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0日 15:21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集团50周年庆征文6篇

    发布时间:2022-11-25 1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集团50周年庆征文6篇集团50周年庆征文 报道扎根戈壁五十年只因祖国需要我——写在中核集团pqo四厂建厂50周年之际1958年9月,国家从全国各大城市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团50周年庆征文6篇,供大家参考。

    集团50周年庆征文6篇

    篇一:集团50周年庆征文

    扎根戈壁五十年只因祖国需要我——写在中核集团pqo四厂建厂50周年之际1958年9月,国家从全国各大城市抽调干部、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挺进河西走廊的荒漠戈壁,开始了我国最大规模的原子能联合工业基地——四。四的建设。50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四。四人手LJ fE戈壁、艰苦创业。秉承“ 祖国需要我” 的坚定信念,为实现我国核武器零的突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四。四已建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科技核基地。建厂初期四。四人艰苦创业■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学斌扎根戈壁、艰苦创业的50年基于发展核事业的需要,当时四。四建设选址于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这里风沙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而且非常干燥缺水。创业初期,需要从几十公里外运水,定量分配给职工。除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外,由于基地远离城市,生活及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早期,大家住帐篷和干打垒的房子,技术人员趴在床板或木箱上进行设计⋯ ⋯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基地发生了粮荒,最危急的I], -J -亥0,几万名职工,仅有三天的存粮。职工们以冻土豆、菜根为食品,很多人采集戈壁滩上的骆驼草籽,和上一点面,做成窝窝头充饥。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因营养不足而得了浮肿病。条件如此艰苦,但四。四人没有退缩,立下“ 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 的誓言,为祖国核事业的发展扎根戈壁、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四O 四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入依然心系国家核事监,抵住了现代繁华都市生活的诱惑,为保持、发展国家的核军工能力,继续默默奉献在这个戈壁深处的核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50年核技术是综合性尖端敏感技寒,在国际上一直属于限制扩教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获得核技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50年中。四。四经历了几个关键赫朝。上世纪60年代初,刚剐起步的基地建设,因三年经济困难及外援撤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困难。四。四人没有被吓倒,瓤跫奋发圈强,在上级领导和兄弟革位大力支持下,白手起家,土法与筒法上马,夜以继日逯进行科研攻关。靠着简陋的仪器和设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数据,攻克了数百个技术难关,摸索出了一套又一套生产工艺条件,完成了国家计划的一线及二线工程建设。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军工酸策调整,四。翻进入了保军转民阶段。由于设旋老化、资金缺乏,转民之路极为艰难。但网0四人不等不靠,而是积极寻求发展。先后建设了多个民品点,建戒了笨产15000吨的钛巍粉厂。分流了入员,减轻了基地的腰力。凭着奋发圈强的精神,四。四人战胜了困难,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核科研生产任务,保留了一支完整酶核科磅生产队饿,确保了国家核军工能力及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宋学斌厂长在议式上领誓进入新世纪后,四。网入全力以赴实施调整脱困改革,完成了科研生产能力调整、基础设施改造、精干主髂、人员分浚、鞲后改制等工终。与瑟同时,还相继建成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新铀转化等多个项阏,并积极争取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大厂项目建设。一系刭诵整改革项蠢的顺苇|J 实施,使四。四的面貌焕然一新,推动四。四跨入创新发展新阶段,为建设毅型高科技核基地打下了坚嶷基础。科学严细、翳于创新的50年回顾四。四5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引以梵豪的是四。四人“ 科学严细、勇于创新” 于事韭的精章枣。核工业涉及工种多、技术复杂,对工中蔽司Ill了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报道程、产品质量和安全有特殊的要求。特别是核军工产品,对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因此,四。四从建设开始,就坚持科学严细的工作作风,把确保质量、确保安全放在头等重要位置。例如当时加工第一个核部件时,由一位同志负责操作,另一位同志负责进行加工监护复核。每进三刀,复核一次;最后三刀,每进一刀,检查一次,计算一次。搞核基地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四O 四人不惧怕、不退缩,而是解放思想,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和安装实验设备,多次进行实验,反复模拟分析,直到取得可靠数据。其中,有的项目经过3000多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经过努力,四。四人摸索出了先建设试验性车间进行简法生产。取得经验后再建设大型生产线的模式。在建设施工中,探索出了三个“ 三结合” ,即“ 设计、施工、生产三结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设计、制造、使用单位三结合” 。实施项目建设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先模拟后正式,先单体后联动,先“ 冷” 试后“ 热”试,局部多次反复调试整改,确保整体一次成功的运行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对后来建设中试厂、铀转化新生产线等项目,起到了指导作用。50年来,围绕着核生产工艺改进、核设施安全运行、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四。四人勇于探索,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革新,取得了累累硕果。累计实现科研革新10000余项。其中,109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奖,有14项成果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人为本、团结奉献的50年四O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为从事核基地建设的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营造出了团结、和谐、自强、创新的工作氛围。在50年的建设历程中,四。四涌现出了张同星、杨海棠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产生了以周茂功等同志为代表的英雄集体。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万名核生产科研及运行人员,向国内核军工兄弟单位及核电站输送各类人才12000余人,成为向核工业系统输送人才的摇篮。目前,四。四拥有各类技术人才2000多名,其中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有34人。2007年,在国家和中核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四。四完成了近7000户职工家庭的搬迁,实现了生产、生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活基地的分离,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激励了全体职工为核事业奉献的决心。同时,建设新型高科技核基地的伟大事业,为四。四人成长及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吸引并激励着新一代四O 四人为国家的核事业继续建功立业。新世纪再创新辉煌当前,四。四已全面完成了调整脱困的改革任务,正以“ 强军兴核,服务社会” 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跨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立争在新世纪再立新功。当前我国全面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四。四又面I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作为重要的高科技核基地,国家对四O 四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核电建设的大发展,使核燃料循环产业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核燃料生产、后处理、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将对四。四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四O 四初步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基础。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逐步建成,四。四已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军用核材料科研生产能力,占据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关键环节,有着较强的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和能力。经过50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四。四造就了一支有着高度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通过近5年的调整改革,建立了高效的生产科研机制,使四。四管理更加规范,队伍更具有凝聚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四。四已确定了创新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争取早日实现“ 4352” 战略,即实现经济翻四番,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实现技术、管理和效益三大跨越;建成核材料生产科研、铀转化、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五大科研生产平台;成为国家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重要支柱。50年奋斗的历程,四。四人深刻体验了创业的艰辛,经受过痛苦的挫折,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虽饱经沧桑,但始终不渝地肩负国家责任与使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正如四。四司歌里所唱:“ 我爱祖国,祖国需要我。我为祖国承诺,祖国把我寄托” 。我们坚信,四。四人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不断创造新的功勋,实现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露猫布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篇二:集团50周年庆征文

    建厂 0 50 周年的范文文章【周年庆】

      风雨 50 年

      ——写在迎接建厂 50 周年之际

      工厂原总工程师何家玮

      我们工厂始建于 1954 年,即将迎来 50 周年纪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宝成铁路(宝鸡-成都)是建国后较早修建的新线铁路,当时,铁道部第六工程局负责宝成铁路北段的建设。我们工厂的前身是铁道部第六工程局下辖的机械修理经租站,经租站是施工机械管理单位,负责施工机械的使用、租赁、管理和修理。

      建站初期,技术骨干主要是由当时抗美援朝归国的铁路职工、铁道部第五、第八工程局和成都几个私营工厂调入的部分职工组成。我于 1954 年 1 月毕业于济南铁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经租站。当时,调入的职工在陕西省宝鸡市近郊一个叫杨家场的村庄报到。4月份,抗美援朝归国的职工到来后,开始在宝鸡市渭河的河滩上建站。

      宝成铁路的北段都在秦岭的大山里修建,工程十分艰巨。我们出租的机械都在山沟里工作,为了保障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经租站在夜间和节假日都设有值班人员,随时出勤,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宝鸡的 4 年左右时间里,经租站以工程机械的出租修理为主。除此以外,根据工程部门的需要,我们还生产了 12 马力柴油机、C615 车床、球磨机等小型生产设备。

      1958 年 8 月,宝成铁路通车后,又开始修建兰青铁路(兰州-西宁)。工厂就搬迁到青海省西宁市,建厂于西宁市西郊离城 12 公里的三其村,改名为西宁铁路局工程机械厂。

      西宁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城市,海拔 2295 米,风很大,冬天很冷,气温达零下 20 多度。当时工厂那里是一片坡地,没有厂房,更没有住房。建厂初期,职工们都是分散住在村民的家里。有趣的是,我当时住的那家人,炕上还放着寿材(棺材),我就睡在棺材旁边。白天,职工们都要自己动手盖房子、挖水井、修道路,十分艰苦。在西宁的两年多时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职工们都吃不饱,有时工厂甚至停工,让职工们去挖野菜充饥。部份身体较弱的职工,腿脚都出现了浮肿。

      1959 年,青海省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兴起了修建地方铁路热。省委决定修建宁大线窄轨铁路,从大通运煤到西宁。当时,工厂为宁大线生产了 12 台内燃牵引机车,为地方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1 年初,国家经过三年大跃进后,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兰青铁路兰州到西宁段通车以后,青藏铁路已停止修建。工厂撤离西宁,搬迁到陕西兴平,归西北铁路工程局管理,改名为兴平机械厂。在兴平的几年,边搬迁、边建厂、边生产,以修理为主,也造了一些小型机械,如打夯机等。先后分批下放职工近 500 人,工厂规模逐渐缩小。

      1964 年,为了加快西南铁路建设,修建贵昆铁路和成昆铁路,奉铁道部的指示,工厂参加西南铁路大会战,搬迁到云南昆明。9

     月下旬,工厂派了王焕礼代厂长、技术员史万镒和我三个人到云南选厂址。当时,云南还不通铁路,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工地指挥部设在贵州安顺,沿线都在紧张筹备和施工,汽车客运十分繁忙。为了赶时间,我们到达安顺后,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只能先乘坐押运犯人的囚车到沾益,然后再坐火车到昆明。沿途很艰苦,吃住条件很差。

      国庆节前,我们到了昆明。在青云路铁道兵一师的指挥部那里,我们拜见了李万华师长,向他汇报了情况。他很支持我们,希望工厂能够早日搬到云南,为铁路建设做贡献。当时,铁道部的介绍信里面写有“建厂于安宁、禄丰一带”的字句。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云南省出了昆明外,州县的水电、交通条件还很差。我们到了楚雄禄丰,还到了安宁,看了大炼钢铁时建的一些工厂,水电、交通都不行,从工厂的发展前景来看,还不具备建厂的理想条件。

      回到昆明,我们向李师长作了汇报,担心在禄丰和安宁建厂,将来不稳定,工厂不好发展,希望能在昆明建厂,李师长也同意。国庆节后,我们还在为这事发愁,忽然接到李师长打来的电话,说铁道部吕正操部长要来,可以向他汇报。

      李师长派车把我们接到师部,王焕礼厂长向吕部长作了详细汇报。吕部长很干脆,对我们说:“不用再说了,你就说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吧!”我们说:“我们想在昆明建厂”。李师长也插话说:“我也认为工厂还是建在昆明好。”吕部长同意了我们的意见,随即打电话给省委副书记赵健民,请他帮助我们解决。

      后来,在赵健民的秘书和省政府机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把厂址选在西山区七公里昆明制药厂停产的一个分厂那里。搬到昆明以后,工厂改名为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工地指挥部昆明第一机械修配厂,也称 254 信箱。1969 年 6 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的批复,工厂正式编入铁道兵序列,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6441 工厂。1970 年,根据中央的指示,部队占用地方的地产要归还给地方。当时驻在羊方旺的铁 1 师 7591 部队 43 修理营、44 仓库分队搬到湖北,工厂又从西山区的七公里搬到东郊的羊方旺。

      贵昆铁路和成昆铁路建设期间,工厂主要为铁道兵施工服务。部队送来什么,工厂就修什么;施工需要什么,工厂就生产什么。那时工程机械和汽车的修理任务很大,年修理量达 500 台。还派出技术干部和工人,到施工现场指导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使用和修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1964 年至 1975 年,先后制造了 59 型架桥机两台,修理了各型架桥机 6 台,建成了铝活塞及活塞环生产线,解决了进口工程机械配件不足的困难。70 年代后期,我们建成了精密铸造生产线,批量生产了风动凿岩机等一些小型工程施工机具。

      进入 70 年代,贵昆铁路和成昆铁路通车后,修理任务已经很少,工厂逐渐结束了以修为主的生产方向,任务也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已经开始使用小型养路机械。铁道兵后勤部根据部队施工的需要,指定工厂生产小型养路机械。

      1975 年初,铁道兵后勤部装备处派徐恒盛参谋来到工厂,安排生产 10 马力起拨道机、YD-2 液压捣固机以及捣固机运输小车(当时

     我们叫“三机”任务)。我和金永辉厂长在徐参谋的引领下,到北京参观了部队使用的捣固机。记得当时天很冷,下着大雪,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小机,在北京又找了一些技术资料。

      回到工厂以后,便马上安排生产。职工们热情很高,日夜加班,大约用了半年时间,便完成了样机生产。从此,工厂迈出了第一步,开启了养路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篇章。

      小型养路机械的生产,在部队施工需求和工厂自身发展的推动下,到 1983 年,我们已经开发生产了 18 种产品,一跃成为国内小型养路机械品种最多、产量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生产厂。小型养路机械是铁路整道养护的专用设备,铁道兵的需求量毕竟有限,几年后,铁道兵内部就逐渐饱和了。兵改工前后,工厂生产任务不足,面临着停产和找米下锅的局面。在最困难的时候,年产值只有300 万元左右。

      小型养路机械的营销市场,由铁道部工务局统一管理,每年都召开订货会,生产厂家和铁路局都参加,供销见面、签订合同。参加订货会的生产厂是铁道部认可的定点厂,我们工厂因为不属铁道部系统的,不参加订货会,产品便被视为非定点厂生产,铁路局都不敢买。为了打开市场,我们千方百计去参加订货会。记得有一次在郑州开会,我和高守民去参加,每个房间去拜访,去推销产品,人家不欢迎。

      我们找到铁道部工务局,请他们认可我们为定点厂。他们说不好下文件,并帮我们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明年可以到昆明召开订

     货会,那样你们就可以了。”定货会在工厂召开时,我们把机器都摆开,所有的产品都摆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以后,我们每年都参加会议,产品逐渐进入全路市场。

      1983 年,铁道部在柳州召开养路机械订货会和中型清筛机生产经验交流会。当时从国外引进了一台中型清筛机,试用效果比较好。各铁路局都纷纷仿制,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不过关,样机大都不能上道作业。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交流,找出失败原因,总结经验,由专业设计院设计,统一机型,并找一个实力比较强的工厂来生产。我和张长明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我们找到李振庭处长,要求生产新设计的清筛机。通过积极努力争取,铁道部决定新设计的 QQS-300 型清筛机由昆明机械厂制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工厂的设备和厂房还十分简陋,未能具备生产大中型设备的条件。在 43 区有厂房但是没有铁路,而 44 区有铁路专用线却没有生产车间。1987 年,第一台 QQS-300 型清筛机生产出来后,怎么样从 43 区的生产车间运到 44 区的专用线上就十分困难。50 多吨重的设备,装卸起吊都办不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厂领导决定,一段一段地铺轨,从 43 区把车推到 44 区,铺一段、前进一段;没有那么多的钢轨和枕木,就拆一段、铺一段。由于从公路通过不能影响汽车行驶,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打着火把干,整整干了一个通宵。这是工厂从小型机械生产迈向大中型机械制造的一段艰辛往事,一段难忘的风雨历程。

      1987 年,工厂又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学习进口机型的基础上,共同研制了 SPZ-150 型配砟整形车。1988 年,工厂参加世界银行贷款的国际招标,获得 12 台车的中标合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高速发展,铁路运输量日益增大,行车速度和密度都在不断提高。小型养路机械上道作业越来越困难,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铁道部从普拉塞公司引进了一个大修机组和一个维修机组在国内试用,获得了成功。部里决定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开天窗”(短时间内封闭一段线路)作业,进行线路大修和维修的方针。并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大型养路机械国产化。

      1987 年底,铁道部派了一个考察组,考察武汉大桥局的一个厂、宝鸡厂,还有昆明厂。这时我们 QQS-300 型清筛机已经生产出来,中标的 12 台 SPZ-150 配砟车也都在车间里生产。考察组肯定了我们干大型养路机械的决心和信心,对我们铁道兵的精神也很赞扬,认为工厂初步具备了生产大中型养路机械的条件。1988 年 3月,铁道部下发铁计(1988)133 号文件,“经过综合比选考察,确定昆明机械厂为大型养路机械定点生产厂”。

      1988 年 4 月,铁道部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到澳大利亚考察,选择引进的机型和合作生产厂家。当时有两家公司争取与中国合作,一个是普拉赛的澳大利亚公司,另一个是澳大利亚的坦波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并与两家公司多次谈判,最终决定我厂与奥地利的普拉赛公司合作,引进 08-32 捣固车的技术进行国产化生产。我代表工

     厂参加了考察团,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历史证明,正确选择先进的机型和合作伙伴十分重要,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挫折,这是大型养路机械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国产化初期,工厂资金很紧张,连买零配件的钱都不够。当时44 区没有车间,我们想盖一个车间,可是没有资金。杨荣开书记去铁道兵机关找尚志功指挥。在铁道兵指挥部的关心下,44 区盖了第一个车间,就是现在的结构车间(奥通达公司修理项目部结构车间)。

      1988 年 12 月,铁道部组团赴奥地利与普拉赛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董万春厂长参加了考察和会谈。1989 年 1 月,样机开始投产。工厂党委提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竞争取胜、为国争光”的精神,在铁道部机关领导的协调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1990 年7 月,第一台 08-32 捣固车样机剪彩,填补了国内空白。

      08-32 捣固车国产化的成功,使我们在焊接、液压、整机调试等各方面的工艺获得了显著提高。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为以后的生产和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1993 年 6 月,工厂与专业设计院研制成功 WD-320 动力稳定车;1996 年 1 月,又引进技术试制成功 RM80大型清筛机。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工厂与联合体各单位的共同努力,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和自主研发,实现了清筛、捣固、配砟、稳定等主要机型配套国产化,产品分布遍及全国。

      50 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工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茁壮成长。现在,企业产值连续几年达到 30 亿,拥有了

     世界一流的产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厂房,成为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领军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工厂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为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事业而自豪!

      领悟

      如烟岁月,似水流年。从宝鸡建厂至今,昆明中铁历经了 60 年的风雨岁月,一代代铁道兵精神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用勤劳和智慧带来了昆明中铁日新月异的变化。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由让人感慨万千。作为年轻的一代,我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回顾昆明中铁历尽千辛、饱经风霜走过的 60 载坎坷荆棘路?又是以怎样的领悟怎样的思考面对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昆明中铁?

      最初,我通过企业文化展厅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那时候展厅还在布展准备阶段,我有幸参与了这一过程。打开封存的历史,一幅幅画面映入我眼前。一组大型浮雕记录了铁道兵的光辉历程,英勇的铁道兵用自己的青春血汗浇铸铺就了一寸寸铮亮刚硬的铁轨;历次搬迁路线图反映了大型养路机械历史变迁的印痕,也折射出昆明中铁走过的峥嵘岁月;小型养路机械到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的发展是一代代昆明中铁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智慧结晶;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了昆明中铁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二次创业”的目标吹响了企业科学发展的集结号。

      老一辈用热血和生命成就了昆明中铁的辉煌,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现代的每一个昆明中铁人无不感受着这份幸福。记得经济适用房分配的那几天,我在工会办公室帮忙,亲身经历了

     经济适用房带给员工的幸福感,也亲眼目睹了退休人员、在职人员、老老少少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给我印象特...

    篇三:集团50周年庆征文

    葛洲坝集团成立 50 周年1970-2020岁月峥喋五十载 , 同心筑梦新时代1970 年 12 月 26 日 ,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 77 岁生日那天 , 作岀了

     "赞成兴建此坝 ” 的伟大批示 。

     数万胸怀报国理想的水电建设精英 , 从五湖四海会师西陵峡口 , 由此开启了葛洲坝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 如今已历经五十华年 。五十年的磨砺和传承 , 五十年的开拓和创新 , 五十年的勤劳和智慧 。

     葛洲%紇续红色基因 , 自力更生 、 艰苦奋斗 , 他们在大电力 、|重稍夫环保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树立了一座又

     ” 眾的昔洲坝已经成为一个标志 、 一种象征 , 它代表着使命茅埠当上彰显着胸怀与奋斗 , 昭示着奉献与境界 。欣逢盛世 , 当不负盛世 。

     我们将以全球化的视野 、 奋斗者的姿

     态 , 秉承"诚信 、 包容 、 自信 、 执行 、 创新 、 责任 ” 的价值追求和

     "干一项工程 、 树一座丰碑 、 交一批朋友 、 拓一片市场 、 育一批人

     才 ” 的经营程念 , 右实履彳徙缕经济责任 、 政治责任 、 社会责任 ,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白平怦展

     同体的时代伟业中走深走实 、 行稳

     1

     攵远 ,类社会和谐发展!、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 人。

     。. .。

     。

    篇四:集团50周年庆征文

    dquo;风雨历程”矿庆 50 周年活动细则

     一、征文目的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自强不息五十年铸就辉煌。通过精彩的文笔回顾四十年来我矿开发建设的光辉历程感触煤矿创业的奋斗艰辛铭记矿山儿女的拼搏奉献展示中流砥柱的卓有智慧触摸矿工英雄的岁月峥嵘追寻时代发展的辉煌足迹畅想美好家园的壮丽前景更好引导职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诠释和践行“拼搏进取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激发工作干劲凝聚发展力量为推动矿区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征文内容 1、回忆五十年来各单位开发建设历程中的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和重大变迁 2、记述五十年来企业开发建设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改革调整决策、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 3、展示五十年来矿区各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进步、公民道德、文明创建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 4、讴歌五十年来矿区各单位、各层面涌现出的各类先进英模事迹

      2 5、记录在我矿所感受到的衣、食、 住、行方面发生的变化 6、 在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反映矿山人健康文明向上精神风貌的故事等。

     三、征文形式 1、征文体裁征文体裁不限配有图片更佳。回忆录、通讯、 散文、 诗歌、 采访等字数在 2000 字以内,诗歌不超过 60 行组图不超过 6 幅。

     2、活动时间2010 年 8 月 10 日9 月 10 日。

     3、投稿地址 政工科电子信箱 795328876qq.com或送矿政工科 XXX收 投稿请注明“征文”字样。

     四、注意事项 1、各单位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写作人员进行撰写。每个单位机关以科为单位不少于 2 篇。

     2、各单位征文要按要求及时投稿。

     3、活动结束后将认真组织评奖评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征文予以表彰。

      3 “辉煌岁月”职工摄影展细则

     一、参展对象

     全矿干科职工、离退休职工及家属

     二、参展作品要求和报名方式

     1、参展作品以“回眸征程、见证辉煌”为主题立意新颖、健康向上真实反映我矿投产建设五十周年来矿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展现职工群众物质生活的显著改善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2、参展者可选送单幅或同一标题的多幅照片照片应冲印为 7 寸10 寸每幅组照片须注明作品题目可以附写简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姓名和单位用方便贴 。为便于评选和展览本次展览不接传数码照片所有作品不得以电脑制作改变原始影像。

     3、全矿直属各单位必须送交 5 幅含 5 幅以上作品个人参展作品幅数不限题材不限重点反映我矿历史变迁的人像风景静物微距等 参展照片送交矿工会生产科由组委会统一布展联系人XXX联系电话5964323。

     4、截稿日期2010 年 8 月 25 日 展出时间2010 年 9 月 1 日10 月 6 日 三、评选和奖励办法

      4 参展作品由组委会根据报送数量评选作品和组织奖 同时根据各单位参展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组织奖。活动结束后将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届时将推荐获奖作品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摄影比赛。

     四、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积极宣传动员使干科职工和家属踊跃参与活动用他们枳热的情怀、独特的手法、艺术的视角、感人的镜头记录展现矿区发展可喜的变化以此抒发职工家属对矿区建设成果的自豪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

      5

     “江山如画”书画、赏石、盆景、根雕展细则

     一、活动主题 歌颂祖国、 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和我矿建成投产 50 周年的辉煌业绩。

     二、活动内容和要求 1、书画类 毛笔、硬笔书法书体不限草书、篆书、篆刻要附释文。绘画作品分为国画、西画油画、水粉、水彩、素描等均可。

      要求硬笔书法统一使用 A4 纸。

     毛笔书法和国画尺寸不大于四尺宣统一装裱。

     西画类作品尺寸不限作品由个人自己装框。

     2、盆景、赏石、根雕类 树桩、水旱、山石、微缩盆景奇石、化石、矿物晶体、玉石、水晶石等和根雕均可。

     要求先报名后展出。展品在布展的当天送到以免丢失。

     3、请作者在作品背面或适当位置处注明单位、姓名、作品名称。

     三、时间

      6 1、 硬笔书法截稿日期为 2010年9月1日

     展出时间

     2010年 9 月 8 日。

     2、毛笔书法、绘画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0 年 9 月 10 日

     展出时间另定。

     3、盆景、赏石、根雕类的报名截止时间为 2010 年 9 月 10日展出时间另定。

     四、奖项设置 分书画类和盆景、赏石、根雕类两大项设奖。

     根据展出的作品和参加的实际人数分别评奖。

      7

     “我爱我家”家庭文化才艺展示大赛细则

     一、活动形式 活动以家庭为参与单位以比赛贯彻始终。由评委打分评出优秀家庭奖。

     二、活动内容 要求参加家庭将歌舞、戏曲、曲艺、乐器、小品、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设计编排出表演性、可视性强的节目。

     时间为 68 分钟。

     三、参加家庭条件 1、参加活动的家庭必须是两代三人以上包括三人的组合多则不限但必须是近亲属。

     2、参加活动的家庭主要成员应有基本文化水准家庭中如有老人、小孩参加均应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四、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积极推荐、精心组织每单位至少要推荐一个家庭并于 9 月 5 日前将申请表报送到矿工会女工科。

      8 “长歌抒怀”散文、诗歌朗诵细则

     一、活动要求 1、 各单位自行推荐至少一名优秀代表参加散文诗歌朗诵会预赛并将名单及参赛作品于 9 月 5 日前交矿团委。

     2、朗诵要求①所选散文诗歌主题突出、思想内容积极向上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及百里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主②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③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④表达感情准确、自然⑤时间控制在 8 分钟以内⑥朗诵形式单人、多人或集体朗诵形式不限。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xxxxx。

     3奖项设置决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二、活动时间 报名日期9 月 5 日 初

     赛9 月 20 日下午 300

      决

     赛9 月 26 日下午 300 三、活动地点 初

     赛工会三楼会议室 决

     赛另定

      9

     “和谐博庄”DV 故事征集展播细则

     一、拍摄主题要求 拍摄内容以反映和讴歌我矿“三个文明”建设成就为主题彰显爱矿爱家既可展示职工的美满家庭的幸福生活也可拍摄职工的文化生活岗位奉献的场景选题可自定如“劳模风采” “文明视点” “凡人新事趣事 ” “家庭轶事” “美哉博庄”“我爱我家”等等可记人也可记事可歌颂也可鞭策。

     二、拍摄的技术要求 拍摄以 DV 摄像机为主篇长三至五分钟为宜要求画面自然、图像清晰、稳定内容完整。可自行配音、配乐打设字幕、标题有条件的可制光盘报送。

     也可将拍摄素材及解说词送交宣传科闭路电视站本站将根据节目质量帮助编辑配音参赛者要附拍摄时间、格式等说明。

     三、拍摄征集时间 此次 DV 征集自 2010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19 日截止。

     对征集的优秀 DV 作品矿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在矿电视站、矿网站展示播出。

    篇五:集团50周年庆征文

    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是油田会战五十周年, 更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大港之年, 在这双喜双庆神圣的日子里, 我们年轻的新一代石油人, 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情, 用自己的方式去回顾大港油田 50 周年经过的风风雨雨, 去分享 50 年来油田获得的荣誉。

     视频中的一幕幕, 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闪动, 没条件创造条件, 全体动员迎难而上, 不分昼夜雨雪天, 同心协力热火朝天的奋战场面。

     回过头来看今朝, 几代大港石油人创造的伟业,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港石油城, 作为一名 80后, 在刚刚接触到工作岗位时, 我深深的体会到, 由于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明确政策, 在国强民富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大港石油人经过五十年的努力, 用我们的智慧、 我们的大港石油精神, 学习实践了科学发展观, 促进了油田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作为一名石油家庭的孩子, 我亲身经历着油田的改变, 亲眼看到了油田的飞速发展。

     在我还 5、 6 岁的时候, 大港油田还没有几处高楼, 所有的石油工人都挤在一个个的职工宿舍里,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电视和收音机, 大家唯一的乐趣就是吃完饭吹会牛。

     当时还小的我看着一帮大老爷们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感觉他们是那么的豪情万丈。现如今, 曾经的年轻大小伙子也都有第三代了 , 他们还是会经常坐在一起聊天, 谈论家庭的变化, 谈论孩子的工作

     。

     。

     。

     后来上了小学, 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大港油田的历史, 才知道开拓大港油田的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不容易。

     记得第一次坐公交车, 那时候的交通远没有现如今这么发达, 为了 争得一个座位, 两个人吵得面红

     耳赤, 甚至有人自己抱个小板凳坐在车的空当处。

     现如今, 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人轿车, 大家都不必再为争抢个座位而烦心了 ,这是油田交通上面的改变。

     90 年代大港油田正处于发展建设的快速期, 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

     放眼现在, 怡然小区、 西小区这些职工住宅小区已经发展成为了天津市的模范示范小区。

     漫步在小区内, 你能感觉到处都充满了 温馨和那油田特有的装饰点缀。

     而油田七期住宅工程是当下大港油田谈论的话题, 那一幢幢崭新的楼房紧邻光明大道, 油田总医院二期工程与之仅仅只有一道之隔, 休闲广场和小区环境的民心工程更加完善, 街道路湖泊的改造加宽绿化美化更加顺畅秀美, 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逐年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质在不断的提升。

     在这样温馨舒适优美便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 更加深了 大港人,对大港油田 50 年风风雨雨的深刻理解。

     回忆历史, 展望未来, 这是发展大港油田建设的不竭动力, 用这种精神对创建百年油田的现实,我们更加信心实足了。

    篇六:集团50周年庆征文

    六十五天

     ——致 XXXX 一周年庆 三百六十五天的日, 三百六十五天的夜, 盛开的 XXXX, 怀着理想,迎着骄阳, 聆听秋爽的风, 星月同在。

      三百六十五天的爱, 三百六十五天的念, 盛开的 XXXX, 对爱执着,无微不至, 守望着那一份真挚, 至诚至信。

      三百六十五天的情, 三百六十五天的谊, 盛开的 XXXX, 逝去年华,真情可贵, 充满挚爱的人生旅途, 有你我他。

     三百六十五天的风, 三百六十五天的雨, 盛开的 XXXX, 携手并肩,无悔抉择, 走过了蹒跚学步路, 笑看风云。

      三百六十五天的苦, 三百六十五天的乐, 盛开的 XXXX, 感恩的心,勇气满溢, 收获了春华秋实, 回馈社会。

      三百六十五天的喜, 三百六十五天的忧, 盛开的 XXXX, 共同谱写,爱的旋律, 奏响了新的乐章, 激情澎湃。

      行政&人力资源部 XXXX

     2014 年秋

    推荐访问:集团50周年庆征文 征文 周年 集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