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3日 17:4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县教育工作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2-11-25 2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县教育工作报告4篇县教育工作报告 目 录 某市学生“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某区“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某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教育工作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县教育工作报告4篇

    篇一:县教育工作报告

    /p>

     录

     某市学生“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某区“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某县“双减”工作总结 教育局“双减”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2021 年某市学生“双减”工作总结 区县中小学校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汇报 XX 市中小学生“双减”工作情况总结 XX 小学积极推进落实“双减”工作实施办法经验介绍总结

     某市学生“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XX 市认真学习贯彻 XX 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优化“学校教育”关,打破“应试焦虑”关,抓实“日常监管”关,坚决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一、坚持减负增效并举,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一是严格减负政策规定。近年来,XX 市先后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建立中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是强化作业总量控制。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XX 分钟,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XX 分钟,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微信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

     性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出台《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等,推出XX 项举措,明确了 XX 项重点项目清单和 XX 项负面清单。同时,建立教学视导制度,优化学校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做到优质轻负。

     二、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一是严格监管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和《校外培训机构学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信息公示、规范合同、行政执法、资金监管等 X 项“硬”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通过设立学费专用账户、留存最低存款余额、监管大额资金异动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学费资金规范管理。

     二是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民政、公安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研判形势,共同制定方案,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形成了监管合力。XX 市场监管委、市文化旅游局依法对

     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广告、价格欺诈、非法出版教材等违规行为予以了行政处罚。XX 市教委、市民政局建立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协作机制,对新设立的校外培训机构及时建档立卡,建立“一家一册”台账,做到监管全覆盖、无盲点,有效强化了日常监管。

     三是推进长效治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处置投诉举报等方式,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日常治理行动,对不符合办学资质、违规收取培训费、日常管理混乱、虚假广告宣传、超标超前教学、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勾连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XXXX 年一季度,对 XXX 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对 X 家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集中整改。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新学期开学和放假前后,及时将《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提醒函》印发给每位学生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教育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曝光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形成了震慑效应。

     下一步,XX 市要认真学习借鉴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不断深化课堂教改,完善教学视导工作,抓实课堂教学常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

     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强化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同时,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某区“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XX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统筹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双减”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着力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二是改进作业管理。科学设计作业,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分层布置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好学生作业时间。三是改进考试制度。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教、学、考相统一。严控平时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每次考试难易程度要与教学要求相当,严禁过度拔高试题难度,考试测验结果采取等第制方式呈现。深化中考制度改革,推行学科等第制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切实减轻学生应试化、竞技化压力。

     二、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要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

     升级提档、挖潜增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一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坚持多措并举,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在全面推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初中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依据学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三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积极争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文化馆等人力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辅导。

     三、着力抓好校外培训规范,确保“双减”工作显锐气 一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引导。教育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积极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将培训重心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推行“黑白名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培训机构收费、预收费监管,规范教育广告等营销行为,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培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整顿。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四、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双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必须坚持协同各方、统筹推进,切实形成推动任务落实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双减”治本之策,建立基础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县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支持发展集团化办学,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落实“公民同招”政策,确保各类学校公平竞争、良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家委会、家长学校为载体,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育儿观、人才观,凝聚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三是建立健全“双减”工作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为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内容,定期通报“双减”工作情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确保见到实效。

     某县“双减”工作总结

     XX 县始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育人方式调整,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政府统筹,加强减负工作组织领导。2018 年,XX 县政府成立 XX 县治理和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减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XX 县教育局在新一轮机构调整中专门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处,切实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各地相应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县区属地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2018 年以来,XX县分别以县政府、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合等名义印发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小学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和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等“1+3+5”文件。2021 年,XX 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做到“五项管理”与减负工作整体设计、同步实施、一体推进。

     强化家校共育,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责任。XX 县每所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指

     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每年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故事”“好家风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培育良好家风。从 2015 年开始,“XX 县家庭读书会推广工程”已培育 XX 名家庭读书会推广工程指导教师,创建 XXX 多个班级 XX 万多个家庭读书会。

     强化监督问效,推动减负工作落实落地。XX 县政府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十三五”时期,以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或教育局名义相继开展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生减负、教师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 X 次;2021 年,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之一。

     中央审议通过“双减”意见,充分体现了以 XXX 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当前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XX 县将深入贯彻落实 XXX 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宣教、疏堵、放改、监管”相结合的举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宣教结合推动“双减”。“宣”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县里政策,在 XX 县教育局网站设立专区,在 XX 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制度上墙、进宣传窗等。“教”就是通过专题教育、主题

     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二是疏堵结合推动“双减”。“疏”就是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和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堵”就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整治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超范围经营、错误言论、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构建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放改结合推动“双减”。“放”就是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重点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改”就是推进考试招生调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确保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 75%。

     四是监管结合推动“双减”。“监”就是强化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监督平台,畅通社会监

     督,受理减负举报。XX 县教育局研发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体质管理监测平台,时时监控和评估“双减”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乱,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教育局领导包保市(州)制度,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持续深入各地开展检查指导。同时,强化教育、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综合治理合力,多部门联动抓“双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局...

    篇二:县教育工作报告

    全县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3月 25 日至 4 月 6 日,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虹任组长,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组成视察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 20 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宿舍、餐厅、活动场所和学校各部室,实地调查了解了学校管理和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发放 2000 多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了各界人士对全县教育工  作的评价和建议。在化子坪、砖窑湾、招安三个乡镇和县 顾 高级中学召开有乡镇和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教师 急 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我县教育工作 ラ 方面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加快 缭 我县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门座谈汇报会,听取  了县教育局局长王建军代表县政府作的工作汇报。高树杰 ш 主任对这次视察调研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参加了视察组在 傈 县城学校的视察调研活动,参加了县高级中学和资深老领 堰 导、老专家座谈会,以及县政府的专题工作汇报会,并作 ≥ 了重要讲话。这次视察调研,县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重视 垸 ,政府副县长霍爱英和教育局局长王建军全程陪同了视察  调研活动,并现场解决了一些具体事项和问题。所到学校 坪 和单位都能积极配合视察调研工作。这次视察调研,关注 淬 热点问题,深入工作实际,在全县上下引起广泛关注,

     得 阅 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政府 袄 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 ╃ 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  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 赙 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疖 ,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评估验收,XX 年以来,县 祖 教育局先后荣获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 34 个 ,全 饥 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 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 作 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作为重要的民生工 麒 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  ,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 ㄒ 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 隶 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关部 惩 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快  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政府在地方财力 父 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增 ︵ 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狠抓校舍和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实 ℃ 施了高级中学新建工程,学校规划建设、功能配置达到省 蝾 级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建成了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  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

     基础。将全县 23 所初级中学和小学 滨 后勤服务设施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餐厅、灶房 侨 、供暖、住宿、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学校后勤服务功 占 能得到极大提升。按照“双高普九”工作要求,对学校“ 镂 四楼”、围墙、操场、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校园硬件 茜 建设基本都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建和完善了各类实验室 挚 ,逐项更新教学仪器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 呙 学校教学需求。实施了安塞县教育信息城域建设网络工程 肭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 渚 子备课室,开通了校园网,信息网络教育覆盖全县各乡镇 绱 ,实现了县内通、校校通、班班通。

     (三)教育质量稳 琼 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按照“设施一流、管理 觏 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和“小学打基础、初中抓巩固、 瞎 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 赋 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加强常 癔 规管理、注重提高教科研水平、注重提升管理绩效,深化 嘶 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 斜 量。近几年,我县初中“三合一”考试一直位列全市前列 椋 ;XX 年起,高职(大专)上线突破千人大关;XX 年, 腊 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 XX 年的 5 倍。

     (四)教育改革不 法 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甑 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 揭 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

     施的办法,科 阝 学调整学校布局,基本形成了“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 芨 乡镇社区集中”的办学格局。有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  余的教育资源,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 彼 部分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 栈 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呼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初 唳 步形成了校长和教师责、权、利相统一,职务能上能下、 淄 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创新 汪 管理取得了新的突破。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扎实 竖 推进。以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教育改革实验县为目标,加强 驳 现代化教育资源运用和转化,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基础 臂 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小学愉快教育、中学创新 骂 教育、高中研究学习教育”三大教改实验,积极开展校本 汹 教研工作,一些课题已经通过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  认定,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课题。

     (五 头 )教师素质普遍提升。健全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各项建设制 熊 度和考评机制,开展了以“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多项 逃 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教师良好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 连的信赖。组织开展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送教下乡、  联片教研等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得到加强;大力开展 逖 课题实验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并鼓励教师 铴 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教师业务能力普遍得到 返 提高;全

     力实施“3151”工程,全县各级骨干教师网  络基本形成。每年教师节,通过奖励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 嘻 学校、校长、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 抖 性。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 闩 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有 冒 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各类 觞 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 帛 “阳光体育”、“四进课堂”、经典诵读等特色鲜明的校 饯 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山东潍坊、广东 蜞 增城、西安市新城区的一些名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名优 椰 教师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带课题互访研讨等活动, 锗 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招 弘 聘了校警,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成长环境。认真落实义务 彝 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稳步实施中小学生“蛋 锦 奶工程”,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 作 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  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客观  的讲安塞教育的发展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全县 曛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安塞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  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 餍 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 看,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 癌 育

     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 红 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 Ё 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  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和 蒋 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区小学校舍不 魉 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小学 35个教学班学生平均 氰 人数超过 80 人,最大的达到 86 人,远远高于教育部规 料 定小学生班额应在 45 人至 50 人之间的国家标准;学前 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县城只有 1 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班 戍 均幼儿 50 人以上,在校幼儿达到 1100 人,尽管如此 烩 ,公办幼儿园入园人数仅占城区学前儿童的%;县城 11  家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大多 脲 达不到办学要求;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 磁 五个未撤初中的大镇没有公办幼儿园;基层私立幼儿园办 咴 学设施和条件更差。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XX ┯ 年至 XX 年,我县高职(大专)上线都突破了千人大关, 唷 但是一本上线不足 20 人,二本上线虽然接近 200 人,  主要得益于这两年外返考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高级中学教 黹 学质量和教学设施形成很大反差。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 擎 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心不足,因 积 为不信任,造成优秀生源流失,也造成高中教育质量滑坡  ,导致目前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

     三是职业教育 亡 办学效益差。“双高普九”期间,县政府将原来真武洞中 遑 学的校舍和场地全部划归职教中心,新建了综合实训楼。

      职教中心的教学设施和配置相对较好,但是因为缺乏专业 桐 老师、没有形成特色专业,我县职业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 ━ 态。办学不灵活,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没有形成。

     四是 文 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按照当前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 碾 大部分学校只能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一些规模较小的学 辔 校,正常运转都难以维系。高级中学和安塞县初级中学水 锪 电暖等费用大,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五是专业教师不能 哔 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 痨 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缺编”问 喻 题,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规定的编制要求 棚 。按照县政府工作规划,今年下半年我县将全面实现幼儿  免费教育,这样,县城和一些乡镇缺的不仅是幼儿园,更 捷 缺幼儿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低,难以胜任本职 榴 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 阳 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的需要县政府进一步  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有的需要教育部门 馏 和学校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还有的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 ╉ 中不断完善提高。这些问题虽然凸显于教育领域,如果不 彘 尽快着手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 嵝 业的协调快速发

     展,进而制约着全县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 卢 和“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 茨 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教育优先 怛 发展战略 教育是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优先发展,必  须先在思想,先在行动,先在机制。县政府要站在全局的 蹼 角度和战略的高度,领导力量、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 焘 面向教育倾斜,切实夯实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一是规 嘎 划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先考虑教育。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教 倒 育发展、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制度和措施,为 稽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财政投入优先考虑 洞 教育。财政支出要始终向教育倾斜,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 啮 育,经费拨付优先考虑教育,经济发展、城建、国土、物  价等部门和乡镇要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支持教育发展  。三是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优先考虑教育。把校长和教师队 轵 伍建设列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向教师  倾斜,提高人员工资优先考虑教师,出台和落实教师岗位 ㄊ 津贴制度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奖励制度,人员配置教育 龀 最好,教师职业人人羡慕。四是年度工作安排优先考虑教 蝤 育。要将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的“民生工程”优先安排 赅 ,县、乡两级政府每年都要召开 1-2 次专题会议研究解 邙 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学校制 郸 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加大教育工

     作宣  传力度。要加大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的经验、事迹 李 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宣传,积极倡导党以重 舔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形成教育优先发 枘 展的舆论环境和时代风尚。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中长期 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教育发展近期目标和长 姹 远规划,强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力争到“十二五”末,使 戋 我县教育在总体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达到  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教育强县。

     (二) 将 切实加大校舍规划建设力度 当前,解决重点区域教育资 坷 源配置不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按照我县统 登 筹城乡发展规划,“十二五”末县城人口将达到 7 万人以  上,以此测算,到 XX 年,城区在校小学生人数将达到 9 宦 000 人、幼儿将达到 5500 人。根据生源预测,我县 倜 城区小学和幼儿园分别达到 5 所左右,且新建小学规模在 谰 2000 人左右、幼儿园在 600 人左右,才能基本满足 瘳 小学生(幼儿)正常入学(入园)。县政府要立足实际, 瑁 着眼长远,科学设校,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 瘁 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是配合县第一小学,县幼儿 页 园更名为县第一幼儿园;二是配合县第二小学布局,在马 鄯 家沟小区规划建设县第二幼儿园;三是城东区规划在建的 辁 小学、幼儿园,命名为县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四是现 桅 真武洞镇小学更名为县第四小学,改建原真武洞镇小学为 曰 县第四幼儿园;

     五是根据县城人口居住分布情况,逐步规 蜒 划建设县第五小学、第五幼儿园。这样,县城将形成五所 殴 小学和五所幼...

    篇三:县教育工作报告

    育局年度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大全

      一、20xx 年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为 95%;创建等级幼儿园一级 1 所(瓯北太阳花幼儿园)、二级 1 所(瓯北中楠幼儿园)、三级 12 所★(详见附件备注,下同),等级园覆盖率达 80.9%,中心镇公办幼儿园建成率和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创建率均达到 100%,指导创建学前教育(先进)达标镇(街道)5 个(桥下镇、碧莲镇、大若岩镇、岩坦镇、东瓯街道)。

      2.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 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99.9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 96.98%,6-15 周岁持证残疾儿童总入学率为96.61%;18362 名新居民子女就读得到妥善安排,其中符合条件的 6864 人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3.普高教育:全县初中毕业生 9144 人,升入各类高中 8873 人,初升高比率为 97.04%,普职比为 1.44:1;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占公费生的比例为 82.14%,择校生占公费生的比例为 9.58%。

      4.职业教育:调整专业 2 个(县三职停招计算机应用和市场营销专业),创建省级特色专业 1 个(县三职泵阀制造技术专业)、省级学生创业基地 1 个(县三职)、市级实训基地 1 个(县三职商品经营专业),转评省一级职业学校 2 所(县职中、县二职)、省二级职业学校 1 所(县三职)。

      5.社区教育: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创建省标准化成人校 12 所★,

     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 1 个(桥下镇社区学校),市示范社区学校 1 所(桥头镇社区学校),市一级社区学校 2 所(沙头镇、乌牛街道社区学校),市二级社区学校 1 所(大若岩镇社区学校);新建社区分校 15 所★,老年学习苑 4 个★;成人高中和“双证制”教育共招生 1668 人,毕业 1406 人,完成家政服务、脱盲、新型农民等各类培训 86235 人次。

      6.民办教育:依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下拨专项奖补资金 500 万元、政府购买服务 1800 多万元。完成 38 所试点学校教师人事代理 414 人,事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372 人,企业保险 306 人,教师参保率达 97.6%。落实公、民办学校结对 20 所。

      7.教师队伍: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9.9%、99.64%、99.09%、97.94%,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 1.89%、1.19%、17.3%、27.93%、23.6%,小学、初中的高学历率分别为 94.55%、91.72%。

      8.优质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 个(永嘉中学),市一、二级学校 13 所★,省特色示范校一级 1 所(永嘉中学)、二级 1 所(罗浮中学),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省级 1 所(永嘉中学)、市级 1 所(县三职)、五星级学校 3所(上塘中学、实验中学、乌牛中学),省级绿色学校 2 所(县三职、碧莲镇中),省级家长示范校 3 所(城西中学、碧莲中心小学、瓯北中心幼儿园),县级艺术特色校 4 所(城关中学、瓯北中心小学、瓯北五小、巽宅中心小学小溪校区),县级体育特色校 4 所(实验中学、桥头镇中、桥下镇中、千石小学)。

      9.信息技术:全年教育装备投入 3455.39 万元,添置计算机 1429 台,更新

     多媒体小平台 230 套,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 30%。

      10.基本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3.31 亿元,完成投资率 126%;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 39 个,新扩建校舍 81142m2,其中危(旧)房改造 24008m2;投入6500 万元,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15 所★,改造薄弱学校 42 所,完成校舍加固项目 11 个;争取市补助资金 584 万元,完成改造食堂 40 个。

      二、2014 年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1.进一步巩固学前教育成果。巩固发展 2011—2013 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制订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创建等级幼儿园 14 所,等级园覆盖率达 80.9%,中心镇公办幼儿园建成率和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创建率均达到 100%,指导创建学前教育(先进)达标镇(街道)5 个。强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参加《儿童发展与指南》全员培训,动员 400 名幼儿教师参加资格证考前培训,260 人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拨付 102.7 万元对民办幼儿园 457 名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证奖励。组织幼儿教师学历培训,大专(本科)顺利毕业 194 人。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整改审批 35 所,其中停办 4 所,取得明显成效。

      2.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2014 年是我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高度重视,落实各项举措,进行最后攻坚。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在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校区制办学模式、教师流动和师资均衡(如新考录教师电脑摇号调配)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5 月份,我县顺

     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针对评估组的反馈意见,对存在的不足逐一抓好整改,县政府及时追加了 2011 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 2317.8 万元、2012 年教师培训经费 964 万元,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三增长两提高”,还特别在教育薄弱环节上重点抓好管理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创建工作,迎接教育部 2015 年的督导评估。

      3.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质量。全县初中毕业生 9144 人,升入各类高中 8873人,初升高比率为 97.04%,普职比为 1.44:1;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占公费生的比例为 82.14%,择校生占公费生的比例为 9.58%。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合理配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选课,开展分层走班教学。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2014 年全县上重点线 492 人,其中永嘉中学 453 人,单校总数居全市第二名。永嘉中学连续三年受到县政府嘉奖,2014年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4.进一步整合提升职业教育。不断推进重点职校建设,县二职二期工程年底竣工,县三职操场和实训车间建设已投标,即将开工建设。加快中职专业调整步伐,县三职停招计算机应用和市场营销专业,泵阀制造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同时被评为中职学生省级创业基地,商品经营专业成功创建市级实训基地。我县被评为 2013 年度省财政补助与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考核优秀单位,得到省财政补助 400 万元,还获省中职教育“以奖代补”专业结构调整和校网布局调整奖补资金 200 万元。县职中、县二职成功转评为省一级中职学校,县三职转评为省二级中职学校。

      5.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在“双证制”教育、扫盲工作、社区教育等方面投入 513.12 万元;创建省标准化成人校 12 所,市示范社区学校

     1 所,市一、二级社区学校 3 所,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 1 个,新建社区分校 15 所,老年学习苑 4 个;强化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完成市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立项 2 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 1 项,省级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1 个。成人高中和“双证制”教育共招生 1668 人,毕业 1406 人,完成家政服务、脱盲、新型农民等各类培训 86235 人次。我县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市仅 2 个)。

      6.进一步深化民办教育改革。一是突破政策壁垒。贯彻落实永嘉版的“1+14”政策体系。建立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教师自由流动机制,消除公办教师后顾之忧。依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下拨专项奖补资金 500 万元、政府购买服务1800 万元,并解决教师社会保障问题。二是创新办学机制。总结 “翔宇”模式,建立互助机制,开展名家进民校、公民办学校结对互助活动,推进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民办学校实行与公办学校一样的爱心营养餐工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浙江教育报》《温州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三是扩张优质资源。引进鹿城慧才小学、玉环楚门育才小学,创办优质新居民子女学校 2 所(瓯北育民学校、XX县慧才小学),解决了 1200 人的“读好书”问题。3 月份,教育部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调研组高度评价了我县民办教育改革:“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看浙江,浙江改革看温州,温州改革看永嘉。”11 月份,全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我县经验得到市局及兄弟县(市、区)的一致好评。

      (二)全面推进教育公平

      1.关爱特殊困难师生。全年财政资助困难生 33875 人 1909 万元;在系统内开展教师“慈善一日捐”和学生“献爱心·共成长”募捐活动,共筹得捐款 193万元,慰问贫困师生 769 人 115 万元;此外,社会各界助教助学热情高涨,在外

     企业家反哺家乡,捐助桥头中学体艺馆等建设资金 820 万元。

     “楠溪情”教育基金、林凯文教育基金等结对资助 409 人 237 万元,“情系永嘉·圆梦大学”结对资助 219 人 113 万元。8 所民办学校 1895 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尤其是企业捐资 100 多万元,为新居民子女学校提供免费中餐,这是全省首例。在外商会、民间团体和爱心人士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资助衣被等款项 25 万元,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够温暖过冬,捐资办学助学已成为我县的一种新风尚。

      2.重视新居民子女就学。实行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招生政策,接受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免费入学,新创办 2 所优质新居民子女学校,现全县有 6 所民办学校和 85 所公办学校接受新居民子女入学。继续实施积分入学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安排了 88 名新居民子女在优质公办学校就读。今年 18362名新居民子女就读得到妥善安排,其中符合条件的 6864 人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最大限度满足新居民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此外,还投入 190 万元,用于改善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条件。

      3.关心残疾儿童教育。完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政策,对 483名持证残疾儿童开展调查摸底,并进行分类安置入学,总入学率为 96.61%。其中“三类残疾”儿童共有 298 人,已入学 289 人,入学率为 96.98%。落实 152名随班就读学生 15 倍生均公用经费 131.4 万元,残疾儿童免费入学,住校生视困难程度享受生活补助。抓好资源教室建设,完成仁溪一小、巽宅中心小学资源教室的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已有 6 个资源教室。

      (三)切实加快学校建设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3.31 亿元,完成投资率 126%;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 39 个,新扩建校舍 81142m2,其中危(旧)房改造 24008m2;完成罗东小学、枫林镇中学等迁建学校附属工程;投入 2778 万元用于 26 所标准化学校创建;投入 2432 万元对 42 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入 1292 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项目 11 个;结合“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投资 2950 万元用于中小学食堂改造,该项目被列为县政府 2014 年“十大惠民实事”之一,其中列入市政府惠民项目 26 个,争取市补助资金 584 万元,全年计划改造食堂30 个,实际完成 40 个。此外,还落实了 2011、2012 和 2014 年义务教育学校山区教师生活补贴 2180 万元。

      2.推进教育信息化。全年教育装备投入 3455.39 万元,添置计算机 1429 台、更新多媒体小平台 230 套,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 30%。成功创建市示范数字化校园 5 所★、市数字化校园 1 所(城西中学),超额完成任务,城西小学在全市做创建工作典型发言。69 所学校完成市统一用户认证及单点登陆,比例达 56.6%。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 5917 人,开通率 92.6%。组织 1818 名教师分 4 期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完成乡土教材《楠溪石墙》拍摄任务。

      3.提高教育装备水平。积极推进五类标准化功能室和示范功能室建设,成功创建标准化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各 39 个、图书馆 28 个、实验室 26 个、示范功能室 11 个,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工程,投入 329.54万元,添置图书 229440 册,创建书香校园示范校 1 所(瓯北二小)、书香校园 6所★。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不断增强德育实效。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开展全员行规达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校纪校规,做文明学生。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高质量开发《弟子规》《三字经》《活力永嘉》等乡土教材,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深入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少先队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小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文明小公民”及“自强好少年”评选活动。举行“与梦同行”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瓯北五中徐齐同学在省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此外,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3 位老师获一等奖,并代表我省参加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年 1142 名学生分别被授予省市县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其中 5 人获省级三好学生称号。112 个班级获市、县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2.着力推进减负提质。贯彻执行省、市减负工作精神,修改完善各项减负规章制度,逐层签订责任书,设立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开展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把减负工作作为教育规范化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校长年度考核项目。同时,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全体教师在认真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合作学习、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活力课堂”,促进减负提质工作落实。

      3.广泛开展四大节活动。举办万名学生参加的艺术节,共评出 1348 个奖项,其中 127 个节目在市里获奖,19 人次在省里获奖,瓯北三小原创歌舞剧《邮递笑脸》在省艺术节荣获一等奖并获省级优秀组织奖,我局获市级优秀组织奖;举办学生体育节,在县第 36 届学生运动会上 9 人次打破 4 项县记录。派出 78 名

     运动员参加市少年儿童跆拳道、拳击散手、乒乓球、足球等 9 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 20 枚金牌。在市中学生篮球赛中城关中学、上塘中学分获三、四名好成绩,代表 XX 市参加省级比赛。罗浮中学等 8 所学校申报全国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城...

    篇四:县教育工作报告

    育 工 作 述 职 报 告中共宁乡 县委书记

     黎石秋 2010 年 4 月

     日

      在上级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全面强化工作责任, 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积极改革创新, 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我个人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宁乡 是教育大县,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 历届党政领导共同努力, 开创了 宁乡 教育的良好局面, 奠定了 宁乡 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任职以来,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 “科教兴县” 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教育强县” 的奋斗目标, 致力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两基” 成果进一步巩固, 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 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宁乡一中、 宁乡 四中、 宁乡 十三中先后创建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县职业中专、 环球职业中专双双跻身“全国百强”。

     07 年省“两项督导” 评估工作获得了 省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被评定为优秀。

     1、 进一步提升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和县委、 县政府一班人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兴, 百业兴;

     教育兴, 宁乡 兴”, 形成了“二十一世纪宁乡 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的发展要抓住超前投入和提高人的素质这两个重点” 的共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 依靠教育振兴和科技进步, 能把我县的人口 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县域经济的的健康快速发展。除了 提高县一级对教育的认识外, 我们对乡 村两级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也提出了 具体的要求。

     2、 进一步把握教育工作着力点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 我们积极创新教育投入方式, 实行投入分级负责制, 争取中央、 省、 市教育转移支付的投入, 加大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同时, 全面破解在“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体制下形成一村一校零散布点的学校布局, 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

     我们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 两个比例” 要求,2007 年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人平农村小学 200 元、城区小学 230元、 农村初中 275 元、 城区初中 305 元,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提高到人平 2061 元, 做到了 保工资、 保运转、 保发展。

     2007年, 完成改危项目 31 个, 落实“改水、 改厨、 改厕” 项目 54个, 建成 24 所寄宿制学校, 新建校舍 11200 平方米, 全县 D级房基本消除, 完成了 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二、 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 确保教育持续发展 1、 创新素质教育 让宁乡 的孩子学习 好, 成长好, 就是让宁乡 的孩子赢在起点, 也就是让宁乡 的事业赢在起点。

     孩子是未来的栋梁, 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就为持续发展提供了 强力支撑。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

     一个家族的命运。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按照上级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当前孩子的实际情况, 响亮地提出“生命化育人”方略, 以“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 培养习惯、 夯实基础” 为核心内容, 以“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 能够成才的培养成才, 能成大器的促成大器, 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让每个学生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让每个学生在明天拥有一份欣慰的辉煌”为育人理念。

     生命化育人方略的提出, 使教育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左右摇摆中解脱出来, 充实和延伸了 素质教育内涵,提高了 教育的水平和实效。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我县高考分别以二本上线 2485 人、 2850 人、 3282 人的绝对优势雄居全省榜首。

     全县中考七科合格率、 优秀率在 06 年的基础上提高了 9 个百分点和 6 个百分点。

     宁乡 一中原创大型舞蹈《永不消失的电波》 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省一等奖、 全国二等奖, 并代表湖南进京展演。

     参加省级体育竞赛共获金牌 24枚、 银牌 8 枚, 宁乡 十中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有22 项科技创新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宁乡 一中等 6 所学校被确认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

     2、 巩固义务教育 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以后, 按“一村一校”( 或教学点)

     的布点原则, 每村设置一所小学或一个教学点。

     全县重点建设好包括 33 所乡 镇中心小学和所有九年制学校在内的 100 所完全小学, 其余均改设为教学点。

     以人口 为依据, 用三年的时间, 逐步将全县现有的 77 所乡 镇初中撤并为 50 所。

     3、 锤炼职业教育 如果说培养重点大学学生和竞赛优胜者是精英教育, 是为

     国家输送人才, 那么职业教育则是大众教育, 更能直接促进宁乡 教育发展, 更能普惠广大人民群众。

     我县职业教育渊源深厚,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以向发达地区输送人才为主。

     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工业经济强势崛起, 对优秀蓝领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大, 广大青年不出远门即能就业创业的平台基本具备。

     我们响亮地提出“服务发展、 服务就业” 的职业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整合职教资源, 改革职教课程。

     在学校布局上, 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 以民办职校为补充, 策划建设职教中心和科技农民培训基地, 为广大青年提供多层次就学选择; 在专业设置上, 全国热门产业和县内主导产业并重, 蓝领技工培训和管理人才培训并重, 工业制造与农业种养相结合, 为广大青年提供多方面的专业选择, 力求使每个青年都能掌握一技之长。

     目前, 不仅新就业的群体大部分选择县内就业, 原来出去就业的群体也逐渐回流, 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回巢”, 为宁乡 经济发展提供了 强大动力。

     4、 扶持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教育新格局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 前, 全县共有各类民办学校 61 所, 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8. 4%, 在任教师、 幼师 1500 余人, 民办学校总资产达 6. 5 亿元。

     涵盖了 从幼儿教育到高职院, 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 从学历教育到短期培训的各个不同层次, 出现了 股份制办学、 个人独资、 民营企业集资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 基本形成了 多层次、 多形式的民办教育体系。

     三、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致力强化教育保障 教育事业“功” 在当代,“利” 在千秋, 当下教育落后一小

     步, 长远发展落后一大步。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对教育的重视只 能强化, 不能减弱, 对教育的投入只 能增加, 不能减少。

     虽然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较快, 但仍处在爬坡过坳的关键阶段,县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

     但不管财政盘子怎么紧, 支出压力怎么大, 我们始终把教育经费保障摆到优先位置, 宁肯其他领域压一点, 其他经费减一点, 也要千方百计保证教育的需求, 力求通过持续努力, 形成满足需求的足够基数, 建立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促进教育水平和硬件条件相辅相成的生动局面。

     1、 逐年提高教师待遇 从 2000 年起我县就实行了 教师工资统发, 落实了 教师第十三个月 工资和医疗保险。

     教师工资( 含政策性补贴)

     由县财政统发, 进入教师账户 , 保证了 教师能按时足额支取。

     教师医疗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均为 100%。

     全县教师的生活补贴、 误餐补助等政策性补助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了 教师政策性补贴等福待遇与当地党政干部一视同仁。

     2、 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全县各级各部门发挥优势, 共同努力, 形成了 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普及、 严格贯彻落实, 对学校的检查行为全面规范, 学校、 教师、 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公安、 工商、 文化、 教育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 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 扎实开展社会车辆接送学生整治行动、 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 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2 所、 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4 所, 实现了 公办学校伤亡“零” 目 标。

     财政、计划部门在经费和项目 安排上优先考虑教育发展, 人事、 劳动

     部门也积极支持教育系统用人制度改革, 宣传、 文化、 政法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品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从严控制学生用书,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向学生推销省定目 录以外的教辅资料和专题教育教材, 学生用品由学生自 愿购买, 不搞统一搭配。

     3、 致力浓厚重教氛围 我们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县、 乡 镇都下发了 奖教奖学文件, 全县乡 镇共投入办学经费达 2790. 13 万元, 其中乡 镇财力直接投入 1657. 46 万元, 引 资投入 727. 58 万元, 村级投入400. 65 万元, 偿还学校基建历史欠债 630 万元。

     我们启动了“百企联百村, 共建新农村” 的第一阶段“企业联校” 活动, 提供了 100 个教育对接项目 , 已与 15 家企业签定了 对接协议。

     多方筹措教育经费, 有效改善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条件, 推进了 教育的均衡、 持续发展。

     4、 积极开展扶贫助学 我们不断加大扶贫助学的工作力度, 致力于建立扶助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 切实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问题, 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的目 标。

     教育基金会发展壮大,2007 年 12 月 基金达到 1800 多万元, 开展了 奖教济困、 扶贫助学、 引 资助教、“园丁之家” 等活动, 设立了“远大高中生扶助金” 和“准大学生奖学金”、“香港房角石协会扶助奖优特困高中生” 的扶贫助学项目 , 累计发放奖、 助学金 284 万元, 帮助3668 名 贫困学生圆了 读书梦、 大学梦。

     社会各界结对扶助开创了 新局面, 2007 年全县由机关干部、 党员 、 教师、 企业老板等结对资助学生 2788 人, 扶助金额达 150 余万元。

     重视教育, 就是重视民生; 办好教育, 就是抓好发展。

     作为县长, 我以当好“重教县长” 为天职; 作为县委书记, 我仍以当好“重教书记” 为天职, 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心, 始终不渝地重视教育, 支持教育,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为未来奠基的教育, 办好惠及百万人群的教育!

    推荐访问:县教育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