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1日 04:24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3篇

    发布时间:2022-11-29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3篇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1、知道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22、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3篇,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3篇

    篇一: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

    工农红军长征

     1 1 、知道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2 2 、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 3 、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4 4 、感受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战略转移踏征程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934 年之前的中国从 从1931 年起,日本开始侵占东北三省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绝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抗外面势力之前,先把内部问题解决)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 “ 围剿 ” 敌我力量对比表项目次数时间军队人数对比领导人 战略战术反围剿结果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次 第一次 1930.10 10 万 4 4 万第二次 1931.4 20 万 3 3 万第三次 1931.7 30 万 3 3 万第四次 1933.2 30 万 7 7 万第五次毛泽东胜利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游击战、运动战失败,战略转移分散兵力,冒险进攻,保守防御博古李德8 8 万 50 万 1933.9周恩来朱德李德博古

     王 王 明博 博 古(秦邦宪)

     李 李 德李德是奥托· 布劳恩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

     2、长征原因问题: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博古、李德的 “左”倾错误 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直接原因)博古、李德的“ 左” 倾错误路线原因(根本原因)

     •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 “ 左 ” 的错误。问题解析: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2. 长征开始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 年10月 月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934 年 10 月, ,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战略转移踏征程

     3.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1935 年1月 月贵州遵义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集中全力 纠正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 的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 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红色故都---- 瑞金

     瑞金纪念馆

     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1934 年 10 月, ,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4 年10月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 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 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红 军 四 渡 赤 水四渡赤水

     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渡过乌江,夺取遵义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1935 年 10 月, , 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 年10月 月红军三大主力(1.2.4)

     )在 会宁会师1935 年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师(1936.10 ,会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 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于1936 年 10 月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1934.10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的意义材料1 :我们党领导红军...... 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讲话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2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 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得一如往昔。—— 埃德加. 斯诺 《 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3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 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 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 埃德加. 斯诺 《 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 条山脉,其中5 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1 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 平均每天行军71华 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总的统计,三大方面军和25 军长征出发时总兵力是18.6万 万左右 ,达到陕北的总人数是3 万人 ,两者相差15.6万 万 ,考虑到途中补充的人数,总的损失约为18万 万 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感悟篇—— 长征精神

     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弘扬传承长征精神?1、在学习中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2、在生活中要众志成城、团结互助3、在学校里要严守纪律、亲密团结感悟篇—— 长征精神

     1 1. .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 A. . 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 B. . 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利C C. .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 D. . 北上抗日B当堂训练

     2 2.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A A.①②③④ B B.②③①④C C.③②④① D D.③②①④3 3.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A.博古 B B.陈独秀 C C.毛泽东 D D.邓小平DC

     4 4 . 毛泽东于 1936 6年 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5 5.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

     5 5 、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 A 、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 B 、第五次反 “ 围剿 ” 的失利C C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 D 、北上抗日6 、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 、四渡赤水 B 、渡过乌江C 、渡过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BA

     7. 毛泽东于1935 年10 月著诗 《 七律· 长征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会宁会师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8.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 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红军胜利会师甘肃概况: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改道贵州,占领遵义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 · 诺里斯

    篇二: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

    红色历史

     感悟红色精神 ——“不忘 xx,牢记 xx”主题教育党课教案

     同志们:

     按照第二批“不忘 xx,牢记 xx”主题教育要求,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党课,主要是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和同志们一同交流一下心得、感悟和收获。

     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 xxxx 在今年 8 月份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 xx,牢记 xx主题教育之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此次主题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好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 xx,寻找理想信念的根源。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不忘 xx,牢记 xx,那么共产党人的“xx”到底是什么,为什么“xx”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xx”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

     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

     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 (一)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历时 2 年,行程65000 余里(我们通常说的 2 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 14 个省份,开始时的 30 万人,胜利会师后仅剩 5 万余人。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 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 24 条),攀越 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就有 20 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的极限。通过以上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想象,长征是一段

     多么艰苦艰难的岁月。

     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壮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

     xxxx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 ,“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

     (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

     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 1935 年到 1948 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 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

     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誉之为“ 兴国之光”“ 东方魔力”“ 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为“ 神奇的队伍” 。

     (三)雷锋精神

     周恩来把雷锋精神精辟的概括为四句话,叫“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60 年代初期,国内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同时苏联撤走了在所有在中国援助援建的专家,那是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鼓舞着新中国的每一位建设者。

     雷锋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的志愿,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作为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而且都付诸了行动。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许下愿望,而且许下一个崇高的愿望,并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心愿去努力奋斗,这就是雷锋

     的可贵。他没有说大话空话,他的生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的言行就是这样和他的愿望一致地呈现出来的。“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歌词里唱到的。同样,雷锋还有一段至理名言,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正是雷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他走在时代前列,称为一名杰出的士兵和优秀党员。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年代,不依靠群众,不为人民服务就是死路一条,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是死路一条。但是现在日子好了,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的现象就容易滋生了,这直接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xxxx 在 在 2018 年 年 9 月 月 28 日在辽宁抚顺考察时讲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 色革命文化的结合,“。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这与我们党“ 为人民服务“ 、“ 做人民的勤务员” 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还有“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二、感悟历程,体会什么是红色精神 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能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红色精神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那是因为这些红色精神包含了许多的共同点,而这就是我们理解红色精神的真谛和实质,也就是我要讲得第二点内容,什么是红色精神。

     (一)红色精神 是敢于探索、勇闯新路的精 神。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形成了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长征时期,在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后,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李德、博古执意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会师,与敌人硬碰硬。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没有盲目迷信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照搬苏联的路线方针,而是结合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做出的正确选择,勇闯出了符合实情的一条新路。

      (二)红色精神 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长征时期,在四渡赤水中,中央红军以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 3 万中央红军抵过了一群军事家,拥有 40 万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敌军,并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又巧渡金沙江,把敌人40 万追兵全部甩在了金沙江南岸。面对敌人的重兵,我想如果没有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怎能完成如此的壮举呢?延安时期,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多次到抗大讲话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就要有“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抗日战争中,抗大培养了 10 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在民族战争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也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

      (三)红色精神 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和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把祖国的事业看得

     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红军将士们忍受着极寒交迫、天寒地冻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时刻考虑着他人,那个马背上的小红军为了不影响大部队行军,即便在饿的只靠一块骨头充饥的情况下,还在惦记着战友。在战士们都没有了口粮时,周恩来却把自己仅有的半碗青稞面泡上水分到了战士们的手中,还有三位女红军在一户老乡家借宿之后,看到主人没有被子,把三人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了半条留了了女主人。国际友人白求恩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到达晋察冀抗日前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救治我军伤员忘我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牺牲在战斗一线。还有我们的雷锋同志时刻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

     (四)红色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红军将士们饿了只能、挖树根、吃野菜,甚至煮皮带、吃树皮,如果没有精神的力量撑着,怎么能够走出草地?在延安时期,根据地一度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形势下,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顺利渡过了难关。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闻名于世,至今被世人广为诵道。

     (五)红色精神 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主要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为了增强党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从 1942 年初开始到 1945 年,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开展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为主要内容。延安整风,开创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形式,实现了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整风精神”。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再次精辟阐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根本方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做好当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我们的伟大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的照耀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对于现在的我们,需要的正是将这种红色精神一步步继承好、发扬好,让其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和力量。红色精神生生不息、永放光芒,是照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年,我们确定了 XX 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奋力开创 XX 事业的崭新局面,我想要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以红色精 神锤炼信仰信念。

     。信仰信念伟力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警根本方针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确保 XX 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我们要坚决做 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xx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紧跟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

    篇三: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

    军长征观后感 1500

      红军长征观后感 1500

     红军长征观后感 15002016-11-11 浏览:分享人:曹轮依手机版

      红军长征观后感 1500 一: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同时,它又像一块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新闻记者、战史专家和艺术家。毫不夸张地说,仅就国产影视作品而言,几乎长征的每一个局部事件都做了不同的反映。因此,当人们听说中央电视台又斥巨资拍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都发出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又要拍《长征》?"

     对此,《长征》一剧的编剧王朝柱回答说:第一,至今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史诗问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第二,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华民族是无敌的:它走过了万水千山,也战胜了人体自身的权限;它打垮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也解剖了各种各样的美的丑的灵魂……这就是长征精神。一句话,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不仅要全方位地反映长征,更重要的是要高昂长征精神,化做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

     《长征》的文学剧本虽然得,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

     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很高的评价:是一部洋溢着长征精神的革命史诗;但是有些领导和专家又不无担心地认为:若想把长征这一历史壮举拍摄成一部具有艺术震撼力的史诗,必须像当年红军那样真的重走万水千山,战胜人体的自身极限。言外之意:我们有这样一支电视队伍吗? 《长征》剧组全体艺术家骄傲地回答说:"有!只要我们以长征精神拍摄《长征》,不仅能爬雪山、过草地,创造电视人的奇迹,而且还能把大型电视剧《长征》拍摄成一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绝唱!"历经一年多的艺术实践,他们不仅交了一份最完美的答卷,而且还从艺术诠释《长征》中对历史的长征获得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悟。请看:

     唐国强自从拍完电影《长征》之后,长征情结就根植在他的心底最深处。为此,他作为大型电视剧《长征》的导演之一,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研究长征史实,还主动向编剧贡献自己的艺术才智。他在拍摄过程中不仅和其他导演合作驾驭全局,而且还把自己的各种艺术构想传达给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并转化成他们各具特色的精湛表演。他作为 mzd 的扮演者清醒地知道:必须在这部《长征》中,重塑一个既不同于自己创造的开国领袖 mzd,又有别于自己在电影《长征》中的 mzd。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上亿观众的认同。可以想见,他将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真实地再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

     他和《长征》剧组的艺术家们在海拔 300xx-xx 至 480xx-xx--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域高原上一住就是 5xx-xx 个日日夜夜,三次登上海拔近 500xx-xx 的雪山拍戏;他为了征服已经结冰的草地,冒着倾盆大雨挽着战友的臂膀,高唱《国际歌》……观看拍摄的化妆大师王希钟感动地滴下串串热泪,动情地讲了这样一句话:"我想起了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革命真是来之不易啊!"

     或许唐国强和《长征》剧组的艺术家们真的体验到了什么是长征精神,他们一致认为:拍摄长征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净化。戏后他们都在让名、让利,全戏就要杀青的前夕,唐国强当着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同志的面说:"作为导演,我认为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十分用功,进步最大,我希望在未来申报各种评奖的时候,最佳男主角不要提我,提刘劲。"为此,唐国强和金韬、刘劲吵了起来。事后,胡恩同志很是感慨地说道:"我很受感动!时下像这样的剧组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应该宣传这些用长征精神拍《长征》的艺术家。"

     《长征》拍得很大气,很成功,具有史诗品格。它不仅是国产影视作品中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反映红军长征全过程、展现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电视力作,更重要的是它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精神。《长征》再现的长征精神,会激励广大干部和青年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奋力拼搏,去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

     仍将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继承发扬!

     我们要代代高呼:长征精神万岁!

     红军长征观后感 1500 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 1935 年 3 月 21日至 22 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 1935 年 10 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

     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观后感 1500 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朗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时候,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是八十年前的往事。

     80 年并不遥远,红军在长征中巨大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会让我们热血沸腾。长征路上的老红军见惯了沧海桑田的变换,饱尝了风霜雨雪的洗礼。留下

      了可敬可贵的长征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

     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纪录片观后感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 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 年 1 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 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

     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推荐访问: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有感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简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