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1日 03:51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10篇

    发布时间:2022-11-28 16: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10篇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新时期,如何全面履行工会的职能,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10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10篇

    篇一: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期如何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新时期,如何全面履行工会的职能,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重视工会工作,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推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瓣 作的理论,作出了 巨 一系列重要的指示 嗅 ,并特别强调要以 本 创新的精神研究新 载 世纪新阶段工会工 睁 作的新情况、新问 矿 题。

      一、新时 执 期的首要问题仍然 曳 是依靠谁的问题。

     痒 我们正在从事的事 蛙 业是建设有中国特 免 色的社会主义,党 羽 关于改革的历史决 倦 定,都十分坚定的 樟 指出改革是社会主 永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画 。社会主义市场经 们 济是和社会主义基 丈 本制度相联系的。

     攫 社会主义事业本来 育 就是工人阶级和人 吓 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粒 ,工人阶级是改革 挚 最基本的社会动力 呵 ,是社会主义两个 厂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咱 。在任何时候,任 连 何情况下,都必须 狱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 滁 行党的全心全意依 啪 靠工人阶级的根本 洋 指导方针。这是由 墟 党的性质决定的, 非 也是由这场改革的 谩 性质决定的,离开 岸 了工人阶级的积极 礼 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泻 ,一切都

     无从谈起 矩 。否定工人阶级在 攻 中国革命和建设社 姬 会主义中的领导地 踊 位,等于否定了中 釉 国共产党在中国革 脖 命中的领导地位和 急 建国以来党在国家 垮 生活中的核心领导 姚 地位,我们的国体 瞩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连 、工农联盟为基础 乍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蘸社会主义国家。这 秸 是载绪中华人民共 锌 和国宪法的最基本 耶 地历史事实和历史 夺 结论。改革开放以 败 来,广大职工积极 仆 参与和推动改革, 翅 承担了许多改革过 幼 程中难以避免的困 棋 难,以主人翁的态 斟 度推动经济发展, 塑 维护社会稳定。在 殊 当今中国社会中, 喷 工人阶级仍然是觉 凄 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拣 最高,力量最集中 钒 ,掌握现代科学文 袭 化知识最多的领导 慑 阶级,是党和国家 康 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旭 、是改革开放的最 缠 基本的力量、是维 砧 护社会稳定的中坚 榨 力量。发展、改革 芯 、稳定,都必须全 颠心全意依靠工人阶 毙 级,充分发挥工人 羌 阶级的积极性、创 并 造性和主人翁责任 袁 感。

      二、实现 慎 中国工会十四大确 村 立的目标任务,落 谋 实“组织起来、切 象 实维权”的要求, 袜 当务之急是固本强 隅 基,增强基层工会 臻 活力,充分发挥工 泳 会的作用。而基层 踊 工会又是工会组织 赴 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跨 ,处于基础性的地 桨 位。广大职工首先 这 是通过基层工会工 憾 作了解工会、认识 衣 工会的。基层工会 薄 工作状况直接关系 啊 到广大职工对工会 菌 的感情,关系到工 早会组织能否发挥党 刁 联系职工群众的桥 挽 梁纽带作用和国家 幢 政权的重要社会支 酱 柱作用。

     目前 预 ,一些基层工会缺 惊 乏活力,发挥作用 弟 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推 是:基层工会的维 壶 权机制、工作制度 扩 、工作内容、工作 邵 方法、活动方式、 咬 评价体系、激励措 恿 施等,尚不适应计 佰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 肆 市场经济转变的形 责 势任务要求。特别 昭是一些基层工会组 涉 织内部工作制度和 哭 民主制度不健全, 话 不能按照职工的意 捧 愿和要求开展工作 眠 ;基层工会协调劳 韵 动关系机制运作不 岂 规范、实效性差; 逗 工会干部数量少, 凰 权益缺乏保障;上 蛆 级压的任务太多, 讹 基层难以应付;工 稿 会领导机关对基层 倾 工会的指导服务不 晓 到位。

      基 私 层工会面临的种种 性 问题,大多是其自 铭 身难以解决的,有 葱 赖于工会领导机关 银 帮助解决。因此, 碰 在为基层工会开展 姓 活动创造必要条件 发 方面,上级工会还 峨 有许多工作要做。

     沮 当前,要加大工会 丁 理论政策研究的力 勇 度,为基层作用的 睦 发挥提供理论指导 坑 和政策支持;要及 责 时总结基层工会工 酋作的经验,注意培 锄 养和推广典型;要 至 注重对基层工会工 贞 作实行分类指导, 债 为基层工会开展工 堰 作、发挥作用畅通 钞 渠道、创造条件; 黎 要研究规范基层工 撂 会工作,使其真正 婿 按照职工群众的意 舞 愿开展活动;要进 操 一步健全二级结构 泣 工会组织体制,加 塌 强基层工会工作, 郊 让上一级工会代行 授 基层工会部分职责 曙 ;要研究建立工会 郧 干部激励和约束机 引 制,保护工会干部 商 的权益,约束工会 辗 干部的行为,探索 萨 在中小企业实行工 蜘会主席直选、向企 周 业派遣工会工作者 牡 等做法。

      栗 三、职工在以国有 钞 资产为主体的企业 症 中、既具有企业主 厌 人的地位,也存在 砌 着按社会分工所确 妨 定的劳动者双重身 盈 份、享有法律规定 忧 的保护劳动者权益 犹 的各项劳动权利、 夹 这是符合社会化大 庐 生产和市场经济的 精 一般要求的。因此 辗 ,职工群众除了享 善 受有体现主人地位 样 的各项权利外、还 显享有作为劳动者的 扰 权利,这些权利主 汝 要是:职工群众有 欲 组织工会的权利、 驯 工会有代表职工就 十 劳动条件问题对企 饮 业进行协商、谈判 灿 、签订集体和个人 案 劳动合同的权利、 柑 以及女职工依法享 洲 受有特殊劳动保险 层 和劳动保护的权利 抨 等等。职工的企业 忙 主人身份和劳动者 踊 身份在社会主义公 喝 有制下是统一的。

     通 因为只有劳动者才 涝 是主人翁、这和企 续 业经营者即是主人 嘲 又是经营者的双重 凉 身份是一样的。每 旺 一个劳动集体都需 核 要管理,因而都必 剁 须处理内部的劳动 蔷 关系问题,这是当 饱然也需要有协商、 弘 有协调、有维护劳 湾 动者的权益,强化 疲 管理和执行纪律等 射 等方面的问题。

     锨

     协商稳定的劳动 泻 关系是企业发展的 分 重要基础,国有企 何业进行公司制改组 宛 后,有关劳动关系 址 问题将企业自主决 誉 定。这就需要有一 佯 种合理的机制来解 棉 决自主决定的问题 诺 ,互相理解,使劳 簇 动关系有兼顾双方 茹 利益的条件下得到 农 合理的调整,以合 帮 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蜂 ,以规范双方的行 涤 为,共同为发展企 娱 业努力。这种平等 记 协商机制比一个人 缴 说了算。“一方决 峙 定,一方服从”的 焕 机制要好得多,它 血 可以避免由于矛盾 考

     的集聚而引发稳定 重 危机。

      四、工 宁 会工作机制和手段 欧 需要在理论上进一 浅 步丰富,在内容上 牲 进一步调整,在程 畸 序上进一步完善。

     书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 唤 论和“三个代表” 因 重要思想为指导, 性 把马克思主义的工 年 运理论作为调研的 逮 思想理论基础。在 朋 涉及工会工作基本 原 理论和政治方向的 蒋 问题上,必须保持 崭 清醒的头脑,不断 烩增强政治敏锐性和 颊 政治鉴别力,认真 曾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 迎 工会工作的一系列 砸 重要指示精神。要 夏 坚持围绕中心、服 君 务大局,进一步提 适 高在全党全国工作 煮 大局下行动的自觉 哩 性和坚定性,从党 勿 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旬 出发来思考、部署 难 和落实大调研,坚 心 持为增强党的阶级 兑 基础、加强党的执 并 政能力建设、巩固 镇 党的执政地位服务 否 ,通过各级工会组 须 织团结和动员广大 堰 职工群众积极投身 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柑 的伟大实践,共同 严促进物质文明、政 啮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效 的协调发展。

      宫 四、要积极培养工 侣 会活动积极分子队 对 伍,探索依靠职工 婿 群众兴会的路子, 吏 努力推进工会工作 氏 群众化、民主化和 贵社会化,形成上下 怨 联动、合力运作、 罐 内外协调、富有活 涟 力的工作方式和工 榨 作机制,突出工作 挝 “亮点”,叫响工 讣 作品牌,在促进企 石 业发展中使职工利 羽 益得到最大的实现 嘉 和发展。必须坚持 疥 把职工的利益为出 行 发点和归宿,充分 正 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鹏 主动性创造性,在 碳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俩 的基础上使广大职 非 工不断获得切实的 暗 经济、政治、文化 戍 利益。团结动员广 唆

     大职工积极投身于 熏 电力生产建设,搭 站 建干事创业平台, 啃 促进电力发展。大 痈 力弘扬劳模精神, 锋 促进企业形成"尊 拖 重劳动、尊重知识 灾 、尊重人才、尊重 微 创造"的良好氛围 招 ,努力提高职工队 症 伍素质,培育适应 涩 形势任务需要、能 贰 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圆 。

      针对工会工 捆 作面临的新形势新 匀 任务,各级工会组 书 织要与时俱进,积 二 极推进党的依靠方 遗 针的贯彻和落实, 氧 要特别了解和关注 逗 职工关心的热点、 狱 难点问题,始终尊 掸 重职工、相信职工 斜 ,大力宣传工人阶 昏 级的历史地位和主 无 力军作用。要切实 源 代表和维护职工群 肖 众的切身利益,在 折 改革、发展、参与 士 、帮扶的过程中保 绅 障职工的劳动权利 隧 和物质经济利益; 唇 要积极采取措施, 宅 努力提高职工队伍 屑 素质,团结动员广 腰 大职工为全面建设 桓 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拢 ;要尊重职工的首 余创精神,使广大职 朵 工的主人翁积极性 矽 、创造性得到充分 祷 发挥。要加强工会 睁 自身建设,不断提 忠 高整体工作水平。

     攫 工会必须坚持把自 拆 身建设放在重要位 拉 置,不断提高素质 厕 ,增强实际工作能 济 力,以适应新形势 馋 、新任务的需要。

     效

    篇二: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各种利益矛盾的复杂化都对工会工作尤其是基层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 上海工会围绕 “组织起来 切实维权” 的工作方针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如何使不断涌现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组织建起来后工作转起来发挥作用活起来 已成为当前工会发挥好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迫切要求。

     为此 市总组织部于今年 8 月起开展 《基层工会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本次调研采用了总课题、专题研究和分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调研方法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旨在摸清当前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和总结各级工会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 上海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上海工会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运作为上海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

      2 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建会企业数量增加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等新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新建企业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新建企业的职工已成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上海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增长和职工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上海各级工会站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把工会组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2004 年 3 月在上海工会组织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总工会提出了用两年时间新发展会员 100 万到 2005 年底全市工会会员总数达到 500 万的组建工作目标并明确了“一把手”抓工会组建工作的目标责任制。

     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市总工会组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区县局产业工会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在组建中各级工会坚持“党建指导工建工建服务党建” 积极争取党组织对组建工作的领导。有的区委专门召开组建工作会议对工会组建工作作了明确的批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抓组建。按照工会主席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区县总工会主席亲自下基层调研组建工作 协调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帮助解

      3 决下级工会组建工作中的困难组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各级工会在组建中加大工会组建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会组建工作的意义营造了浓厚的组建工作氛围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组建形式先后创造了“项目联合工会” 、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联合会”等通过组建形式的创新仅 2004 年浦东新区就吸纳了 5300 名外来建设者入会 中建八局 40 个重点项目的约 3 万名务工人员加入了工会组织。

     在推进组建工作中上海各级工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各方力量促进组建工作。针对外商投资企业搞活组建工作难点一些单位会同人大、劳动和外经委等政府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目前上海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 6209家与 2004 年相比净增 1479 家。

     上海各级工会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结合上海实际 以社区工会建设为抓手的特大型城市工会组建工作的新路子 基本形成 “党委领导、 行政支持、 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各级工会的努力上海工会组建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 2005 年 9 月全市工会会员总数达到 506 万、基层工会组织数 3.4 万个、工会组织覆盖单位 12.4 万家与 2003 年同期相比净增会员 126 万、净增基层工会组织 9000 个、净增工会组织覆盖单位 3.8 万家。

     二工会组织体制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和理顺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经济体制与企业经济体制及职工队伍的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上海工会顺应形势

      4 变化从更有利于工会作用的发挥的要求出发不断创新工会组织体制为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根据大口党委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时建立系统工会。近几年 上海大口党委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撤销了经委、商委、外经贸委、旅游委、农委五个大口党委的同时建立了经济、综合、社会、合作交流和国资委党委。大口党委管理体制的变化使相当部分工会原有的组织体制被打破上海市总工会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进行工会组织体制的调整在有关党组织的支持下 建立了经济、 综合、 社会和合作交流四个大口的系统工会既保证了工会组织体制的完整性 又有利于这些系统工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中的不断、不乱。

     2、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资产结构性的调整探索建立了全市性的行业工会。上海市总工会在有关部门党组织的支持下继新闻出版建立行业工会后又在市容环卫、城市交通、轻工业等行业探索建立了行业工会联合会。

     行业工会联合会在不改变基层工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行业政策的研究对行业的共性问题对基层工会进行指导就行业的特点开展活动。这是一种跨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地区的同行业的工会组织的联合体 它对今后上海产业工会的走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适应企业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楼宇工会” “经济园区工会” “一条街联合工会”等新的基层工会的组织形式。有的区还根据本区域行业集聚的特点

      5 建立了区域性行业工会如普陀区的物业管理行业工会、长宁区的 IT 行业工会等等有的还建立了区、镇街道两级行业工会。多样化的基层工会组织形式为“组织化、凝聚力”提供了基础。

     4、加强地区工会建设形成了上海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的组织架构。从上世纪末开始上海不断加强地区工会的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一级地区性工会的基础上今年起又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目前全市已有 37 个镇、街道建立了总工会 静安、 普陀两区的所有镇、 街道建立了总工会。全市还建立了 1594 个小区联合工会和 1366 个村级经济组织工会。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基本形成了市、区县局产业和镇、街道工会三级组织四级网络小区、商务楼宇、村、工业园区 产业和区县条块结合行业联合全覆盖的工会组织体制。

     三坚持依法治会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基层活力有所增强。

     坚持依法治会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对工会组织提出的要求也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期盼。上海各级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据了解全市大多数基层工会组织都能按有关规定要求按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基层工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直接选

      6 举工会主席已在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稳步推进 直接选举基层工会主席的方式愈来愈被广大党政领导、 工会干部和会员群众所接受、 认可 直选的面正在逐步扩大 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 大多数国有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健全、制度完备、台帐齐全、基础扎实在企业中较好发挥了作用。

     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温馨的“家” 已成为上海各级工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活力的有效载体。建家活动开展 20 年来各级工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推进工会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不断赋予建家活动以新的形式、新的内涵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将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作为新时期工会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重要内容 将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建家活动的重要标准注重维权机制的建立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工会工作真正贴近经济建设中心 真正贴近广大职工群众 工会组织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受到党政领导肯定和广大职工群众欢迎的 职工群众自己的家。目前上海共有市级模范职工之家 920 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114 家初步形成了基层工会的示范群体。

     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 1、非公企业工会占据上海基层工会的大多数。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和工会组建力度的加大 非公企业工会在上海基层工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非公

      7 企业工会已占到四分之三强。非公企业工会大多建会时间较短工会干部兼职的多工作经验少。在部分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环境不是很理想。

     2、以“三高”群体为会员主体的工会组织比重增加。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档服务业发展迅速。

     这些企业的员工主要为 “高学历、 高技能、高收入”的“三高”群体以他们为会员主体的工会组织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三高”群体自我维护意识强对企业的管理参与意识也较强因此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工会组织多样小企业联合工会占一定比重。由于非公企业具有量大、规模小、员工少等特点在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过程中上海各级工会根据企业的多样新探索了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工会组织形式中小企业联合工会占了一定的比重。如嘉定区建立私营企业独立工会 276 家联合工会217 家。217 家联合工会覆盖了近 6000 家私营小企业。

     二、上海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基层工会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促进企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存在一些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不广缺乏影响力和凝聚力工作运转不正常缺乏生气和活力维权能力不强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值有差距等问题。特别是在非公企业中这些问题表现更显突出。据对闵行、青浦、松江、普陀、嘉定、

      8 黄浦六个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民营企业工会的调查约四分之三的基层工会在建起来后工作能够转起来约四分之一的基层工会在建起来后 处于不转或空转状态。

     而能充分发挥作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工会约占全部被调查单位的三分之一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工会组建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工会组建难是近年来困扰工会组织工作的一大难点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近年来各级工会将工会组建作为工会组织重中之重的任务化了大力气来抓取得突出的成绩到年底全市工会会员总数将达 500 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组建难的问题并没因此而完全消失。

     一是部分私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组建工会难。由于相当部分的私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 业主们不愿也不想在企业内树立一个“对立”面 而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自主权”更不愿意由于要上缴工会经费等现实原因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业主自身利益 因而造成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工会比较难。同时由于私营企业变化大私营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大也是工会组建难的原因之一。据对普陀区调查一个街道每年有 100 家企业流动 一个经济园区每年有 300 多家企业的流动是习以为常的事许多私营企业的生存周期仅为 1 年半。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难。据闵行、青浦、松江三区外商投资企业调查统计在已开业的 2564 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未建立工会组织。

     虽然仍有三分之一的外企未

      9 建工会但这个比率在上海外企工会组建中还算是高的。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建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相对私营企业而言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更加困难 特别是一些台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外商投资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 使得外方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中国工会充满疑虑和抵触情绪。有的把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等同起来有的认为企业建立工会就是行政的对立面束缚行政的手脚影响企业的政常经营管理。有的认为建立了工会组织要缴纳工会经费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减少企业...

    篇三: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于加强新时期银川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措施 产业职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前银川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装备制造业为首的“十大产业”已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结构的风口浪尖。银川市产业职工的数量、规模不断壮大,职工素质也不断提升,权益不断实现,但产业职工队伍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银川市产业职工队伍状况,银川市总工会在辖区内选取了 30 家不同规模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统计资料汇总分析等方式方法,历时三个月时间,形成了关于银川市产业职工思想建设、素质提升、技术创新、权益保障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银川市全社会就业人员为 117.95 万人,城镇就业人员 81.32 万人、乡村就业人员 36.63 万人。银川市产业职工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三个行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就业人员 12.41 万人、建筑业就业人员 8.31 万人、采矿业就业人员 5.02 万人。调查显示,银川市产业职工队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80 后”职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21-30岁为 9.42%,31-40 岁为 56.14%,41-50 岁为 30.61%;二是职工学历层次成“正态分布”,初中及初中以下占 8.72%,高中学历

      占 24.61%,大专学历占 37.69%,本科学历占 25.82%,硕士以上学历占 3.68%;三是高级技术工人占比上升,初级工占 26.57%,中级工占 28.82%,高级工占 17.92%,技师占 15.34%,高级技师占 10.39%;四是职工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明显增强,57.26%的职工愿意和经常参加各种劳动和技能竞赛,29.43%的职工偶尔参加;五是女职工撑起“半边天”,女职工占比高达43.79%。

     二、存在问题 (一)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弱化。调查显示,产业职工队伍组成中党员占 7.42%,其中:85%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一线职工或部门骨干占比较少。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生产经营效益,不注重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也不能很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往往被认为可有可无,经常出现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让位于生产的现象,导致职工思想政治建设被人为弱化,久而久之使广大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模糊认识。

     (二)职工技能提升受制约。调查显示,有 10.26%的职工对岗位技能及专业素质培训和考试比较消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 30.51%的职工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不愿在学习技能、培训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 53.84%的职工学习意愿和参与考评的积极性较强,但企业却没有相应的考评补贴和配套的职业等级津贴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证书和没

      证书所得工资并没有太大区别,导致职工对提升技能素质积极性不高;在企业层面,有 73.68%的企业存在培训经费提取不足、培训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存在“重管理、轻工人”现象,把经费使用的重点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倾斜,对一线职工的素质提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职工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职工技术创新是企业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高学历职工占比不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工少之又少,掌握单一技能的职工较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的技术型、知识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导致职工技术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企业在扶持职工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激励措施,奖励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激励机制门槛设置过高,让多数职工望而却步,导致全员参与创新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职工职业发展渠道狭窄。当前企业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存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问题。从职工层面看,有25.83%的职工安于现状,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61.43%的职工更希望从事管理岗位、营销岗位,或其他地位待遇高的岗位;从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还没有打破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没有参照管理人员制定技能工人相应的待遇标准,相同工作年限、同等资历、不同岗位的职工收入差

      别较大,一线职工感到很不公平,无形之中就产生了职业发展瓶颈问题;从社会层面看,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总体不高,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现象没有得到更本性扭转,受社会风气和现实待遇的影响,技能工人更加剧了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顾虑。

     (五)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调查显示,有 36.24%的职工不知道本单位是否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0.53%的职工不了解本单位是否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31.97%的职工近几年工资水平没有变动,24.37%的职工对本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不满意。当前银川市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 358 家,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企业类型多、分布散,人员构成复杂。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职工的工资待遇、保险福利都由自己说了算;职工方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依法维权;企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组织在教育引导企业和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解决职工实际困难问题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还不到位。

     三、下一步举措 (一)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在生产一线工人中培养发展党员,把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青年专家、创新人才等优秀产业工人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提高工人党员比例。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小微企业、特色产业等领域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开展党组织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群团建设服务党建,主动把群团组织阵地建设融入到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中去。

     2. 。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引领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以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最美劳动者”评选表彰和“凤城工匠”“金牌工人”培育选树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文明素养等综合素质,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激发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活力,充分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在推动银川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新时代职工风采大舞台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产业工人良好

      的精神风貌,发挥好产业工人队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动员引导广大职工网民在网上正面发声,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3. 优化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结合全市产业结构和职工队伍实际,进一步推进工会特别是产业工会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产业工会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切实提升面向产业工人队伍的服务质量、水平和效力。按照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提高企业工会负责人、一线职工和劳模占比。

     4. 。

     畅通产业工人政治参与渠道。适当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在推进群团组织改革中,通过挂职和兼职吸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一线职工劳模担任群团机关领导。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健全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制定和实施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充分听取产业工人代表的意见建议。

     (二)强化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 5. 完善职业教 育制度。加强培训主体的市场化、网络化、多元化改革,促进各类民办职业教育与公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改进职业教育招生评价方式,在分类考试中实行“文化基础+职业技能”的评价办法和录取方式。中职、高职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大力推行“技能+学历”教育,落实校企合作政策,建立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实训基地。

     6. 强化技能人才培训。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及“凤城工匠”选树计划等项目在技能培训中的引导作用。建立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兼职,参与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建设企业职工实操实训基地,形成培训基地功能互补、特色发展的工作格局。建设市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研发,面向产业工人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制定产业工人网络学习教育规划,多渠道提供产业工人培训接口,提高产业工人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7. 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围绕市委确定的“四大战略”、“十大产业”、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工程项目,推动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的深度融合,推行“六比一创”项目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区域联动、产业联合、企业联手等竞赛方式,完善劳动竞赛组织、评估、表彰机制,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智慧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延伸,扩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支持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全区、全国技能赛事。

     8. 深化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产业工人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加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推广、合作。健全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和职工技能人才库、创新成果库,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评选范围,调动和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9. 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要求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积极开辟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绿色通道,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扩大技能鉴定范围。

     (三)拓展产业工人成长途径

      10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有效衔接,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管理。实行技术工人、大学生留银工程,鼓励优秀人才留银创新创业就业。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在高技能人才落户、工资薪酬、补充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倾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拓展产业工人就业领域。加快高技能人才专业市场建设,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

     11.。

     着力促进交流合作。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选派高技能人才到发达地区开展技能交流活动。深化劳务合作,加强企业、产业工人对外交流与合作。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的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精准推送招聘、培训、创业等服务信息,建设面向职工的新媒体服务矩阵,引导产业工人积极参加网上学习培训、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和网上练兵、网上文化建设等活动。

     12. 完善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凤城系列”人才评选体系,全市每两年评选一次“凤城工匠”,每人奖励 2 万元。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优先推荐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特殊津贴选拔,并按规定列入专家考察休假活动范围。引导企业建立与技能水平相挂钩、岗位工资为主

      的薪酬分配体系,鼓励企业实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制度,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

     13.。

     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组织实施农民工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 1 万人次以上,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完善农民工落户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推动农民工与普通市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机会均等化。完善城乡均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建立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排查预警、快速处置机制,健全举报投诉制度,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害农民工权益违法行为。

     14. 推进“互联网+ + ”普惠性服务。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建立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推动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技术技能和各种需求。深入实施“互联网+工会”工程,依托网站、微信、微博等工会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工作联动,打造方便快捷、使用高效的服务新通道,满足产业工人服务需求。坚持普惠服务,以工会会员卡为依托,以“银川工会”手机 APP 平台为载体,提供便利、优惠的“一站式”服务,使产...

    篇四: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189 页2019/07

     (上)

     总第318期

      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产业工会工作的思考文/西安交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毛静茹【摘要】本文对高校产业工会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产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以高校产业工会目前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产业工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高校产业;工会工作;对策随着改革开放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产业也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高校的经营性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校办产业的数量及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原因,各高校对从事高校产业的人员编制都有限定。致使在庞大的产业职工队伍中,学校事业编制人员随着自然减员在职工中的占比越来越小,而非学校事业编制的员工占比越来越大。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在其下属的企业有数十家,产业系统的员工数千人,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只占百分之四左右,而非学校事业编制的聘用员工占比达百分之九十六左右。由此可知,非事业编制职工已成为高校产业系统的主力军,是高校产业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会组织,在学校事业编制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开展工会工作、组织工会活动、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都有完善的管理办法。高校产业中的事业编制人员已整体纳入学校工会的管理,而非事业编制员工除少数人员在名义上加入了学校工会组织,其余绝大多数人员都没有加入。目前高校产业工会也没有纳入国有企业工会管理体系。所以导致高校产业中非事业编制员工大多还没有加入工会组织,更谈不上享有工会会员的权益,工会组织的民主监督和参与决策、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发挥更无从谈起。一、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产业工会的工作意义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对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稳定社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强工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会工作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会工作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反复强调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并提出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群团组织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中华全国总工会早在2004年就提出“组织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及机关的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的规定,作为高校企业应该按照总书记指示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创造性地做好工会工作。(二)加强工会建设是高校产业改革创新稳健发展的要求。高校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教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规范管理的决定,并作出高校产业体制改革的决定。高校产业要贯彻落实好这些决定,确保高校产业改革取得成效,保持高校产业的良好发展,就要坚持党对高校产业的领导。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工会组织民主监督和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作用。近年高校产业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和重大决策失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工会组织的监督和决策制度没有得到落实,有些没有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有些虽然有工会组织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要确保高校产业的稳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通过工会组织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以职代会的形式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监督职能。同时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法维护职工包括非事业编制员工的合法权益。(三)建立完善高校产业工会组织是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愿望和需求。工会组织是广大职工自己的组织,职工加入工会组织是工会章程赋予广大职工的权利,成为工会会员其合法权益将依法得到保护。同时加入工会能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作为会员可参与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也享有工会的福利待遇。因此,高校产业人数众多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都迫切希望有自己的工会组织,成为工会会员,满足个人作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目前高校产业工会工作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一)由于高校与高校产业的体制不同导致学校工会统一管理存在困难。按照目前国家编制管理的规定,高校是事业单位,而高校产业则是企业,按照企业管理运营。由于体制不同导致其人员经费的来源存在差异,学校事业编制员工工资是事业性经费支出,而高校企业员工工资则由企业发放,这样在工会经费上事业编制人员按照规定比例直接拨付,而企业经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工会经费不易保障。另外,学校事业编制人员比较稳定,而高校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这也增加了学校工会统一管理上的难度。非事业编制人员入会,将给高校带来诸如劳动合同、福利待遇等相关问题,同时也会增加职工所在单

     第 190 页2019/07

     (上)

     总第318期

      工作研究Work research位的管理成本。(二)事业编制职工和非事业编制员工不能“同会同福利”。学校事业编制职工和产业非事业编制职工目前存在不能“同会同福利”的问题,这是目前高校产业工会组织的普遍现状。学校工会工作在产业系统有部门分会,但实质上部门分会只负责学校事业编制人员,而非事业编制员工大多数在名义上都不是工会会员,这就制约非事业编制人员入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产业系统中非事业编制员工入会除了主张政治权利,更关心的还有经济权利和福利待遇。但是目前学校工会组织还无法保障非事业编制人员享受事业编制人员同样的福利待遇,比如事业编制人员可以享受学校困难补助,非事业编制人员则不能享受;另外,非事业编制人员还不能作为工会会员在学校教代会发挥作用。(三)非事业编制员工入会经费的问题。高校产业工会不能作为学校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还是工会经费的问题。按照工会相关规定,学校每年应按会员工资总额百分之二的比例拨付工会经费和福利费。如果将非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总额纳入到学校工资总额中,学校按这个标准拨付工会经费和福利费,势必增加很大一笔成本,这是学校目前难以承担的。其次是非事业编制员工入会经费的缴纳问题。产业系统员工工资不在学校财务处统一发放,而是由产业系统各个单位自行发放。学校对这部分工资总额无法精确管控。另外,各企业如何将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会费上缴学校,学校下设的分会是否有代为收取工会会费的权利,目前还存在工会财务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三、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产业工会的对策(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会工作意识。由于新时期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要让非事业编制职工自觉自愿加入到学校工会中,首先我们要加大正向宣传力度,通过建立工会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深入进行政策宣讲、发布工会动态、及时收集信息和问题,同时要能为会员解决具体问题,比如非事业编制职工如果遇到生活困难也能享受到困难补助;如果遇到侵权问题,首先可以依靠工会组织进行维权,学校工会比职工个人维权更有保障;对于子女入学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等等此类非事业编制员工非常关注的切实问题,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那么他们对所在单位就有认同感,自身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加入工会组织的愿望就会更迫切!(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企业管理,实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章程赋予工会组织的基本权利。新时代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产业工会要完善工会民主监督机制,要落实工会负责人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特别是牵涉到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必须要征求职代会的意见和建议。(三)创新工会管理模式,建立理顺工会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要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进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校产业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高校产业工会也应该成为学校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存在管理体制上的不同,学校工会应深化改革,在资产公司设立产业工会。产业工会接受学校工会和产业党委共同领导,在学校工会指导下开展工作。产业工会按照国有企业工会的管理模式,在设立基层组织、接收会员、工会活动经费、会员会费的收缴、使用等方面借鉴国有企业工会的规范管理。在经费上和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会费用分开管理。保障产业工会组织的活动经费,把工会活动经费纳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高校产业工会应完善产业工会的各项制度,独立召开职工大会,确保产业工会依法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创业工会的工作机制、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为高校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四、结语高校产业是高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产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高校产业工会工作,就要把产业工会深度融合到学校工会,建立产业工会组织成为学校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会的统一领导下,创新管理体制与模式,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寻找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让产业工会组织按照国有企业工会管理模式,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高校产业工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职责定位,发挥工会组织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动员产业系统职工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高校产业的经营和稳定做好保障,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参考文献】[1]戴娇,曹秋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J].教师,2014(17):19-20.[2]沈永祥.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性质和定位[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59-60.[3]张平.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4):138-139.[4]杨洁.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科技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0):18-19.[5]杨中汉.浅谈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6):70-71.[6]常红丽.企业工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58-59.[7]刘锐.增强工会组织的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2):94.

    篇五: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产业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厅字〔 2018 〕0 10 号

      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

     《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产业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已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书记处第八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18 年 4 月 17 日

      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产业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制定加强产业工会工作的实施办法。

     一、建立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专题会议制度 1.建立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制度。全总每 5 年召开一次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可适时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总结推广加强产业工会建设、发挥产业工会作用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会作用。

     2.建立全总机关产业工会工作会议制度。根据产业工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全总每年适时召开全总机关产业工会工作会议,听取各全国产业工会工作汇报,研究产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要求,把产业工会工作纳入工会工作总体格局一起部署、一起推进。

     二、加大对全国产业工会经费保障力度

      2 3.继续将产业工会年度重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全总本级经费收支预算,继续在驻会全国产业工会的日常办公经费、差旅费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4.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工会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经全总书记处批准的临时性重大活动所需经费,由全总本级调整预算安排,保障重点工作、重点活动的开展。

     三、积极为全国产业工会工作创造条件 5.全总在开展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全国产业工会推荐名额。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全国产业工会会同有关国家部委共同做好相关评选表彰工作。

     6.对在参加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等纳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纳入全总总体表彰范围,经报全总书记处研究审批,进行适量表彰。

     四、加强全国产业工会与省级地方工会的协调配合 7.由全总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各省(区、市)总工会明确与全总各相关全国产业工会对口联系的产业工会或工作部门,以及具体工作职责、内容、方法、途径等,形成制度性安排,以更好加强全国产业工会的对下领导和工作指导,推动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8.各全国产业工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级地方工会以及相应省级地方产业工会或部门的联系,建立有效的联系渠道,推动健全完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确保工作上下贯通、指导及时有力。

     五、加强对省(区、市)产业工会工作的督查 9.建立专项督查制度。每 2 年对省(区、市)产业工会工作进行一次督查,遇有重大任务、重要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机进行督查。督查由全总办公厅、组织部、财务部等部门,会同各全国产业工会共同进行。

     10.督查主要围绕组织领导、组织体系建设、人员配备、责任落实、经费保障、完成工作任务、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督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六、切实加强全国产业工会党的建设 11.在全总党组领导下,修订完善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分党组工作规则,更好发挥分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国产业工会要更加自觉做到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坚定

      3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我国工会组织领导原则,确保产业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12.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产业工会干部队伍,加强产业工会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注重产业工会干部的培养、锻炼、交流和使用。推进产业工会委员会机关和委员、常委单位互派挂职干部,切实提高产业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篇六: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工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兆国在全总十四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指出:

     “在体制创新方面, 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组织体制, 为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证。

     要加强县级和乡 镇( 街道)、 村( 社区)

     工会建设, 完善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基层工会组织体系, 进一步理顺地方总工会、 产业工会与大企业( 集团)

     工会领导体制, 使工会的组织体制、 运行机制、 活动方式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机衔接起来。

     ” 本文拟从产业工会在组织建设问题上作一分析与思考。

     一、 中国工会同世界各国工会一样, 也经历了由职业原则到产业原则的历程。《中国工会章程》 规定了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工会组织领导原则, 确立了中国工会组织体制的重要组织领导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有些人总是喜欢用西方的标准来看待中国, 或是一

     知半解地用西方的模式谈论中国工会, 提出要淡化工人阶级, 轻视和忽视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 质疑产业工会存在的必要, 提出中国工会要与世界接轨。

     工会组织是既社团组织, 又是政治团体。

     任何一个社团组织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工会组织也不外于此。

     迄今世界没有也不可能有划一的像世贸组织一样的工会组织, 所以中国工会不可能与 世界接轨。

     王兆国指出:

     “中国工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把工会几十年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继承下来、 发展下去, 但也不能简单地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模式, 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工作的模式。

     ”

     从国际工运史来看, 工会诞生初期是按行业组织起来的, 后来各国一般按职业原则建立工会组织。

     为了 有利于整个工人阶级团结、 统一, 列宁提出了 按产业原则组织工会。

     中国工会同世界各国工会一样, 也经历了 由职业原则到产业原则的历程。

     同时, 中国工会借鉴了 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 结合中国工人运动的实际, 在工会

     八大上, 确立了 按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建工会的原则, 并写进了 《中国工会章程》。

     1958 年 3 月 的中共中央成都会议讨论通过了 《关于工会组织问题的意见》,提出:

     “各级工会组织应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 同时接受上级工会的领导。

     ” 根据中共中央“成都会议” 精神,各级地方工会联合会改为地方总工会, 统一领导本地区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

     1978 年, 工会九大再次确认和重申 了 工会实行产业与 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 。1983 年工会十大时,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就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 在《中国工会章程》中做出了 比较完整的、 切合实际的规定。

     从此, 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工会组织领导原则, 进一步得到确立和完善, 成为确立中国工会组织体制的重要组织领导原则。这是中国工会历经坎坷得出的经验原则, 也是指导我国工会运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夕 阳产业的衰

     落, 大批农民转化为工人, 呈现出劳动就业形式多样化,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 工人阶级队伍得到了 空前壮大。要把分布在不同地区、 不同产业的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 必须有适用的组织原则。

     坚持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原则建立工会, 可以有效地兼顾产业和地方的特点。

     第一, 同一行业的职工由于具有大体相同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共同性问题, 有着共同的利益要求, 产业建立工会有利于代表和反映本产业职工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 产业工会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与经济发展结构模式有着密切联系。

     产业分工、 产业的生产特点和产业职工队伍, 是不以政府部门的存在而存在的。

     第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业特殊性问题特别 是涉及职工切身 利益的特殊性问题更加突出, 需要产业工会发挥自 身的优势, 代表和维护本产业职工的利益。

     第四, 加强分类指导, 使全总的重点工作能在基层具体化。

     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越需要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二、 产业工会机构设置的只反映了联合性, 缺乏产业工会工作的联系性、 同一性。

     地方系统工会呈现多元化, 没有构成与全总产业工会相衔接的组织体系。

     由于对产业、 行业认识存在误区, 形成了众多“产业工会”的怪圈。

     大型企业集团工会不是产业工会。

     1. 产业工会机构设置的只反映了联合性, 缺乏产业工会工作的联系性、 同一性。

     全总目 前设置了 铁路工会、 民航工会、 金融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 海员 建设工会、 能源化学工会、 机冶建材工会、 国防邮电工会、 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农林水利工会等十个产业工会。

     除铁路工会、 民航工会、 金融工会外, 其它产业工会的机构设置均从联合工会的各系统对应设置工作机构, 这一设置尽管反映了 产业工会的代表性和联合性, 强调了 有专门工作部展开相应系统的工作。

     但是, 这一机构的设置违背了 成立联合工会的初衷, 产业工会的工作部实际上成为了 联合体中的某一系统的工会, 这样设置, 产业工会失去了 整合优势的效能。

     比如, 一项工作运行, 每个系统工作部都要按同一程序运作。

     这样对本级产业工会来说, 是不经济的; 对相对应的地方产业工会来说, 因为其不可能也分成几个工作部, 要承接上级产业工会指令, 就得重复工作。

     显然,这不符合管理效能的原则, 也不是节约型社会的内容。

     2. 地方系统工会呈现多元化, 没有构成与全总产业工会相衔接的组织体系。

     以教科文卫体系统为例, 据统计:

     全国省级将五个系统成立教科文卫体工会的只 有 6 家, 其它都是不全的。

     追溯源头, 成立中国教育工会的初衷, 就是从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和教师劳动特点出发的。

     进而成立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更是考虑这些系统知识分子集中、 脑力劳动为主的特点, 将他们集合在一个产业工会, 便于把握工作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为什么地方不能与全国产业工会 ( 全国产业工会联合会)

     衔接呢? 究其原因, 其一,全总缺乏统一的刚性要求; 其二, 地方高层领导协调不到位; 其三, 由于有的地方产业工会可以独立管理工会

     经费, 以至于以归口 党委的名 义无度地扩大管辖单位,致使一些系统和单位不能顺利进入对应的产业工会。

     其实, 这样的地方产业工会在其扩张的同时, 也就失去了产业工会的特质。

     《工会法》 规定:

     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 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 不是党务部门, 也不是行政的附属机构。

     党对工会的领导, 是政治上的领导, 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 政治原则、 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

     ”而不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

     因此, 要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首先要理顺组织体系。

     要强化地方产业工会与全总产业工会的同一性, 构建与全总产业工会相衔接的组织体系。

     3. 由于对产业、行业认识存在误区, 形成了 众多 “产业工会” 的怪圈。

     目 前, 每个省级总工会都有省总直属产业工会、 代行产业工会职能工会、 全国产业工会直属驻省单位工

     会, 把他们作为产业工会, 加上省总( 区总)

     直属基层工会, 各省不下几十家。

     有的产业工会只 有 500- 600会员 , 这样的产业工会就失去意义了 。

     原金融工会管辖了 所有金融系统的银行工会, 银行体制改革后, 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 管理职能的银行, 是行政化的管理行, 其它行作为商业银行, 原地方金融产业工会也就随着改革而消失, 各家商业银行工会经地方总工会批准成为了 地方产业工会。

     一家金融产业工会骤变为近十家银行产业工会。

     按照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 保险业、 证券业一定会增多, 经济形式也会多样, 照此模式发展, 银行、 保险、 证券工会将不下于几十家。

     若每家银行、 融资公司、 保险公司 、 证券公司都在地方成立产业工会, 那么, 外资行、 外资公司怎么建立地方产业工会?

     笔者认为:

     按照“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原则, 地方银行产业工会只 不过是企业集团式的工会。

     类似这样的产业工会, 还有通讯( 移动、 联通、 铁通、 网通等)、

     冶金及有色金属、 航空( 民航、 空管、 机场、 油料、 各航空公司等)、 电力( 国家电网、 南电网、 华能、 华电、大塘、 中电投等)

     等产业及行业。

     按照当前这种批准成立地方产业工会的思路以及“国退民进” 和企业集团扩张的趋势, 类似这样的产业工会发展势头还会更大, 届时, 将进一步加大众多“产业工会” 的怪圈。

     4. 大型企业集团工会不是产业工会。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说, 行业分工会起来越来越细,产业会越来越集中, 集团式企业( 包括跨国跨地域的企业)

     将成为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劳动关系的矛盾将更具同一性, 协调劳动关系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 产业工会身上。

     目 前, 有些地方工会简单地批准号称为企业集团的成立企业集团工会, 并赋予其产业工会职能, 这与全总的精神是相悖的。

     全国总工会在《关于企业集团建立工会组织的试行办法》 规定:

     “企业集团是指以母子公司 为主体, 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形式, 以产权为主要纽带, 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

     合体”。“凡符合前款规范要求、 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并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列入国家和省( 自 治区、 直辖市)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集团, 或国务院确定的企业集团试点单位, 可建立企业集团工会组织”。

     但是,《试行办法》只 是权宜之法, 仅仅就国务院确定的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集团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如何界定诸类大型企业集团工会组织, 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三、 树立“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意识。

     产业工会全部驻地方总工会, 重新编制地方产业工会组织体系。坚持产业工会实行联合制、 代表制的原则。

     放大产业工会整合功能。

     1. 树立“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意识。

     目 前, 我国的决策体制还是中央统一决策、 地方 ( 和一部分产业部)

     分散决策的格局。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 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 行业将逐步增多, 产业种类也将逐步集中, 垂直管理的产业只会减少, 而跨国跨

     省的集团将会增多, 但所有制形式会呈多样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我国企业法人经济类型有 14 种, 即: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国有联营企业、 集体联营企业、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其他联营企业、 国有独资公司、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内资、 港澳台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我认为:《工会法》 和《中国工会章程》 规定了“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 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地方的产业工会组织” 的原则。

     我们在研究产业工会体制创新时, 应吸收国家统计局对行业划分的思路。

     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的行业编制为 19 个行业, 即:

     农、 林、牧、 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一编制涵盖了 第二、 第三产业, 符合“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精神。

     那么, 我们要扬弃传统的产业划分, 树立“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意识, 摈弃按党委归口 、 行政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性质归属产业工会的格局, 理清目前工会体系中产业、 行业界定不清的状况; 对全总产业工会的建制重新洗牌, 架构一个崭新的符合“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精神的产业工会体系。

     尽管这样的洗牌, 有些痛苦, 但那只是阵痛。

     2. 重新编制地方产业工会组织体系。

     按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 有关产业工会建立与产业、 行业联合工会委员 会的规定, 以及根据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的原则, 地方总工会是当地工会组织和产业工会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 地方产业工会组织设置由地方总工会确定的有关规定, 笔者认为:

     地方产业工会应全部驻地方总工会, 列入地方总

     工会人员 编制, 重新编制地方产业工会组织体系:

     ( 1)

     省、 市( 经济发达的或某此行业规模较大的县)

     总工会分别成立跨行业、 跨行政管理部门、 且“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驻地方总工会的产业工会。

     其组织体系 可以由同一的不同层级的产业工会和若干直属单位构成。

     ( 2)

     按照联合制和代表制的原则由下一级工会组织民主选举工会主要负 责人和适当 比例 的有关代表组成上一级产业工会委员 会和产业工会联合委员 会。

     ( 3)

     市、 县两级总工会根据需要可建立行业与 区域有机衔接的产业工会、 按行业性质归属的产业工会或以产业群为单位的行业联合会, 并按“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原则, 接受上一级驻地方总工会的产业工会领导。

     ( 4)

     各级行政部门不设立产业工会, 现有设在厅、局的产业工会都改为驻会的产业工会的直属单位。

     ( 5)

     已经成立了 的地方产业工会、 直属产业工会、代行产业工会职能的工会、 全国产业工会直属驻地单位

     工会、 各级地方总工会的直属基层工会应按“同一国民经济部门” 的原则对应归属同级驻地方总工会的产业工会。

     ( 6)

     中央、 ...

    篇七: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28 -* 收稿日期:2021—08—20# 作者简介:邵月娥(1986—),女,安徽宿州人,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会理论、工会劳动经济、

     职工心理研究等。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 *邵月娥 #(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合肥 230001)摘要 : 产业工会是产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产业劳动关系的协调者,是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正处在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的机遇期,处在推动产业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本文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通过对安徽省产业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的梳理,分析了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提出了推动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 新时代;产业工会;路径依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40(2021)03-0028-07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第 36 卷

     第 3 期

     2021 年 9 月出版Journal of Beij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产业工会是由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职工组成的工会组织。在我国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中,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是我国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会在我国工会发展历程尤其是早期工人运动中作用显著。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上海机器工会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就在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分别于 1920 年 11月和 1921 年 3 月成立,相继成为第一个地方性产业工会和全国性产业工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百年的风雨洗礼,目前我国的产业工会在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协调产业劳动关系、加强产业职工队伍建设、维护产业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产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通过对安徽省产业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的梳理,分析了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提出了推动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安徽省产业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安徽省产业工会最早成立于 1950 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工会工作改革要求,安徽省产业工会的组织体系不断调整。安徽省总工会 1997 年设置 15 个产业工会时,驻会产业工会仅 3 家;2006 年调整为 11 家,驻会产业工会 5 家;2017 年《安徽省省总工会改革方案》要求将产业工会整合为 10 家,其中非驻会产业工会5家。2020年,为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会活力,推进扁平化管理,安徽省总工会协调省直有关部门逐步理顺非驻会产业工会和安徽省直机关工会组织关系,形成目前 8 家驻会产业工会和 2家非驻会产业工会的格局(见表 1),核定的产业工会事业编制数 65 个。

     - 29 - 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从工会名称看,工会委员会 7 家,实行选举制,如教科文卫体、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等;工会工作委员会 3 家,实行任命制,如地质工会等。从管理体制看,8 家驻会产业工会接受安徽省总工会领导并接受全国产业工会业务指导,2 家非驻会产业工会接受省总工会、全国产业工会业务指导并接受驻在单位党组领导。从经费管理看,非驻会产业工会有独立工会账户,人员工资及福利由自己发放,工会经费列支,经费来源分“自收工会经费”和“省总全额保障”两种情况。其中,交通、建筑工会自收工会经费,自行保障。在驻会产业工会中,省教科文卫体、机械冶金工会 2 家工会独立管理经费,其余 6家产业工会实行安徽省总工会回拨补助。(见表 1)二、安徽省产业工会作用发挥的路径选择安徽省各产业工会借助省总工会的优势和资源,紧紧围绕产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产业职工利益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独具产业特色的工会工作。近年来,各产业工会围绕“42101”重点任务,结合产业特性和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特色课题调研,组织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选树表彰具有产业特征的“行业工匠”,扎实开展产业工会工作,持续深化“五个聚焦”,不断完善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一)聚焦产业职工思想引领,发挥产业工会“导航仪”作用随着各行业劳动用工呈现多样性,劳动关系纠纷矛盾增多,风险防控压力和维权维稳责任增大。产业工会在涉及行业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上,加大源头参与,加强政策研究,加速推动落实,切实维护好行业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安徽省地质工会针对 2021 年新的财政拨款方式给二类地勘事业单位带来的冲击,对部分单位的职工思想动态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有效应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下降中积极发挥作用。对于二类地勘事业单位来说,财政经费保障降幅超过 60%,缺口总额远远超过单位对外创收收益,职工思想有所波动。安徽省地质工会于 2021 年 3―6 月就改革影响职工利益、职工的思想动态等对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一线职工所思所想,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会积极推广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航)工会的典型做法。江航是国家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中第一家由国有独资实现混改的企业,针对江航“混改”后企业的改革发展特点,江航工会多次组织混改政策专题培训,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激发活力,及时调整企业民主管理方式由职代会向“职代会 + 职工董事 + 职工监事”模式转变,将《“混合所有制改革”60 问》印成小册子,并在内网增辟“企业发展大家谈”专栏。创新设计出《职工思想动态报表》,按周收集职工的不同意见,经分类整理再转交职能部门及时解答。《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前,集中开展专题宣讲和专项征集意见活动,核心员工由各单位职工民主推荐,江航工会和分会参与监督,确定名单后予以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江航工会的创新单位名称 编制数(人)

     产生方式是否独立收缴经费是否驻会省教科文卫体工会 11 会员会 是 驻会省机械冶金工会 11 会员会 是 驻会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6 会员会 否 驻会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 5 会员会 否 驻会省能源化学工会 6 会员会 否 驻会省国防工业工会 5 会员会 否 驻会省地质工会工作委员会 5 任命制 否 驻会省电子工业工会 3 任命制 否 驻会省建设建材工会工作委员会 6 任命制 是 非驻会省交通工会委员会 7 会员会 是 非驻会表 1:安徽省 10 家产业工会组织建设现状(2020 年)

     第三期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30 -举措为推进企业“混改”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民意保障,为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出了全流程的有益探索。(二)聚焦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发挥产业工会“大学校”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建设技工大省的迫切需要。安徽省机械冶金工会调研 3 万余名产业工人后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典型经验。一是加强培训。江汽集团以“岗位技能培训班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式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江汽集团旗下的江淮铸造公司选定清华大学举办“铸造技术与管理”研修班培训,通过 3 个月的系统铸造知识脱产培训,使技术骨干的铸造水平再上新台阶。叉车集团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234”培养机制,围绕“高层次技能人才工作站”一个平台,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训练道场”两个场所,做好推进、评价、激励三个保障,实现加大经验资源共享、加强高技能队伍建设、增强瓶颈攻关成效、提升整体技能水平四个目标。江汽旗下安凯客车培训“一专多能”职工,并按星级评定结果给予参训职工一次性奖励。二是以赛代训。江汽集团结合下属各单位技能人才缺口、人才储备等情况,面向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等方向设置竞赛项目。叉车集团通过在单年份举办青工技能竞赛和在双年份开展职工岗位技术操作运动会,选派员工参加“振兴杯”大赛、数控大赛、中国技能大赛等外部竞赛,以赛促学,培养选拔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通过广泛开展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使一些具有特色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成为该会乃至全省的品牌竞赛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为广大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创新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现有委员单位19个,涵盖了全省商贸服务、白酒、家电、纺织、烟草等行业,促进劳模工匠与科技专家对接交流,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联盟影响力不断提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得到了广泛弘扬。(三)聚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产业工会“稳定器”作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业工会在构建行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具有专业优势,通过行业集体协商和制定行业劳动标准,在监督行业内职代会召开、厂务公开是否规范合理等方面,发挥行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器”作用。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省餐饮行业协会和合肥市总工会,以徽菜和特色餐饮、美食街等为重点,以安徽省内知名龙头餐饮企业为抓手,推进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促进餐饮行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重点抓好安徽省 4 个纺织产业名城(镇)和 6 个国家级纺织企业转移示范园区等产业集群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推动企业民主建设进程,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工会在企业用工、薪酬制度制定和改革上的参与力度,运用好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平台,充分吸收和反映职工意愿,督促指导行业内企业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发挥行业内监督作用,规范行业内基层工会职代会的召开。例如,安徽师范大学工会在推动民主管理、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较为典型。一是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教代会工作。以教代会为平台,落实教代会职权。以教代会执委会为抓手,推进校务公开。以教代会提案办理为重点,办实事解难事促和谐。尤其是针对提案工作委员

     - 31 -会审查、交办、督办、落实等工作环节,分阶段开好“提案交办会”“提案督办会”“提案面对面答复会”“优秀提案评选会”,并将代表提交的合理提案列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二是全面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在学校教代会层面,从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扩大民主监督的高度出发,在教代会执委候选人推荐中,试行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教代会执委会委员三类人员不交叉制度;在二级教代会层面,试行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二级教代会三个会议不重合制度。同时,设立校教代会工会课题,以工会的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通过以上举措,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的有效实现,切实做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四)聚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产业工会“广覆盖”作用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落实产业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动员产业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增强产业工会组织活力、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优势的客观需要。安徽省建设建材工会结合全省住建行业企业发展实际,注重从国有企业职工入会着手,鼓励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动员安徽建工集团等多家省属国有企业率先成立工会组织。主动联系中建一局、二局等央企驻皖单位和安徽同济建设集团、中安华力建设集团等大型民企,宣传建会入会政策,着力把更多的建筑建设类企业纳入工会组织。同时,调动各行业协会力量,充分发挥协会对市场信号敏感、对市场反应敏锐、对行业政策熟悉、对行业趋势了解的独特优势,以协会会员需求为导向,以实际行动和有效措施支持会员企业开展职工入会工作。针对新就业形态群体,把房产中介员、物业保安员等入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在全系统下发通知,并联合安徽省房地产管理处、房地产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部门深入合肥、滁州、芜湖、蚌埠、池州等市开展实地调研,摸清行业人员工作生活特点,广泛宣传入会的优惠政策。通过广泛调研动员,先后在行业协会、央企驻皖单位、大型民企成立了工会组织。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望江县纺织行业工会联合会,推动在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将工会组建重点向农民工集中的沐浴、清洁清洗、家庭服务等行业拓展,探索完善商场工会、楼宇工会、市场工会、一条街工会、农家乐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五)聚焦精准服务产业职工,发挥产业工会“大家庭”作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把工会的基层职责扩展为“维护职工权益,竭诚服务职工”。随着职工队伍的变化,服务职工日益专业,这就需要知晓产业、精通产业职工诉求的产业工会干部来提供具有产业特色的精准服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群团工作体系,产业工会必须做实工会服务职工好品牌,开创服务职工新品牌,创新创建服务职工新品牌,做实产业工会服务全产业职工的普惠工程。在工作中,安徽省各产业工会大力推动职工服务向体系化、多方位、普惠制发展...

    篇八: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工会组织建设 拓宽建会工作领域 努力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 [ 信息来源: 组建办]

      [ 时间: 2010-08-31]

      [ 作者: 中工网] 【大 中 小】

      北京市总工会

     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在工会全局工作中至关重要,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工会组建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做深做细做实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贯彻落实全总指导精神,紧扣全市工会工作重点,按照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大胆创新,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思路

     2008年北京市委召开工会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总工会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

     《意见》,出台了 6 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1+6”文件),其中,《关于加强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未来五年工会工作基本框架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保证措施。

     《方案》提出,到 2012 年,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应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基层工会;对因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职工数量少无法建立独立基层工会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应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等形式基本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全市职工入会率力争达到 90%以上。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和全总每年下达的建会指标任务,市总工会结合全市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重点,研究确定每年的建会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使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上下合力,稳步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截至 2010 年 6 月底,全市共计建立工会组织 21719 家,涵盖法人单位 48169 个,发展会员 3679513 名。

     二、大胆开拓创新,改革方式方法

     1、党建带动促建会。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社工委和市总工会多

     次沟通协商,探索推进社会领域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大格局。近年来,我们推行“ 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工会服务站” 三站合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党政工立体化进驻商务楼宇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把是否建立工会组织作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各种政治安排和评优评先的考察依据之一,推动市、区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常委所在单位建立党工组织;推动将工会组建职能纳入街道乡镇社会工委、社区党工委、社区服务站和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的重要职能,积极推进“ 两新” 组织建会。

     2、突出服务促建会。北京市总工会在“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方针指导下,研究首都经济社会形势和职工队伍发展变化需要,在市、区县、街道乡镇建设三级服务体系,将服务型工会建设落在实处。到 2009 年底,全市市、区、街乡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共建立市、区县、街乡(园区)工会服务中心(站)553 个。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 12351职工热线和网络信息平台,向会员免费发放京卡·职工服务卡,并对服务卡实施实名制管理,开展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困难救助、互助保障、素质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

     3、税务代收促建会。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地方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和筹备金试点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函[2010]34号)》指示,从 2010 年 7月 1 日起,在北京市西城区部分街道(原宣武区)、丰台区、昌平区行政辖区内开展市地方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和筹备金试点工作。北京市总工会将此项工作作为促进建会工作的一个有力手段,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税务代收试点工作推进建会的通知》,专门研究制定了税务代收工会经费(筹备金)和建会工作方案。各试点区给予高度重视,相应地成立了区、街道乡镇两级税务代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总要求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此项工作。

     4、整合资源促建会。在工作中,市总工会和各区县(开发区)总工会注意加强与工商、税务、人保、统计、教育、建委、商务、安监、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服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密切与人大、政协的协作配合,积极争取各方对建会工作的支持,在对用人单位审批、年检、税收、统计和执法检查、法律法规监察过程中,督促企业履行支持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义务。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我们在市、区县(开发区)、街道乡镇三级形成了一种合力促建会的良好工作格局。

     5、加强宣传促建会。在工作中,我们注重通过宣传中国工会的性质和作用,宣传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的工作理念,宣传各类企事业工会工作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市总专门印发《北京市总工会建会工作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下发区县工会;充分利用《劳动午报》等媒体宣传企业工会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接受《大公报》、《环球时报》、《新京报》等知名媒体的采访,宣传工会,促进建会工作;联合北广传媒制作工会宣传录像,投放于公交汽车等客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进一步打响北京市总工会的品牌。

     三、明确建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在建会工作中,我们明确要求各级工会主席要作为工会组建“ 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要落实到位,努力形成全会上下共同推进建会的良好态势。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领导负责、目标分解、定期督查、情况通报、考核评比等有效方法,明确每一年度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加大工会组建力度。

     2、抓住工作重点,注意突破难点近年来,我们在全覆盖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除了强调全面推进建会工作,还注意

     突出不同时期的建会重点,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

     (1)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为抓手,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按照全总“ 双措并举、二次覆盖” 指导精神,北京市总工会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组建工作。在 2009 底前,基本实现各街乡及街乡以下全部建立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联合工会的形式,将暂不具备独立成立工会委员会条件的用人单位会员纳入联合工会管理,广泛吸纳区域内各类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加入联合工会,使职工入会率大大提高。

     (2)抓住行业特点,积极推进特殊行业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劳务派遣企业一直是建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市总专门出台《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劳务派遣公司建会和吸纳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都对吸纳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负有责任和义务,并且用人单位要按劳务工工资总额 2%的比例确保工会经费,并在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作协议中写明。2009年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各类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并结合落实中央对农民工培训的工作计划,重点推进家政服务公司和医院护工等劳务派遣企业的建会工作,指导北京惠佳丰公司率先

     成立了全国首个护工工会。截至 09 年底,全市 20 余家员工制管理的家政服务公司和护工公司先后成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约 4 万人。

     (3)借势发力,继续推进世界 500强等外资企业建会。针对在京韩资企业在建会问题上互相观望、拖延建会的问题,市总工会抓住职工数量多、影响力大的韩资龙头企业,专门派出工作组,深入企业,帮助他们认识中国工会的特点和企业建会的意义与重要性。韩方负责人由衷地表示,对组建工会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企业将在规定时间内将工会组建好。龙头企业建会工作的成功,带动了周边许多观望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4)抓住劳动关系突出问题,推动工会组建。今年 5月底,平谷某未建会韩资企业出现了职工自发罢工的事件,市区等工会组织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联合该韩资企业的上游企业工会,深入韩资企业做维稳工作,并敦促该企业尽快建立工会组织,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正常经营。此外,市总产业工会还加强了对知名外资企业的建会工作指导,通过与外企相关负责同志恳谈,与全总及时沟通汇报,与兄弟省市学习经验等方式,继续推进外企尤其是规模较大、影响较强的知名外企的建会工作。

      四、完善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产业工会建设,处理好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体制优势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产业工会的建立,就是要把同一产业、同一行业的职工组织在一起,加大政策参与力度、推动带有群体特征问题和行业性共性问题的解决。根据首都职工队伍发展形势,我们已经有了教育、建筑、交通运输、工业(国防)、服务工会、金融工会,市直机关公务员工会和政法文卫工会也正在筹划当中。正是通过建立产业工会,实现了工会工作体制的创新,拓展了工作领域,实现了工会工作领域、对象向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的延伸,构建了地方和产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

     2、加强街道乡镇总工会建设,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 2010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会组织体系,将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市总工会经多方研究,数次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加强街道乡镇总工会建设的意见(试行)》,明确街道乡镇总工会是地方一级工会领导机构,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要求全市各街道乡镇加强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在年内实现全部街道乡镇均成立总工会。截

     至 8 月底,西城区部分街道(原宣武区)、丰台区、昌平区所属共计 47 个街道乡镇已经完成了总工会的建设工作,其他各区县共计 340 个街道乡镇也将在今年 11 月底前成立街道乡镇总工会。

     3、加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工会力量几年来,北京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会工作者社会化职业化道路,经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立足自身、整合资源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支以发展壮大工会出资招聘的助理员特别是大学生助理员为主,以政府出资招聘的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为辅,以各基层工会协调相关部门配备的其他各类人员为补充的社会化专职工会工作者队伍。2009年,市总每人每月对大学生助理员补贴 1000 元,普通助理员补贴 500元,全年总共补贴各类人员超过 1000 万元。今年,市总工会进一步研究制定关于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由上级工会选派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经民主程序选举成为企业专职工会主席的做法,进一步推进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建设。

     4、加强对建会工作的考核奖励,调动基层工会组织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基层建会工作积极性,市总工会连续多年来

     对建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今年,市总出台了《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表彰奖励的意见》,以净增组织数、涵盖单位数和会员数为主要考核指标,以建会、服务体系建设、信息采集等工作为主要内容,对基层工会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同级党委。同时,对基层工会的工作情况实施奖励,每年奖励总额不少于100 万。

     当前,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发挥成为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推进工会组建工作、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是完成好这一课题的关键之一。市总工会将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市政府、全总的领导下,按照“ 1+6” 文件的部署继续全面推进建会工作,通过“ 需求驱动”、“ 活动吸引”、“ 服务凝聚”、“ 作用巩固” 的方式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为建设首都和谐首善之区、世界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白城市非公企业“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以来,白城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率先在全省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了“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 工作,把党建工建的着力点迅速向非公企业延伸,召开了全市非公企业“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在非公企业中“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的意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曹宇光同志就如何搞好非公企业的党建工建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最近,由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文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鞠万义带队就此项工作进行了联合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党建工建互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阶段性成果比较明显。基本情况如下:

     一、“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进展情况

      据统计,白城市现有非公企业 490 户,从业人员 29795人,其中党员 4220 人;有 3 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的155 户;应建工会的非公企业 432 户,从业人员 26528 人。经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建党组织 95 个,发展新党员 93 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1l 83 名;组建工会组织 194 个,发展新会员 12838 人;全市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 140户,组建率达90. 3%,党建工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的主要作法

     在非公企业开展“ 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强党建” 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白城市开展该项工作属全省首家,尽管正在探索,但就前段工作看,认识比较统一,动作比较协调,实际运作各地都采取了切实可行...

    篇九: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探讨

     从阶级组成结构角度展开分析,工人阶级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治阶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需要依赖的主要力量,近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持续建设和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广泛性工业建设进程的迅速推进,在诱导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数量规模持续扩增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我国在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具体推进中,应当在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基本作用前提下,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路径,展开适当程度的调整优化。

      一、产业工人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现状

      (一)产业工人的基本内涵

      根据既往经验,所谓产业工人,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企业、矿山勘探与开采生产企业,或者是建筑工程企业中从事集体劳动生产活动,并且以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人。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产业工人从事日常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行业领域,已经广泛性地涉及和覆盖了现代社会三大产业形态之中包含的所有行业。

      (二)产业工人的基本现状

      第一,现阶段我国产业工人参与从事的行业范围较为广泛,产业工人在社会三大产业形态之中的具体分布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分布的产业工人数量较多,同时也有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领域分布的产业工人数量正在呈现出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同时在第二产业领域分布的产业工人数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第二,现代企业组织市场竞争活动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企业只有拥有优质良好的核心性人才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格局中长期稳定占据优势地位。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总体数量严重不足,且在不同企业组织内部的实际配备数量也显著缺乏均衡性。

      第三,我国现有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发生基于构成主体层面的改变,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产业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对我国企业的市场

     核心竞争力具备深刻制约作用,但我国产业工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长期存在局限性。

      二、企业工会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彰显主体地位,改善提升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基本职业精神

      调查显示,工人阶级现阶段已经获取了来源于我国社会各界民众的充分关注和重视,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开展的建设工作,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主要工作目标,在于充分维持和保障产业工人群体的基本政治地位和各项民主权利。

      第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和力量,积极发展和丰富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强化针对各领域高水平技术专家的培养。

      第二,以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实践主体,引导企业积极强化针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定期举办生产技能竞赛活动,督导企业内部所有产业工人能够围绕具体的生产技能项目展开互动交流,继而在充分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条件下,通过积极参与适当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逐渐发展提升自身对各类生产应用技

     能项目的学习掌握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

      第三,企业工会组织要注重针对产业工人群体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和培训工作,引导和促进产业工人能够树立“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产业工人在参与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遵守和执行基本的职业纪律规范,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理想。

      (二)建立执行产业工人职业保障制度体系

      第一,要积极提升针对产业工人群体的劳动权益维护工作实施力度。要以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实践主体,针对企业执行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情况展开监督检查,制定执行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能够充分保护产业工人各项合法利益的制度规范,致力于在工资待遇和劳动保障等方面,实现对企业产业工人基本利益的有效保护和支持。

      第二,要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群体的劳动安全基本权益。企业工会组织应当遵照地方安监局,以及各级工会组织的指导支持,周期性组织开展针对产业工人群体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教育培训,逐渐发展提升产业工人群体的安全意识与能力。

      第三,要以组织召开企业内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针对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展开审议和讨论,形

     成能够充分支持和保护产业工人基本利益的决策和制度安排;要引导和支持出身于产业工人队伍的代表参与企业经营治理工作,支持企业治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三、结束语

     综合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知道,企业工会组织在强化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过程中,应当树立和秉持长期参与建设工作的决心,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促进企业工会组织自身实现发展完善。企业工会作为企业内部产业工人在自愿参与条件下建构形成的基层组织形式,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始终致力于代表和维护产业工人群体的基本利益,还要对产业工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加以保护。企业工会作为重要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和激发产业工人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支持产业工人为企业的经营运作发展过程贡献力量。企业工会组织要借由维持和保护产业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提升企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质量,助力企业实现健康有序的经营发展。

    篇十: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第 3 6 卷 第 3 期 2021年 9 月出版It 发展阶段户止工会矣现高质量发展与作用发捍的路 径捩析 — 以去徽省户 止 工 会 为 例 *邵 月 娥 #(安徽省总工 会 干 部 学 校 ,合 肥 230001):

     摘 要 :产业工会是产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产业劳动关系的协调者,是产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正处在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更大作 用的机遇期,处在推动产业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本文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通过对 安徽省产业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的梳理,分析了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提出了推动新 时期我国产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新时代;产业工会;路径依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D 412.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240 ( 2021 ) 03-0028-07产业工会是由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 行业职工组成的工会组织。在我国产业和地方 相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中,产业工会和地方工 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是我国工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产业工会在我国工会发展历程尤其 是早期工人运动中作用显著。早在中国共产党 成立之前,上海机器工会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 总会就在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分别于1920年 11 月 和 1921年 3 月成立,相继成为第一个地方性 产业工会和全国性产业工会。历经革命、建设、 改革百年的风雨洗礼,目前我国的产业工会在 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协调产业劳动关系、加强 产业职工队伍建设、维护产业职工合法权益、 促进产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 文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通过对安徽省产业 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的梳理,分析了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提出了推动新时期我 国产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安徽省产业工会的历史沿革与组织概况安徽省产业工会最早成立于1950年。为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工会工作改革要求,安 徽省产业工会的组织体系不断调整。安徽省总 工 会 1997年 设 置 15个产业工会时,驻会产业 工 会 仅 3 家 ;2006年 调 整 为 11家 ,驻会产业工 会 5 家 ;2017年 《安徽省省总工会改革方案》 要求将产业工会整合为10家 ,其中非驻会产业 工会5 家。2020年 ,为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会活力, 推进扁平化管理,安徽省总工会协调省直有关 部门逐步理顺非驻会产业工会和安徽省直机关 工会组织关系,形成目前8 家驻会产业工会和2 家非驻会产业工会的格局(见 表 1 ) , 核定的产 业工会事业编制数65个。* 收稿日期:2021—08—20#作者简介:邵 月 娥 (1 9 8 6 _ ) , 女,安徽宿州人,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研宄方向为工会理论、工会劳动经济、 职工心理研宂等。—28

     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 — 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从工会名称看,工 会 委 员 会 7 家 ,实行选 举 制 ,如教科文卫体、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等; 工会工作委员会3 家 ,实行任命制,如地质工 会等。从管理体制看,8 家驻会产业工会接受安 徽省总工会领导并接受全国产业工会业务指导, 2 家非驻会产业工会接受省总工会、全国产业工 会业务指导并接受驻在单位党组领导。从经费 管理看,非驻会产业工会有独立工会账户,人 员工资及福利由自己发放,工会经费列支,经 费 来 源 分 “自收工会经费”和 “省总全额保障” 两种情况。其中,交 通 、建筑工会自收工会经费, 自行保障。在驻会产业工会中,省教科文卫体、 机 械 冶 金 工 会 2 家工会独立管理经费,其 余 6 家产业工会实行安徽省总工会回拨补助。

     (见 表 1 )表 1 : 安 徽 省 1 0 家产业工会组织建设现状(2020年)单位名称 编制数(人 )

     产生方式是否独立 收缴经费是否驻会省教科文卫体工会 11 会员会 是 驻会省机械冶金工会 11 会员会 是 驻会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6 会员会 否 驻会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 5 会员会 否 驻会省能源化学工会6会员会 否 驻会省国防工业工会 5 会员会 否 驻会省地质工会工作委员会 5 任命制 否 驻会省电子工业工会 3 任命制 否 驻会省建设建材工会工作委员会 6 任命制 是 非驻会省交通工会委员会 7 会员会 是 非驻会二、安徽省产业工会作用发挥的路径选择安徽省各产业工会借助省总工会的优势和 资源,紧紧围绕产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产 业职工利益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独具产业特色 的工会工作。近年来,各产业工会围绕“42101” 重点任务,结合产业特性和行业特点,积极开 展特色课题调研,组织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 选 树 表 彰 具 有 产 业 特 征 的 “行业工匠” ,扎实 开展产业工会工作,持 续 深 化 “五个聚焦” ,不断完善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的路径。(一)聚焦产业职工思想引领,发挥产业 工 会 “导航仪”作用随着各行业劳动用工呈现多样性,劳动关系 纠纷矛盾增多,风险防控压力和维权维稳责任 增大。产业工会在涉及行业职工合法权益问题 上 ,加大源头参与,加强政策研究,加速推动 落实,切实维护好行业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安徽省地质工会针对2021年新的财政拨款 方式给二类地勘事业单位带来的冲击,对部分 单位的职工思想动态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有效 应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下降中积极发 挥作用。对于二类地勘事业单位来说,财政经 费保障降幅超过6 0 % , 缺口总额远远超过单位 对外创收收益,职工思想有所波动。安徽省地 质工会于2021年 3 — 6 月就改革影响职工利益、 职工的思想动态等对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 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一 线职工所思所想,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掌握 第一手资料,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地勘 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会积极推广合肥江 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航)工 会的典型做法。江航是国家首批混合所有制改 革试点中第一家由国有独资实现混改的企业, 针 对 江 航 “混改”后企业的改革发展特点,江 航工会多次组织混改政策专题培训,统一思想、 化解矛盾、激发活力,及时调整企业民主管理 方 式 由 职 代 会 向 “职 代 会 + 职 工 董 事 + 职工监 事”模式转变,将 《 “混合所有制改革” 6 0 问 》 印成小册子,并在内网增辟“企业发展大家谈” 专栏。创 新 设 计 出 《职工思想动态报表》,按 周收集职工的不同意见,经分类整理再转交职 能部门及时解答。

     《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 提交职代会讨论前,集中开展专题宣讲和专项 征集意见活动,核心员工由各单位职工民主推 荐 ,江航工会和分会参与监督,确定名单后予 以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江航工会的创新- 29 -

     第三期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举 措 为 推 进 企 业 “混改”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 大的民意保障,为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 出了全流程的有益探索。(二)聚焦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发挥产业 工 会 “大学校”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 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 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决 策部署、建设技工大省的迫切需要。安徽省机械冶金工会调研3 万余名产业工人 后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典型经验。一是加强培训。江 汽 集 团 以 “岗位 技 能 培 训 班 + 企业新型学徒制+ 技能大师工作 室”方式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江汽集团旗下 的江淮铸造公司选定清华大学举办“铸造技术 与管理”研修班培训,通 过 3 个月的系统铸造 知识脱产培训,使技术骨干的铸造水平再上新 台阶。叉车集团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234” 培养机制,围 绕 “高层次技能人才工作站”一 个平台,依 托 “技能大师工作室” “技能训练 道场”两个场所,做好推进、评 价 、激励三个 保 障 ,实现加大经验资源共享、加强高技能队 伍 建 设 、增强瓶颈攻关成效、提升整体技能水 平四个目标。江汽旗下安凯客车培训“一专多能” 职工,并按星级评定结果给予参训职工一次性 奖励。二是以赛代训。江汽集团结合下属各单 位技能人才缺口、人才储备等情况,面向未来 智能制造发展等方向设置竞赛项目。叉车集团 通过在单年份举办青工技能竞赛和在双年份开 展职工岗位技术操作运动会,选派员工参加“振 兴杯”大 赛 、数控大赛、中国技能大赛等外部 竞赛,以赛促学,培养选拔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通过广泛开展行 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使一些具有特色的劳动和 技能竞赛成为该会乃至全省的品牌竞赛活动, 影响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为广大产业工人成 长 、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创新成立跨 区 域 、跨行业、跨企业的安徽省财贸轻纺烟 草 行 业 劳 模 (工 匠 )创新工作室联盟,现有委 员单位19个 ,涵盖了全省商贸服务、白酒、家 电 、 纺 织 、烟草等行业,促进劳模工匠与科技专家 对接交流,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 联盟影响力不断提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 工匠精神得到了广泛弘扬。(三)聚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产业 工 会 “稳定器”作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 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 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业 工会在构建行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具有专业优 势 ,通过行业集体协商和制定行业劳动标准, 在监督行业内职代会召开、厂务公开是否规范 合理等方面,发 挥 行 业 劳 动 关 系 的 “稳定器” 作用。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省餐饮行业 协会和合肥市总工会,以徽菜和特色餐饮、美 食街等为重点,以安徽省内知名龙头餐饮企业 为抓手,推进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促进餐 饮行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深人开展创建和谐劳 动关系企业活动,重点抓好安徽省4 个纺织产 业 名 城 (镇 )和 6 个国家级纺织企业转移示范 园区等产业集群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推动企 业民主建设进程,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加 大工会在企业用工、薪酬制度制定和改革上的 参与力度,运用好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平台,充 分吸收和反映职工意愿,督促指导行业内企业 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发挥行业内监督作 用 ,规范行业内基层工会职代会的召开。例如, 安徽师范大学工会在推动民主管理、推进现代 大学制度建设方面较为典型 。

     一 是以完善制度 建设为基础,规范教代会工作。以教代会为平 台,落实教代会职权。以教代会执委会为抓手, 推进校务公开。以教代会提案办理为重点,办 实事解难事促和谐。尤其是针对提案工作委员- 30 -

     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 — 以安徽省产业工会为例会 审 查 、交 办 、督 办 、落实等工作环节,分阶 段 开 好 “提案交办会” “提案督办会” “提案 面对面答复会” “优秀提案评选会”,并将代 表提交的合理提案列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二是全面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基层民主 管理。在学校教代会层面,从推进现代大学制 度 、扩大民主监督的高度出发,在教代会执委 候选人推荐中,试行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教代会执委会委员三类人员不交叉制度;在二 级教代会层面,试行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 二级教代会三个会议不重合制度。同时,设立 校教代会工会课题,以工会的理论创新推动工 作创新。通过以上举措,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的有效实现,切实做到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四 )

     聚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产业 工 会 “广覆盖’’作用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落实 产业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巩固党执政的 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动员产业 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是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增强产业工会组织 活力、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优势的客观需要。安徽省建设建材工会结合全省住建行业企 业发展实际,注重从国有企业职工人会着手, 鼓励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动员安 徽建工集团等多家省属国有企业率先成立工会 组织。主动联系中建一局、二局等央企驻皖单 位和安徽同济建设集团、中安华力建设集团等 大型民企,宣传建会入会政策,着力把更多的 建筑建设类企业纳人工会组织。同时,调动各 行业协会力量,充分发挥协会对市场信号敏感、 对市场反应敏锐、对行业政策熟悉、对行业趋 势了解的独特优势,以协会会员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行动和有效措施支持会员企业开展职工 人会工作。针对新就业形态群体,把房产中介员、 物业保安员等人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在全系统下发通知,并联合安徽省房地产管理处、房 地产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部门深入合肥、滁 州 、芜 湖 、蚌 埠 、池州等市开展实地调研,摸 清行业人员工作生活特点,广泛宣传入会的优 惠政策。通过广泛调研动员,先后在行业协会、 央企驻皖单位、大型民企成立了工会组织。安徽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 下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望江县纺织 行业工会联合会,推动在产业集群、特色园区、 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将 工会组建重点向农民工集中的沐浴、清洁清洗、 家庭服务等行业拓展,探索完善商场工会、楼 宇工会、市场工会、一条街工会、农家乐工会 等多种组织形式。( 五 )

     聚焦精准服务产业职工,发挥产业 工 会 “大家庭”作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把工会的基层职责扩 展 为 “维...

    推荐访问: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研究 工会 产业 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