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20日 14:48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11篇

    发布时间:2023-09-30 17: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11篇,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11篇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

    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看图形宝宝都已经藏好了。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面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况。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要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信息吗?(生汇报)

    (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
    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

    (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

    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

    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之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里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2、学习例1,在对比中感知余数的产生。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2)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吗?(正好摆完)你能根据你的摆法列出算式吗?(6÷2=3(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6里面有3个2)

    (3)象6÷2=3这样的除法算式咱们以前就学过,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师:同学们真不错,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4)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

    (5)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没有?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摆一盘)

    师:这1个草莓就是多余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试着把你的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7)老师也列好了算式7÷2=3(盘)……1(个),看看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引导理解算是含义)

    (8)对比7÷2=3(盘)……1(个)和6÷2=3(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重点强调剩余的1个草莓)

    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数字1表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表示剩余的这个数叫做“余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该怎么写呢?

    (9)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师边范写边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生随师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请同学认真听!(师范读生学习读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0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P60做一做第二题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课本P64练习十四第一题

    五、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咱们以后讲继续学习。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

    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

    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

    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

    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

    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

    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单位“角”。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

    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

    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

    生3:5角+5角=10角

    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

    生:1元=10角

    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

    三、认识分

    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

    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1个1分是1分

    2个1分是2分

    3个1分是3分

    ……

    10个1分是10分

    10分就是?

    生:1角

    对1角=10分

    四、应用新知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练习:P53做一做1、做一做2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
    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
    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角5元6角=()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角+()角=()元()角

    37角=()角+()角=()元()角

    58角=()元()角46角=()元()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
    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四、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泰山

    1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西湖

    5角紫色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
    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家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风景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家乡洋县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①、逐一了解家乡的各个景点。

    梨园景区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

    ②、了解家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朋友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幼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5篇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中国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朵,还剩( )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

    看,这是3片花瓣 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 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 、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6=( )……( )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 )÷6=( 2 )……( 5 )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 )÷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
    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买东西需要钱,导入钱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元、5元、10元、100元、1角、5角等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3.教学例2

    (1)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1元=100分)

    (1)出示一张一角纸币的一个一分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纸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张1角钱。

    2.填空。

    7元=()角3元=()角80角=()元40角=()元

    1元=()分5角=()分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9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习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 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三、教师板书:

    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
    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
    4=2(个)……(个)学生说出9;
    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
    4=2(碗)……2(碗)

    矿泉水:11;
    4=2(瓶)……3(瓶)

    香肠:12;
    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
    2=9(人)18;
    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
    4=4(人)……2(块)18;
    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新人 教版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11篇 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汇总11篇) 数学人教版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