9000 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 3 名 19000 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 5 人次 5000 元,学前教育补助 1 名 1000 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 11 人次 7750 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 4 户,新农合报销 127452 元,大病救助报销 35330 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 24 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 2016 年 10 月 13 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扶移字〔2016〕49 号文件要求,共 8 大项指标,16 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 2%,此为刚性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16 年全村计划脱贫 24 户 99 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146 元。2017 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 7 户 25 人,贫困发生率低于 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 户(含 25 户)以上自然村有 3.5 米以上(含 3.5 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村老屋小组有 1 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 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 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 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 50 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50 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 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 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 900 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 400 平方米,还有 500 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 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 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 户(含 25 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 户(含 25 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 15 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 户(含 25 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已成立 2 个合作社(**县春胜果业合作社、**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 100%:下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 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集中在古村风貌打造项目、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及路灯安装项目上。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主要是因为河边两旁新建房屋大部分已花较多资金进行了外墙装修(贴瓷砖),一部分群众认为在瓷砖表面粉刷、喷漆,时间长了,墙面会脱落,还有一部分人要求资金补偿,但目前无补偿资金,该项目已启动。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主要为王培生、王培芳家族与老屋小组村民针对桥梁及今后道路走向各执一词,双方斗气,王培生、王培芳家族认为村干部偏袒对方,存在优亲厚友行为;老屋小组村民认为对方故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的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方面做的不到位。比如扶贫信贷通财政贴息方面,县里还在复核过程中,村民却认为镇村干部拖拖拉拉,此外镇村干部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上做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

     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 66 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疑惑、困难等等,关心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贫困家庭产业验收、产业行情分析等群众关心的事宜。

      二是开展好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结合当前进村入户听诉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及镇干部开展一次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好群众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相关台账,明确专人包干,实行销案负责。

      三是开展好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上访户、“牢骚”户、纠纷户等群体,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做足前期工作,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曲线”方式尽可能做通其思想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四)开展好系列工作

      一是开展好“三同”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三同”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梳理贫困户的建议与意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做好省、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好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好“党建+扶贫”工作,认真挑选一批觉悟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威信较高的党员,尤其是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一对一地与思想较落后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好“人情”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

      三是开展好春节慰问前期工作。一方面,加强与省建工集团公司的沟通汇报,该公司已计划年终开展一次慰问活动,积极与该公司协

     商,争取尽可能增加慰问家庭户数,让贫困户及未列入贫困户且有意见的较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单位的“温暖”;另一方面,谋划好春节慰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酝酿讨论好相关慰问人员的慰问名单,争取扩大春节慰问受益面。

      四是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围绕第三方评估硬...

    篇五: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党 建 促 进 脱 贫 攻 坚 工 作 开 展 的 调 研 报 告 与 如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产业脱贫作用调研报告

      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难题,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寻求党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契合点,促进二者相互融合,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至关重要。

      为此,我先后深入走访有关村社,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镇有 xxx 户,总人口 xx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xx 户 xx 人,目前已脱贫 xx 户、xx 人, 剩余 xx 户、xx 人贫困发生率 xx% ,xx 个贫困村除中砂沟村整村脱贫退出,剩余 xx 个深度贫困村均未脱贫。全镇现有党委 xx 个、党总支 xx 个、党支部 xx 个,其中镇机关党支部

     xx 个,村党支 xx 个,村党支部 xx 个,卫生党支部 xx 个,教育党总支 xx 个、党支部 xx 个,共有党员 xx 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xx 个。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全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扶贫机制,凝聚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放手发动群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全力推动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为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弱、发挥作用不明显、软弱涣散等问题,xx 镇党委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从组织制度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扶贫攻坚等 6 大方面,量化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每半年考核 1 次任务落实情况,对考核不合格的支部书记及时处理,较好地落实了“书记抓、抓书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机 制,按照民主程序,储备一批后备干部,并有计划的安排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锻炼,使不胜任现职村干部的调整、撤换成为常态,增强危机意识。现村级后备干部库登记在册 18 人。此外,加强村干部能力培养,全覆盖轮训扶贫干部3 期,近 50 人次,使扶贫干部本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2.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为进一步解决在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xx 镇出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倒排整顿 3 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两委”干部。今年以来,共约谈村“两委”干部 18 人,调整撤换 1 人,问责 1 人,较好的实现村“两委”干部“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此外,镇党委每半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扶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形成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评优评先和任期满换届候选人挂钩。对连续两年或在一个任期内最后一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党支部书记,将不列为下一届镇、村换届候选人,切实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3.放手发动党员群众,提升脱贫攻坚凝聚力。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来,xx 镇注重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上下功夫,通过推行“树型结构式”结对帮扶,指导各贫困村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来抱”原则,基于熟人、亲戚关系,将联系贫困户的工作分解到党员和村干部身上,形成了“多帮一”的局面。紧接着进家到户走访,查找每户贫困户在落实扶贫措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建立台账,跟踪解决。并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加入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力争做到村里的每名干部,党员和群众都能为贫困户出力。如指导 xx 镇常塬村和周湾村召开党员大会,将 20 户贫困户存在的蔬菜种植管理难题分解到致

     富能手、党员身上,支部党员带头走遍所有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极大提升了贫困户的满意度。

      4.实行利益联结机制,着力破解“空壳村”现状。为化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让“空壳村”尽快“脱壳”。xx 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支部引导作用,让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抓手、有成效。逐渐改变以往“将扶贫资金直接作为贫困户股金,贫困户按照收益参与分红”的做法,搭建可以让贫困户参与种植和养殖的平台,根据其劳动成果确定其收入。如对周湾村、常塬村、刘沟村和大塬村4个深度贫困村的 215户贫困户按照户均2万元实施了光伏扶贫入股配股。

      5.强化驻村扶贫力度,压实脱贫攻坚一线责任。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镇结合单位年度考核,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抽调精干力量,今年分 2 批次增派了 5 名第一书记。目前,全镇共有 5 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 100%。通过制订第一书记考核办法,多维度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驻村工作队员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以及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问题。并坚持跟踪管理,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考勤,线上考勤以“钉钉”系统签到为主,线下考勤全程在村进行,驻村第一书记、县派扶贫工作队、镇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段内在同一张考勤表内签到,严格请销假管理。有效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扶贫干部履职尽责。

     6.持续抓好电视夜校,激发贫困户内生内动力。为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把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党建的重要抓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遇到的场地、设备等问题,第一书记、驻村组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作为辅导员在培训现场对贫困户导学,加深理解,让贫困户听懂会用。截止目前已培训电焊工 200 名,电工 120 民,种养殖培训 5 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了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带富致富能力不强。

      1.多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单一。多数基层党组织一提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能想到的就是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加强党支部建设等,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谋划,不注重对本地实用人才的发掘、调动、利用,不懂得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利于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同时在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等方面也还有待于继续总结经验,推出更好的做法。带领群众脱贫工作不够主动、办法不多。

     2.部分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资源匮乏。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日常开支主要依靠财政拨付的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村级组织经常性、稳定性收入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对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导不够,有的贫困村没有实体产业,党组织带头脱贫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全镇虽然成立了一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但还是存在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活力不足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如周湾村田地种养殖合作社虽然已经开始运营,但由于后续资金、技术等方面跟不上,导致合作社发展规模不大,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不明显。

      (二)党员干部先锋作用不凸显,引领脱贫能力不强。

      1.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存有偏差。由于不能很好理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抓党建无用、口头上喊得响实际抓不紧等各种错误的思想。加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量大,有时也存在畏难的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找不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

      2.多数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个别基层党支部书记贯彻“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多,对党建工作指导少,对党建重点工作了解不够,抓得不紧,影响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部分

     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发展产业视野不开阔,业务素质不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

      (三)党建与扶贫融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1.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割裂。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张皮”。导致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分头拉车”,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不仅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村的推进。

      2.党建带扶贫和扶贫促党建作用不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抓扶贫与党建联系不紧,仅就抓党建而抓党建,没有形成党建带扶贫的思想理念,没有把党建思路放到找“贫”根、寻“困”源上来;在扶贫促党建的问题上,也没有思路,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基层党组织找不到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抓手和平台,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双推进不明显,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比如,常塬村只注重档案资料的完善,在资源整合上缺乏有效的机制。

      四、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

     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的目的。

      (一)突出组织功能,着力建优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一线的桥头堡,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挥脱贫致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脱贫新模式,寻求致富新思路。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带动脱贫致富新模式与责任机制,将“党建+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作用突显出来,形成“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致富带富帮扶思路。基层党组织应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谋划制定精准脱贫的发展规划,做到既有党建项目又有经济项目、既抓硬件也抓软件,既要细化量化每一项工作指标,又要以便实际操作和监督考察,有序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求党组织更强与群众更富一起实现。

      2.激发支部战斗力,增强带富牵引力。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把引领发展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明确责任分工,按照时间节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争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同时,重点围绕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农业辅导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举办抓党建促脱贫培训班,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在致富带富中缺思路、少技术的问题,分类设置培训内容,从产业策划和管理、资金筹措和扶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帮扶,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

     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带领群众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带富氛围。

      3.壮大村集体经济,破解空壳村现状。深入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盘活农村废弃场地、荒山、荒坡等资源,因地制宜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健全管理运营、收益分配制度等,全面提升镇村党组织管理水平和自治能力,达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群众动态脱贫增收有保障、建强基层组织等“多赢”效果。同时加大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等阵地,扩大村党支部的活动覆盖面,做好党员活动推广和帮助村民做好相关农产品推介等工作。

      (二)突出领导核心,着力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党建扶贫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脱贫攻坚成效的好坏。

      1.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挥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大力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层、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党员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从而实现村级班子结构优化、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的预期目标。要建立

     “双培养”机制,着力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大力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努力把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扶贫政策、落实脱贫任务、领导脱贫攻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注重强化思想引领,明确党建促脱贫攻坚目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基层党员干部是扶贫攻坚的组织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其观念的更新关系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决胜全局。因此,必须坚持用正确的思路和合理的目标来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要通过政策宣传、专题教育、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正...

    篇六: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全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专项扶贫资金形成产业扶贫资产情况,真正让“产业兴旺”成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近期,县扶贫办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项目现场,采取看、听、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产业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路径及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2016-2020 年,全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计 113 个(种植业 17 个,养殖业 24 个,加工业 35 个,光伏 27 个,电商 10 个),项目资金 3836.08万元;共计 1408 人从中受益,其中吸纳贫困户务工 316 人,参与生产经营贫困户 56 人;壮大村集体经济 427 万余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带动的产业扶贫项目总体势头良好,积极调动了带贫主体支持贫困户增收致富,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项目式”推进、“整合式”投入,通过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为贫困户增收搭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务工就业和村

     集体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成效。如光伏和光伏扩面项目,2020 年带动贫困户 451 户,户均增收 2500余元,提供公益性岗位 123 个;徐家镇白洲村扶贫基地搭建种植食用菌大棚,实现全村 13 户贫困户分红和 3 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株良镇城上村新建钢架厂房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 16 万余元;建昌镇庙前村 2020 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当年带动冷冻肉类搬运、切割、分类插竹签、装箱等工序链就业近 200 人,其中贫困户 5 人;麻源村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壮大村集体经济 12.6 万元;徐家镇陈家村新建白莲深加工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10万元;里塔镇洋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 300 余户,扩大枳壳种植面积 2000 余亩,吸纳 10 户贫困户入股和5 户贫困户务工;沙州镇珀玕村特色养殖标准化(鹌鹑)建设,吸纳 3 人稳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8 万元。

     二、 存在 的主要 问题和 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乡镇结合自身持色,发展了一批绿色产业和特色养殖业,但在扶贫专项资金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是重眼前效益,轻长远规划,建成项目难以为继。前期在产业选择上,论证不充分,没有坚持市场导向,存在跟风现象,多局限于眼前效益高的品种,未准确分析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如 2016 年的龙湖镇蔡坊村新建养鸡场、沙洲镇水口村特种养殖(土元)、万坊镇东港村农业生态农庄和徐家镇白洲村建蛋鸡鸡舍项目,因经营不善,目前已关闭;

     2019 年浔溪乡浔溪村拉丝厂房建设、2020 年万坊镇大徐村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建设、2020 年龙湖镇王坪村王家湾组生产车间厂棚设施建设等项目,目前处于闲置状态;2020 年沙洲镇邓坊村竹木加工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目前还未投入正常运行;2020 年龙湖镇蔡坊村蔡坊一组安装烘干机、2019年建昌镇黄家围村新建冷藏库项目,使用效益不高;2019 年沙洲镇黄狮村特色养殖标准化(土元)建设项目,因保温设备跟不上,目前土元生长缓慢,效益低下;2016 年的“十三五”贫困村电商扶贫项目,除里塔镇昆塘村正常运行之外,其余均有名无实。

     二是重租赁项目,轻农户参与,产业带富能力不强。除光伏之外,其他产业项目贫困户参与不高,较多的是通过项目租金来增加村集体经济,然后以拿出一定比例金额差异化分配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虽然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收,多数为灵活就业,稳定就业的少。少数产业项目甚至因季节性等原因,有时候出现“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现象,如 2020 年徐家镇陈家村新建白莲深加工项目,在莲子成熟季节急需大量人员采摘、加工,本地却没有那么多劳动力满足用工需求,其他季节基本闲置不用。

     三是重产品生产,轻顺天应时,项目规避风险能力不够。市场需求饱和、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扶贫产业项目亏损。一方面,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如 2020年新丰街镇汾水村甲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运行较好,但存在市场价格抑制产业发展的风险,影响利润;沙洲镇水口村

     下街湾竹制品项目,生产资料、技术都没问题,但销量决定了产量,需强化业务推广扩大销路才能稳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产品销量急剧下降,如 2020 年浔溪乡浔溪村坪上村蚊香厂房建设项目,蚊香销往东南亚各地市场受阻,加上因蚊香产业外地不断新增扩产,供大于求,蚊香产业利润不断下降,需对产业品种进行合理区域配置,避免恶性循环;2019 年沙洲镇珀玕村特色养殖标准化(鹌鹑)建设项目,技术专业娴熟,平常销路稳定,但疫情期间每天都在亏损,目前状况还好。此外,受天气影响较大,如 2020年徐家镇绿野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草莓,因前段时间连续降雨导致产量降低;2020 年里塔镇水南村众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蜜桔因遭受冰冻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四是重短期投资,轻长期打算,后续资金难以到位。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脉,产业发展周期较长,持续投入的资金需求量大,后续资金难以到位,严重影响扶贫产业培育和持续发展。如里塔镇昆塘村蓝莓种植基地项目,先后分 3 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 72 万元,总投资达百万余元,种植周期长,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后期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目前蓝莓生产缓慢,未产生任何效益;龙湖镇王坪村上组猕猴桃果园设施项目虽然后续资金投入压力不大,但发展周期长,猕猴桃在种植技术及时跟上的情况下还至少需要三年左右才有收益。

     五是重项目建设,轻成本计量,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如 2020 年新丰街镇田东村羊舍建设项目,附近流转不了土地或者流转价格过

     高,自己不能种养鲜草,饲料要从外省调运,增加了养殖成本,压缩了利润;2018 年沙洲镇曾家村蛋鸡养殖建设项目,养殖蛋鸡的饲料价格上浮,而鸡蛋的市场价格又不稳定,致使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目前盈利还是未知数;2020 年新丰街镇汾水村甲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因甲鱼苗种价格上涨,前期投入成本变高,资金压力大。

     六是重分散发放,轻集中使用,资产收益需科学分配。产业扶贫项目增加的村集体经济是“握掌成拳”集中使用做大做强,还是以“撒胡椒面”的方式分散发放给千家万户,颇有争议。如徐家镇白洲村、株良镇城上村随着产业扶贫项目的资产收益越来越高,在光伏分配户均 3000 余元的基础上再分配给贫困户,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扶贫资金的资产收益收入,需要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

     三、原因分析

     一是产业选择面不宽。我县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一些村发展新兴种植、养殖等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不力,如猪、鸡、甲鱼等生病、防疫问题极难解决,也严重制约了扶贫产业发展。在选择发展何种产业上,少数乡镇、村组在做规划时,面临到底选择哪一种产业的矛盾,导致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是产业发展劲不足。我县产业发展大都呈零星分布,没有集中连片的基地,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体系,产业链短,带动力弱。一些产业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参股分红,带动能力不强,技术指导不够,导致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加上贫困户因自身条件限制,很难融入当地的产业发展体系中,有些产业对贫困户的参与也存在畏难情绪,怕好事没做成反惹身麻烦。同时,绝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不少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带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致使产业发展带动缺乏后劲。

     三是市场变化摸不准。部分产业项目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成熟的农产品加工比较少,产品精深加工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种有待进一步改良,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还不是很强。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难以摸清市场规律,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产业发展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无法规避市场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精准扶贫因村因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措施,乡村振兴不仅考虑群众增收致富,更应从全县整体产业发展寻求突破,在长、短

     线结合上下足功夫。在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序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第一,随着扶贫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也进入了调整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第二,提升农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第三,推进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打造我县麻姑系列产品、五黑鸡、赣东黑猪、里塔枳壳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第四,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资本联结和杠杆作用,注重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业与大产业、小规模与大机械的有机衔接,建立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稳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主要支持产业发展,逐步提高资金占比,重点用于良种繁育、冷链加工、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销售、人才培训等薄弱环节。稳定并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继续实施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产业领域信贷投放。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扶

     贫更有的放矢、精准高效的关键所在。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减少投入、规范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大市场的作用和合作社承上启下、组织动员力强的优势,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流转、务工及入股分红等收入,实现从农户“各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

     四是强化扶贫资产的运维管护。对全县扶贫资产项目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实现扶贫资产权责明晰、管理规范、效益最大化。建立扶贫资产工作台账,分类划分资产明细。建立健全运维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分类确权、科学经营、群众参与”等原则,规范扶贫资产的日常管护及收益分配,确保扶贫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

     五是加大消费扶贫帮扶力度。加快扶贫产品认定,不断丰富扶贫产品目录和供应,做到线上线下数据一致,高效互动。加大扶贫产品采购力度,鼓励通过“三专”优先采购本地扶贫产品,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特色产业的精准对接,持续推进专柜、专馆、专区建设,继续做好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滞销卖难应对机制,推进消费扶贫制度化、上台阶,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篇七: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662019 年 21 期LAO QU JIAN SHE三、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尽管瑞昌市移民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出了诸如上述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式,但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外(如部分基地新栽苗木因干旱枯死)、还有不少制约产业发展的“瓶劲”:(一)扶贫产业融资难。当前,发展村级集体扶贫产业,上级政策支持、市政府也出台了措施推动,加上农村荒山荒地资源丰富,但为什么收效甚微,还有不少村仍是空白?关键是村集体产业融资难。村集体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不上规模利润甚微,要上规模投资就大。村集体产业姓“公”,社会资本不愿进受严管,财政扶贫资金毕竞是杯水车薪。(二)后续管护经费缺。扶贫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风险大,后续管护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建不管、想管又无经费保障,是过去不少集体产业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对扶贫产业扶持财政资金多为一次性投入,且要求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资产,后续管护基本是自行解决,不少“空壳”村难以承担前期大笔管护费用。(三)产业技术保障难。多年实践证明,发展村集体扶贫产业,搞传统产业效益低,引进新特产业后续技术跟不上,导致不少新特品种退化、集体产业基地荒废。究其原因:一是引进新品种不引进新技术,聘请专业技术员无经费保障,多数还是用老技术管护新品种;二是较少有人钻研新技术管护集体产业,有技术的人多数自己去单干,低薪在集体产业基地管护又不愿深入钻研新技术,导致新产业没有高收益。四、推进产业扶贫的主要建议为积极破解上述瓶颈难题,深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基层扶贫济困工作能力,以便全面助推贫困移民脱贫,特提出如下建议:(一)解决思想问题。“事之成败,关键在人”。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资产收益扶贫,有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今年6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扶办联合发文,要求做好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并要求将资产所有权折股量化给村集体。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瑞昌市还专项出台了奖惩措施。各村务必要高度重视,要结合本次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思想,村支书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把村集体产业当成自家产业来做,要带头外出参观学习,带头钻研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各乡镇要大力推广夏畈镇袖珍菇联合产业发展经验,由镇政府牵头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总结试点经验,集中力量攻坚,定能取得成效。(二)解决资金问题。要想解决融资难题,必须先从村级自身做起,具备三个先决条件,即:要选择一个好的集体产业,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要建立一套好的收支账目。没有好产业肯定无大收益,村里也难也不敢向上争资争项;没有好的管理队伍,就难统筹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没有健全的产业收支账目,社会资本根本不敢入股投资。在村集体产业融资管理上,各乡镇要大力推广南义镇乐园和朝阳等村级柑橘产业发展经验,要早作谋划,统筹安排,从争取土地开发项目开始平整土地,要积极整合造林绿化、扶贫和移民等涉农资金,当然,镇村也要自筹投入一定的资金,必要时还要通过小额信贷、争取社会资本入股投资,从而将村集体产业做强、做大、做优。(三)解决管理问题。产业成败,关键在管。村集体产业路子选好了,荒山荒土租赁好了,新品种苗木栽下去了,后续管护至关重要,也是最大瓶颈。过去有不少产业项目,苗木栽下去、资金到位后,后续管护也就停止了,不到半年杂草比苗高、苗木枯死多。各乡镇要大力推广南义镇村集体产业管护工作经验,要将后续管护工作列入日常主要督查考核内容,进行定期暗访督查和约谈整改,同时,为解决管护经费不足问题,在桔园内套种西瓜、辣椒、皇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各村要将后续管护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聘请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要稳定一支产业管护队伍,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切实解决好管护经费保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益。作者简介:谈荣雄,瑞昌市扶贫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邵猷芬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

     拓宽脱贫致富路□

     黄小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本之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宁都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规模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脐橙、黄鸡、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适度规模、分户经营”的理念,引导千家万户融入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产业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宁都县产业扶贫经验和做法

     69 682019 年 21 期LAO QU JIAN SHE一、基本情况宁都县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选准一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企业,完善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和“一领办三参与”机制要求,不断完善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着力推进“五黄一白”(黄椒、黄鸡、黄橙、黄茶、黄酒、乳业)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夯实基础。目前,全县蔬菜、脐橙、黄鸡、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助力脱贫攻坚。据初步统计,蔬菜产业种植规模 1.7 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3000 余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2万元左右;脐橙产业种植规模 21 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2762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1 万元左右;黄鸡产业养殖规模 9000 万羽,联结带动贫困户 5680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1.2 万元;茶叶产业种植规模达3.7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533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0.3 万元。二、打造产业扶贫“宁都样板”宁都县结合资源禀赋、气候温和等自然优势,以蔬菜、黄鸡、脐橙、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探索实施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肯定,有效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增收,打造成产业扶贫“宁都样板”。(一)蔬菜产业“七统一分”模式。围绕“将蔬菜打造成农业支柱富民产业,将宁都打造成赣东南蔬菜集散地和赣南蔬菜产业发展主产区”的定位,采用“一套政策扶持、一项模式助力、一套体系促进”的模式,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适度规模、分户经营”的理念,引导千家万户融入大棚蔬菜产业发展。“七统”是基础。蔬菜产业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但前期投入大。为减轻经营户前期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及产业发展风险,宁都县加大宣传引导及扶持力度,积极完善服务体系。“七统”推进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坚持基地选址和规划由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把关,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排灌条件、交通便利度、土地平整度等因素,确保用最好的地种出最好的菜;统一搭建大棚,结合宁都气候特点,优化大棚设计,统一建设高标准三膜越冬式连栋大棚,最大限度压缩建设成本,并由县住建局专业质监人员对建棚材料、施工程序,进行全程检测监管,以及县乡村干部和合作社员代表共同监督进度和质量,确保质量过得硬、进度有保障;统一设施配套,基地水、电、路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由县政府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基地所在乡镇政府负责进行统一建设,县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快、办不好的问题;统一政策扶持,精准测算基地建设成本,科学制定奖补、信贷、技术等扶持政策,由县政府统一标准推进落实,不仅降低了农户前期投入,还消除了群众思想顾虑;统一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安排各基地的种植批次,全县主打 1-3 个品种,按计划进行错期定植,实现均衡产出、全年不间断供应,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益;统一技术指导,实行三级技术服务制度,县农业部门安排 1 名专职技术员包乡,乡镇安排1 名农技服务人员包基地,基地合作社各聘请一名山东技术员包户蹲点指导(年薪 10 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 5 万元);统一产品销售,通产业扶贫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南昌、长沙、赣州等城市的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并由各基地合作社组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对外销售。“一分”是核心。蔬菜种植科技含量不高,但技术管理要求高,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更好的效益。坚持分户经营管理原则,每个示范基地统一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小户经营模式,按照一般农户每户 10 亩、贫困户每户 5 亩的标准,从基地周边择优选择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农户为经营主体,落实大棚面积,进行生产经营。宁都县首批 8 个基地,坚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共选择经营主体 127 户,其中村干部 26 户、党员 19 户、种养大户 23 户、返乡创业 18 户、贫困户 41 户,涌现了孙九明、黎平生、张过家等一批蔬菜种植能手成为本地的基本菜农。高位推动是保障。该县把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攻坚战的“一号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上率下抓蔬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实施意见》(宁办发[2018]13号)文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组建县“蔬菜办”,抽调 10 名干部集中办公,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督促调度等工作,每天工作的进展在微信群里通报 , 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对接得到落实。在县本级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还拿出 7000 万元财政资金扶持,重点保障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蔬菜产业种植规模 1.7 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3000 余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2 万元左右。重点打造成“一带一园一区”,即省道 448 蔬菜产业带、青塘富硒蔬菜产业园、北部乡镇反季节蔬菜示范区。(二)脐橙产业“千家万户”模式。脐橙是宁都县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几年不断地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脐橙产业“千家万户”模式,促进全县脐橙扶贫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在,脐橙成为宁都县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一是政策驱动“拉开序幕”。2002 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脐橙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鼓励干部参与、给予资金补助等措施,拉开了脐橙产 业 开 发 的 序 幕。2008 年、2009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鼓励脐橙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脐橙产业快速发展,2008 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山林分家到户后,村民纷纷在自家山上种植脐橙,该阶段累计开发脐橙 6000 亩。2015 年县委、县政府出台进一步鼓励脐橙产业发展意见,对新开发连片 100 亩标准脐橙园按每亩 200 元给予补助,为脐橙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能人带动“示范引领”。从村里经验丰富的果农中选聘果技员,对全村脐橙园实施分片服务和管理,重点开展技术指导、资金落实等“两帮”服务,90%的果农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整地、回填、定植、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脐橙园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以黄龙病控制为例,宁都县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黄龙病平均发病率 分 别 为 1.03%、1.04%、1.29%,而会同乡谢家坊村同期发病率分别为 0.36%、0.24%、0.1%,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脐橙品质较好,近几年批发价格比邻村高 0.2—0.5 元 / 斤。三是典型带动“千家万户”。脐橙产业发展伊始,很多农户怕承担风险,不愿意参与,宁都县从镇村干部开始动员,带头发展,树立典型引领作用。如,会同乡谢家坊村村支书张严生和其他村干部积极响应,纷纷加入种橙大军,全村 8 名村干部共种植脐橙195 亩。在村干部的示范带领下,谢家坊脐橙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逐渐将脐橙种植发展成覆盖面广的大众产业。近年来,很多在外务工者看到村干部等人因种植脐橙而致富,纷纷返乡种植脐橙,会同乡谢家坊村全村 95% 以上的果农为本村村民,带动脐橙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共有270户脐橙种植户,种植面积达 7184 亩,占宜果山地的72%;全村 146 户贫困户,有 83 户直接种植脐橙,49 户以山地入股,另外 14 户贫困户以劳力务工形式参与脐橙开发。近几年,随着脐橙价格的水涨船高,该村村民着实“富了一批”“火了一把”,全村累计新建房屋达 200 余户,490 户果农家家住新房,146 户进城购房,232户购有汽车。(三)宁都黄鸡“五统一分”模式。宁都黄鸡养殖有 1500 多年的历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宁都优势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宁都县探索黄鸡产业扶贫“五统一分”模式,对贫困户带贫益贫

     69 682019 年 21 期LAO QU JIAN SHE一、基本情况宁都县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选准一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企业,完善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和“一领办三参与”机制要求,不断完善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着力推进“五黄一白”(黄椒、黄鸡、黄橙、黄茶、黄酒、乳业)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夯实基础。目前,全县蔬菜、脐橙、黄鸡、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助力脱贫攻坚。据初步统计,蔬菜产业种植规模 1.7 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3000 余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2万元左右;脐橙产业种植规模 21 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2762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1 万元左右;黄鸡产业养殖规模 9000 万羽,联结带动贫困户 5680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1.2 万元;茶叶产业种植规模达3.7万亩,联结带动贫困户 533 户,每户贫困户增收 0.3 万元。二、打造产业扶贫“宁都样板”宁都县结合资源禀赋、气候温和等自然优势,以蔬菜、黄鸡、脐橙、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探索实施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肯定,有效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增收,打造成产业扶贫“宁都样板”。(一)蔬菜产业“七统一分”模式。围绕“将蔬菜打造成农业支柱富民产业,将宁都打造成赣东南蔬菜集散地和赣南蔬菜产业发展主产区”的定位,采用“一套政策扶持、一项模式助力、一套体系促进”的模式,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适度规模、分户经营”的理念,引导千家万...

    篇八: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脱贫户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也是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关键路径。如何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固增收致富,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以 xxx 县为例,对产业精准扶贫措施进行初步思考探索。

     抓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条途径,就是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可稳定增长的产业,全力做好产业扶贫文章,从根本上解决

     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问题,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一、xx 县精准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实现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xx 年以来,xx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机制两大目标任务,突出产业扶贫作用,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三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近 4 年来,xx 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发展村级主导扶贫产业、培育扶贫农业产业龙头,着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先后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 7.31 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扶持“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全面覆盖”。

     ( ( 一) ) 理清思路,把准产业扶贫主攻方向。xx 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抓紧抓实产业扶贫工作。一是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xx 县“十三五”脱贫攻坚产业开发规划(2016—2020 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xx 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xx 县“十三五”县级扶贫项目库(产业发展类—村集体经济)》2 个项目库、《xx 县贫

     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2019 年修订)》等,为全县贫困村因地制宜选好产业、做好布局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二是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按照脱贫摘帽时间划分,将贫困村划分为产业巩固村、产业推进村、产业发展村,推行以奖代补的补助方式,分类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xx 年以来,为 xx 荔枝、鸡、猪、优质稻等 48 个产业发放财政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 1.36 亿元。同时,严格执行扶贫小额信贷“5321”政策,对符合要求且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小额信贷,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5.95 亿元。通过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聘任 798 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确保全县121 个贫困村的每个村级“3+1”特色产业设置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每个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三是紧紧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难题,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委(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联镇包村”绩效考核范畴,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累计投入 7749.5 万元支持贫困村、非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 404 个村 100﹪有稳定经济收入,100﹪实现收入 2 万元以上。

     ( ( 二) ) 精准目标、靶向施策,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以产业发展强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创立了光伏发电、优势特色产业、稻香鱼及白玉蜗牛养殖、百香果及玉兰花种植等多个扶贫产业。一是“两步法”精准选择扶贫产业。第一步:按照“每个贫困村要有特色种养业”的要求,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牵头,统筹农业、林业、财政、水利等部门,会同乡镇,通过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意向进行摸底调查,汇总数据、研究分析,结合自治区特色产业扶贫要求,确定了各贫困村产业类型、产业规模、发展规划、龙头企业、推进时间表,为全县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脱贫产业发展道路。目前,全县形成鸡、猪、荔枝、优质稻、茶叶和柑橘、鱼 7 个县级“5+2”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为 92.12%,超过自治区 90%的标准。第二步:在选准特色种养业上下功夫,重点谋划发展一批当年发展当年见效及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帮助农民长远增收的项目。如,三海街道英爪村委、武利镇大沙村光伏发电项目和丰塘镇茶叶种植、伯劳镇宦楼村百香果种植、伯劳镇盆山村玉兰花种植等。全县 121 个贫困村发展鸡、猪、优质稻、荔枝、茶叶、柑橘、鱼、百香果等 29 个村级“3+1”特色产业,4.2万贫困群众从事 1 项以上特色种养业,培育形成玉兰花、中药材、荔枝、茶叶、花卉苗木、鸡、鱼等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促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以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149 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 1 个、县级示范区 2 个、乡级示范园 16 个、村级示范点 130 个;创建特色优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 144.03 万亩,认证产品 16 个,产量42.3 万吨,无公害标准化基地的建立有力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为精准产业扶贫奠定了雄厚基础。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建成佛子镇桂山村鱼苗孵化基地、陆屋镇王猛村柑桔扶贫产业示范区和新圩镇蒙塘村、佛子镇元眼村观光旅游扶贫示范区等产业扶贫基地 9个;认定 67 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 392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424 人。四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如,x 运亨酒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种植的荔枝,使农户种植的荔枝年均收入由原来的 1.2 万元/户提高到 1.8 万元/户。据统计,目前全县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 94 家,2018 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 94 亿元(含

     初加工),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0万元以上)产值3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7%。

     ( ( 三) ) 积极打造平台,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广“党建+电商”“支部+企业+合作社”“党建+旅游+电商”等模式和节庆销售、加工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实施电商扶贫扩规行动。目前,xx 县建设有“双核三平台五基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三科电商创业园两个核心,县供销社、县邮政、乐村淘三个电商平台,广源、志大、威龙、正久、三科五个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各镇建设服务站17 个、村级服务点 200 个、辐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网点)500 多家,电商协会会员企业 426 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 11 家,直接带动 3600 多名农民工创业,打造了“荔缘”“魅荔 xx”“柑美 xx”等全国知名上行农产品电商品牌,涌现出以“巧妇九妹”甘有琴、“电商达人”黄忠文为代表的电商标杆人物和千年荔园、香下人、陆鼎记等一批优秀电商。二是大力发展节庆经济。通过每年举办 xx荔枝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荔乡嘉年华”等节庆,增加农副产品销量,增加收农户收入。据不完全统计,xx 年以来,节庆销量就超过 3.26 亿元,带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21.5 亿元,真正实现消费促扶贫。三是推动加工销售扩面提效。近两年来,累计投入扶持资金 1000 多万元,补助荔枝等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冷库、烘房等设

     备。目前,全县有荔枝加工企业 7 家、冷库 237 座、烘房 384座,年加工荔枝 1.7 万吨,产值 4.6 亿多元。

     ( ( 四) ) 多措并举,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xx 县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的增收产业,实现稳定脱贫。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养殖、发展生产,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或公司”“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在村建设产业基地、培训职业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将全县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都镶嵌在各产业链条中,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促进村企共建大扶贫产业格局。全县对接帮扶企业 24 家,帮扶贫困村 23 个。其中,园丰牧业公司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合同饲养”经营模式,在沙坪镇旺屋村、伯劳宦楼村、佛子睦象村、檀圩桥梓村、丰塘沙塘村、平山思林村建立合作养殖基地,为200多户贫困户提供5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户均2.5万元。目前,全县扶持培育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977 家、家庭农场 258 家,累计带动 1.8万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种养产业和特色加工业,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 1600 元左右。

     二、精准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通过对 xx 县产业扶贫及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分析,我们认为,xx 县精准产业扶贫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需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去解决。主要是:

     ( ( 一) ) 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仍较 狭窄。经过近几年的产业扶持与政策指导,全县贫困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一村多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但贫困村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单户发展比较普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基本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二、 三产业拉动收入过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贫困户脱贫致富缺乏大产业支撑。此外,部分村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为奖补而种养的问题仍然凸显。

     ( ( 二) )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虽然 xx 县有 93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且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下游,真正有规模、有技术、发展前景好、带动面广的的龙头企业依然偏少,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形式单一,贫困户从中得到的利益非常少,利益联结质量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主要以流转贫困户土地和临时用工为主,真正以入股分红和吸纳长期稳定务工就业的较少。

     ( ( 三) ) 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xx 县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不全,农产品低附加值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一方面,部分加工企业产品只是对初始产品进行简易包装,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户缺乏加工资金、技术和能力,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层面上,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武利镇有 12 个村 100 多户贫困户种植 120 亩辣椒,但是辣椒产品还仅限于初级加工,主要以泡椒、剁椒、干辣椒等粗加工产品为主,没有生产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 ( 四) ) 产业融合拓展程度不高。近年来,xx 县为稳步推进实施以奖代补发展特色产业,印发修订了《xx 县贫困户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出台一系列措施推进产业扶贫,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上做的还不够,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严重制约群众增收致富。如,xx 县建设有 xx 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猪福万家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罗阳富硒谷休闲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但由于全县乡村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明显不足,导致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依然较弱。

     三、精准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要确保 2020 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打赢“脱贫攻贫”这一硬仗,精准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激生内在动力的不二法宝。要坚持把科学统筹内力与外力的关系作为重要手段,为扶贫攻坚注入强大而持久动力,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零返贫”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 ( 一) ) 扶志扶智并举,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在全县大力推行“扶贫+扶志+扶智”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典型选树、乡风培育、发展教育等途径,消除贫困户依赖性、“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扶志,形成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的扶贫格局,通过举办创业和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扶贫政策、农业技术、市场销售等,切实提高贫困户思想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创业致富带头人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导师跟踪服务团队建设,提高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积极性、创业成功率和减贫带贫能力。科学合理制定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奖补程序,兑现好适合我县发展种植,又适合贫困群众参与,市场行情好、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要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美丽 xx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整合全县资源,加大财

     政支持力度,重点优先支持产业示范基地及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 ( 二) ) 推进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选择途径,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全面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确保贫困村“3+1”特色产业中每个产业均配置有 1 名产业发展指导员,非贫困村设置不少于1 名的产业发展指导员。...

    篇九: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贫攻坚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三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三篇

      脱贫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摆脱贫困。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篇

     一、某镇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某镇位于__县东北部,因驻__村而得名。耕地面积 5.8 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某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__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某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某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

     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某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某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习总书记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某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

     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

     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__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

     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某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

     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 5G 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__。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某镇 20XX 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__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某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四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集体经发展新模式。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切实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扶持壮大村集

     体经济工作是实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县委、县政府 1+思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兴村经济行动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政策理论、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基础。同时,__财政所作为镇域财务管理主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主动监管、热情服务,合力促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县农投公司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做强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日常财务、账务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管理机制、简化业务

     流程、明晰工作内容,__财政所作为服务镇村、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积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账务日常管理,并将其纳入村级财务监管范畴,切实发挥好就近就地监管作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为实现创建全县园林示范镇,打造美丽平安新__的乡村振兴愿景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二篇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 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 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 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 XX 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 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 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

     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 XX 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 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 XX 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 XX 市和 XX 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 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 XX 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 XX 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 XX 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 XX 海与XX 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 XX 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 XX 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 XX 为重要节点,培育 XX 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 XX 市中心城区、XX、XX 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 XX 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 XX 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 XX 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 XX 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 山 XX 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 XX 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 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XX)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 XX 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 XX 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 2 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 XX 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 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

     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积极...

    推荐访问:产业促脱贫调研报告 脱贫 调研报告 产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