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10日 22:3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8篇

    发布时间:2022-12-20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8篇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在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贯彻落实县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8篇,供大家参考。

    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8篇

    篇一: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贯彻落实县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下面,受张晓兵县长委托,我讲两点意见。

     一、科学审视我县“三农三牧”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农畜产品县场价格低迷等严峻挑战,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农牧业经济和 农村牧区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县 “ 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再创新高,达到 1084.6 万亩,较上年增加49.7 万亩;粮食产量 62.7 亿斤,连续多年保持在 60 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 2278 万头只,其中肉羊饲养量 2128 万只,出栏 975.8 万只,肉羊出栏量稳居全区第一。

     二是农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玉米调整的指导意见,我县调减籽粒玉米 81 万亩;根据县场消费需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20 万亩;发展向日葵、番茄、脱水菜、西甜瓜、黑白瓜籽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效经济作物 518 万亩,增加 67 万亩。设施农业达到 26万亩,累计建成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4608 处,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68%以上。

     三是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

     全县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76 元,同比增长 7.4%,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 2867 元。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新建和整治村庄 2354 个,新修通村公路 2300 公里,“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全县完成林业生态建设 90 万亩,重点区域绿化

     16.7 万亩,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20%。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河套灌区节水改造、黄河防洪二期、396 万亩土地整治、50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扎实推进。

     六是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军令状”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 22857 名贫困人口脱贫,中、杭后、五原、磴口 4 个区贫县摘帽。

     七是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

     收购、仓储和物流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 300 万亩。同时,要认真落实农业部“镰刀弯”地区玉米调整的指导意见,把籽粒玉米面积调减到 300 万亩左右。“优经”方面:优化经济作物结构,调减食用花葵面积,扩大瓜果蔬菜、中药材、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要完成 2.5 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建成临河乌兰图克、五原八里桥 2 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要加强监控、监测和调度,强化种植技术指导、县场信息服务,抓好现有 26 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同时,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扩大杂粮杂豆、苗木的种植面积,努力把我县的土特产和小品种培育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扩饲”方面:扩大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整株青贮玉米面积达到 50 万亩,优质牧草、耐盐碱牧草种植面积达到 30 万亩,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保障。

     二是优化调整养殖业结构,解决好“养什么”的问题。

     要认真落实国家“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总体思路,稳羊增牛、扩大猪禽、适度发展肉驴和水产等特色养殖。2017年,全县牲畜饲养量要达到 2570 万头只。其中,肉羊饲养量要达到 2400 万只,奶牛 20 万头,肉牛 10 万头,生猪 60万头,肉驴 5 万头,禽类达到 610 万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 70%以上。“稳羊”,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要稳定发展。县场低迷期,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正是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优化肉羊产业结构的良好时机。

     一要稳定增加基础母羊数量。

     今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中央 财政扶持现代肉羊产业等项目,要优先向规模养殖场

     倾斜,鼓励规模养殖场户开展自繁自育,扩大优质基础母羊种群。

     二要加大优质种羊的繁育和利用。

     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以及草原补奖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种羊场建设、种公羊补贴,抓好进口种羊的扩繁和利用,调整优化肉羊品种结构。三要高度重视巴美肉羊、乌拉特羊等地方良种的选育提高,通过提纯复壮,增加产肉率,增强地方优良品种的县场竞争力。“增牛”,要强化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户引进优质肉牛种母牛,加大引进种牛的纯繁和扩繁力度。同时,加强能繁母牛保护,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因地制宜提高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逐步推广肉牛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的路子。要加快推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养牛场模式,大力推行“以多户为单位,建设养殖小区,联户推进”的小区养牛模式,选择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地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发展“订单养殖”。奶牛方面,重点支持圣牧高科、云海秋林等企业大力发展有机奶牛,提高有机奶产量。“扩大猪禽”,要抓住国家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的时机,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大、玉米主产区的优势,引进大型生猪繁育、屠宰、分割、冷鲜、储运、熟食制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要稳步发展肉鸡、蛋鸡养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逐步满足当地县场供应。同时,要紧跟县场需求,引进专业肉驴养殖加工企业,发展肉驴等特色养殖,并以健康养殖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养殖区域布局,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

     三是优化调整农畜产品结构,解决好数量与质量效益的问题。

     从我县的县情、农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下大力气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提升工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一要进一步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综合执法三大体系,坚持“产、管”并举,实行严格的投入品使用管理和农畜产品检测全覆盖。二要坚

     持问题导向,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让违法者付出代价。三要逐步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选择蔬菜、牛羊肉、面粉等不同类别农畜产品开展追溯试点工作,今年要争取建立 3 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县。只有抓好了质量,才能谈得上做品牌。品牌提升方面,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三品一标”认证数量,今年新认证河套小麦、磴口华莱士、乌拉特黑山羊等“三品一标”产品 20 个,新增“三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10 万亩,集中培育以“河套、巴盟、乌拉特”为主的地域品牌。要鼓励龙头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培育壮大兆丰、圣牧、高塔梁等地方特色品牌。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增强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提高品牌化建设水平。

     四是优化调整区域结构,解决好生产布局的问题。

     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这是农牧业最基本的规律。我县有平原、草原、沙漠、山地、湖泊、森林,地形地貌类型比较齐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河套平原,属水土资源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走规模经营、优化发展的路子,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等优势农畜产品,着力培育小麦、蔬菜、肉羊等特色产业。乌拉特草原,属生态脆弱区,要走生态优先、保护发展的路子,划定生态红线,促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乌兰布和沙区要按照钱学森院士“多采光、少采水”的治沙理论,重点实施好国家围封禁牧、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加大对沙区治理投入,大力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等沙草产业,发展有机奶牛和有机肉牛养殖。湖泊湿地,近几年,我县新增湿地面积 10 万多亩,要充分借鉴宁夏、天津等地经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把湖泊湿地打造成农牧业经济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山旱区,要走收缩转移、适度发展的路子,逐步收缩传统农

     牧业,严格控制高耗水农牧业,积极发展杂粮杂豆、饲草产业。城郊区要增加肉牛、奶牛数量,稳定发展猪禽生产。要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把我县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专业分工明显的农畜产品产区,解决好小而散、杂而全的农牧业生产格局。

     (二)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农牧民增收水平。抓农牧业经济,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牧民收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重点要抓好规模化经营、利益联结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

     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主动适应农村牧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土地流转,打好土地“集约牌”,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目前,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284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27.3%,流转土地进行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主体有 102 个,经营面积 44.3 万亩,仅占流转总面积的15.6%,可以说,分散经营仍然是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下一步,各县区、县农牧业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搭建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特别是经营规模在 100—500 亩之间的家庭农场,200 亩左右最佳,由 3 口之家经营,规模适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当前最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模式,要大力推广。

     二是抓好农企利益联结。

     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先行先试的“三项重点改革”之一,必须落实好,为全区出经验、作示范。当前,我县农企利益联结方面主要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合作共赢的观念淡薄等问题。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重点是“抓两头、联中间”。一手抓龙头企业,这是农企利益联结的关键所在。要支持、引导现有龙头企业不断做精、做强,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创建品牌。要组织引导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组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对农企利益联结紧密、基地建设规模大、农牧民受益多的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让其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带领更多的农牧户参与其中,为建立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累 .

    篇二: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讲话 发言稿

     同志们:

     刚才,市政府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推进“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点出了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X 县等 X 个部门和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作了汇报交流,汇报的很全面、很扎实、很有效,数字也很振奋人心,发言结合实际,点出的问题比较准,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几个部门的发言,会后要印发,相关县区和部门参照落实。下面,我再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个必须充分肯定,一是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项政策、目标、任务、措施落得比较到位、落得比较实,规定动作扎实有效,创新动作各有亮点。二是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一方面结合实际,放的到位,管的有效,服务的比较贴心;另一方面从上到下有效承接了中央、省、市的核心措施,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行政审批、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投资项目审批、减费降税、“一网一门一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三是 2019 年我们结合 X 实际,创新提出并加快推进“办事不求人”机制,初步实现了知晓政策不求人、限时办结不求人、窗口办事不求人、网上办事不求人、帮办代办不求人、公正监管不求人、维护权益不求人,为群众办事上提

     供了捷径、提供了帮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办事不求人”成为 X“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工程。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存在一些短板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小康 X,特别是即将为编制和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群众受益面也不广泛。一是对已经成为全省亮点的“办事不求人”的核心措施理解的不深、不全,对办事不求人的内容掌握不够、落实不力,市直部门不同步、县直部门不领会、乡镇部门不清楚。群众的知晓率低,群众不知道那些事项可以通过“办事不求人”办理,不知道找那些部门可以达到“办事不求人”。二是对“不来即享”改革措施理解不全面、推广不宽、落实不够。三是对“办事不求人”的事项公布不全、公示不宽、公开透明度不高,有一些事项表面网上办、实际找不到。X个市直部门梳理的 X 项个事项,确定为第一批“秒批”“不见面审批”事项的 X 项,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仅 X 项,只占 X%。四是“放管服”改革宣传不够、引导不精、重点不突出,网上有信息、群众不知道成为在基层落实的断层。五是工程领域“不见面招投标” “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措施推进缓慢,已成为 X“放管服”改革的瓶颈问题。

     三、抓好“放管服”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做实“放”字,应放尽放,“放”出活力和动力。一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对照“办事不求人”,把“放”

     什么、“放”到什么地方能让群众看得见、能让办事人摸得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好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班、靠实专责,协同办理事项全部上网、全部进窗。县级政务大厅和乡镇窗口办事事项要一眼能看到,网上一键能查的着。

     二是“办事不求人”相关单位要各尽其责,市县乡各级层层监督上网、层层帮助上网、层层协调上网,做到相互培训、相互协同,让办事的人从乡上的窗口和网上能找到、从县上能查对实据、市上能找得着,真正实现“一网上线、一口交办”,从根本上基础上保证“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有基础性的支撑和落实。

     三是市大数据局、县大数据中心、乡镇大数据窗口要发挥好现代信息的作用,充分利用 5G 技术,指导县乡尽快把“办事不求人”的门类、归类、类别统一模式、统一格式,做到公示于民、公开于民、展现于民、指导为民。

     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不见面招投标、不见面开评标”、“不来即享”和“网上办事”,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靠实工作责任,跟踪督促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

     五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要压减至 3天以内,落实好“证照分离”,重点做好“照后减证”等工作。

     六是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特别是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办理时限要压缩到 X 个工作日内,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切实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要推行“清

     单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联合审批、多图联审机制,大力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

     (二)做严“管”字,放管结合,“管”出公平和秩序。落实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要靠实监管责任。彻底扭转“以批代管”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明确“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强监管不光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负有监管责任,都要履职尽责,做到依法依规监管。

     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细化监管制度,优化抽查方式,统一规范标准,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做到全程留痕,增强执法和监管工作透明度。要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网络空间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三要加强综合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法律法规把“管”字做到实、做到严。继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牧林水、资源环境、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联查”,实现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同时,要做好企业自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管等。

     (三)做真“服”字,优化服务,“服”出便捷和高效。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已经从过去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拼要素升级为拼综合政策环境,

     我市作为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欠发达地区,更要下大力气树立“不来即享”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

     一要继续推行“不来即享”。各涉及部门要认真研究,优先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开展“智能秒批”,推进高频申请材料共享应用。要积极搭建“阳关招标采购平台”,加快“不见面”开评标,尽快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实现评标专家、信息和场地资源共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

     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提升 X原创的“办事不求人”的品牌效应,把这张名片用我们的实际服务行动来维护好、落实好。要深入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通过服务平台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到企业主,实现迅速可办、即时可享。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抓好政务服务的流程、方式等改革。

     三要改进 服务方式。市级相关部门对重点投资项目已经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市县区一些政务大厅也有帮办代办服务,但还没有普及。市县区政务大厅和单设大厅要尽快成立帮办代办队伍,乡镇设立在窗口设立代办、帮办或导办人员,帮助群众办事。四要推进限时办结。进一步健全完善限时办结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在“企业开办、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用水报装、用电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纳税服务”等方面实现限时办结。

     最后,就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再提三点

     要求。一是各行业部门要组成工作组对本行业本系统落实“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作为平时考核和暗访督查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各部门各行业要大力宣传,专题宣传“办事不求人”,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办事不求人”的知晓率、认知率、使用率。

     同志们,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办事不求人”,势必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决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 X 做出自己的贡献。

     说写文章难,因为它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精神劳动。就拿应用写作来说,文种繁多,有的教材说有 40-50 种,实际存在的具体种类,有人统计不下 2000 种。而且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表意等许多种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文章使用或发表后,它是“一字写入文,九牛拔不出”,“一文昭天下,好寿万众评”。因而,写文章确实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一种尖端的技能,也是毁誉莫测、难度很大的行当。写文章有别于其他劳动的特点和难度,主要体现在: 一是鲜明的目的性。凡动手写,都有一个“写作意图”或“创作动机”,或表情达意,或宣事明理,或传授知识等。没有目的,就没有文章。背离了目的,再精彩的文字都是废话一堆,分文不值。

     二是强烈的个体性。写文章是最能体现个性的个体精神劳动。正如古人说的“文如其人”。作者才、学、识的特点和功底,可以通过他的文章一览无遗。即使是写作班子的共同创作,也能程度不同地显现出主持该文章写作的人独特的思想和风格,或该写作班子整体的特色。

     三是深邃的理论性。文以载道见水平。“道”,是道理、事理。“道”是文的生命线。一篇文章要有道,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含量,须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揭示科学发展之理、事物内在规律等。为什么有的文章字面上看很通顺,但却显得一般化,读起来不解渴、听起来没味?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思想性和理论深度。

     四是突出的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水平、理论修养、思维方法、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审美情趣、文字功底以及性格气质等的综合反映,通过文章,能够比较全面、艺术、形象地显现出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强弱。

     五是高度的创造性。写文章既要靠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再实践,循环往复来完成创作过程和实现创作目的;更要靠高度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来赋予文章不朽的灵魂、独有的价值和特色。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写作学在适应社会需求中不断创新发展,加快了普及和繁荣。如,推进了以“八个结合”为标志的现代写作变革,这就是文本与人本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知识与智能结合、写作技巧与写作规律结合、写作本体与综合引进结合、客体主体与

     载体受体结合、纸质写作与电脑写作结合。基本形成了由写作原理、动态过程、边缘、文体写作、发展史论、技法技巧、写作训练等类型构成的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我国的写作学已较好地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为我们学习掌握写作理论、走入写作“自由王国”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写文章虽难又容易着,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有规律可循。关于写作的基本规律,有不少专著、文章作过讨论。如有学者归纳写作“三个飞跃”的基本规律,用郑板桥的形象语言来说,就如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三个飞跃。

     一是感知飞跃。它是整个写作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首先要经过由客观外物向主体渗透、激发的过程。主体通过对外物的观察、感受、体验后,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一升华,就是感知飞跃,是写作活动中客体向主体的第一步转化过程,使主体萌发写作的动机和欲望。

     二是内孕飞跃。它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核心。随着写作欲望的萌发,主体在理性认识和情感的推动下,逐渐在胸中形成意象、形象和文章的雏形,这是写作活动由客观外物转化为主观内在之“意”的一次质的飞跃,这里,主体已 经基本完成了“心灵产品”的构想过程。三是外化飞跃。就是作者用语言符号将“心灵产品”凝固定型,使其成为外在客观存在物——即文章,最终完成主体的写作意图。这三

     次飞跃,概括起来就是由“物”到“意”,再到“文”的一个转化过程。机关干部由于平时大量接触的是规范性比较强的文书,初学写作者可以考虑先从模仿入手,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地提高文书写作能力。我想为年轻的机关干部归纳和推荐初学写作“三步法”:

     第一步:简单模范。模仿的本义,是指有意或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与对方相似。模仿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代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同样的,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模仿是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一位知名教授在介绍他写文章的秘诀时说:“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模仿;参考十篇以上文章写一篇文章,是创造。”此话很有道理。初学写作的过程可以说是“机械”模仿、“照着画描虎”的过程。军队公文写作不像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那样“有法”而“无法...

    篇三: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7卷2018年第4期2018年8月出版攀登(双月刊)New Heights(Bimonthly)V01.37No.4.2018 August 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牧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李双元(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6)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新时代中国“三农”发展的行动纲领。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认为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青海的具体实践;在深入分析实现“三生”转变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生”转变的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三生”转变;经营模式创新;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18)04—0060—04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统领“三农”工作,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学术界就该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基本内涵和坚守的重大原则、实施的前提保障、实施的根本目标和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熊小林,2018),那么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张军(2018)认为,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乡村振兴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建立乡村振兴机构、创新乡村振兴机制,这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叶兴庆(2018)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主线;从具体路径来讲,陈锡文(2018)认为,农业现代化要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人手,农村现代化要重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就青海省来讲,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一)“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历史经验和教训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对“三农”问题重视,这个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向好、社会稳定;什么时候对“三农”问题重视不够,这个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平稳、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就不牢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约束条件下,全党对于三农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主动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不断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建设目标。(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收稿日期】2018—06—07【基金项目】第三批青海省级智库重点研究项目“青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ZKl8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双元,男,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一60—万方数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最大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精准的发展路径,即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这次提的5句话总要求层次更高、要求更高、目标更精准。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难点在农村,必须从全方位提升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着力破解农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逐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城乡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通过培育新型农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新风尚,实现乡风文明;an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三)深化农村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制度保障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乡村振兴也不例外。刘守英(2018)认为,农民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农地承包期限和农业经营制度等三项关键制度安排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因此,乡村振兴,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筑牢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压舱石”,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将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落到实处,为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保障;其次,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向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和绿色发展上倾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青海实现由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困境十八大以来,青海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一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均增长11.5%,全省75%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人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但是发展不足仍然是青海面临的主要矛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四个转变”新思路,其中实现由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是富民之计,核心是“三农”转型发展。这一转变是青海特殊省情和农牧区发展现实的必然选择,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青海实践的具体举措。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澄清实现转变的困境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农牧业经营模式创新难度大要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就必须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探索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农牧业经营模式。农牧业当中,牧区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了以“梅陇”“拉格日”为代表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之路,也基本实现了农牧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集体经济壮大共赢的目的。但是,此种模式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能否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凝练;农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是,如何培育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因此,不论是农业区,还是牧业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再加之生态环境约束和人力资本约束,探索一61—万方数据

     适合当地的、可持续的农牧业经营模式存在一定难度,闯出一条具有普遍价值的农牧业经营模式就更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难度大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牧业发展水平。近年来,青海农牧业生产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农牧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为促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农村发展仅有生产发展还不行,还需发展高水平的加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将潜在利润最大化、外部利润内部化。青海两市六州资源禀赋不同、离中心市场的距离不同、市场化程度不同、社会发育程度不均衡,特别是青南牧区和偏远山区,发展生产不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得难上加难。没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兴旺就很难实现。(三)农牧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难度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还得靠人才。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文盲率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青海文盲率由18。03%下降为10.23%,下降了7.8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青海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气候因素,再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短时间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任务非常艰巨。农牧区人力资本水平现状,不仅影响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而且还影响观念的转变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难点。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现实发展状况实现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的有机结合,找好切人点,实现重点突破,方能取得预期成效。(一)强化政策宣传,把中国特色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好、拓展好一62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时加强关键核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党的三农方略原原本本传达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这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牢固树立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理念,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走样、不变形,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农牧民就业、农牧民收入和农牧区基层基础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就业,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充分拓展农业多功能性。青海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各地具有资源禀赋各异的农业优势,要积极拓展包括传统优势产品、休闲健康旅游、生态文化环境、农耕文明教育等农业多功能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牧业产业。第二,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努力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农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水平较高、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既专业化分工,又深度融合的农牧产业集群,打造集农事生产体验、休闲健康旅游、农耕文化教育、田园风光展示等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牧区要充分发挥大美草原、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优势,积极拓展传统产品生产、原生态民俗文化、游牧文明教育、高原旅游等畜牧业多功能性,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第三,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统筹城乡到城乡一体到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万方数据

     展,实现产业兴旺的目的,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政策上重点解决土地财政和农民工问题,在机制上重点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实现城乡各具特色、共荣共生。(三)顶层设计和农牧民创造相结合,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又是实现城乡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要素。青海农牧业发展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样的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青海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也不一样,要紧紧抓住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这个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引导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牧区在鼓励各地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同时,进一步凝练和完善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探索适合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模式;农区要在提升农牧业经营主体运行质量上下功夫,特别是要着力加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努力形成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经营的农业经营模式。政府部门在鼓励、引导和支持地方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同时,要加强对不同经营模式的总结、凝练和提升,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有机结合,彰显制度绩效。(四)加强新型农牧民培训力度,为实现“三生”转变提供人才保证实践证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人力资本方面。在“三生”转变过程中,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农牧民生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及农牧业生产的效率等。从长远来看,农牧民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三生”转变的进程及成败。因此,提高农牧民人力资本水平应作为未来“三生”转变的核心,而构建长效机制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牧民的唯一选择。农牧民培训要按照农牧民的自身情况和多元化需求,进行分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可以将现阶段农牧民的制度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

    篇四: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业局党支部第四季度组织生活会会议纪要与农牧业局党组书记7 2017 年农牧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合集

     农牧业局党支部第四季度组织生活会会议纪要

     农牧业局党支部第四季度组织生活会会议纪要

      2018 年 1 月 16 日上午,xx 旗农牧业局党支部召开第四季度组织生活会,由 xx旗农牧业局领导班子及科级领导干部、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纪检组组长、各二级单位站长及各支部书记参会。会议由 xx 旗农牧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乌日娜同志主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局支部及班子成员开展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 2017 年度 xx 旗农牧业局党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首先,由 xx 旗农牧业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董国荣同志解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以 40 个小标题的形式通俗易懂的使全体参会人员再此深入、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第二项,董 xx 同志代表农牧业局党支部做了 2017 年度工作总结,代表局支部班子开展提高“四个意识”对照检查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第三项,由 xx 旗农牧业局党支部委员 xx 等同志依次对照检查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第四项,集体讨论通过 2017 年度农牧业局党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会议第五项,对支部及领导干部进行征求意见和建议。会议最后,由 xx 旗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xx 同志就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是继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尤其是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二是继续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把 2018 年确定为全系统“抓党建规范化建设年”;三是继续加强党员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三日”活动;四是抓党建促各项业务工作。提前策划和安排部署 2018 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为顺利开展各项重点工作打好基础。

     农牧业局党组书记 7 2017 年农牧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农牧业局党组书记 2017 年农牧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为主题的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2 月 16 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对我区“三农三牧”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李佳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17 日,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村牧区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昨天召开的全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冯玉臻盟长对我盟 “三农三牧”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安排部署。刚才,我把三个会议重要精神进行了传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指向,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今天召开的会议,即是全盟农牧业工作的安排部署会,又是农牧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动员会,两会合一,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17 年农牧业各项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给,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就抓好贯彻落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深化对做好农牧业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20**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盟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盟委关于农村牧区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

     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盟农牧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 20**年全盟农牧业实现生产总值 x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 元,分别比 20**年增加了 x%和 x%。全年争取落实到位国家惠农惠牧补贴资金 x 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年初,盟行署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6个配套扶持政策文件,统筹规划布局农牧区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绿色、精品、高端”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

     一是有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 x 万亩,同比压缩高耗水玉米 x 万亩,增加经济作物 x 万亩。粮经草种植比重从 20**年的 x 调整为 x;膜下滴灌、干播湿出、西瓜套油葵等农艺节水技术在井灌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0.01 毫米农用塑料地膜 x 万亩,滴灌带 x 万亩,实施节水工程 x 万亩。

     二是高端畜牧业发展迅速。全盟双峰驼数量达 x 万峰,驼产品加工企业 10 家,驼血多肽、驼皮阿胶、驼羔绒被、驼绒高支纱、驼乳皂等新型产品投入市场。新建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公司一期开发驼乳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全盟白绒山羊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 x 户,组建细度核心群 x 个,开展检测建档戴标 x 万只,超细基础母羊达 x%。阿左旗 2 户牧民凭 x 微米羊绒捆荣获意大利诺悠翩雅公司 20**年度最佳羊绒大奖,每公斤收购价达 x 元。蒙绒产业园开工建设,嘉利绒毛公司迁址新建工程完成并投产,内蒙古蒙绒绒山羊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行。“阿杜”肉羊产业在重点农区发展迅猛,建成肉羊规模化养殖小区 6 个,辐射带动农牧民 x 户,养殖规模已达到 2 万只。圣牧高科企业化运营的有机奶牛全产业链快速发展,乌兰布和 x 万亩种养加游一体化现代畜牧业生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三是特色沙产业发展力度加大。x 家沙产业企业带动 2 万余农牧民从事沙产业,全年人工梭梭林种植 x 万亩,接种肉苁蓉 x 万亩,接种锁阳 9 万亩。阿拉善肉苁蓉药食同源审批工作加快推进;四是精品林果业初具规模。新增精品林果业种植 x 万亩,其中沙漠葡萄 x 万亩,枸杞 x 万亩,养生大枣 x 万亩。围封天然黑果枸杞 x 万亩。

     五是休闲农牧业取得实效。新增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示范点 2 个、乡村旅游接待户 x 家,新建旅游专业村 2 处。全年农牧区接待游客 x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x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x%。

     (二)农牧业新型经济主体加快培育 全盟农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政工作稳步推进,登记流转草原 x 万亩,耕地 x 万亩。新增盟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 3 家,组织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全盟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x 亿元,同比增长x%。全盟累计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x 家,评估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x 家,认定注册家庭农牧场 x 户、专业大户 x 户,培育带头发展特色农牧业示范户 x 户。建成“百佳荟”阿拉善绿色农畜产品馆加盟店 3 家、涉农企业电商平台 5 家。

     (三)农牧业安全生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推进 全盟农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 x%,重点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 x%;嘎查(村)全部配备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盟检测中心通过自治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和考核“双认证”。盟农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立。新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 32 个,绿色食品认证 6 个。加强对养殖业源头监管,对饲料经营户、规模养殖场及屠宰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常规检测、“瘦肉精”及“三聚氰胺”违禁品专项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蔬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 x%。全年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创新落实。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适度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每年新增补奖资金 x 万元,覆盖全盟 x 亿亩草原和农牧民 x 户 63193 人,对 5068 名贫困人口全面落实国家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准扶贫政策。着重解决了重点区域历史矛盾和林草政策重叠享受的问题;准许禁牧户将草原向养驼户有偿流转;将每年六月份确定为草畜平衡考核验收时间节点;设立专项补助资金 x 万元,重点落实草原补奖户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落实三级财政配套经费,全面实行草原专职管护员机制。

     二是组织编制了全盟草原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展了草原资源普查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盟净增草原面积 x 万亩。

     三是完成草原保护和建设规模 x 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 x%。20**年退牧还草工程全部完成。全年未发生草原火灾。

     四是提请盟行署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公示的实施意见》(x 署发〔20**〕x 号),将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事项设置为审批前置。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50 余份,办理草原临时占用 14 宗。受自治区委托开展草原征占用现场查验 21宗,上报草原征占用审核材料 16 宗,已通过自治区审批 9 宗。

     (五)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创新 先后提请盟行署印发了《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 6 个配套政策文件,及《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阿拉善盟“政银保”合作农牧业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阿拉善盟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阿拉善盟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2020 年)》。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和家庭农牧场及专业大户认定监测办法。主动创新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盟、旗建立了举报奖励基金。首次组织召开全盟农牧业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性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全面履行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研究制定了《阿拉善盟农牧业局党组 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细化任务分解,推动责任落实。20**年共召开局党组会 13 次,其中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工作 5 次;二是健全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局党组印发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制订了“决策之前情况通报单”、“决策之后督办通知单”、“项目资金安排前置审核表”,进一步严格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为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及管理能力,建立了《阿拉善盟草原补奖对象身份电子识别管理系统》,对享受补奖政策农牧民进行精细化管理,坚持运用“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三是持续深化并扩大作风建设成果。持续开展机关作风专项检查 18 次,其中工作纪律检查 6 次,公车封存检查 9 次,落实八项规定“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检查 3 次。局党组会同派驻第十三纪检组组成督查组,赴旗区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项目资金落地,及时组织检查验收。累计查处收缴违规资金258 万元,已全部上缴财政,归还原资金渠道。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盟委行署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农牧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与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的艰辛付出分不开。在此,我谨代表盟农牧业党组,向全盟奋斗在农牧业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农牧业各项工作 2017 年是迎接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全面展现我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关键之年,“三农三牧”工作肩负的使命重大。对此,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盟“三农”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要充分认识到困难与挑战。从全盟自身发展条件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支持农村牧区的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这些都为加快农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但制约我盟农牧业改革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

     从农牧业整体发展情况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水平低,分散经营依然是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劳动生产率低,农牧民持续增收乏力;草原沙化、退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承载能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 从农牧业自身情况来看:

     一是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顺。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畜产品监管等工作力度减弱;二是农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进度较慢。缺少强制性的法律依据,兼容互通的追溯标准尚未建立,部门条块分割依然较为严重,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不足;三是草原执法难题亟需破解。因草苁蓉、发菜、野生蝎子等不是国家依法明确保护的资源,对人为破坏草原的非法行为草原监理部门只能劝退,对违法人员难以形成有力威慑。

     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任务繁重而艰巨。总体讲,我盟农牧业改革发展要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走特色和精品之路,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牧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17 年,全盟农牧业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盟委扩大会...

    篇五: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讲话稿3 篇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和鄂尔多斯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旗委八届七次全委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分析研究当前我旗农村牧区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经济新常态下全旗“三农三牧”工作。

      刚刚过去的 20**年,是我旗城乡统筹试点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年,也是提升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区环境取得较大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旗委、政府始终坚持“三农三牧”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抓完善、抓提升、抓改革、抓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农村牧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始终把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农牧业发展的根本,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实施了一批事关农牧业发展的基础项目,农村牧区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完成投资 1.8 亿元,新修布拉格至上海庙等 6 条通村柏油路 168 公里,硬化农牧区街巷道路 40.7公里,先期打通了重点嘎查村断头路、环线路;架设农网线路 452公里,新增网电用户 280 户,改造缺电嘎查村变压器 130 台。创新培育阿日赖、玛拉迪、克珠日、八一村等公共服务典型,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城市文明逐步延伸。

      二是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

     致力于抓完善、抓提升,对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再明确、再定位,完成土地整合 1 万亩,启运肉羊养

     殖园区 2 个,养殖规模达到 4 万头,阿日赖、哈日根图、糜地梁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新亮点。注重项目均衡保障、协调推进,农牧业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新建标准化养殖棚圈 240 套,新增肉羊养殖大户 60 户,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 227 万头只,辣椒、土豆、西瓜等种植规模突破 5 万亩,牲畜交易量 148 万头只。引进吉泰、蒙力、亿利等农牧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为产业化发展方向。改扩建三段地牲畜交易市场,市场规模和功能不断完善,实现牲畜市场交易 120 万头只。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巩固。

     树立生态“红线”理念,坚定不移执行禁牧休牧、以草定畜政策,严格执法、打击非法。特别是针对非法开荒扩灌蔓延的趋势,“疏”“堵”结合,通过制度规范、严厉查处、严肃问责等举措,有效遏制了非法开垦行为。高度重视发展、生态与水资源动态平衡,制定农牧业发展规划,启动水资源采补平衡试点。坚持建管并重、以奖代补,完成造林 13 万亩,重点区域绿化5.02 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 1661.88 万亩,发放生态奖励资金 80 余万元,对 12 个先进集体、202 户典型农牧户进行集中表彰,营造起了全民投身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是改革稳步推进。

     率先在全区范围内推进草原确权工作,外业打点、信息采集、矛盾调处、内业录入模式卓有成效,累计确权面积 1778 万亩,确权率 97%,工作模式得到农业部认可,并在全区、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率先在 6 个新型村庄推

     行草原承包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草牧场经营权证、林权证抵押登记工作稳步推开,农村牧区宅基地确权登记外业工作全面完成。

      五是困难群众保障更加有力。

     启动精准扶贫工程,完成投资4781.4 万元,累计建成养殖棚圈 312 套,改造危房 280 套,为 702户贫困户每户补贴产业发展资金 5000 元,469 户 1606 人稳定脱贫。发放金融扶贫贷款 5000 万元,解决近 1000 户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困难;集中改造各类危旧房 876 户、节能住房 160 户;新建安全饮水工程 7 处,重点缺水地区 2000 人喝上了放心水;为 7871 户农牧户发放取暖 1 吨煤补贴 495 万元。“一卡通”直接补贴达 1.9 亿元,农牧民户均政策性收入 14960 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477元,增长 10.8%。

      农牧业兴则百业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全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旗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委、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三农三牧”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因也发生深刻变化,农牧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价格趋向合理区间,利润空间收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增强,依靠资源消耗、扩大规模提高产出的动力明显减弱,依靠创新驱动来提质增效已成为农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说白了,这就是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牧业既是基本方向也是根本路

     径。面对新常态,客观分析我旗农牧业发展现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具体来讲就是“三个不相称”“三个不协调”和“三个不到位”。

      “ 三个不相称 ” , 一是资源占有与产业发展不相称。

     我旗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人均占有水浇地、草牧场分别为 19 亩、516亩,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 227 万头只,均居全区 33 个牧业旗县前列。但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不足,农牧业比较效益发挥不充分,农畜产品仅局限于原料输出,就地转化率不足 10%。

     二是装备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称。

     全旗农机总动力 26.7 万千瓦,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0%,耕种播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农牧业规模经营水平较低,1000 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不足 10%,100 亩以上仅为 40%,小打小闹、零散经营、形不成规模。

     三是从业主体与产业发展不相称。

     从事农牧业人口老龄化严重,50 岁以上劳动力占 70%,且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小富即安。特别是受农耕文化影响深远,对土地草牧场等资源过于依赖,对新技术、新理念的认识不够,用现代理念武装农牧民头脑、推进规模化经营任重道远。

      “ 三个不协调 ” :

     一是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基础保障产业发展能力还相对较弱,有近 20 个嘎查村没有通柏油路,农牧民出行难、农畜产品卖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水浇地的 30%,传统粗放式灌溉仍占主导,农牧业资源消耗过度;农网改造项目欠账多,现代农牧业发展地区配变增容需求较

     大,供需矛盾突出。

     二是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不协调。草原面积广阔但生态环境脆弱,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农牧业以量取胜、粗放经营仍是现状,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任务艰巨。

     三是水资源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水资源存量小,我旗地下水开发利用指标为 1.2 亿立方米,上海庙、敖镇、城川地区严重超采,年实际利用水量 1.5 亿立方米,超采 25%。土地扩灌、非法开垦等问题虽然经过集中整治有所好转,但仍不同程度存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势异常严峻。

      “ 三个不到位 ” :

     一是科技服务不到位。

     科技服务人员短缺,熟悉“三农三牧”、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的干部逐年减少,科技服务严重滞后,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不足 30%。三元杂交、羔羊育肥、山羊增绒等适用技术还处于实验推广阶段,实际运用率不足 20%,科技成果还未真正转化增值、发挥效益。

     二是金融支持不到位。

     金融贷款门槛依然较高,农牧民贷款程序较为繁琐,且贷款数额少、还款周期短,金融对农牧业促进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点设置偏少,农牧民存取款难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善。

     三是改革措施不到位。

     试点建设以来,旗本级首创的生态恢复区草原再利用、农村牧区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等改革措施 10 多项,还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形成成果、转化为实践。特别是试点经过 3 年多的集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结提炼不到位,还未形成可资借鉴、复制推广的经验。

     深入分析困难和不足,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找准发展差距,为推进农牧业转型发展定好调子、把好方向。当然,也要看到我旗农牧业发展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较长,空气、水质、土壤洁净度高,是天然的高品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在当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绿色、优质、安全的农畜产品更显难能可贵,更具市场竞争力;市场体系健全,三段地、城川等市场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农畜产品流通快、且价格相对稳定;区位优势明显,毗邻陕西、宁夏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宁夏要建设全国清真食品基地和西部畜产品出口检验区,陕西定边、靖边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这为我旗发展肉羊、肉牛、反季节蔬菜等产业,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实现区域一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旗农牧业基础、规模、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条件基本成熟,为我们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三农三牧”工作创造了条件。

      对此,我们必须发挥优势,突破制约,善于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中把握主动,在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有所作为,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农村牧区各项工作。今年,全旗一产增加值增长 6.1%,达到 12 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达到 15094 元。

      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 “ 十个全覆盖 ” 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基础承载能力。

     基础是农牧业发展的最大根本,只有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才能助力农牧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重点,规划先行、六位一体,找准重点、突破难点、集中攻坚,下大力气破解水电路讯等基础制约,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最为坚强的保障。

     一要在“水”上下功夫。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解决“水”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控制和约束相结合。

     “控制”, 就是要加快推进水资源确权,摸清地下水存量和开发利用现状,尽快开展以嘎查村为主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开发”试点,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各镇、旗水务部门要尽快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选好试点、探索推进,总结经验、全面推开。

     “约束”, 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广大农牧民节水意识,促进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方面旗里将制定专门政策,实行“先建后补”,鼓励农牧民发展以滴灌为主的节水措施,达到省工省水又增收的目的,年内新增滴灌面积 10 万亩。同时,要把干旱硬梁地区人畜饮水作为重点,统筹谋划好井位、管线布置,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

     二要在“电”上下功夫。

     农网改造项目上级投入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项目资金最大化,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下一步,要切实转变农网项目投入方式,适当提高农牧民自筹比例,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要尽快制定农网投入规划,重点向禁止开发区“无电户”倾斜,统筹谋划好老旧线路改造、配变增容、新增

     用户等不同需求,力争到 2017 年全面消除“无电户”,切实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今年,要架设农网线路 629 公里,解决500 户农牧户用电困难,改造缺电嘎查村变压器 300 台。

     三要在“路”上下功夫。

     要尽快制定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理清建设任务和投资重点,分年度、分步骤予以建设,集中力量打通断头路、环线路,力争 3 年内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形成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的路网格局。今年,重点实施阿日赖至乌提、玛拉迪至克仁格图等通村油路 74 公里,续建珠和至二道川等通村公路 83 公里。交通部门要提早谋划,尽快完善招投标报批等前期工作,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投用。这里强调一点,通村公路建设要与街巷硬化工程统筹谋划、共同推进,决不能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四要在“讯”上下功夫。

     当前,我旗仍有部分地区没有手机信号,一些偏远地区广播电视信号还未实现全覆盖。下一步,要把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基站等设施重点向这些区域布置,实现偏远地区广播电视、移动信号全覆盖,搭建起群众与外界连接的桥梁纽带。今年,要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5600 套,建设移动基站 4 个。

      二、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核心是规模经营、市场营销、品牌增收、产销一体。当前,我旗正处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阶段,推动农牧业向绿色高端、以质取胜、品牌增收方向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一要明确产业方向。

     要依据立地条件、居住布局、自然禀赋,分类指导、凸显特色。在北部,要鼓励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发展有机肉牛、肉羊等生态养殖业,推进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实现家庭分散养殖向园区集中养殖转变,建设草原畜牧业经济带;在南部,要推进“种养结合”大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羔羊育肥、反季节特色种植产业,并与定边、靖边市场实现产销一体 化 ,建设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年内发展规模肉羊养殖园区 2 个,建设现代家庭牧场 150 户。要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把绿色、无公害品牌作为地方特色,加快亿利、吉泰、蒙力等加工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有机草牧场认证面积达到草原总面积的 60%以上,逐步将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要注重均衡发展。

     当前,我旗农村牧区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存在,年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的农牧户占总户数的 10%,10 万元到 30 万元的占 45%,剩余 45%的农牧户受先天条件不足、项目投入少等原因,经营效益偏低。现代农牧业不是少数人的产业,只有多数人的共同发展、实现整体提升,才能为农畜产品加工输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才能在农牧业新常态下抢占制高点、赢得先机。今年,旗财政要设立农牧业发展资金,集中捆绑农口项目,降低实施门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需安排,集中投向积极性高、发展不充分的农牧户,逐步带动产业均衡发展,实现农牧民共同致富。年内新建标准化养殖棚圈 100 套,补贴农机具 1000 余台套。同时,要鼓励发展以新型村庄为主...

    篇六: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 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全面开启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环境 第二节

     面临形势 第三节

     总体要求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二章

     优化农牧业布局和结构 第一节

     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 第二节

     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 第三章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第一节

     保障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第三节

     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章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

     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 第二节

     推进种业振兴 第三节

     提高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水平 第四节

     健全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第五章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 第一节

     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第二节

     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发展 第三节

     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四节

     推动农村牧区创业创新 第六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农村牧区 第一节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 第二节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整治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第四节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第五节

     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七章

     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 第一节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第二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第三节

     保护修复农村牧区生态系统 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第一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节

     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第三节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节

     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第三节

     健全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 第十章

     深化农牧业农村牧区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第一节

     加快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 第二节

     畅通城乡要素循环 第三节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 第四节

     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五节

     扩大农牧业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第二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

     健全规划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规划衔接 第三节

     强化法治保障 第四节

     严格考核评估

      “三农三牧”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动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全面开启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三牧”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攻坚

      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 732.8 亿斤,较 2015年增长 22.6%;畜牧业生产实现“十六连稳”,肉类总产量268 万吨,牛奶产量居全国首位;饲草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在 3000 万亩以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6.1%,高于全国平均 15.1 个百分点。乡村产业稳步发展。创建 2 个国家级产业集群、3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 家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 416 个,农牧业产业强镇、示范家庭农牧场、合作社分别达到 27 个、3850 家、4128 家。带动农畜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 65%,较 2015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较 2015 年提高 4.25个百分点,地膜回收率从 2017 年的不足 60%提高到 80%。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 5 年保持在 97%以上。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和建制嘎查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35%,97.6%的嘎查村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牧区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

      进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基本完成;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牧区保持和谐稳定。农牧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到 2020 年底,全区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6567 元,比 2015 年增加 5791 元,增幅 53.74%,增速连续 10 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2.84∶1缩小到2020年的2.5∶1。这些成就标志着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自治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为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政策导向更加鲜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国家及区域性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迎来多重政策叠加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牧业农村牧区支持持续加力,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形成,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为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市场驱动更加强劲。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农村牧区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居民对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助力我区绿色优质农畜产品走向

      全国市场,实现优质优价,为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拓展了广阔空间。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加快向农牧业农村牧区各领域渗透,乡村产业加快升级,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将为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加速转化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新动能,将进一步激活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潜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短板,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一是农牧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质量退化加剧,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刚性约束日益趋紧,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农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二是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农牧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产销衔接不紧密、质量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品牌杂而不亮等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农牧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农村牧区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农村牧区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医疗、就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乡村发展人才匮乏,农牧业兼业化、农村牧区空心化、农牧民老龄化等问题突出。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

      不牢,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部分脱贫户巩固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的任务较重。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第三节

     总体要求 战略导向: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是推进全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落实好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的工作部署,积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和管理理念引入农牧业发展中,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覆盖,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牧区面貌,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要以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基础,引导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及乡村建设和治理,促进农牧业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农牧业现代化与农村牧区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逐步实现农牧业强、农村牧区美、农牧民富的奋斗目标。

     工作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农牧业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策引领、要素集聚。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三农三牧”工作成效放在衡量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

      的突出位置,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强化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激发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补齐短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补齐农牧业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滞后、要素配置不科学、公共服务不强、人才队伍较弱、资金保障不充分等方面的短板,推动农牧业农村牧区充分发展和城乡平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围绕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注重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久久为功。

     ——坚持政府主导、农牧民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顺应农牧民新向往,把维护农牧民群众利益、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农牧民建设美好生活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农牧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

      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牧业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展望 2035 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基本实现。

     专栏 1 “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0 年 基期值 2025 年 目标值 年均/累计 指标 属性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732.8 >750 - 约束性 2 肉类总产量(万吨)

     268 >270 - 预期性 3 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7.5 62.5 5 预期性 4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4125 5470 1345 约束性 6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0 >83 - 约束性 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86.1 88 1.9 预期性 7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97 98 1 预期性 8 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值 1.3 2.8 1.5 预期性 9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

     82 >85 - 预期性

      10 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

     77 82 5 预期性 11 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77.2 80 2.8 预期性 12 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20 30 10 预期性 13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

     - 50 - 预期性 14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4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15 集体收益 5 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40 60 20 预期性 16 旗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

     - 60 - 预期性 17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10.5 13 2.5 预期性

     第...

    篇七: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若区乡村振兴专干培训会上的讲话

     (2020 年 1 月)

     卡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舒晓煜 同志们:

     根据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要求和区委安排部署,为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基层乡村振兴专干队伍,充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由区委组织部专门承办的为期 4 天的卡若区乡村振兴专干专题教育培训班正式开班了,主要目的是引导乡村振兴专干树立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的正确导向。实现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乡村振兴专干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工作落实的总体要求。

     下面就此次培训和下一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此次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专干目前已任职基本接近 3 个月,试用期即将期满,大家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基层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对新时期党在农牧区的方针政策以及农牧区工作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等都不太熟悉,甚至个别乡村专干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还不熟悉和了解。之所以我区举办这些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乡村振兴专干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帮助大家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相关政策;教育引导大家熟悉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内容,把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党务工作规程,提高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群众能力和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完成村(居)各项任务的能力;

     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和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在农牧区基层全面贯彻落实;协助村(居)“两委”抓好社会稳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移风易俗、服务群众、基层党建等工作;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理性对待宗教,过好今生幸福生活。因此,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一定要静下心,坐得住,认真听,仔细记,力争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树立卡若区乡村振兴专干良好形象 此次培训时间为 4 天,安排了 8 门学习课程,至此我在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服从管理,遵守纪律。此次培训时间 4 天,时间有些长,内容多,任务重,在学习期间,大家一定要听从小组组长的统一安排,按照学员管理规定,遵守学习纪律和生活纪律。同时,区委组织部要加强统一管理,为此次开展好培训学习提供坚强的保障。此次培训要求全体学员统一住宿,培训期间一律不允许请假、无故缺席。

     第二,要搞好团结,树立形象。此次大家来培训,不仅代表了个人,还代表了我们基层干部形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居),但都是我们卡若区的干部,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首先要搞好内部团结,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

     学习上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不允许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违反培训纪律等现象。

     第三,要认真学习,学有所获。大家在培训中,要做到“沉下身,静下心”,集中精力认真参加培训学习,尤其是现场参观学习,要借鉴学习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充分结合自己村(居)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思考。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珍惜机会,在实践中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此次培训后,大家就分赴回村,在这里提几点希望。

     1.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此次对乡村振兴专干进行培训,是基层工作的现实需要。各乡村振兴专干一定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专干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不负组织重托,成就一番事业。各乡村振兴专干到村(居)里后要加强自我认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努力做到“三勤”:就是要勤动嘴,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向实践学,向身边的领导、同志们学,不懂就问;勤动手,不懒不闲不散,多写多练多干,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勤动腿,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乡情村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2.希望大家互相团结协作,搞好关系。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协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开展工作,协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开展好各项工作。

     首先要处理好与乡镇党委的关系。所有的乡村振兴专干,都要自觉接受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在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乡村振兴专干要经常向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汇报思想和工作。要尊重乡(镇)党委和村“两委”领导,虚心向他们请教。

     其次要迅速转换角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村里,以主人翁的精神大胆地、积极地、主动地干好各项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家要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经常开展走访问询工作,带着问题,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积极为群众发家致富出谋划策,积极将党和政府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传达下去,落实下去。

     3. 希望大家完成任务,不辱使命。大家要十分珍惜组织上给予的关爱,切实把握人生难得的机遇,迅速找准角色定位,牢牢把握加强组织、加快发展两大重点任务,立足村居,努力工作,奋勇争先。要严格自律、勤政廉政,努力在加强基层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出成果,扎实做好乡村振兴专干职责。

     最后,祝各位学员在培训期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身体健康,新年快乐!扎西德勒!

    篇八: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内政发〔2021〕21 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 年 12 月 31 日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目 录第一章 全面开启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篇章第一节 发展环境第二节 面临形势第三节 总体要求第四节 主要目标第二章 优化农牧业布局和结构第一节 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第二节 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第三章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第一节 保障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第三节 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第四章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一节 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第二节 推进种业振兴第三节 提高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水平第四节 健全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第五章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第一节 优化乡村产业布局第二节 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发展第三节 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第四节 推动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第六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农村牧区第一节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第二节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 整治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第四节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第五节 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七章 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第一节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第二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第三节 保护修复农村牧区生态系统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第一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第二节 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第三节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第九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第二节 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第三节 健全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第十章 深化农牧业农村牧区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第一节 加快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第二节 畅通城乡要素循环第三节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第四节 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节 扩大农牧业对外开放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第二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污染防治措施第十二章 健全规划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 强化规划衔接第三节 强化法治保障第四节 严格考核评估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三农三牧”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动我区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全面开启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篇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三牧”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进程。第一节 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攻坚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

    推荐访问:深化农牧区改革讲话稿 农牧区 深化 改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