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0日 09:44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新课改教学计划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3-09-29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改教学计划第1篇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教学计划集锦8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改教学计划集锦8篇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1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两个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及周边县市。从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2)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的"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实际组织单元;

    (3)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4)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教材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着重培养学生个体主体能力;第一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2、实施:

    必修课

    1.教本

    (1)进度安排

    必修1、2的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浅入深、分散化解难点的原则,教学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六、三、四单元。

    (2)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还有讲演词、序言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读本

    根据教本和读本相结合的原则,为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个性研讨

    着手进行国学的普及,从晨读入手,选一些经典名句与大家一起涵咏。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

    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

    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

    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七、教学工作安排

    必修课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4篇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本文向您介绍有关《高一语文新课改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6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30课时。在这过程中,必须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资料《作文周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5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5)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学生在高中学习了一学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基础太差,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无法掌握,更不能做到运用课内知识解决阅读问题;
    作文中心不定,甚至语言也不能做到通顺。两个班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学期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2.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必修4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1.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2)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的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实际组织单元;

    (3)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4)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写作教材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着重培养学生个体主体能力;
    第一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2.实施:

    教学要求: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还有讲演词、序言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五、认真负责的上好每一堂课

    1.每个40分钟对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这40分钟内的重要性,不要认为只是一节课,没关系,因为你不仅仅荒废的是自己的40分钟,还耽误了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的40分钟。

    2.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重点、难点,在知识点的落实方面要下功夫,使学生了解到哪些需要他们掌握。

    3.培养学生的技能:21世纪更注重有能力的人,新课改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4.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的场所,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场表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他们觉得是他们自己和教师一起挖掘出的新知识,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5.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每个学生的动向,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我们学校的学生爱玩、好动,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我抓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学习指导中去,还会在晚自习的第三节课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表扬,所以,和学生交谈时,要对他的处境和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6篇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借助对必修3和必修4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戏剧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二、工作重点

    1、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严格要求与悉心关怀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讲练考结合,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

    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与“写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总结写作方法,并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资源——阅览室,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觉积累的意识和习惯,读写结合,本学期安排八次写作训练,着力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7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15)班、高一(16)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感觉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上进心。但从具体学习情况来看,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语文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的学习。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更加重视古诗文的鉴赏与诵读。此外,结构变化也很大,总体目的是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1、 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编制教案、学案,做到:①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②知识、能力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③教法安排和学法指导实在可行;④重点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⑤版书设计实用。要改进教法、讲究效果,尽可能增大课堂容量和信息密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条件,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学、不勤学、不会学”的现象,力求在45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2、训练要落实:①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②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③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地公布答案了事。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5、使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技巧。

    6、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的教学要有耐心。

    7、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8、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规规矩矩地写字,仔仔细细地读书,踏踏实实地练习,认认真真地写作,随时留心观察、广泛涉猎,自觉动脑动手,积极创造性学习。该记的、该写的、该背的、该说的、该操作的,务求掌握。要特别注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新课改教学计划 第8篇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

    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

    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
    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
    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

    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七、教学工作安排

    必修课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
    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
    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
    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集锦 新课改 新课改教学计划集锦8篇 新课改教学计划(集锦8篇) 新课改方案及计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