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0日 02:22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2-11-29 18:05:05 来源:网友投稿

    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7篇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1-预防与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专项调研报告 共青团肃南县委2020年3月 “青少年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犯罪成发展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7篇

    篇一: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1 - 预防与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专项调研报告

     共青团肃南县委 2020 年 3 月

     “青少年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犯罪成发展趋势,如何应对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难题。如何适应法律、矫治、教育、社会、家庭等多种手段值得研究”。为认真贯彻省委领导同志批示精神,肃南团县委根据省、市、县委政法委工作要求,结合近年来肃南县共青团系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情况,就当前肃南县重点青少年情况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作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效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肃南团县委坚持以青少年禁毒、法制宣传教育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在“载体、形式、队伍”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局面。根据县委政法委专项调研工作要求,团县委于近日下发通知对全县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摸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五类重点青少年 70 人,其中社会闲散青少年 3 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12 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 6 人,农村留守儿童 49 人,流浪乞讨未

      - 2 - 成年人 0 人。

     (二)基本工作情况及成效

     1.。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及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破“你讲我听”的思想引领固有路径,通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强国 筑梦青春”网络有奖竞赛等交互参与、自主思考的新途径,用青年易接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将党的各项理论政策讲深讲透,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育人根本,发挥好石窝会议纪念馆、中国裕固族博物馆等青少年教育阵地作用,紧抓“五四”“六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夏令营、庆五四表彰晚会、青年交友联谊会、青少年科技展等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 40 余场次,活动覆盖青少年达 8000 余人,切实用主旋律、正能量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强化榜样培树和示范带动,累计评树各类青年先进集体 55 个,优秀青年 153 名,并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用青年身边事教育青年,着力培育青年见贤思齐的健康价值导向。

     3. 实施网络舆论宣传。坚持将“互联网+”服务思维贯穿到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全过程,持续加强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加大

      - 3 - 原创产品编创力度,增强话题互动性、体验感,不断提升团属新媒体平台的网络关注度和点击量。先后设计开展抖音大赛、网络答题、红色经典诵读等网络主题活动,制作《国旗下的演讲——主题团日活动》、《我和我的祖国—肃南县各族儿女心向党》《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庆“五四”主题团日活动》等快闪、微视频 30 余个,其中《传承》《肃南县青少年国旗下演讲主题团日活动》被团中央、团省委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采用报道,《不忘跟党初心 牢记青春使命》获全省微视频创作大赛优秀奖。

     4. 做优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保障措施,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各类专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达 26 支,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 11471 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组织青少年参与“3.5”学雷锋、旅游宣传、城市创建、扶贫助困、环境整治和重大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300 余场(次),服务群众达 5 万余人(次)。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甘肃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5.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律进校园”为重点,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开展“以案说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举办宣传挂图展,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以学校为立足点,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开展防灾避险、基本行为规范、认知教育及抵制“黄、赌、毒”及远离邪教等方面的教育;

      - 4 - 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手心里的自由”青少年走进看守所警示教育活动,提高牧区青少年遵纪守法和防范危险、抵制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6.。

     加强重点青少年教育管理。扎实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抓好专门学校建设,壮大师资队伍和志愿队伍力量,组建青少年维权工作交流群,摸排 12-35 岁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对“问题青少年”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广泛动员和组织辅导员、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团干部、法制青年志愿者与“问题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教,通过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促进他们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7. 建强建好服务阵地。抓好“七彩小屋”“青年之家”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着力打造青年工作力量的聚集地和服务资源的发散点,形成助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良性生态圈。争取团省委项目奖金 25 万元,新建“七彩小屋”25 个,开展“七彩假期”等各类关爱服务活动 100 余场次。配合 30 余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来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累计为近千名中小学生提供了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和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

     8. 做好 弱势群体 帮扶。

     。争取共青团“圆梦大学”“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天佑德助学基金”等助学金 4.4 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11 名;争取兰州石化公司“扶贫助困·共享阳光”奖学金 30万元,资助大学生 150 名;进一步密切与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爱

      - 5 - 心企业的联系,注册成立团属社会公益组织 2 个,三年来累计发放卫生健康包、衣服、图书和文具等各类爱心物资价值达 120 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体 1000 余人(次)。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 的特点

     1. 拉帮结伙、共同犯罪。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就是团伙作案,因为年龄小依赖性较强,多半都是由年龄稍大的孩子做头领。对于个人犯罪他们还是心存胆怯的,毕竟自己思想和体力都相对有限不足以威慑他人,但是对于团体在一起是便充分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一人领导众人响应。

     2. 不计后果、手段残忍。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心浮气蹂情绪起伏较大,由于思想方面相对不成熟,容易被不良风气影响产生极端心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一般都带有一定疯狂的行为、思想,手段残忍,对于受害人毫无怜悯之心,不在乎犯罪给自己、社会造成的恶劣后果。

     3. 冲动犯罪、目的简单。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正是自尊心和欲望强烈体现的年纪,人生阅历较浅,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尤其是在思想上很不理性,遇事不冷静,面对非难或者诱惑自控力度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冲动,甚至走向极端。

     (二)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 自身因素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

      - 6 - 成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往往缺乏辨别是非和真伪的能力,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容易被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再加上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对法律缺乏敬畏,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便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青少年生理也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对异性也充满了好奇与生理的需求,但同时也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缺乏理性思考,存在争强好斗心理,一旦遇上突发刺激事件,或者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蚀,尤其是网络色情信息的影响,青少年容易迷失自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家长则是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部分家长由于牧业放牧、外出务工等,导致孩子脱管,阶段性独自居住或由爷爷奶奶照管,缺乏家长监督引导教育。家长对法律法规的淡漠,体现在父母自身行为不良,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竭尽所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养成傲娇、蛮横无理的性格,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快乐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有些孩子要么父母离异或单方死亡、残疾,还有的是父母双方关系不融洽等,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使孩子对人生产生怀疑,心理落差加大,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甚至常常逃学或沉溺于网络,抵御不了诱惑,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7 - 3.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主要课程的教育学习,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对于法制教育的发展和推广重视不足。当前的法制教育形式基本都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教给学生,教师主要以课本的讲授为主向学生科普法律知识,不仅达不到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还让学生产生了消极心理。除了课堂上的教授,在校学生们鲜有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片面。

     4. 社会因素 。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很多法律法规中都有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相关规定,但都比较抽象,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对执法者职责的界定不清晰,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同时,社会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也不到位,宣传教育仅限于在校期间,且法治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分布在县城,基层青少年无法享受,法治教育多数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对日益丰富的文化市场监管不到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一些腐朽文化和不健康生活模式乘虚而入,尤其是淫秽书刊、色情信息、暴力、恐怖电影等成为诱发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同时网络成为青少年社交、娱乐的主阵地,但网络丰富繁杂的信息缺乏筛查,易被青少年浏览。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对举措

      - 8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群体历来是各个阶段、各个思潮激烈争夺的对象,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刻不容缓。

     1. 加强思想教育,强化道德建设,树立崇高信念。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世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层次问题作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其贯通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追求,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献爱心”“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实地了解国情、感受社会,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用崇高的理想引领,用高尚的情操塑造,用创新的意识鼓舞,比重视分数成绩还要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养品格健全的新一代接班人。

     2. 加强心理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引导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针对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现实环境,克服成长中的种种障碍。要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采取点面结合的原则,通过上街宣传、入户宣传、进校宣传、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青少年反邪教教育活动,从而获取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注重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如开展主题教育、大型宣传咨询、知识竞赛、文艺宣传、

      - 9 - 演讲、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走访戒毒所、自护训练等,掀起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使广大青少年自觉远离法治“红线”。同时要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并敢于用法律武器与邪教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加强科学教育,认清犯罪本质,筑牢思想防线。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大力开展法治教育,既要加强课堂中法律知识教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引导重点青少年树立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保护重点青少年群体合法权益,预防重点青少年违法犯罪,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的社会氛围。多渠道、多途径地进行法律宣传教育,除了有针对性地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举办法制图片展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外,还要使普法教育渗入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当中。以案为例,发挥告诫震慑作用,通过聘请司法专家进行讲座,或者安排违法青少年现身说法,以案说纪,以案明纪,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育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充分发挥司法的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增加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知识,避免无知的犯法情况发生。

     4.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青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动员三方力量有效联合,构建“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家庭是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监护人,要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在做好对孩子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其误入歧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

      - 10 - 要充分发挥法制爱心宣讲团、法制志愿小分队作用,积极开展法制专题报告会、“小手拉大手”活动,辐射带动家庭、社区创建平安、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防止不良因素的诱惑,要做好网页有害信息的监控及滤除工作,倡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理念。

     青少年是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可以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家庭、学校、社会要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共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做出贡献。

    篇二: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市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未成年人国家保护大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责任、地位。在实践中,XX 省 XX 市人民检察院创新推行以充分履职为立足点、以加强法治宣传为着眼点、以凝聚保护合力为发力点的“三点”工作法,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从运行情况来看,仍面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不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阻力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应在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严峻复杂,涉未成年人犯罪频频发生,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何积极贯彻“教育、

     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进一步更新司法理念,准确把握未成年人司法规律,持续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更加深入开展,是新时代基层检察机关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时代背景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擘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时,就进一步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等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专门作出明确部署。未成年人保护是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协力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复杂形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又有所上升,犯罪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低龄化、暴力化趋势明显。保护好未成年人,使其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于 2020 年 4 月 21 日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

     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提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未成年人国家保护大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责任、地位。2020年 10 月 1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第 105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 2021 年 6 月 1 日正式实施。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要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加美好、更高水平的期待出发,在司法理念、专业能力、机制创新、监督力度等方面加速实现转变,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促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贡献检察力量。

     二、以“三点”工作法为载体做优做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近年来,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XX市院”)认真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创新推行以“三点”工作法为载体做优做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举措,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充分履职为立足点,延伸未成年人保护触角

     一是会签文件,规范刑事案件办理。XX 市院主动与 XX市公安局会签《关于依法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从贯彻落实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制度、关爱救助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六个方面规范刑事案件办理,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司法保护。

     二是用好检察建议,推进综合治理。XX 市院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易发多发、校园安全建设不足等实际情况,向教体局或相关学校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机制健全、完善,促进校园安全建设。如,2020 年,XX 市院对 2019 年以来发生在辖区内的性侵在校未成年学生刑事案件开展调研,对该类案件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高度重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健全完善预防性侵害制度机制等方面向教体局发出检察建议,切实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发挥好。

     三是做好品格评定,筑牢修复基础。一方面,XX 市院探索实施“1+1+1+N”帮教模式,创新构建以学校管理为依托、以家长教育为辅助、以检察官跟踪为保障、以社会帮教力量(如心理咨询机构、爱心救助组织等)为后盾的“学校+家长+检察官+社会帮教力量”四方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罪错未成

     年人在校内外的学习、生活状态。另一方面,XX 市院制作《罪错未成年人临界教育分级评估表》,通过量化計分确定罪错未成年人帮教考察方案,采用定期约谈、入户走访、开展针对性法治授课等方式帮助罪错未成年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其法治观念,避免重蹈覆辙。

     四是强化科技应用,提升办案质效。XX 市院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如研发“胶检智慧出庭辅助平台”(以下简称“辅助平台”),首次将 Logitech Flow 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分别应用于出庭示证文案制作和出庭公诉实践中。辅助平台的多屏技术可提升示证效果,语音播报功能可提高工作效率,其还可提出常见问题应对措施,助力办案人员便捷制作出庭预案等。

     (二)以加强法治宣传为着眼点,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环境

     一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校园普法。XX 市院与教体局联合制定《关于检察长、副检察长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的实施方案》,在充分发挥检察长、副检察长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发动检察干警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宣讲团”,将法治“大餐”送到更多的学校,惠及更多的未成年学生;制作流动展板,将所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与网络热点案例相结合,通过漫画、图片、文字等相组合的方式,将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

     典型案例与相关法律规定生动形象地予以呈现,加深未成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是推进媒体融合,开展线上普法。XX 市院突破传统说教式授课模式,专门组织拍摄“护航明天”系列青少年法治教育微电影,充分利用微电影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形式特点,将法律知识寓于其中,使青少年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法治思维。XX 市院以非法校园贷为素材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美丽“贷”价》,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该微电影还在 XX 省委政法委组织的“平安XX”“法治XX”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此外,XX 市院将所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编写、演绎,以音频的方式在“喜马拉雅”平台专设的“以检之名”普法专栏播放,打破了传统授课形式易受地域范围限制的瓶颈,将听众扩大至各个群体。目前该专栏内有案例音频 20 余个,点击量累计超过 200 万次。

     三是统筹教育资源,开展联合普法。XX 市院与教体局联合,在 XX 市职教中心等六所学校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学校”,与学校老师一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计划,采取多种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随后将经验成果推广,将法治教育覆盖至全市中小学;积极参加共青团组织的“为了明天”

     青少年法治系列活动,编排《拒绝校园欺凌》普法剧,并组织普法志愿者进行演出;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让学生走进法庭,观摩庭审过程;聘请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为“小小法治宣传员”,协助所在学校不定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接受法治教育,传播法治思想;组织“携手关爱 共护明天”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关工委、教体局、妇联、团市委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部分学校代表和学生代表到 XX 市院参观、座谈,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

     (三)以凝聚保护合力为发力点,着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一是凝聚关爱合力,延伸保护触角。XX 市院与 XX 市妇联共同制定《关于联合开展“关爱妇女儿童 共筑幸福家庭”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构建线索移交机制、联合组织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多渠道社会救助等,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形成关爱妇女儿童权益的强大社会合力。为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XX 市院除积极为符合申请救助条件的未成年被害人申请刑事救助款外,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救助新平台,如与青岛红十字微尘基金等开展合作,争取失依儿童救助基金等。

     二是建立观护帮教基地,探索一体化帮教模式。XX 市院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特点,与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企业联合,在企业内部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将“三无”(无固定住所、无固定收入来源和无固定监护人)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安置到观护帮教基地工作、学习。同时,在观护帮教基地,XX 市院与帮教企业共同组建观护帮教工作小组,由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检察官和企业帮教人员共同为每位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共同提高帮教质量,实现教育考察、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一体化帮教。

     三是深化检医合作,打造专业心理辅导团队。XX 市院与心理康复医院联合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基地,聘请该院经验丰富、热心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活动的业务骨干为青少年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适时为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或者其他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必要时,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评,为办案人员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及制定跟踪帮教方案提供参考。同时,XX 市院联合心理康复医院的医生共同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定期进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助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融合发展。

     四是注重借智借力,畅通案件线索发现渠道。XX 市院聘请 XX 市中小学团委书记和大队辅导员担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社会信息联系人,负责搜集提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各类社会信息,由 XX 市院在分析论证线索之后进行处理,如及时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等;聘请部分学校班主任以及妇联、法院部分工作人员担任“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随时提供各自在工作中所掌握的可能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利益情况的线索,由 XX 市院调查核实后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三、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探索和实践,XX 市院在延伸未成年人保护触角、着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不足

     1.基层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设置不合理,职能作用发挥受限。在实践中,省级院和地市级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设置总体上与最高检对应,而基层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则根据人员数量、案件量大小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以 XX 市院为例,未成年人检察与经济犯罪检察、职务犯罪检察一起归于第二检察部,且主要以办案组形式开展工作,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

     2.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专业能力不足。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他們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本身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自身突出的特点,如在生理方面身体尚在发育,在心理方面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情感色彩强烈等。这就对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检察官的精力往往集中在案件办理上,在熟悉、了解未成年人特点方面重视不够,也难以据此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极大地影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阻力大

     1.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不足。如,教体局、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出具的关于未成年人案件的社会调查报告针对性不强,且其常常不能提出科学的帮教方案,对 XX 市院办案的参考价值较少;XX 市院在进行社会调查时,群众常常不予配合;聘请的合适成年人在与未成年嫌疑人接触时,未成年嫌疑人有时会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双方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2.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合力尚未真正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到学校、家庭,以及负有管理责任的政法机关和教体局、共青团委、关工委、妇联等部门,但目前各主体之间尚未形成真正的联动机制。此外,由于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不重视,导致 XX 市院在组织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和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以及参与平安校

     园、法治校园建设时,与学校、教体局协调难度较大,沟通不顺畅。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

     1.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所采取的法治教育形式不够多样,效果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检察人员往往满足于个案办理或拘泥于传统的释法和宣传形式,未从普法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难以达到“把静态的普法宣传变成动态的法治教育,把纸面上的法、案例中的法转变成未成年人心中的法律意识、生活中的法治精神”的目的,未能正確引导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没能真正得到提高。

     2.学校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学校理应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实践中,学校的法治教育课程除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和计划中外,现有的课程内容也普遍缺乏规范化,大多也没有统一的教育课时标准和相应的任课老师,不能满足在校未成年学生的实际需要。

     3.社会力量开展法治教育重点不突出,覆盖面窄。如对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保护的宣传力度不足,且没有结合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易遭受侵害的现状,在农村学校

     深入开展以预防性...

    篇三: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区加强青少年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习总书记指出,今后的中国要向法治大国、法治强国迈进,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青少年一代来承担起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少年为一国之未来,青少年法治思维的养成决定着未来祖国法治建设的方向。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抓好青少年法治建设,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家庭和谐的根本之策,是提高全民道德素养,促进文明建设的有效之举。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一、XX 区青少年法治建设的现状 XX 区辖一镇两办 X 个社区,全区共有区属中学 X 所(X个校区),区属小学 X 所,各类幼儿园 X 所,其中公办园 X所共 X 个园区,在校生 X 万 X 千余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XX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XX 区以强化学

     习,广泛宣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为先导,以规范行为,创设条件,综合整治,维护广大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目的,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思维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全民普法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七五”普法以来,XX 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青少年法治思维明显提高。结合 XX 区实际情况分析,青少年法律意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XX 区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再加之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传逐渐增多,使得青少年法律意识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少年群体具备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尚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思维,青少年群体虽然能够认识到犯罪,但是青少年群体难以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后果,对于犯罪缺乏系统性认识。

     (二)XX 区城乡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发展不均衡。城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高于乡村青少年法律意识,在城区的青少年拥有较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也习惯用法律来解决问题。但在乡村,人们更多的会采取人情方式解决,这对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养成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城区家庭中几乎都配备了电脑,互联网的使用,让城区青少年有更多的法治教育途径和资源,但目前,对于乡村青少年家庭,与互联网的接触较少,所能获

     得的法治资源相比城市青少年又欠缺许多。尤其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缺乏。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看,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难以得到对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青少年受互联网的影响,暴力犯罪的倾向越来越严重。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互联网庞杂的信息量使得信息内容很难掌控,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大量的不良信息流入到青少年视野范围之内,进而引发青少年犯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一方面,当前社会,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他们不断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腐蚀。部分游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不断迎合青少年追求新鲜、寻求刺激的需要,致使一些青少年痴迷于此,他们为满足自己的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同时,许多报纸媒体的宣传报道,虽然具有正面的法制教育作用,但部分过于细致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危害社会。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肆无忌惮。

     (四)家长对于法律的忽视也直接导致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家长的行为会导致青少年模仿,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建设。因此,青少年法治思维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法律意识淡薄密不可分。

     二、XX 区青少年法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XX 年以来,XX 区组织关工委、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教育、妇联、团区委等部门利用 XX 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现场报告会、铜都讲堂法治讲座等形式为青少年和家长宣讲法律知识,并为学生、家长,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交通安全法》、《致家长的一封信》、扫黑除恶及青少年维权自护等宣传资料 X 余份,举办法治讲座 X 场次,悬挂宣传横幅 X 余条,举办普法知识图片展、反毒品、反邪教等图片展 X 次,受教育青少年达 X 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未成年人关怀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校园及周边整治力度,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XX 区始终把维护好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作为保护未成年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来抓,强化各项治安管

     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治乱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未成年学生的违法行为。一是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幼儿园的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将校园安全隐患和涉校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保护师生安全的大事来抓,组织开展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涉校重点人和周边治安乱源,有针对地逐个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区关工委组织了 X 名“五老”志愿者,选聘了 X 名“五老”网吧监督员,加大了对校园周边及全区文化广场的巡防力度。区巡(特)警、治安和派出所等对学校周边复杂区域,有针对性地实行错时巡逻,最大限度提高了见警。二是开展大规模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严禁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接待未成年人,规定了文化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 X 米内设立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禁电子游戏经营场接待未成年人;严禁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并针对 XX区娱乐场所的状况,先后多次对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坚决严惩接待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经营场所。通过对全区文化市场的检查,有力打击了文化市场的非法经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全区文化市场,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拓宽闲散青年就业渠道。统筹资源、组织力量,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公益性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工作,进一步拓展其就业渠道,改变其“失学、失业、

     失管”的闲散状态。注重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择业观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创业观念,从实际出发,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和盲目的择业观。

     (四)大力推进在校师生法治教育工作。一是为了帮助后进生和家庭残缺学生教育,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训。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为内容,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自学法律知识以及发放法律书籍等形式,不断提高中小学校教师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关爱意识;二是继续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各镇办社区、团委、妇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列为在校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在校学生法律知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预防违法犯罪;三是采取模拟训练、举办自护教育主题讲座等方式,深入开展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不法侵害等为主题的青少年自护自救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自护自救意识和能力。

     三、完善青少年法治思建设的对策 就目前来看,XX 区青少年法治思维建设虽然作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基于此,为了构建完整的青

     少年法治思维建设体系,我们正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思维建设格局。

     (一)

     从学校角度分析 作为青少年群体,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场所,青少年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在学校之中。学校对于青少年法治思维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建设,必须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简单的识记、背诵过程,而是要广大教师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实践体验式、情景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参与性。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学校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家庭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用适当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组织开展各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镇办社区学校积极与区级部门沟通,整合资源,多开展向乡村输送法治教育,加强活动开展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最大程度上缩减城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差距。

     (二)从家庭生活分析

     为了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思维,XX 区开办专业机构强化家庭教育。延伸法治教育形式,为家长上法治课,以浅显易懂的法治故事、典型案例帮助家长树立依法教育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聘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开设讲座、个性辅导,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决,使青少年法治思维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三)从社会角度分析 城乡青少年法律意识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留守儿童,不仅缺乏父母陪伴,在法治思维建设方面也相当缺乏。因此,为了提升青少年法治思维,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法治教育。XX区已在区政府组织协调下,联合区关工委、文明办、团委、妇联、教育局、新闻媒体等多家单位力量,共同构建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良性互动机制,持续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对生活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帮扶救助,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让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不空挡、不缺位,形成一种共同参与、集中行动、关爱到位的固定模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的学习宣传,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常抓不懈,突出重点,扩大面上的普及宣传。同时,突出教育系统这个重点,把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普法结合

     起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宣传面不断扩大。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严格管理学校周边的小商贩、餐饮企业,坚决打击取缔黑网吧,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图书馆等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司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查办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严重刑事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对于青少年法治思维建设,XX 区积极采取多元化方式,搭建无障碍交流平台。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社会交际方式,建立类似“阳光会话 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交流平台,将一些法律知识、法理故事、案例启示等内容上传至交流平台进行法治思维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让他们成长在一个健康向上、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重要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他们构建一个平安、和谐、绿色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新的接班人。

    篇四: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育『保 I护EDUCATION AND PROTECTlON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武汉市调查数据的分析杨晶覃文杰周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摘要: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依法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必然选择。以武汉地区青少年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实地调研数据,总结和评价了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目前青少年对我国法治教育的认知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家庭及社会教育缺乏、过度依赖理论灌输等问题。为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破解目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要多层面加快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构建合理渠道化解青少年法治教育“边缘化”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边缘化;发展路径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普法办等五部门颁布《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法制教育全过程”。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其中,这一系列举措都强调了依法治国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作为社会永恒话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充分反映了青少年权益保障的重要性,也突出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演进趋势。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关系社会法治化管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文明建设强弱的社会问题,更是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抓好落实。当下,随着普法工作的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④但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保障力度收稿日期:2018—10一10作者简介:杨晶,武汉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覃文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周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党委书记。①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3]12号,2013—6—13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i 2018i 5JUVENlLE DELlNOUENCY PREVENTlON RESEARCH万方数据

     教I 育l保 }护EDUCATl0N AND PROTECT JON不够、教育定位不明确仍是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突出问题。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都面临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复杂环境。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快速发展,对新事物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敏感而可塑性强。但是,又由于个体所处的教育环境差异,导致个体之间的身心机能发展不平衡,这也使得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个性呈现出不稳定性,违法犯罪率上升。㈤因此,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水平,破解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研究日益成为政策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现有研究侧重于家庭环境、⑤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⑧以及社会工作⑨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鲜有从法治教育视角考察青少年教育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剖析武汉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我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研究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我国新时期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提供支撑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方案。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及基本特征(一)数据来源和调查设计2016年7—8月,为了研究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现状,课题组开展了实践调查并分析获得的相关数据。调查团队由21名有扎实学术背景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组成。在武汉地区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21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1.67%,有效率为98.64%。本文中,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法治品质的合格公民,从青少年的个人行为、作风表现等去探知他们的法治思想、认识、品性等品质。法治知识的认知是形成情感、意志、品质并最终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前提,通过探讨青少年对法的作用、自身权利义务以及各法律部门的相关职能的认知,分析得出当前青少年的法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从青少年维权意识、自身权利保护意识、法规意识等方面探讨青少年对法治意识的认知度。因此,本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是否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谨慎评价实际法治状况、对法治精神的认同来了解青少年的法治情感,进而分析青少年的法治能力。根据调研所得数据,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青少年法治观念的了解程度”、 “学校已有的教育方式及其效果评价”、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的意义、阻碍因素及途径”这四大部分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青少年的异质性特征,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维度分析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程度。学校层面上,选取了学④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N】.教政法【2013]12号,2013—6—13②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第2卜24页。④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第57—60页。④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第2卜24页。⑨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第6期,第625—633页。@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栽《心理发展与教育》2叭3年第3期,第305—311页。④席小华:“中学预防犯罪法律教育的缺陷及对策”,载《青年研究》2001年第8期,第34—38页。@姚建龙:“转型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控制——以“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为例的研究”,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第63—73页。⑨王玉香:“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栽《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9期,第31—35页。。.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g20侣§5o‘..JI JVEN|I E DEI INoUENCY PREvENTlON RESEARCH万方数据

     教I 育I保 l护EDUCATION AND PROTECTl0N校是否开设法治课、当前影响学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等三类指标。在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方面,选取了青少年对法治教育的满意度、认同度,以及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变量。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本次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真实现状,具有一定代表性。(二)青少年法治教育问卷分析1.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认知度影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因素中,青少年个体对法治教育方式的认知度非常重要。由图1可见,8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还有18%的人认为较为重要,这两项占比达超过98%,说明目前青少年对我国法治教育的认知状况总体良好。此外,本文进一步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认知度和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与此相对应的关于青少年对当前法治教育的满意度的一项数据非常低,这意味着尽管武汉地区青少年普遍认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当前法治教育形式和内容,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方面,例如青少年对法治教育的满意度偏低。因因园因圆圆图1法治教育认知度调查2.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求图2反映了青少年最希望了解的法律知识方面。调查中,通过设置问题“您想要了解什么类型的法治教育?”。其中,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方面的知识”的青少年人数占到了20%以上,希望了解“违反法律的责任有哪些”的人数占了27%左右,希望了解“如何预防犯罪方面知识”的占到了33%。这三项所占比例最大,表明青少年群体更倾向于了解“违法行为”“违法后果”和“预防犯罪”等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意味着,青少年本身的法律认知是存在巨大需求的,同时,以上结果也呈现出青少年对各项相关内容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未来我国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应当以“违法行为”“违法后果”和“预防犯罪”等为重点,通过多维度维权,预防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合理权益。图2青少年更希望r解哪方面的法治教百知识3.学校法治教育活动实践形式由图3可知,调查的学校中定期开展法治教育的仅占12.39%,所占比例较低,有时开展的占到52.75%,没有开展和不知道的分别占了21.10%和14.22%。法治教育活动的频率低下也表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对学校法治教育活动形式的调查数据中显示,采取理论灌输形式教育的占到28.44%,采取实践性教学的仅占4.59%,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的占到了66.97%。这说明现实中采用单一的理论灌输形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仍然存在,限制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的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l 2018l 5JUVEN『LE DELINO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因因囟因因园 因因园因因 因因园因园 因西区因因 因囟园西因 因囟因园因●■●万方数据

     元化发展。教l 育l保 I护EDUCATION AND PROTECTION置7鹦 。^/\\,,\/巡呻 恩硭蹦升髓 角Hj升艉募嗣升怒 p期坦图3学校法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4.父母对子女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父母对子女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法治教育的影响效果就会越明显。分析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父母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其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3.25%和36.40%;一般的占比为27.19%;不太重视和完全不重视的比重较低,只有8.77%。因因因因因图4父母对子女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5.青少年法治教育满意度青少年对法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和评价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观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图5展现了青少年对法治教育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从该图数据可知,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法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为“一般”。此外,青少年对当前法治教育“非常满意”的比例只占了4%, “较为满意”的比例占了14%。同时,青少年对当前法治教育“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却分别占到了3l%和6%的比例,总体达到37%。这意味着相当部分青少年对当前法治教育现状的不满。本文进一步结合图1一图3的数据结果发现,当前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法治教育很重要,但是对法治教育的现状满意度不高,对当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满意的地方。这是今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需要着力改进的地方。因因因因 囟因园 因因 因因因 圆因因囟因图5青少年对法治教育的满葸度6.影响学校法治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学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可以进一步为提升法治教育实施效果指明方向。因此,本文设置的问题为“你认为当前影响学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包括?”,包括以下7个选项:①没有设置法治教育课程;②学校重视程度不够;③课程教育方法不新颖,学生兴趣不高;④没有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辅助教学和宣传;⑤缺少法治讲座和专题教育活动;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动教学没有形成;⑦其他。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认为“没有专设法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倡《5JUVENILE DELINOUENCY PREVENT JON RESEARCH万方数据

     教l 育l保 l护EDUCATlON AND PROTECTl0N治课和法治教育老师”的有98人,认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有136人,认为“教育宣传方式落后,学生兴趣不浓”的有156人,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相互合作”的有1 32人。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认为法治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教育宣传方式单一落后,与家庭和社会缺乏有效合作。因此,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应当合作联动,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学校法治教育效果。囟因v因囟T+日目目目因因Q囟因R图6影响学校法潜教百效果的腺凼7.青少年对法治教育工作的主观评价通过设置问题“您认为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得到图7分析结果。样本群体认为①“定期组织专题活动”的有149人,认为②“发挥法制课作用”的有109人,认为③“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宣传”的有140人,认为④“树立典型”的有113人(因此题是多选题,故有对人数进行重叠计算)。综合来看,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主要在于教学方式,教育师资力量和政策经费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是今后法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着重改进的地方。二二二二二二。ju .二二二⋯_Jt。;+__ .’.二ji._J..._.._J._1.1 j’.,.’ 二二二二i,二0.、^^图7青少年对法治教育工作的主观评价三、传统模式下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进一步总结得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法治素养的提升当前青少年多注重对于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而在接受法治教育的态度上就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在学校方面,很多学校教育忽视了法治教育内在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和社会仍然没有明晰预防犯罪教育和公民法律信仰教育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从法律方面强调对青少年的守法和预防犯罪教育,而对于自由、...

    篇五: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状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5 月下旬至 6 月,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开展了全市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专题调研,通过座谈、实地察看,我们基本摸清了青少年成长环境情况,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典型,同时,也了解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和思考。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总体状况及评价 近年来,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状况总体向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青少年营造了较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1 1 、青少年健康成长硬环境不断改善。各地加大了投入,夯实了基础,不断改善校内校外青少年成长环境。一是改善校园环境。各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项目建设,各地新建、改造学校多达 1000 多所,县(市、区)中心学校基本都建有田径场和塑胶跑道,增加了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和配备,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改变了青少年活动的质量。各学校加强校园网建设,增加了实验室仪器、计算机、图书藏量以及音乐美术室和劳技、科技活动的设施配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全市城乡学校配置多媒体教育设备,实现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各地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农村缺编缺科学校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引进外籍教师,加大了师资培训,推进校长与教师交流轮岗。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深入,通过网络同步传输,实现城镇、乡镇、乡村学校同步上课和优质资源共享,城乡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二是改善校外环境。各地通过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设多类型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县(市、区)都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有效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

     2 2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基本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

     一是营造校园文化。各学校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营造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XX 市银城二小,树立“让孩子生命绽放光彩”办学理念,围绕“良好习惯、生命课堂、多彩活动、自主阅读”四个方面,为孩子营造良好环境,达成“培养个性健全的人”的目标。二是创建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培训和讲座,开展家教研讨座谈,不断提高家长育人水平。XX 县六中,利用现代网络,建立微信群,家长群、校讯能等,与家长沟通交流。XX 县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提出“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影响家风,以家风促进民风”的新思路,让每位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三是社会普遍关爱。各地在社区、集镇、农村建立假日学校,“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文化娱乐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占领青少年校外文化生活阵地,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文化生活。XX 县 XX 乡欧家村建立“家风家训展览馆”,对青少年进行家风家训教育,以教育青少年守廉、守孝、守规矩。

     3 3 、多措并举,创新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方式和途经。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多措并举,开展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各地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听党话,跟党走。今年,各地广泛开展了“传承红

     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大美 XX”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各地通过开展青少年综艺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多种方式,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才艺展示、交流学习的机会。目前,全市举办各类比赛 1000 多场。二是拓展帮教途径,关爱留守儿童。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办好留守儿童之家,采取代理家长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业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关爱服务。XX 区在全区中小学设立“教师爱心驿站”,驿站教师利用每个星期六上午为有需要的学生免费进行学习辅导、安全提醒、心理辅导等服务。市关工委积极争取“朝阳计划”,为我市 X 所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卫生室(保健室)设备,资助 X 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项目建设。三是建立教育基地,开展体验教育。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司法局在全市建立 X 个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X 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X 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由市关工委和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并考核审批,命名挂牌。XX 县姚家乡好客王家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将家风、村风、民风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秀美乡村建设之中。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好客王家,对市关工委命名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进行了报道。婺源、XX 等县(市、区)关工委结合本地红色、绿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和建设秀美

     乡村,建立一大批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XX 市二中建立禁毒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目前,全市许多地方都建有禁毒馆供青少年接受教育。

     4 4 、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合力。一是营造法治环境。各地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聘请司法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专题宣讲等,开展形式多样法治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XX 县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等维权活动,目前,办理法援案件500 多件。二是营造安全环境。各地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XX 县公安交警为维护城区学校周边良好交通秩序,分别在县城各学校长期设立流动警务车,协助学校共同维护学生的交通安全。各地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培训专兼职老师,逐步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三是营造文化环境。各地持续开展“打黄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广告、期刊和其他非法出版物;严厉查处含有恐怖、凶手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和其他产品;严厉查处违规对青少年开放的营业性歌舞厅、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加强网吧管理,组织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网吧常态巡回检查,严格执行网吧上网实名登记制

     度,依法治理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

     5 5 、广大“五老”尽力作为,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积极奉献。一是广泛宣讲报告,思想上教育青少年。市和各地关工委充分发挥关爱宣讲报告团的作用,围绕每年活动主题,认真组织关爱宣讲报告团对全市青少年进行巡回宣讲,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全市宣讲报告团共 300多个,有“五老”报告员 4000 余人。二是牵手结对帮扶,学习上资助青少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扎实开展“大手握小手,听党话、跟党走”活动,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近年来,全市已筹集帮扶资金 6600 多万元。市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结对帮扶帮教。据统计,目前全市参与结对帮扶人员有 X 名,结对帮扶教育青少年 X 名。三是加强网吧监督,工作上贴近青少年。各级关工委协助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主动配合文化等部门,进一步壮大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监督。全市“五老”义务监督员达 X 多人,遍及全市各个网吧。四是开展防溺水活动,安全上防护青少年。市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在全市开展防青少年溺水活动的文件,全市共制作防止青少年溺水警示牌 X 多块,分别安放在河道、山塘、水库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显眼处。XX 市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冒酷暑,扛红旗、戴袖章、吹哨子、响喇叭、打铜锣进行巡逻,防止青少年溺

     水事件的发生,他们发动广、人员多,力量大,暑假每天有人值班调度。

     6 6 、党政重视,高位推动,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和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管理目标考核,建立联系会议制度。XX 县下发了《XX 县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意见》考核内容涉及“学校建设”“扶贫助学”、“法治教育”、“学生安全”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 27 项指标,将履职情况列入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由教育、团委 、妇联、科协、文明办等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统筹协调和指导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统筹协调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校外活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为校外活动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因素及原因分析 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总体是好的,但是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和单位在营造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利因素及其原因。

     1 1 、单亲家庭和留守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有力监护。不可抗拒的家庭变故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因。家庭变故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身心正处于生长发展中的青少年。当前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又让他们成了“没爹、没妈的草”这些青少年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心灵蒙受创伤,致使少数人形成了各种不良习惯和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留守儿童缺乏完整的父母监护和正常家庭环境,生活上,不少孩子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学习上,由于父母关心较少,导致成绩较差;情感上,由于缺乏亲情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自卑消极;安全上,由于缺乏监管,极易受到身边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害。

     2 2 、学校周边环境缺乏强有 力监管和整治。学校周边小摊贩屡禁不止,垃圾食品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上不良习气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少商贩还向学生出售带有赌博性质的小卡片,或在商店内暗藏赌博机或老虎机,吸引学生进入,赚取钱财。有些在校外周边进行拉拢少数学生,走向社会做触犯法律的事,走向犯罪道路。有的地方校外车辆乱停乱放,构成交通杂乱拥堵。学校周边网吧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3 3 、电子时代对网络网吧缺乏有力管理和监督。目前,电脑和手机已经普及,手机功能强大。有不少人通过电脑和

     手机, 微信、QQ 等途径玩游戏无所不在。由于有些青少年抵制力弱,抵制不住网络和游戏的诱惑,不少的无良网吧也在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光顾,致使不少青少年上网和游戏成瘾,沉迷于智能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学业荒废,性格变得孤僻或暴戾。

     4 4 、全面发展教育缺乏正确的理念和行为自觉。有的学校及教师思想偏向,热衷于应试和“状元”教育,过于追求升学率。在德育教育中,有的地方和学校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共性轻个性、重满堂灌输轻社会实践现象。有些地方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分数,轻表现;重成绩好的学生,轻成绩差的学生,重书本知识传授,轻法治和道德传授。有些学校家长会,教师只通报分数,排名排位,不讲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特别强调家长要抓孩子的学习。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实现有效深层意义上的沟通、合作。孩子出现问题后,往往彼此抱怨,指责学校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这些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5 5 、青少年活动场所三级网络建设缺乏共识和有力保障。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不少地方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的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利用不够充分,三级网络建设相对薄弱。现有的一些场所还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优质场所偏少。青少年活动场所校外不如校内。

     活动场所总量不足,规模偏小,部分场所的设施、设备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场所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场所管理薄弱,师资力量缺乏。大部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都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师资“不专业”的现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跟不上,缺乏有力的保障。

     6 6 、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并发挥引导作用缺乏平衡性。全市大多数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总体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并发挥引导作用存在不平衡,有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校园文化相对薄弱。同时也存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本地区校际发展不平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平衡。因此,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身心健康、劳动意识和动手技能等培养训练环节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三、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还必须加大力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1 、进一步深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认识。环境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当代青少年所处的又是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

     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成长环境非常复杂,不容忽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关系到每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到造福亿万青少年、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未来。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从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工作力度。

     2 2 、努力构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篇六: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调查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 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 观点、 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

     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 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 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 愿望和情绪等。

     生活中, 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 、 “法制观念” 与法律意识近义。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 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 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 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 调查对象:

     ##市####社区居民

      三.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共 1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100 份。

     四.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 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 知识也比较缺乏, 从数据上看, 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 并不是法律问题, 也有可能受家庭、 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 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但事实上, 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 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 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 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 人都是自私的动物, 谁不会为自己谋利益, 谁不希望今后的路能够更加顺利, 这也是人之常情。

     五:

     调查结果分析

      最大的问题是:

     居民的法律实用意识弱于法律权利意识, 而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私了的观念。

     对于与自己洗洗相关的日常行为, 有的人还有这武力解决的观念, 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六. 建议:

     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 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1 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社区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 做好对居民的普法教育。

     社区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非常重要, 因为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 居民的生活重心逐渐以社区为中心, 所以, 法律进社区显得极其重要。

     2 只有法律进社区, 才能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进社区工作, 就是以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一方面, 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

     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 , 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 建设靠大家” 。

     要努力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 检察官、 警察、 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 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

     法律进社区, 社区将从三类人群进行普法教育, 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 一 )

     法律进社区 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社区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常抓不懈; 适当地组织青少年在寒暑假, 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载体营造法制氛围, 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 组织民警讲法制课、 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既可巩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成果, 又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

     充分利用社区共建单位, 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形成合力, 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

     创新载体, 开展“小手拉大手, 普法一起走” 系列活动。

     ( 二 )

     法律进社区调动中年人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 中年人又是每个家庭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老人和孩子, 虽然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各种宣传的影响下有所增强, 但法律知识仍显薄弱,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条幅、 板报、 及宣传海报和法律宣传单等进行宣传, 并将电信诈骗、 网络诈骗等各种新型犯罪手段张帖在明显处, 让正常的上班族都能看到普法势在必行, 同时也可提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远离诱惑, 远离危险。

     真正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参与到普法中来。

     (三)

     法律进社区, 退休的老年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法律进社区,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大量离、 退休人员又归入社区管理, 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同时, 他们又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要资源, 因为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 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

     我社区成立了老年法制宣讲团, 将法律进社区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

     人民调解工作是关系到每个社区、 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因此, 社区法律服务要把这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社区法律志愿者宣讲团就要在加强社区调解委员会建设、 以及协助调解社区内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等方面当好顾问和助手。

     此外, 法律服务还要积极参与对刑释解教人员、 违法青少年、 “法轮功” 顽固人员的帮教工作

      七. 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 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 从而对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起到了帮助, 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形式能帮助到居民了解法律,从而去学习法律。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

     因此, 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 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 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 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

     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 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 由陌生到熟悉。

     如今, 究竟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如何? 我做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在读大学生, 带着这些问题对我的家乡 丹东2 0 多名公务员、 工人、 农民、 城镇居民、 执法司法人员以及在读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内容为--1 你作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2 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

     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3 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从调查的情况看, 近6 0 %的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较为完备, 执法情况总的较好, 法律权威正在逐步形成, “法治国家” 的目标能够实现。4 0 %的人对法律的现状表露出不满、 担忧、 无奈、 失望, 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一) 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实施。

     (二) 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 公民对法律赋予的权利欠缺理解, 不善于依法维权。

     (四) 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 法律的普及不够深入, 宣传教育不够广泛, 效果不很理想, 尤其是边远地区、 农村、企业、 基层单位、 学校等还存在“死角” 、 “空白” 。

     (六) 在立法(包括法规、 规章) 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门利益倾向突出, 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在地方立法中群众参与还不够。

      现针对调查问卷提到的三个问题一一具体解读。

     第一:

     问题1 “当你做为行人时你会怎么做” 。

     目的:

     希望人们能遵守交通规则 。

     存在问题:

     有人闯红灯, 竟然有人跟着一起闯红灯!

     还有人在汽车飞驰时, 竟然疯跑过去, 吓得汽车连踩油门, 一旁的人吓得魂都没了。

     当然总体上人们还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

     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规则, 警察要加强对行人的管理和教育, 可以在路旁发放交通常规, 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 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 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学会保护生命。

     第二:

     问题2 “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

     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 。

     目的:

     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

     对于欠条的真确使用还存在误区, 也有人认为熟人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疑欠条的法律作用。

     虽然问题很多, 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

     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

     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 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 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真确的书写使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

     第三:

     问题3 “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 。

     目的:

     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

     存在问题: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 诉讼难, 民告官难, 打官司成本高, 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 还有人认为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

     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 但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

     法律应有“至高” 的权威。

     在调查中, 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

     大家说, 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 必须有一种权威, 这个权威只能是“法” 而不能是“人” 。

     人们从内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 一切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当法律规范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 政治决策不一致时, 都要优先适用法律规范。

     相对个人而言, 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 其个人主张都应服从法律。

     相对组织而言, 特别是政党更应该模范守法、 带头执法, 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 要实现法律的权威,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质量, 同时, 要把立法与执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执法不严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更糟。

     通过这次调查, 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的学习者应该做些什么。

     更使我明白了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人们对法律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大家普遍认为, 在我国, 法律应该是人民的意志、 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和充分体现, 它应具有极大的权威和尊严,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然, 实现上述愿望, 还有一个过程, 需要提高立法质量, 普及法律知识, 强化法治观念, 让全体公民真正理解法、 接受法, 引导群众珍视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 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 切实服从并积极维护法律的权威, 从而坚定人们对法律的忠诚与信心。

      转自:

     生活安全网(http://www. anquanweb. com/)

    篇七: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本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个别访谈、暗访、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本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了各级各类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司法机关、部分乡镇、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家长以及专业代表的意见,并积极配合常委会做好了组成人员审议前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组织保障,细化保护措施,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健全工作机制,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按照《XX 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要求,及时成立了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涵盖与未成年人工作相关的 X 家部门和单位;各乡镇也相应组建了由相关部门、村居、学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区、乡镇两级未保委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力量,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区未保委为牵头,各成员单位为主体,乡镇未保委、学校为重点,社区、村居组织为延伸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形成了以学校德育干部、未保成员单位联络员、乡镇未保专职教师等为主的专兼职队伍,以及法制教育等四支专业讲师团队伍。

     (二)依法履行职责,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逐步净化 各保护主体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一是围绕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校车安全等加大日常监督抽查,保障校园安全。二是有序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经营市场管理、文化娱乐市场管理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总体比较有序。三

     是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环节都依法落实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创新活动载体,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区未保委有关成员单位、学校结合工作职能,面向未成年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小法官网上行”、“微法堂”、“学生防侵害教育”等法治教育活动,每年法治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开展活动 X 多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有所提高。二是各学校结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卫生保健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融入日常教学,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构建合力育人新模式、丰富立德树人新内涵、完善“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突出工作重点,特殊家庭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稳步推进 一是定期排摸全区特殊家庭子女情况,建立相关数据库,夯实关爱保护工作基础。二是通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试点,实施“小英工作站”、“守护星”等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开展“百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进社区”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开设假日学校和爱心暑托班,积极发挥学校和社会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关爱保护作用。三是成立各类专项基金,加大了对困难特殊家庭子女的社会救助力度。四是加强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排摸,多渠道开展了帮教转化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未成年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仍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统筹协调尚显不足,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 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机关等诸多保护主体,需各方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但从目前情况看,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评估考核奖惩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工作交叉重复与漏洞盲区并存,导致保护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此外,区未保办人员力量比较薄弱,与全区面广量大的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任务不相适应,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方面专业资源也比较紧缺。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后,乡镇未保专职教师待遇没

     有及时调整,对发放标准和发放渠道没有进一步明确,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队伍整体不够稳定。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教育轻心理健康辅导现象仍比较突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二是家庭教育比较缺失。部分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子女的学习、物质生活需求,而较少关心子女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等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虽有开展,但其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校外教育活动资源比较有限。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场馆相对不足,对未成年人开放力度不够,各类活动缺乏有效宣传与整合。

     (三)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仍需不断优化 一是校园安全方面仍存有一定隐患。部分学校上下学时段校门口交通比较混乱、周边流动食品摊贩有所回潮、少数

     边远地区家长长期雇佣“黑车”接送子女上学、少数学校对学生用品等设施设备质量安全把关不严、个别居民小区内学校消防通道关闭等问题尚存,校园欺凌事件偶有发生,寄宿制学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二是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学校周边两百米范围内仍存在歌舞娱乐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文化娱乐场所,违反了《XX 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三是不良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带来较大危害。对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极个别有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无证网吧问题屡禁不止。四是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共同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是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总体比较薄弱,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还需不断加大,学校设置专门法治知识课程亟待落实。二是特殊家庭学生犯罪率较高,且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智能化的趋势。三是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与社会管理问题相互交织,比如一些小旅馆无需登记接纳未成年人住宿等。四是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有机衔接还不够,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感化、防止再犯等社会观护体系需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要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职能,依法调整充实成员单位,厘清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保护边界,制定完善阶段性工作计划,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联动、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促进各成员单位间的工作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要认真研究区未保办人员较少,综合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满足全区未成年人工作的实际需要。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工作,充实思想道德教育、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专业人才队伍。要根据教育系统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落实未保专职教师待遇发放标准和发放渠道,稳定队伍,激发工作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大隐患排查,妥善解决部分学校上下学时段校门口交通混乱、学生上学途中交通安全、学校设施设备质量安全、消防安全、流动食品摊贩等突出问题。要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化解,坚决防范,杜绝校园欺凌事件。要积极回应广大家长和群众的呼声,加强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坚决依法取缔中小学校园周边两百米范围内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严厉打击深入社区、集镇、村庄的隐蔽无证网吧,从严惩处部分文化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加大对非法出版物、域内网站不良信息的清理力度,净化未成年人成长文化环境。要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校家庭社 会教育综合功能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督促学校把学生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工作纳入教学体系,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要认真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方法,明确牵头单位,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高实效性。

     要进一步完善特殊家庭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长效机制,并从单纯关注、解决生活物质需求转到关注心理健康、精神需求层面上来。要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关爱力度,呵护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推进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加大公益性活动场所向未成年人开放力度,深入挖掘和整合现有活动资源,满足未成年人文体活动需求。要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配合的有效载体和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四)进一步强化司法保护,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益 要认真贯彻全国人大“七五”普法决议,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设置专门法治知识课程,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积极做好司法延伸工作,结合案件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诱因。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根据此类犯罪特点,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布警示信息,制发司法建议,督促堵漏建制,避免再次发生。要加强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有机衔接,密切司法机关与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经

     济帮扶等工作

    推荐访问:青少年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法治 调研报告 青少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