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13日 16:17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设计课教学设计1(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10-06 15: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3、结合文章内容,抒写作者难忘的情感。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课教学设计1,供大家参考。

    设计课教学设计1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抒写作者难忘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出“难忘”

    师:吉老师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

    生:是的。

    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生:(停顿后议论纷纷)

    师:这些课都是本学期的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生:可能不记得了。

    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永远镌刻在心上。读课题-

    生:难忘的一课

    师:再读一遍

    生读课题,突出“难忘”。

    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这节课永远铭记在心上。请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二、 初读,感知“难忘”

    师:我们和书中的文字静静地对话,一定被作者跳动的心所感染,也一定有所了解作者难忘这节课的原因,请说说。

    生:作者感到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写起来很吃力。真的很想不到。

    师:这是作者难忘的第一个场景。(板书:写字 吃力)请继续交流,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场景。

    生:在教室里听老师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板书 听 朗读 严肃)再交流

    生:在小礼堂里参观,看到中国的名人,作者非常激动。

    师:(板书 参观 激动)请一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让作者感到难忘的原因。

    生:作者难忘这节课是因为他看到一个中文老师很吃力很认真地教孩子写中国字,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参观小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像时内心十分激动。

    三、一咏三叹,体会“难忘“

    师: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分别(指板书)老师写出的,大家读出的,作者说出的。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生写话。

    生: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驱走侵略者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了,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在课中,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二)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和规律,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关于“峻”“岭”“蜿”等字的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四、教学用具:

    钢笔。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峻”“对”“岭”。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峻:岭:蜿: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二课左中右结构的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内容:

    关于“确”“做”等字的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四、教学用具:

    钢笔。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确”“做”。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确”“做”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六、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4篇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

    《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⑴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台湾老师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⑵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①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②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③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④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读、评读。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⑶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①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③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④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台湾的风光,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练习设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接着,他先用闽(mǐng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zū)葛(gé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的敬意

    ()地朗读()的情景

    ()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5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看,这幅图画的是哪个民族?

    (傣族)

    从哪里看出来?

    (泼水节)

    那你们瞧!这么美的花是什么啊?

    (“凤凰花”)

    评:是啊,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瞧,这就是凤凰花,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

    (对,它们是同偏旁的字,用心记一记)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⑴ 你读懂了什么?

    ⑵ “一年一度”(泼水节每年都过),“火红火红”(读出什么,凤凰花的美,把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红更美了 )。

    ⑶ 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4、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1、检查。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不能用上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

    三、教学第三段

    1、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⑴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人多?从四面八方赶来,那是怎么样的?

    ③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④ 多么壮观的场景啊,老师也想来读。(把“赶”读成走)我读得怎么样?那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⑵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读读课文里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把这欢迎的场面读出来。

    ⑶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 看到什么?

    ② 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也觉得是这么热闹?

    ③ 反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读进去吧。

    ⑷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① 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你会怎么喊?

    ② 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再来──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3、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

    ⑴ 师配:“象角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⑵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读课文的1~3段。

    四、复习字词

    1、沈老师去了一趟傣族,非常喜欢那里的凤凰花,我也带了几朵回来,把它撒在黑板上,铺成火红火红的地毯。

    咖啡 踩着 蘸着 凤凰 蹲着 傣族 敲着

    撒满 对襟白褂 健康长寿 周恩来

    ⑴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赶快找到同样的字,领着小朋友读。

    ⑵ 请同学们找出同偏旁的字。

    (咖啡、凤凰、对襟白褂)

    ⑶ 老师上面还有四个词语娃娃,你发现什么?

    (踩着、敲着、蘸着、蹲着)

    2、我们要把凤凰花瓣里的字请到田字格中。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父爱深情",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正因为不容置疑,所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而忽视了其它可能也很重要的内容,比如本文父爱的母性表现,细致、细腻的感情,但母性表现中又有明显的父爱特点--只重行为,而没有啰嗦多余的语言。还有,本文主要写琐事。每一件琐事都是必不可少的感情载体,是行文中不容置换的有效铺垫,缺少任何一件,去掉任何一句,感情的表达,思想的传递都会受到不容置疑的负影响,因为此就印证了散文界的一句话: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这就是《背影》的经典特点。

    在教学中,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自然大家会去关注网络资源,我在浏览网络中的教案时发现,很多教师对本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忽视了--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感情的变化正好从侧面(或者说是另一个角度)表现出父爱的难得和深厚。特别是作者感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两年前,作者当时回家奔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当时和父亲在一起时的感情流露,开始是嫌父亲有些啰嗦,说话不大漂亮,这时的感情是一种隔膜和不解,是对父亲的行为不以为然的;
    二是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时突然瞬间顿悟了父亲的艰难和父爱的伟大,觉得对不起父亲时产生的那种愧疚和悔悟;
    三是看到父亲的书信又联想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那种对当时的父亲不理解(从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和"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看出)所产生的更深的愧疚之情和难以见面难以回报的茫然。这一点,完全可以作为突破课文重点的内容来处理。如果没有这份感情,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特别是用琐碎事情来写。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按照古人的文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点更不能忽视了。如果没有作者浓浓的情意,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正是作者的感情浸润了与父亲交往的每一个场景,正是作者的思索深化了父爱的独特而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导入一: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导入二:放《背影》歌动画。(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导入三:一篇平常的文章,既没有优美的词句,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例,但却被所有的初中教材选入课文,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不平凡的文章,谁能享受这样的殊荣呢,--《背影》。

    二、熟悉文本

    1.检查预习。提出检查预习的问题。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2.齐读全文。要求:注意快慢轻重,声音要高低起伏,表达那种浓浓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歉疚之情(是大多数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之一)。

    ......

    三、解读文本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简单梳理文章是如何抓住背影来表现父爱的,梳理完毕以后进行另外角度的分析。

    四、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写父亲买橘子的情景,也就是那时看到父亲背影的整个过程与定格的画面。那么,我们把其它的内容去掉,只留下这一部分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父子两人多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个不写行吗?这里思念的缘由。

    我们来看看作者所写的琐碎事情:

    ①祖母死了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③家里满院狼藉,又想起祖母④回家变卖典质还了亏空⑤借钱办了丧事⑥父亲要到南京谋事⑦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①分别时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②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③他忙着照看行李④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⑤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⑥他嘱我路上小心⑦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这些琐碎事情是不是都可以去掉呢?

    这些琐碎事情的作用是什么呢?

    五、升华文本

    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父亲》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熟悉)我给大家唱一下好不好?(好)(演唱"父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对我们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

    六、回味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或课上,如果在课上有时间,这一内容就放在"拓展"环节)

    田莉雅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
    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
    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
    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
    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8篇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小说的要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4、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态 、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2、勾画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要素,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检查“自主学习卡片”

    1、解决疑难字词:

    诧异懊悔钥匙惩罚郝叟祈祷哽住挟着戒尺踱来踱去

    2、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学生相互讨论本课的三要素 交流、明确: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节:开端:上学路上(1~6)

    发展:上课 (7~26)

    第一层:(7~10)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17~23)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高潮和结局:下课 (24~29)

    环境:自然环境:天气、画眉、草地(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为以后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

    社会环境:布告牌、普鲁士兵出操、收操(点明了“最后一课”发生的背景)

    三、师生合作学习

    1、学生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找几句加以品味:

    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讨论、交流。

    2、结合“研讨与练习一”理解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3、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4、《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

    四、深入探究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赏析精彩的语段。

    一、复习导入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1、仔细读7~10段,学生勾画出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异乎寻常句子,体会其作用。

    2、细读第11段,讨论:

    ⑴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讨论后明确: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而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⑵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讨论后明确: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

    三、精读20~22三小节,小组合作讨论

    1、找出20小节中含义深的句子,加以品味: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韩麦尔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写上“法兰西”、“阿尔萨斯”,用意是什么?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找出21小节中表现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5、怎样理解“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

    6、找出22小节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讨论、交流。

    四、师生共同赏析结尾(24~29节),齐读后思考

    1、文中三处破析号的作用是什么?

    2、“钟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4、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力量”?

    5、为什么韩麦尔竞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

    6、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五、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四”

    六、小结全文

    七、探究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先让学生明确:小说写到这里结束,正是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联想,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设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9篇

    设计思路: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2)能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文的主要特征;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方法在其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难点:

    1、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温习一下第三单元,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新知?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主要特征?如何快速辨识不同的说明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知识回顾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务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给人知识,以知益人。

    三、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1、快速浏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吗?

    3、归纳补充学生答案: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或者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4、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学生做完后交流作题方法。

    出示一则说明文阅读片段: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辨析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你知道哪些?(板书,其他在学案上写)

    2、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你能准确辨识他们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有什么好办法教教老师?

    3、小结归纳:看标记:
    举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为”

    作比较——“比??、和??相比”

    列数字——数词

    做引用——引号

    4、以上面几个句子为例来体会一下说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一处用到举例子的语句)一生说其作用,其他学生按考试时的分数标准给他打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2)共同总结得分要点: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语境点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举例子——具体可信;
    打比方——生动形象;
    作比较——鲜明突出;
    列数字——准确。

    引用——有力,准确!

    而且语言组织一定要完善:“使用( )这种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的( )的特征。”(师说完一生板书)

    (3)学生自问、互问上面几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5、巩固练习:做上文出示的阅读文段中分析说明方法的题目。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五、辨析说明顺序

    请指出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补充:《苏州园林》还有别的说明顺序吗?

    小结: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一般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六、延伸总结

    1、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笔、灯、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打比方)

    2、学生小结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说明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七、布置作业

    阅读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出该文的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台湾。)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师放乐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了出来。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七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强调:“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

    生谈作者的感受。

    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师: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是不是认真来写的?你吃力吗?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

    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他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

    (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船员和学生在教室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这样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怎么样读这句话,但是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谈谈。

    生谈。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应该是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那么谁愿意当老师,还有谁想当台湾的学生,还有谁想当‘我’”。请你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感受到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抒写你的心情。

    (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
    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赵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难忘的一课!

    (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教学板书】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
    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
    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
    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课改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1篇

    【设计理念】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

    《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⑴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
    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台湾老师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⑵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①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②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③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④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读、评读。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⑶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①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③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④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台湾的风光,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练习设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接着,他先用闽(mǐng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zū)葛(gé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的敬意

    ()地朗读()的情景

    ()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教学建议】

    1、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初期,对这段历史背景学生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本文,可从实际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先简要交流学生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再简介历史背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划有关语句作批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第二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2篇

    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明确目的: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大意,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板书:

    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祖国语言,觉得没有太多感动,而在《难忘的一课》中,作者对一节国语课铭记在心,作者经历了怎样震撼?请大家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依次读文章各段。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来说说。

    生1:作者在乡村小学听一节国语课。

    生2:一位X的年轻教师领着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介绍一件事,有几点一定要说清楚,这几点是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师辅助生概括大意:

    课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作者在X的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一节国语课,课后,教师带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作者为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深深震撼和感动的事。

    板书:

    抗战胜利 国语课 小礼堂 感动 震撼

    三、品读重点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爱国情感

    师: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请大家再读课文,划出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出现在怎样的情形下,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默读思考并做批注。

    师: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

    生:三次。

    师:找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形,读一读。

    指名读一至四段。

    师:作者在抗战后,走进一所乡村小学,看见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国语。他正在黑板上写字。文中用了几个词语形容这位教师写字的样子

    生1:一笔一画。

    生2:很认真、很吃力。

    师:写字时一笔一划,说明教师

    生1:很认真,怕写错了。

    生2:很敬仰祖国的汉字。

    师:这位国语教师,怀着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写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下的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得

    生:很认真、很吃力。

    师:一个中国人,写中国字,怎么会吃力呢?

    生1:他好长时间没写过汉字了。

    师:是啊,日本统治下,不许X民众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永远依恋自己祖国的文化。哪怕是断断续续的说。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那吃力的一笔一划,代表着他的

    生:爱国心。

    师:他先用

    生:闽南语。

    师:先用家乡话读,然后又用国语

    生:一遍一遍的读。

    生齐:老师和孩子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那火热而真挚的心吸引了作者

    生自由读7至12段。

    师: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坐在教师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师生一起读

    生:我是中国热,我爱中国。

    师: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怎样在读?

    生: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师生们是否发现了作者?

    生:发现了。

    指名读第9段。

    师:很奇怪,孩子们在上课,一个陌生地成年人走进来,还一起读,孩子和老师却反对,不觉得意外?

    生1:人们都希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生2:日本人不许中国人学习汉字,光复了,中国人可以学习自己的语言了。

    生3:每个中国人都渴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收集台湾风景名胜图片.

    2、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3、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的宝岛台湾,风光秀丽,物产富饶,与祖国大陆仅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之所以称赞它美丽,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正因为它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出示课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居住人民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荷兰和西班牙都曾统治过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难忘的一课》,故事就发生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二、走进课文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字想考考大家。出示课件:闽、诸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一)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这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出示课件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2、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3、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三)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图片,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6、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三、复习总结

    最后,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再齐读一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朗诵和分析,感悟文中深深洋溢的父子之情。

    2、赏析关键字词,学习作者朴实又包含深情的语言表达。

    3、学习作者摄取精彩片段构思的方式,即以小见大法。

    教学重点:走进文本感悟文中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赏析并学习作者朴实又深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甜甜的泥土》中母亲用执着的爱融化了雪土下的糖果,《我的母亲》中母亲用严厉而温润的爱促我成长……但家庭的温情中除了母爱还有一种爱,它深沉、厚重也不乏细腻,那,就是父爱。

    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说;
    “父爱是一条细细的无声流淌着的河流。”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近他的父亲,去感受父亲心窝里的那份温情。

    2、“忆父亲的事”:

    请同学复述文章中提到了关于父亲的那几件事。(失业奔丧、车站送别、执意买桔、临终书信。点评时紧扣复述的要求)

    3、“忆父亲的行”:

    “父爱是一条细细的无声流淌着的河流”,所以父亲父亲更多用的是无声的语言在表达着他的情愿。请同学们通读全文,选择文中一两处父亲最让你感动的动作和大家一起分享。

    ①蹒跚地走、慢慢探、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用两手攀着、两脚再向上缩;

    ②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③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④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的泥土。

    用情朗诵这些文字。

    4、“忆父亲的话”:

    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但并非无言的。请细细体会文中父亲那几句不多的话语,你能从中体会出父亲的怎样爱?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③“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用情朗诵这些语言。

    5、“悟父亲的情”:请根据你对父亲言行的理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

    6、总结和拓展

    动人的亲情不仅洋溢在文字中,也常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叙写一段文字。

    要求:

    1、紧扣亲情,内容真实;

    2、从截取小的生活片段入手进行创作;

    3、在朴素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传递真情。

    推荐访问:设计 课教学 设计课教学设计1 设计课的教学设计(合集15篇) 设计课程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