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4月30日 01:40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策划方案 >

    2023年度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十五篇)(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5-27 12: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十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十五篇)(完整文档)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一

    1.校本课程开设申请由开发者个人提出申请,并填报申请表。

    2.校本课程的申报与评审一般每学年组织一次。

    3.总课时2-6节的校本课程(短课)经教科研室审核批准后,通知所在科组备案。总课时18节以上的校本课程(长课),需课程开发者填写校本课程评审表,经科研室初审、试开课后,提交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

    评审包括陈述与答辩两个过程。对课程的陈述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纲要、教学对象、教学时数、考核方法等(要求使用课件,限时5分钟)。之后,就评委提出的一两个相关问题进行答辩(一般不超过3分钟)。

    针对课程目标,课程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实用性,以及课程与我校文化建设一致程度,校本课程评审委员进行评议,写出评审意见。

    4.组织实施

    通过答辩,经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项目,开发者应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活动序列、班级规模、资源配置、学习评价方式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动态开发。

    1、教务室应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一般在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周正式上课。

    2、做好选课指导。在学生选课前,由教务室印刷课程简介资料,年级组组学生选课,任课教师辅助年级组做好选课介绍和具体指导。

    3、学生选课前,在校园网上公告本学期将开设的校本课清单和校本课程简介,供学生查看。

    4、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周日上午定为学生选课时间。学生选课期间,学校的信息大厅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课。如学生所选课程因选课人数等因素未能开课,应重新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意愿提出多于应选课程数,便于学校调剂。

    5、学生选课完成,教务处排出校本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6、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1、校本课程每次课记2个课时(上课与课程开发各1课时)。

    2、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上课点名,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学生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2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3、教师如需要临时调课,需提前报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不得私自调课。

    4、学生在收到学校课程上课通知后,原则上应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教室处上课。特殊情况,经教务主任同意后才得更改。

    5、学生在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一般15课时计作1学分,成绩按优、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1、教学过程评价

    着眼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定。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学简案、学生问卷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3、每2年评选一次校本精品课程评选,对开设满2年或以上的校本课程,可参评精品校本课程,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二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三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根据自身特长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培育学校精品课程,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结合教师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1.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等多种评价、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

    2.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形式有:以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课程开发、开设老师,督促教师及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终结评价形式: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教案、上课点到、课程学分评定、课程实施后反思与改进等材料是否齐全。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分级评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对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自行申报,结合考核对校本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等4级评定。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
    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刚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纠偏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四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丰富课程体系,激发校园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我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创建于19xx年,坐落于郑州市庆丰街12号,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为校训,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绩”的共同价值,形成了“和谐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乐群、诲人不倦”的教风,“志存高远、学而不厌”的学风。学校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彰显“空乘”为主的艺术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整个校园校风正,学风浓,和谐而富有生机,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15315平方米;
    有实验室6个,功能教室约40个,操场正在建设当中;
    有4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24个教学班;
    2100余名学生,150余位教职工,均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中级教师4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5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可见,学校不仅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物质与环境基础,还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期待

    1、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抓手

    根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兼顾特色发展和学校实际,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勇于担当、自信、阳光,有创新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现代人,确定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一)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担当与合作,讲究现代文明礼仪,提升团队素养与领导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学会认同与认可。认同自我,认可他人,讲究规则意识,提升坚韧、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学会探究与创新。学习一门探究性课程,动手操作,由转变、改变到创新,不断培养穷究物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四)学会生存与生活。有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技能,发展一项健康休闲兴趣爱好,培养志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自信与个性,实现个人价值。

    (五)具有国际视野。不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审视传统,主动融入又保持自我尊严,理解国际文化与规则,具有国际视野。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三类课程:探究实验课程、学科发展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同时,结合创客教育,将学校校本课程纳入创客课程建设。课程呈现形式可以是校本课程,也可是社团形式。以社团形式呈现的校本课程,必须有完备的社团章程和社团成员招募书,常规性开展社团活动。

    (一)探究实验课程:设置“拓展探究课程”与“融合探究课程”。以理科探究创新、学科融合课程为主,强调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动手操作等深度学习方式。侧重培育理科见长的创新型人才,使参与学习的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探索的乐趣,发展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语言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国际理解课程”。关注兴趣与爱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开阔视野,突出个性与品质的培养,侧重学科素养、学科拓展、合作交往、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融合、国际规则理解等素养的培育。

    (三)特色发展课程:设置“德育特色课程”、“空乘特色课程”和“艺体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弟子规”、礼仪教育等特色德育课程的影响力,以德促智,以智养德,德智相融;
    彰显“空乘”、美术、播音主持、“艺体”特色,让整个校园浸润在美育的河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多彩的人生芳华。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五

    1.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块课程作为选修ⅱ课程。

    2.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3.《z省东邵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规定:我校在第一轮实验中至少开出18个选修ⅱ课程,以后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东邵一中学校课程丛书》。为了丰富学校课程,展示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及组织实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组员协同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各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编写者,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是课程开发和编写的主要承担者。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补充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的课程,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求、不切实际的课程或者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模块。

    3.合作互补。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互相补充,努力开发出学科之间整合的边缘性课程;
    同学科教师更要合作互补,使开发的课程特色突出。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出的课程,必须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学术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上的集体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订后方可开课。

    根据我校资源条件、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四种课程编写的具体方式,供教师参考选择。

    1.课程改编——指对国内国外某些课程引进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师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①课程目标②内容选择③内容组织④学生学习⑤学习资源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的等方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学习领域或学科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课程开发活动。常见方法有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如对物理与数学中共同关注要素整合,开发出教材。如“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如《湖湘文化》。

    3.课程新编——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如乡土教材,突出学校特点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婚俗文化等。

    4.课程拓展——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题拓展可遵循:①学生确实需求;
    ②教师有特别的兴趣和专长;
    ③学校提倡、鼓励;
    ④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师随意拓展,增加学生负担。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之一《开发想象力》

    教材名称:开发想象力。

    课程名称:开发想象力。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编者(高中数学组教师)

    插图。

    内容提纲:

    第一课:做创新人才。

    第二课:开发想像力。

    第三课:由勾股定理展开想像的翅膀。

    第四课:学会提问。

    第五课:开发提问能力。

    第六课:前人想像力赏析(教师)。

    第七课:前人想像力赏析(学生)。

    第八课:提高空间想像力。

    第九课:从编写谜语开始创作。

    第十课:提高创新水平

    校长

    主管副校长

    教科室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开发课程教师

    教务处

    教研组

    年级组

    学科备课小组

    任课教师

    建立课程档案室

    学术委员会

    校本课程

    申报开发课程文本

    使用

    组织开课

    组织开发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布开发方案(高一高二年级重点开发各学科学案)→②教师、备课组设计开发计划→③教师或备课组申报开发计划→④学术委员会批准→⑤教师编写→⑥提交课程文本→⑦评审教师开发的课程→⑧开课。

    3.考核评价

    ①通过学校评审的课程,学校根据课程的质量与数量,每课时(相当于2500字)给予100元津贴。

    ②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数:开发课程每10课时,按省级优秀二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开发课程每4—5课时,按市级优秀一等奖论文一篇计算考核加分。

    ③参与新课程实验而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评职称时一票否决。

    ④申报和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技术头衔,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会员等荣誉称号时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优先考虑。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六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习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实践性。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七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
    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
    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
    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
    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八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九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
    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习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一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

    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

    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每人参与1—2项校本教研活动。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举荐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主管领导)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④向领导小组推荐优秀教研工作者人选。

    学校的教研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个人阶段性教学中普遍问题,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并做好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每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并具体落实。

    教师个人将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解决策略。

    1、校级管理层面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
    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2)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外教学教研的沟通和交流。

    (4)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做到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次教学检测后,及时召开各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并针对薄弱教师,或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进行跟踪听课,进行专题分析。组织好新老教师的结对指导和同伴互助。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建立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教研成果。

    (8)协助学校科研部门检查科研任务的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9)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提出一项教改建议。

    3、教师个人层面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及个人本学期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所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研究任务。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教研任务。

    (2)学期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研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教学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师在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问题研究明细表,确保问题研究在教学行动中实现。

    (3)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4)认真参与课堂观察。教师校内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学校建立课堂跟踪制度。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两项:

    ①一篇教研论文。

    ②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着作的手写笔记。

    ③一份教育叙事或案例。

    ④组织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

    ⑤一份校级以上展示或获奖的教案。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二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
    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
    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
    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三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2.对子课题部分内容进行尝试性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交流—总结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汇集完成本课题的编写、评价,进行校内成果研讨鉴定,根据鉴定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出书,课题组完成专门性总结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四

    课程名称旅游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

    教师董炳莲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时间3课时、隔周1课时设计者董炳莲

    所在学校献县南河头中学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旅游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旅游知识和当地的艺术文化相综合,淡化旅游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旅游教学的核心目标;
    强调学生在课间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美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共同评价,深化学习所得。

    指导思想

    我校旅游教学以当地名胜古迹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当地的历史遗迹、风物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旅游学作为一个新兴学业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当地中的实践旅游,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而认识旅游业及其意义。使学生具有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美感鉴赏、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旅游业知识及其意义,。

    2、通过对当地资料的搜集,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当地实践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教师向学生介绍,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

    第1周:旅游业介绍。

    第2周: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

    第3周:参观实践

    (一)学习方式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业语言。通过搜集资料,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通过参观实践过程,彻身了解旅游业的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二)教学方式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自编教材。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旅游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旅游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实践。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
    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
    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篇十五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反映出了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广东江北中学是一所老牌省重点中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矢志不移地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名师、优生和科学的课程。对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可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研水平大大提升,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实现向名师的飞跃;
    实施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北中的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化平凡为卓越。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是北中实现飞跃发展的需要。

    1、开发与申报

    每位北中的教师都有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义务

    (1)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自主制订课程纲要和编写教材。

    (2)在开学第一周向学校教导处进行校本课程开设的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xx学科校本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等。

    《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求“价值”要反映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
    “目标”要体现三维一体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

    ②自编教材和课程安排

    对教材的要求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实用价值,有助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排形式可多样性,内容从易到难,课程活动的形式和安排要注意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课时量为18课时。

    对课程实施设计的要求:课程实施设计内容包括: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建议、课程完善市场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支持、班级组成及管理等。

    ③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涉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成果交流和展示等。

    2、审核

    开学第二周,由学校教导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题列入《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提供学生进行选择。审核是对课程是还符合以上对课程申报的要求。

    3、选课和组建课程学习班

    (1)学校将《广东江北中学校本课程指导目录》发放到各班,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在选课时应尽可能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生有试听一节和重选一次的机会。但在课程进行到第二课时后应稳定下来。

    (2)学生选课完成后年级进行汇总登记,将所选课程及学生人数报教导处,所选课程学生人数15人以上,同意开设该校本课程,学校按相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由教导处统一检查。

    4、对课程评价

    教导处通过学生评议(权重3)、课堂评估(权重4)、教师自评(权重3)对课程本身优劣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过程和终结性评价,合格者给予学分。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方案 学校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十五篇)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十五篇) 校本课程202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