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3日 19:51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3篇

    发布时间:2022-11-29 15:3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3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双减背景下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3篇,供大家参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3篇

    篇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双减背景下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革命。因此,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变得更高效,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一 一 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六大素养。

     . 6二 内涵1.文化基础①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②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 72.自主发展①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②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 83.社会参与①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②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 9教师的核心素养素养来自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1.学科素养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老师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人。一个真正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在数学中的老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它就是数学的某个人。”实践中最优秀的教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生活在学科知识中的人。这样的教育者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言教者,而成为一个身教者,他的教育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

     . 10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刻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赞科夫认为,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忘 的话,常能久久萦绕于学生的脑海,令他们终生难忘 。2. 独到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老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课堂就会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片风景。3. 广博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 112. 教育素养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方法。

     有学者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智慧。

     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乌申斯基曾说:“ 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 --- 人系统,它充满了变化和问题,教师不论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时,总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的应变。

     . 12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素养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方面,1. 信息素养,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至少表现为以下内容:

     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的从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查找探究新信息,能够较为自如的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的加以评估,可灵活的支配信息,较好的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2. 创新素养教师的创新素养主要表现为:

     对教育教学具有挑战心、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当作创新主体,宽容学生的失败,把教育教学看作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造过程。

     . 13• 3. 跨学科素养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跨学科方面的素养,要对生活的各个层面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有所把握。4. 媒体素养教师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既指教师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也指教师在认识媒体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巧妙运用。• 5. 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知识占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成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引领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学校周边环境建设,通过发挥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服务社区居民,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社会做贡献。• 6. 自我管理素养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情绪管理,健康管理等。

     . 14重建教学关系为了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真正的建立起新型的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范式重建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支点与标志。第二 要致力于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 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让学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培养。

     . 15三 第三 要致力于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学生文本阅读和个人解读的全过程,学生观察操作的全过程,学生问题生成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学生由浅到、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应该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和明线。

     . 16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1. 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主要体现在 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是否能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学习的的意愿是否持续增强。2. 学生的参与状态主动程度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和讨论。参与的深度 :学生的参与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参与的广度 :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有多少,是否全体学生参与了实习,是否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

     . 173. 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能否协调、沟通各自的想法,联合力量,为达到某一个目的而相互作用,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交往是否处于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状态,交往的气氛,是否民主、宽松、和谐,学生在交往中是否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和不同观点,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得到保护等等。4. 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重点的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等。5. 学生的生成状态课堂上师生能否生成预设内容,是否能自主的生成非预设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谢谢聆听谢谢

    篇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以培养 学生 核心 素养

     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广东省特级教师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

     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QQ:649387486 ,Tel:13670115467

      福建 · 厦门

      2017 年5 5 月 13 日

      国际背景: :

     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并提出

      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对未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走向其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

      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学生核心素养

     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并基于此改进课程实施,推进教师培训,指导考试评价,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

      ——《中国教育学刊》

     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课程改革再出发)

     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 (正确理解和认识核心素养)

     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 (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

      四、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实施 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材料一:

     《 两份报告的预言》 》

     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

     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

     重视音、体、美,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

     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

     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科技大国。

     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

     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

      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在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

     三十多年过去了,“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却寥寥无几。

     

     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 把每节自习都当作考试对待,把每次考试都当高考对待,真正做到“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自习课按时到位辅导,按时布置作业,按时收缴作业;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

     ——— 衡水中学“教学常规”经验总结

     9  用超负荷的知识去填塞孩子天赋的探究通道 , 就是堵了聪明孔窍 , 就不开窍了 。

     探究的天性没有发育 , 就像裹脚那样裹脑 , 就无异于思维的残疾。

     。

     —— 王宏甲

      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读,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 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 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 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开学励志演讲

     材料二 PISA 考试 上海夺冠

      2018/6/27

     PISA第二的香港,学生每周作业时间约6个多小时,是上海的一半;PISA第四、五的日本、韩国,每周作业时间仅为上海的1/4~1/3。

     2018/6/27

     16

     出国留学人数增多:

      2008年以来出国留学爆炸式增长:

      年份

      08 年

     09 年 10 年 11 年

     12 年

     13 年

     14 年

     15 年

      人数

      18万

     23万

      28万

      35万

     40万

     41.4万

      46万

      52.3万

      1998年中国留学海外人数仅1.76万。

      (中国教育)什么问题?丟掉了 根本,搞坏了脑子。脑子被搞坏的 表现之一,是不但不会分析问题, 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 问、批驳、质疑。

      什么是科学精神?我以为,就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 和实证精神,是这四种精神之总和。学校里教的,永远是绝对正 确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怀疑是不可以的,批判是 不允许的,分析和实证则是不训练的。

     (易中天,《中国教育,你能够改正么》)

      问题: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相应的教学变化?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

      核心素养是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导,并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最终实现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全面提升。

      “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承接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又超越了三维目标,与时俱进地将学生人文、科学、艺术的个人文化修养、国家建设与国际合作的社会参与、认知自省与终身学习的自我发展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培养目标更为全面、综合。

     发展历程:2001年我国伴随新一轮课改提出的学生素养

      语文素养

      文学素养

      国际素养 现代素养

      信息素养

      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

     思维素养

     实践素养 

     体育素养

      创新素养

     艺术素养 审美素养

     品德素养 ……

     乱 花 渐 入迷 人 眼 核心素养是?

     2014年国家层面提出

     核心素养包括品德与能力两个部分,

     品德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部分

     能力包括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个部分。

     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

     2014年4月25日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 以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

       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为目标  体现学生应该具有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信念和价值要求  以文化修养的不断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支撑条件,最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社会参与及互动过程中。

     2016年2月

     教育部征求九大素养建议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学生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文化基础

     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基本内涵

     (二)自主发展

     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基本内涵

     (三)社会参与

     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劳动实践、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基本内涵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

      ——肖川  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

     ——李希贵

      “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

      不少教学让知识遮蔽了人,让学生缺席了,让分数把学生当奴仆规训起来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是给知识注入灵魂,使知识活起来,成为具有生命态的知识。

     教学过程成为了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了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素养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案例:小学数学“时间单位”教学  小学数学中讲时间,讲时、分、秒。我们通常会觉得时间是最无情、最客观的。但数学中讲的时间,不是时间本身,而是计时的单位和方式,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计量方式。

      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讲1 小时等于60 分钟,1分钟等于60 秒,要求孩子识记这样的换算公式,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只是在时间概念的表层开展的教学。

      如果进一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感觉:1 分钟有多长,60 秒可以做哪些事,如可以写几个字,可以读几行书,我们唱一首歌要用几分钟,上一层楼的台阶要几分钟,从家到学校要几分钟,那么,学生所学的时间概念,就会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尺度,可以用来计量他的生活,帮助他安排生活内容。如此,这个数学知识就成了他生活中的管理性要素,他不仅有了时间的数学知识,也有了时间的生活感甚至生命感,这会影响到他行动的迟缓与紧迫,生活的从容与匆忙。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起到了规范生活甚至生命意义的作用,真正促使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案例:案例:90-25=?

      朱永新的六个“度”:

      1、参与度。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 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 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 2、亲合度。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 3、自由度。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 4、整合度。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 5、练习...

    篇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X 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一、概念内涵 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作者用了 9 页内容详细阐述了素养与素质、教养、修养、涵养之间的关系,这几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涵养与修养可以说是素养的一个体现,素养是积淀下来的东西,素养跟人的关系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素养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气质、一种性格…… 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表现方面: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 x 教授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中讲道:每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

     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

     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为习惯,例如: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与发言,放学排队不喧哗,能和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等等,都是一种品格。能力就是学习之后剩下的东西,“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只关注了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用知识教知识,才培养出了“书呆子”,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学生能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随时能生长出知识。文中讲到了三种不管哪门学科都必须拥有的关键能力:

     1、阅读能力。

     在课堂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能看懂的内容,老师就坚决不要讲了,自己需要讲的就是学生看不懂的内容,养成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2、思考能力。备课的时候,自己多预设问题,问题是思考最好的营养剂,一位教授讲过:“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提问、发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有教授的话在这儿,以后再被学生问倒,就不尴尬了,哈哈哈…… 3、表达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彻,我的课堂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其实,教是最好的学,让学生也来当老师,要想让其他同学明白这个问题,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三、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1、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2、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3、思维品质 :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4、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以下四个方面的意志品质: 1、主动与进取: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2、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3、选择与获取:能发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优势,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语言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文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在英语核心素养中发展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试、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明确学科的育人目标,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既要保障孩子传统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点滴感受 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推荐访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素养 导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