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06日 23:06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4年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本(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本(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4年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本(精选文档)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一篇】

    思想品德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以思想品德的教育为中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范文,旨在向大家展示如何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它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高低的标准之一。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通过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如道德小故事讲解、道德讨论活动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奉献精神,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其次,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智慧的体现,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育中,我们要通过开展思想启迪活动,如读书分享、主题演讲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生活热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相信学生会在道德品质、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二篇】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号考生。(鞠躬)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出处:《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高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题属于xx中的xx生活。本课题主要讲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本课题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打下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xx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xx制度;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了解多党合作的xx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对比及归纳能力,自主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明确我国实行的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xx协商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定义、功能、作用。这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难点: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二、说教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比较强烈,思维逻辑性较强,对于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情感易偏激。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让同学们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引入课题和教学,是同学们对该课题产生兴趣和思维拓展,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2、合作讨论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使得同学们培养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xx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本课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学会以下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有所感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们养成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方法。

    四、说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共商国是同舟共济》,问题设置:感悟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党制度?针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xx协商制度。

    (二)初读课文,逻辑分析,辅以案例,整体感知

    然同学们通读课文,对只是有一个了解,我采用案例教学,比如时期,中国和其他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支持等案例来进行一个讲解,说明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能得到其他党派的支持。

    (三)重点精讲,小组讨论。“执政参政,特色鲜明”这部分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我设置的问题是:

    a.作为参政党的有哪些?他们是什么性质的xx团体?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是什么关系?

    b.如何理解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xx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xx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特色”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政党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讨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以选派代表方式回答所设问题,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同学们通过探究生成的知识可能比较散乱,不完整,此时,我会适当进行点拨、强调,做及时有效的总结。

    (四)辩论提升,突破难点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内容,我打算采用“小组辩论学习法”。问题设置:“某次关于政党制度的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国应该实行西方多党制,各党派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可以防止独断和腐败。同学乙:我国不应实行多党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也不容许实行多党制,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多党合作。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在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深刻体会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树立起坚持我国这一政党制度的信念。最后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归纳总结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而要坚持多党合作和xx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显著的优越性。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的最后做一个小结,再给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做一个逻辑性的分析,针对于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让大家反思一下,如果中国不实行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维护。

    五、说板书设计

    是什么(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为什么(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怎么做(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对我的说课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尊敬的各位评委,本堂课是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三篇】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5个班的思想品德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增强学习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树立教改理念,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能认真及时地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3、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从多方面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关注社会、研究学生实际,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教案编写认真,并在授完课后写好课后反思。

    4、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能力,尽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使学生喜欢上课。同时在教学中注意以德为本,着力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形式多样的情感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感悟人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5、坚持与同备课组成员进行教研,加强与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6、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后进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树立学习的的信心;
    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7、上好每一个兴趣小组活动,上好每一节兴趣小组活动,如 “对农民工

    面临的歧视现象”的社会调查,“诚实两难”的小辩论会,“我所欣赏的普通人”的演讲赛等主题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撰写的xx小论文20xx年9月参加泉州市第xx届中学生思想xx优秀小论文评选,分别获市一、二等奖,郑婧楠的《诚信——为人之本》获一等奖,李劲颖的《何以解忧,唯有自强》、李曼欣的《微笑面对挫折》获二等奖。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四篇】

    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县已实践接近一年了,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一年级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不是象以前的思想品德教材那样主要讲空泛的xx理论和概念,规定学生必须怎样做,而现在的新课改教材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人为本”是贯穿七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应当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为此,我们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导学方式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初步、肤浅的认识与体会阐述如下。

    一、自由,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七年级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们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一节课因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昂,课堂导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为什么要拉着学生走而不让学生学着走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以人为本”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本”。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
    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的大脑的开发,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对人的技能的培养,对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们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添主动学习能够获得许多知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具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导学”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践。

    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

    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 我们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就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辅助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通过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明白了父母为教育抚养子女操心劳累,压力重重,千辛万苦;
    子女必须孝敬长辈,分担父母的压力,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激发兴趣是前提;
    自设问题,学习探究是关键;
    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
    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导这对象确定其具体的方法,教学本来就“教无定法”。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五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以《体验 建构 生成》为题,向大家汇报《家乡的变化》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的最后一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的内容标准第2条“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编写。与前面的“我爱我家”、“家乡哺育了我”及后面的“我的国家和我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首先是教材解读(点击),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叫家乡。咱们中国人常常用“故里”、“故土”、“乡井”、“衣胞之地”来表示家乡。《诗经·小雅》中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母亲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又用“桑梓”来比喻家乡。正因为家乡像母亲一样,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所以,我们才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对学生来说,家乡这个概念可大可小,通过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的学习,我们已把家乡定位在江都,在第二课时课外延续时可将家乡的外延进行适当的拓展。

    我认为本课应着眼于“变化”二字,不能误读为“我的家乡”爱家乡,这原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而这一切的变化,并不是我呈现或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先对文本研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准备的,我也是有准备的,才能给他以启迪。

    2、教学目标

    备课之前,我曾在四年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占28 %,而感觉一般约占 69%,不了解(或没什么感觉的)占 3 %。可见,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只有引导他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切地感受家乡今昔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才能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的情感。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力培养:通过调查、访问、参观、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

    ②人格塑造: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化。

    ③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之情。

    3、教学安排

    本课的教学分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两个部分,两课时完成。

    课前我重组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调查、访问和参观,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着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顺序,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活动,能否形成协同的教学局面,都与教学结构有关,因此,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框架:

    第一课时:课外实践体验

    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课内交流感悟 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链接生活 建构角色

    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实践体验

    体会家乡的变化应建立在对家乡了解的基础上,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一下子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我及时引导和点拨:要想了解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再交流,知道可以采用拍照或摄像、实地调查、采访身边人、走访所在社区、点击互联网等方式,再进一步引导如何分配任务,从哪些地方去调查。

    这一部分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让他们在主体的参与中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苦,从而达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生活,获取真情实感的目的。

    第二课时 课内交流感悟

    接下来,我想比较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我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堂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歌曲《龙川情》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好歌龙川飞出来,好水流进我的`心。整个课在《龙川情》的音乐声中拉开序幕,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有一个地名已流传了三千多年,有一个地方具有水的灵动,龙的神韵,在江淮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江都。

    缺乏情感是现行德育的一种机能性缺陷,因此,我觉得必须高度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价值,《龙川情》又是一首富含江都乡土气息的歌曲,既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情境,又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好了准备。

    第二板块: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小组用图片、照片、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汇报调查了解家乡变化情况,对于家乡的变化,学生多数是从身边事感受到的,当学生交流时,我不置身事外,及时补充。

    我认为课堂绝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将这些交流、探索不断引向深入,不停留于表面的对比,而是要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

    在学生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呢?

    正是由于每个家乡人的努力,促使家乡的经济发展与腾飞;
    正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促使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在经过充分的交流互动之后,我充满激情地说:这就是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这就是我们人杰地灵的家乡!这就是我们日新月异的家乡!《龙川情》音乐再次响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设计一句语来赞美家乡。

    这一部分的设计理念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努力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构建高效、立体的信息传输渠道,放大教学流程和效益。

    第三板块: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感受《高楼与花园》这首诗。

    让学生进行辩论。引导他们明白这些只是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美中不足”,说不足是为了增强小主人翁责任感。

    在这里,我与学生达成共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科学、和谐的发展。

    第四板块:链接生活、建构角色

    我们在看到家乡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番唇舌战后,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对待那些“美中不足”呢?完成表格。我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表格内容。(出示)

    我校曾有一些同学发现农民秸秆以后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他们办手抄报、发放宣传单、采访农民、上报市领导,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生活化已成为21世纪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回答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为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第五板块: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对于家乡今后的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小课题,开展课题讲究。班队课上,将开展《让家乡的水更美》等主题活动,并将评出——慧眼小记者、智慧脑灵通和最佳课题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建构”,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本课教学的尾声,不是划一个圆圆的句号,而是给出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为学生创建种种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第六篇】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服从学校安排,担任七年级101、102、103、104、106、107等六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做法、不足和改进:

    (一)教育教学方面做法

    1、注重教法研究,认真备课、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灵活运用教材,选做练习册等资料

    (二)教育教学方面不足:

    1.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但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急躁冒进,个别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无动于衷,喜欢拖拉不完成任务,没有找到更具体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

    3、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划了重点,但是有片面性,个别知识点漏掉了。

    (三)、教育教学方面改进: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
    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
    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2、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总结和希望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荐访问:范本 思想品德 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本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大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