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1日 01:44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课题申请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2-12-19 13:05:07 来源:网友投稿

    课题申请报告5篇课题申请报告 申报编号 2017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中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法学理论 课题名称“人&rd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申请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申请报告5篇

    篇一:课题申请报告

    编号

      2017 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申 请 评 审 书

      课题类别 中 青年 课题

     学科分类 法学理论

     课题名称 “人”与“机器” 的法 哲学 辨析

     --------- 以思维、伦理、规则为视角

      课题主持人 Xxxx

     主持人所在单位 Xxxx 大学 (公章)

      填表日期

     0000 年 年 0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0000 年 0 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承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司法部的有关规定,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保障研究质量,取得预期成果。司法部有权使用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使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手写无效),如有不实则取消申报资格。

     二、封面“申报编号”一栏请勿填写;“课题类别”一栏请填写“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中青年课题”或“专项任务课题”。

     三、本表报送一式 10 份(1 份原件和 9 份复印件)。统一用 A4 纸,双面复印,表六需单面复印,于左侧装订。

     四、此表中有选择项的请直接选择填写。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一)学科分类:请选择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如属于多学科或跨学科综合研究,请选择一个主要学科填报。

     (二)工作单位:须填写单位全称。

     (三)通讯地址:须填写详细通讯地址(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和邮政编码。

     (四)课题组成员名单:指除课题主持人外的其他课题参加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另加。

     (五)申请经费:填写阿拉伯数字。司法部资助的研究经费分 3 期拨付。

     (六)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

     (七)填写表二,须注明本人是作为“主持人”或“参加者”承担或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情况”仅限已取得博士学位者填写。

     (八)注意准确掌握中青年项目的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资格要求。

     (九)申请人不要填写表六。表六为专家评阅的依据,申请人填写申请书内容时可以参考评分标准。

     六、本表须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在封面及表五盖章后方可报送。

      - 1 - 表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人”与“机器”的法哲学辨析--------- 以思维、伦理、规则为视角

     课题类别 中青年课题 □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 √ 中青年课题□专项任务课题 学科分类 法学理论 研究类型 综合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对策研究 □ √ 综合研究 主持人姓名 Xxxx 出生年月 0000 年 00 月 00 日 性别 X 行政职务 无 专业职称 副教授 民族 汉 政治面貌 党员 外语语种 英语 最终学位 博士 所属系统 高等学校 □党政机关□司法机关 □ √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法学社团

     □企事业单位□其他 工作单位 Xxxx 学院 担任导师 硕士导师 通讯地址 Xxxx 邮政编码 000000 联系电话 0000000000 传真

     电子邮件 Xxxx@.com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出生 日期 职称(职务)

     最终学位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Xxxx X 0000 年 00 月00 日 Xx Xx Xxxx Xxxx 学院

     申请经费 00 万元 预计完成时间:0000 年 00 月 00 日 最终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参加人 完成时间 “人”与“机”法律思维方法解析 学术论文 Xxxx 0000 年 “人”与“机”的伦理困境与法律规制 学术论文 Xxxx 0000 年

     表二:课题组以往研究基础 主持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情况及完成情况 课题来源类别 课题名称 主持人(参加者)

     批准时间 完成情况

      - 2 - Xxxx

     《 Xxxx 》 主持人 0000 年 完成 Xxxx

     《 Xxxx 》 主持人 0000 年 完成 Xxxx

     《 Xxxx 》 主持人 0000 年 完成 博士研究生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 是否出版 指导老师 毕业院校 《Xxxx》 已经出版 Xxxx Xxxx 学院 主持人近三年发表出版的相关研究成果情况(注明刊物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限 400 字)

     出版专著:

      Xxxx

     发表论文:

     Xxxx

     其他课题参加人近三年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注明主持人或参加者、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限 400 字)

     本课题参加人 x xx 博士研究成果:

     期刊:

     Xxxx 会议论文 :

     Xxxx

      - 3 - 表三:课题论证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限 700 字)

     一、研究现状

     (一)

     国内“人”、“机”法学理论研究现状

     “人”与“机”所要面临的法哲学问题是多面的,其中争议和讨论最多的领域大致在三大命题领域:分别是机器对人的法律思维模拟;机器的哲学主体地位、法律主体地位;“人”与“机器”的伦理困境与法律规则。

     1 1、 、 “ “ 机 ” 对“人”的 法律 思维 模拟的 研究现状

     1981 年,著名学者钱学森发表论文提出启动法治系统工程,其论文名称为《论法治系统工程的任务与方法》。1986 年,朱华荣、肖开权主持研究国家“七五”课题:《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研究》。

     1988 年我国学者赵廷光曾经研制一套大型人工智能软件:《中国刑法专家系统》,这套系统在 1997 年刑法颁布之后于 2004 年升级为《辅助量刑系统》软件。《人民日报》1993 年 5 月 31 日称:“该软件的问世结束了我国社会科学低层次应用计算机的历史。”80 年代末,华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史建三曾经开发一套盗窃罪的审判专家系统。目前,我国许多计算机研究者都在致力于裁判专家系统的研究,无论在法院、还是在律师律所,智能机器基本已经可以实现裁判、预测的服务。

     2 2、 、 “ “ 人 ” 与 “ 机 ” 哲学、 法律主体定位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已经有人撰写期刊论文讨论“机器人”法律主体地位的问题,我国学者基本赞同智能技术能够提升司法审判效率与精确度的问题,但是只能机器人不能取代人作为司法裁判的主体地位1 。智能技术只能在司法裁判中起辅助作用。机器无法拥有自由意志,因为其缺少情感、欲望。同理,机器也无法拥有法律主体地位。

     3 3、 、 “ “ 人 ” 与 “机器” 法律规则研究现状

     从中国期刊网的记录来看:探讨人工智能与法律规则之间关系的论文为数不少,但文献与刊物的影响力均不大,期刊级别较高的文章有张保生发表的《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张春梅发表的《人工智能或带来法律实践变》。於兴中发表的论文《当法律遇上人工智能》,於兴中所著《法理学前沿》中的第一章也有过论述。可见人工智能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非法学界的主流研究。有关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

     (二)

     国外 “人”、“机” 关系 法理 问题 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人”、“机”研究相对国内比较完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人”的本质的界定非常成熟,这种成熟是其系统的宗教、道德、哲学学科作为前期基础的,这些前期研究对智能机器的反思,以及智能机器对人的思维模拟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1、 、 “人”与“机” 哲学、 法律主体 定位 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曾经讨论机器人能否作为法律主体地位的论文,代表作如:

     Phil McNally;SohaiInayatullay 发表的 The rights of robots: Technology, culture and law in the 21st century。至今,大部分学者几乎全盘否定了机器作为哲学或法律主体地位的假说。

     2 2、 、 智能机器在法律思维 模拟 领域 突飞猛进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模拟的研究是突飞猛进的,除了 20016 年 Google DeepMind 团队在《natue》2发表论文详细陈述了最新神经网络学习法之外,2017 年 Matthew Hutson 在

     1 史建三:《从量刑现状的调查看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的作用》,《法学》1987 年第 12 期。

     2 2016 年 1 月 28 日《Nature 》(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 ”的文章,文中提到 AlphaGo 通过新创设的策略网络(Policy Network)、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蒙特卡罗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挑战了人类的冠军棋手。这一系列的人工智能计算与运行方式,非常

      - 4 - 《Science》发表论文3陈述了一种对法院判决精确预算的预测思维方法。该算法名为:“最高法院数据库和随机森林算法法官判决预测系统”,这种预测与推演比法学专家更加准确。不过只能机器只能对裁判进行推理演算,法庭辩论的思维还无法实现。法律实践领域,机器人对人类法律思维的模拟非常多见,比如 IBM 开发的 AI 机器人 Ross 已经被美国律所 Baker & Hostetler 聘用,其地位如同法律助理,处理破产案件。伦敦大学牵头的预测审讯人工智能系统,处理 了欧洲人权法院(ECtHR)的案件,与真实审讯结果相较,准确率高达 79%。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国际论辩研究会(ISSA)和国际言语交际协会(ISCA)、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协会(IAAIL)等国际权威学术团体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几乎每次都有以法律论证为主题的分会。法律论证理论已成为当今法律逻辑、人工智能与法律、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3、 调整“人”、“机”关系的法律规则研究现状

     国际社会对待人工智能与法律规则上有一些开创性的设想。比利时列日大学 Nicolas Petit学者在其论文“Law And Regul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Normative Implications”曾提及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促使法学出现一个新的部门法分支。欧洲地区还创办了机器法律期刊“Robolaw Newsletter”,该期刊宗旨即探讨机器社会面临的法律与伦理困境。

     二、

     研究意义

     最近多年智能机器界总能发生让世界震惊的事件,事件之一:2016 年 1 月 28 日科学领域发生了一件震惊的事件,google 公司告知全世界,其旗下生产的 ALphago 围棋软件的人工智能系统,以 5-0 战胜世界围棋冠军。事件之二:2017 年 5 月 27 日,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以 0:3负于人工智能 AlphaGo。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跨学科学术界,都热衷强调“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忽视使用“机器”这个概念,因为“人工智能”给科学界以幻想的空间,给人类憧憬未来的梦想。在本课题之中我们使用“机器”这个概念进行概念分析与法哲学界定,从而将其与“人”进行严格区分。

     (一)

     回应“人”对“机器”的畏惧

     科学家霍金甚至曾经表示:“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4 我们更会担心人工智能会篡夺人作为法律主体唯一的地位,这是并非是对目前人工智能开发水平的盲目崇拜。而是正视智能机器所潜在的颠覆传统社会关系以及挑战既存法律规则架构的威胁。

     (二)

     辨析“人”与“机器 人 ”的法哲学本质差异与伦理困境

     本课题将以“人”的本质为研究出发点,从哲学与法律的层面辨析“人”与“机器”的根本差异,只有了解了“人”、“机”的差异,才能发现“人”与“机”的矛盾与冲突,尽量将“人”、“机”的冲突进行化解。

      (三)

     预测“人”与“机器”即将面临的 法律规则 困境

     人工智能机器的发展无疑对立法者们提出了挑战,智能机器与普通机器差异较大,普通机器的每一步程序都必须通过人的命令下达。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或许很多步骤不完全依据人的控制和命令来进行,人对机器的行为或许存在失控地带,这些失控地带需要法律规则进行填补。从而实现“人”对“机器”的立法。

     值得社会科学者们的研究与借鉴。

     3Matthew Hut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evails at predicting Supreme Court decisions,Science ,May 5, 2017 4 该表述来源自2014 年 12 月 3 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报道,蒂芬·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自身生存。

     因为人工智能的运算速度与进化速度非常惊人,它有可能不断重新启动,并重新设计自我,而其高速的进化远远超过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速度,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将会被其取代,最终促使人类被淘汰。

      - 5 -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限 1500 字)

     一、 研究内容

     第一章

     “ 人 ” 与 “ 机 ” 的主体辨析 一、 哲学主体视角

     (一)自由意志 、欲望与情感

     1 1 、 “ 人 ” 为何具有自由意志

     哲学思想史上很多学者都论证过,人与非主观物质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具有“自由意志”。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强调自由意志对人自身命运的主宰角色。因而,人的“命运”是无法预测的。影响人的命运的要素除了意志,还有机器所完全无法具有的欲望、情感、体验。

     2 2 、 “ 机器 ” 自由意志否定论

     作为客体或对象的“机器”其受制于人的指令,其存在完全是“宿命”式的,它们处在一个无法改变“命运”的封闭系统之中,受人类预设程序所限制,无法重新创造与塑造“自我”或“自我意识”。

     3 3 、 “ 机器 ” 自由意志肯定说 预测 --- 量子计算 与神经形态计算

     有科学曾提出,只有客体或对象存在人类无法操控的“不确定性”,机器才有可能形成自由意志(self will)。高智能的机器利用神经形态计算与量子计算模式,这两种计算模式并非局限于超越人脑的...

    篇二:课题申请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网络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思敏 联系电话:15002308219 所在学院(公章):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08 级会计信息化 指导教师:王秀婷 申请日期:2010 年 3 月 25 日

      教务处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用计算机逐项认真如实填写。申请者填写申请书时应详细阅读《重庆工商大学本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可从教务处网站浏览)。

     2、申请书用 A4型纸打印、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申请书应填写一式两份。

     4、封面“ 所在学院” 栏填写第一申请人所在学院名称,并加盖公章。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由教务处统一填写,无需申请人填写。

     5、本表须经申请人所在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并对拟推荐项目提出具体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对跨学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者所在学院申报,经相关学院会签、登记备案后报送教务处。

      一、申请简表 项目名称 网络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立项类别 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

     (√ )人文社会科学发明创造:( )科技发明(科技作品制作)

     ( )艺术作品制作 起止时间 2010-03-25 至2011-03-25 申请金额 (元)

     500 项目负责人姓名 王思敏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90-05-07 所在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08 级会计信息化

     学

     号

     2008215174

     项 目 基 本 情 况

     在我国,或是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毫无疑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今,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平息,我国建筑业受其影响,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建筑业内部控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如此,建筑企业在新的严峻的形势下亟待建立一个符合现世要求的优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因此对网络化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新思路的探究就别具意义。

     网络化下建筑业内部控制模式脱离了传统内部控制的束缚,针对传统内部控制模式的缺陷与不足,以网络为载体,对建筑业内部管理进行优化。本课题结合 XX 建筑集团实例分析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提出搭建网络化下建筑业内部控制平台。将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内容,重塑建筑业在各个环节(文化软实力塑造、作业控制、风险规避、运用外部信息沟通、监察)的管理模式,如倒金字塔效应化的传统授权方式的转变得以体现;网络与管理组织措施的结合也将给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优化带来诸多益处;以追踪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拟定出解决方案以达到优化建筑业网络化内部控制的目的。在全球经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内部控制的网络化势在必行。建筑企业施行网络经济环境的内部控制亦是形势所需,《网络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意义重大之处便可见一斑。

     项目组主研人员情况(不含导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学院 年级 专业 本人签字 马成玲 女 20 应用技术学院08 级会计信息化

     何佳黛 女 20 应用技术学院08 级会计信息化

     苏德元 男 20 应用技术学院08 级会计信息化

     贺林 男 20 应用技术学院08 级会计信息化

     王思敏 女 20 应用技术学院08 级会计信息化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单位 职称专业 本人签字 王秀婷 女 29 应用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学

      二、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选题的意义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展望,学术思想理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网络化与“四化”并列,可见,我国网络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信息的推广应用逐渐深入。目前,信息系统成为不少单位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工具与核心手段。企业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网络化的提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中应用的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也须进行网络化的改革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眼下,信息系统已在我国企业中逐步普及,我国正处在建立标准的内部控制法规之际,因此探讨网络化下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优化就极具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972年,《审计程序公告第54号》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以及关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有效性的程序和记录,并对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交易经过合理的授权进行:公司对交易进行了必要的纪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公认会计原则保持一致: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经过管理层的合理授权;在合理期间内,对现存资产与资产的会计记录之间的任何差异采取了恰当的行动。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F属的出美国会计学会等专业组织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并从1997年1月起取代1988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日标提供合理保证: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B经营的效果和效率;C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99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78弓》中,接受了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学术界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对内部控制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起步较晚。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未出台正式的文件对其进行定义。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还只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认为

     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或者根本缺乏内部控制这一概念。

     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其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该定义是审计的概念,它明显地套用了AICPA在1988年提出的内控定义。

     1999年10月颁布,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企业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该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明确提出了以企业作为主体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明确提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依照其规定的相应程序,可按照业务循环设置相应的流程图,在各个环节上设立互相制约的职能岗位,确定其中的关键控制点,来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对不同业务性质的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应抓住的关键问题是: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权责;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艾文国(2008)等指出随着企业网络化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观念,从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企业网络化内部控制”三维”模型,同时设计企业网络化内部控制流程,探索与企业网络化环境相配套的内部控制模式。在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中,刘静等(2005)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如下缺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律环境;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企业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无法考证,其所处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有待完善,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引发内部控制新难题。刘志远,刘洁(2001)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与新问题,认为应该把信息作为控制的关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关键步骤。吴慧婷(2007)等指出当前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企业普遍实施网

     络化创造了条件,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新的特征,并且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要素与传统环境下相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山东省滨州市城区公路管理局王芳针对当前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从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会计控制等方面,研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崔建民分析了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综合配套具体措施。

     以上几位专家和学者都是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有的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的是分析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从某一方面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但都不够具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借鉴前人的这些研究成果,就网络化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重要意义 1、有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本论文探讨软文化建设模块时,不仅强调对中高层文化的建设,更着力于研究如何凝聚作业层精神,夯实整个企业文化系统基础.使之把中高层的价值观融入建筑企业内部,缝合企业文化断层,形成建筑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 2、创建绿色建筑施工新思路 该课题在研究有关风险状况时,既在项目,操作,财务上有所探讨,又重点论述针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安全和环保的考虑,降低安全风险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大气,噪音及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将成为本课题风险评估版块中的焦点. 3、利于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物流转 对“至上而下”的金字塔管理层级的缩减和扁平式职能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加强低层管理人员的权限,使之在施工过程中的实物流转变得更加高效. 4、有助于创新建筑企业的咨询结构体系 本课题拟将 OEM 模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咨询结构体系,把冗杂繁琐而又不太重要的数据处理工作进行外包,在保证不泄露内部核心机密和信息可控的基础上,与外部咨询机构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将内部监控与外部分析监管结合. 5、利于清晰呈现建筑企业未来蓝图 网络化平台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有利于建筑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实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划本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的蓝图.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本课题将从以下思路出发,探究网络化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在绪论的探讨中,本课题从软实力的建设、作业活动的控制、建筑企业风险的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察等方面探讨其中的意义所在。并且,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阐述课题的学术背景。在进一步推动网络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有关

     财务、运营方面的新思路。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范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来解决建筑企业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中外研究体系的比较中,取国外网络经济体系下内部控制的精华,去国内建筑企业的网络化环境下的糟粕,结合重庆XX建筑集团的实例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进一步创新性的完善建筑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措施,构建网络化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平台。

     三、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说明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并明确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预期成果)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二、中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比较 1 国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和成果 2 国内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实例分析及期望假设 1 实例分析重庆 XX 建筑集团的内控问题及原因 2 结合内控网络化提出模型构建 四、搭建网络化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平台 (一)建筑企业中的文化建设 (二)控制建筑企业的各类业务活动 1 关注建材市场落后产能,减少资源耗费,降低成本 2 紧跟城镇化步伐,规模化发展 3 深化建筑业市场化程度 4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技术进步和产能升级 (三)规避安全,环保中的风险 (四)转变传统授权方式,搭建网络化信息沟通平台 (五)建设工程咨询体系,完善监管 五、相关结论及建议 (一)调研工作小结 (二)总体建议

      预期成果:

     (1)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在推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本文将细述网络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各个构成要素的具体形态和内容,并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功能及其沿革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筑企业在网络化经...

    篇三:课题申请报告

    1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申请书 (2007---2008)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去年九月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宾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六个教学班,有特色班和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

     - 2 -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 A、B、C 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 A 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 C 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3、分层授课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多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度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 A、B、C 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 C 组的目标(A、B 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 C 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 B 组同学达到 B 组目标(A 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 B 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 A 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 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B 组除了必须完成 C 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 C 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5、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两条路: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40 人左右)组成竞赛组,由专人,专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第二条路是在各实验班级,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 A 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 层的同学由 A 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 2-3 个同学。B 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 1 个 C 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篇四:课题申请报告

    课题科研课题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李艳双

     课题类别:课题类别:

     校级科研课题校级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

     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建工系李艳双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测量 应用 性强, 其教学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以职业情境为依托, 以项目为载体; 教学过程情境为依托, 以项目为载体; 教学过程要创造职业情境, 善于启发学生, 培养方法 能力, 并 发展 综合能力; 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完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面临着新一轮改革浪潮的冲击,国内外职教界都在积极研究尝试, 但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仍处于摸索阶段。 研究主要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很强, 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 本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一)

     理论意义: 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高职课程改革特色理论包括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革特色理论。

     包括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课程设置、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设备配置、 与课程相配套的师资建设、 服务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 (二)

     应用价值:1.形成包括项目课程构建、 方案标准的制定,配套的教学资源、 人力资源、 教学评估机制等, 以及运行的原则、 方法、 策略等。 1.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运行框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运行框架。

      2.构建和探索优质、 高效和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管理机制。

     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 实现管理中心的转变:

     从“教师中心” 向“学生中心” 转变, 从“以知识为本位” 向“以能力为本位” 转变,从“学科体系” 向“行动体系” 转变, 。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从而确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 3.课题以理论研究为前提, 以《工程测量》课教学改革为载体, 实现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作过程的教学” 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培养学生测量员的基本技能。

     《工程测量》 课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 设备专业、 燃气技术专业、 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题研究对我院三个系部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益处。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三、 课题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实效性在《工程测量》 课中的实施方法、 教学成《工程测量》 课中的实施方法、 教学成果的评价方法等。

     五、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技术五、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调查报告法、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课题以理论研究为前提, 以《工程测量》 课教学改革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 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 强化实训环节, 以典型实际工程项目为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施工、 勘察等单位的测量从业人员, 将课程设计为两个典型的学习情景:

     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测量放线习情景:

     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测量放线。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的要求, 实地测量, 现场标定点位, 并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

      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 实训设备为院实训处的水准仪、 经纬仪、全站仪等, 教材采用电力出版社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程测量》 、 《工程测量实训指导手册》 (2008年8月出版, 杨晓平主编、 李艳双副主编)

     。

     六、 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和分工六、 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和分工 课题研究计划与《工程测量》 精品课建设同步进行。 课题负责人李艳双, 负责整个课题设置安排, 杜鹏负责实训工作, 安淑兰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 2009年1月调查研究 2009年2月至6月 课件制作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 实践与研究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 实践与研究课题进度安排: 2010年2月 阶段总结 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 修订、 完善 2010年12月 结题鉴定

     七、 主要参考文献七、 主要参考文献 2008版《工程测量规范》 、 地形图、 工程施工图实例等程施工图实例等。

    篇五:课题申请报告

    2012 编号

      银川市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 · 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青年课题

      课

     题

     名

     称

     小学英语分层测试评价方法的探索

      课 题 负 责 人

     李霞

     负责人所在单位

     西夏区第五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2 年 2 月

      银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2 年 2 月

     填

     表

     说

     明

      一、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 5 份,其中 1 份原件,4 份复印件。复印请用 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四、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区教研室)或银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科所)联系咨询。

     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六、银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

     址:银川市湖滨西街 47 号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750001 联系电话:(0951)5023702 电子邮箱:jks_dy@189.cn

     一、 数据表

     课题类别 A 重点课题;

     B 青年课题; C 一般课题;(选报一项)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分层测试评价方法的探索 主题词 分层测试,评价方法,探索 负责人姓名

      李霞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83 年 2 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英语教师 研究专长 英语教学 最后学历

     大学 最后学位

     担任学科 英语 工作单位

     西夏区第五小学 电子信箱 lixia412@yahoo.com.cn 通讯地址 西夏区第五小学 邮政编码 750001 联系电话 ((区号)0951

      (单位)

     (家庭)7897200

      (手机)13995396595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李

     霞 女 1983.2 英语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韩鸿雁 女 1976.9 英语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王媛 女 1979.9 英语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张恩泽 男 1976.12 体育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付

     炜 女 1977.11 美术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杨莉岚 女 1980.3 微机老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朱

     珊 女 1982.11 音乐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向

     丽 女 1978.1 音乐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梁巧君 女 1977.6 美术教师 大本

     西夏区第五小学

      预期最终成果(可以兼报) A.论文

      B.研究报告

     C.其它 预计完成时间(两年左右)

     2014 年 2 月

      — —1— —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限 3000 字内)

     1.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然而在现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水平如何,都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张试卷的测试模式,这种测试评价方法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英语的学习要伴随着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同样,在中考,高考中,英语也是必考科目之一。但是,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目的并不是要通过考试来选拨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在很多地区也已经开始在小学就统考英语,致使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提前,厌学情绪严重。使原本快乐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我们在探索和研究怎样改革测试的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我们探索研究分层测试的评价方法。分层测试是指在承认人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等次。并依据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的原则,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并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分层测试评价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赞同,并逐步建立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信心 1.2 选题意义:

     伏尔泰说:“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测试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看到明天,而不是昨天。分层测试评价方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的潜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分层测试是很有实践意义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看待成功和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功的机会。分层测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分层测试符合新课程的育人理念,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考试时,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量体裁衣。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测试内容,也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测试内容。分层测试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动态测试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1.3 研究价值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其保持长久的兴趣。

     2. 使学生看到希望与成就,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让每个孩子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

     4.缩小两极分化现象,消除孩子厌学情绪。

     5.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分层测试的意义

      2.分层测试的内容 在测试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把测试内容分成 A、B、C 三类。A 类试题难度较大,着重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富有挑战性,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报 B 类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较为传统,但亦体现应用能力;C 类题目难度偏小,但亦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 3.分层测试的方法 4.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 2.2 研究内容:

     1.测试试卷内容 (1)单元分层测试卡 每一单元学完后,根据 A、B、 C 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试题。为冲刺组,B 为提高组,C 为努力组,对各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例如以听写10个单词为例,要求 A 组学生全对,允许 B 组学生错2个,允许 C 组学生错4个。同时鼓励提高组与冲刺组对抗,激励努力组向提高组迈进。

     (2)分层模拟测试卷

     测试方案分为 A、B、C 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期初了解测试评价方案,在学期末正式选择相应的等级。考生的考试内容C 类95%在限定范围内,B 类90%在限定范围内,A 类80%在限定范围内。

      (3)合理协调试卷难易比例 2.测试组织形式 1.学生分层,选报测试类别。教师指导。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学习潜力进行隐性分层,即将学生分为冲刺班、提高组和努力组。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测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后几步的实施都要以此步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采用考试、测验、访谈、问卷调查、成长记录袋、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多种手段,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层次选择意向卡,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以往的测试水平、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经过师生协商,取得家长同意后确定层次。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A 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 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测试方案 (1)阶段检测,全班同考,检测评价标准不同。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对C 层学生的评价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快乐;对 B 层学生以鼓励为主;对 A 层学生则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试分层时,可以编制 A、B、C 三类试卷。C 卷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B 卷适当增加综合难度,重点在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变式练习;A 卷重在拓宽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达到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三类试卷分别包括必答题和选做题。三类试卷的必答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

      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学期末模拟考试,每组学生一个考场,进行考试 。

     在检测中实行“同分不等值”的评价。即 A 层、B 层、C 层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试卷进行检测,这种评价方式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通过分层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3..测试评价体系 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地“升层”或“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的发展层次。为了确保 A 层学生更加优秀,为了促进 B 层学生不断进取,为了呵护 C 层学生的自尊,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 A 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于 C 层学生,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当然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奖励的机会,使其都受到鼓舞和激励。其次,在分层评价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清楚自己的发展情况,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2.3 主要观点 1.分层次教学的效果要通过测试来得到验证。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要求测试内容也要按不同要求进行分层。

     2.在同一教学内容的测试上,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能力层次的题目来做。

     3.在阶段性测试中学生可以选择 A,B,C 三类中的一类来做。

     4.实行动态测评体制,学生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类别,也可以降低到下一层次。

     2.4 创新之处:

      1. 选题新颖实用 。

     。在传统考试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是“定位法”,即把个体的成绩与全班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明确每一个个体的位置,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不同个体之间成绩的差距。然而分层测试则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采取的是“自我对比法”,即把个体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2.

     角度小巧准确 。新课程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强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分层测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扬起了学生自信的风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测试试卷的建立,可以帮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了解自己在学习中欠缺的知识,自我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

     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集学生意见,看看学生对分层测试自己的看法。

     2. 确定实验班级 3. 在阶段考试前进行分类报名时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选报类别需要教师给予引导. 4.测试内容分层: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测试题和阶段测试题 5.对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动态管理 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 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层测试评价方法,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反思

     5、案例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学生成绩进步的案例进行研究。

     —2 — — —3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学校的条件、设备、经费能否支持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起止时间)、各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或阶段成果、以及相关负责人。

      参考文献

      《英...

    推荐访问:课题申请报告 课题 申请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