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文库网 - www.jycsjx.com 2024年05月19日 03:12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7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14:45:06 来源:网友投稿

    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7篇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16个典型经验做法今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7篇,供大家参考。

    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7篇

    篇一: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省优化营商环境 16 个典型经验做法 今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2020 年福建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贯彻落实,聚焦企业关切,对标先进水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为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总结交流、复制推广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省发改委(福建省营商办)日前印发推广各地各有关单位共16 个典型经验做法,从本期开始省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将逐一予以推出,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16 个典型经验做法

     1.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

      2.厦门市“四个统一”打造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总蓝本

      3.漳州市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和“零成本”改革

      4.泉州市全省首创政企联署办公新模式开拓电力工程占用挖掘道路“一窗式”联审通道

      5.三明市非公企业服务中心 “一门式”服务打造“民企之家”

      6.莆田市全国首推“自己‘批’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

      7.南平市“一窗受理”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8.龙岩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房即交证”上门服务

     9.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

      10.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

      11.省工信厅强化政企联动打造政策服务全流程体系

      12.福建单一窗口 4.0 版让贸易更简单、更智能、更便利

      13.省金融监管局设立海峡基金港

      14.省市场监管局推出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改革

      15.福州海关“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打造‘看得见的信任’”

      16.农行福建分行大力发展惠农 e 贷

      1、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

     一、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抵押登记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下简称“中心”)主动改革创新,率先推出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通过银行金融信贷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直连,把登记窗口延伸到福州市各银行等金融机构(下简称“银行”)办事网点。借款人(企业和个人)在申请不动产抵押贷款时可一并向银行提交不动产抵押登记申请材料,由银行通过信贷系统将材料上传至登记系统,中心在登记系统直接进行受理审核后予以办结,发放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银行根据办结结果予以放款,实现“不见面全程网办”,企业、银行“一趟不用跑”。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础,实现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在中心和各银行之间架设信贷系统与登记系统网络专线,双方针对各自系统做适应性改造,建立相关的数据接口规范标准。企业在银行网点申请不动产抵押贷款时,由银行负责对抵押登记申请材料和贷款材料并联代收,之后银行经办人员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将抵押申请材料照片上传至信贷系统,信贷系统自动把抵押登记需要的信息数据推送至登记系统。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在登记系统受理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结,登记系统自动将登记结果回传至信贷系统,银行根据回传的登记结果予以放款。

     (二)再做升级,实现审核无人工干预的“网上秒批”。持续改革创新,自 2020年 5 月 15 日起,中心与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福州分行深化合作,在福建省率先推出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智能化审核,全流程无人工干预,实现“网上秒批”。银行经办人员登录信贷系统发起抵押注销申请,信贷系统将不动产登记证明号、不动产权证书号、抵押备案号,推送给登记系统。登记系统对上述数据及申请账户与不动产登记簿信息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如果首次成功,则生成申请表 PDF 文件,一份由登记系统自动保存,一份推送给银行确认;由银行确认后,发起二次请求,登记系统对银行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与不动产登记簿信息数据进行自动再次比对,并且校验银行确认的 PDF(采用非对称加密),如果成功,则登记系统自动受理、自动审核、自动登簿;如果不成功,则不通过,向信贷系统反馈不通过的相关信息。

     三、取得的成效

     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自 2018 年推广后,2019 年全面铺开、2020 年再做升级,已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 28 家银行,并选取了背景良好,信用度佳,抵押业务量多的平安保险和中国人保作为非银行金融机

     构展开合作,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将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推广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自 2019 年 11 月 5 日起,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扩大覆盖至 9 大项 14 小项,除在建工程抵押外(在建工程抵押应进行现场实勘)的所有抵押登记均实现“不见面全程网办”;自 2020 年 4 月 20 日起,对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办结的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全面核发加盖电子登记专用章的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从 2018 年 8 月上线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共办理各类抵押登记 15.4 万件,尤其在 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83.5%的抵押登记通过“不见面全程网办”的方式办结。

      2、厦门市“四个统一”打造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蓝本

     一、背景情况

     厦门市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优化营商环境建筑许可指标、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为目标,统筹推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

     二、主要做法

     (一)从“部门规划”向“多规合一”迭代,率先跑出改革“最先一公里” 率先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汇聚四大板块 22 个专题 249 个图层的空间规划数据,形成全域空间“一张蓝图”。建设“信息共享、业务共商、空间共管”的多规合一业务协

     同平台,依托平台以“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接入 349 个单位线上协同策划,提前化解规划矛盾,实现“一张蓝图统筹建设条件”,变“以项目定规划”为“以规划生项目”。构建共享协同、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项目决策机制,推行“一本可研、共同论证、共同决策”,明确项目关键指标要素,全国首创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地名标准化等核查关口前移至策划阶段,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创新推行项目策划生成“问题清单”与“审批服务清单”的双清单机制,进一步简化策划流程,目前已策划成熟落地的项目 3858 个。

     (二)从“审批孤岛”向“整体服务”升级,精准打造项目审批“快速道” 1.以并联为脉络进行流程再造,实施分类管理。根据资金、类别及规模等项目要素精细划分项目类型,形成“17+4+4”的审批新模式(即 17 种项目类型分类申报、4个审批阶段并联审批、4 条工作主线并行推进),量身定制审批流程,梳理公布审批事项清单,全面构建“全流程”并联审批机制,重点提升小型建设项目快速审批机制。

     2.以共享为主线打造“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监管。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 109 家部门、911 个事项全部纳入统一监管,厦门市审批权限内的非涉密建设项目 100%在线运行,对手续办理合规性及时效性的全程监管,批文证照由系统自动调取应用;部门间业务意见征询由部门通过系统自主发起。

     3.以协调为抓手构建考评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在政务中心专设机构协调督办改革全过程、审批全流程,确保审批顺畅运行。推行“好差评”及第三方评估制度,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基本建成全流程、全覆盖、时限短、流程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 308个工作日压减到 50-9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即来即办,审批时间压减到 15 个工作日以内。

      (三)从“问题清单”向“改革清单”升级,全力破解建筑许可流程“中梗阻” 1.在精简环节上出实招,打通痛点堵点。通过“减、放、并、转、调”,累计取消33 项审批服务事项及 115 项审批前置条件,下放 65 项审批服务事项,将 32 个审批服务事项合并为 11 个事项办理,转变 47 个事项办理模式,调整 24 个事项办理顺序,优化办理环节。

     2.在放权减负上亮硬招,为企业松绑解绊。“一张表单”整合立项用地许可到竣工验收阶段的申报材料从 373 份精简到 57 份;公布景观艺术评审、日照分析、三维建模、修建性详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 5 份负面清单及工程规划许可及施工图审查豁免清单;率先发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相应的准入要求和管控措施,实施禁止、限制、许可、审批告知承诺、豁免 5 大类差异化准入清单管理;工程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等 34 个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监管。厦门市工程建设领域 45%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100%事项实行容缺受理,打通审批绿色通道。

     3.在集成服务上见真招,推进部门协同。设立跨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一窗受理、后台流转、统一送达、集成服务;在 6 大功能片区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变项目业主逐家申请评审为政府统一整体把关,如已完成的 3 个环境影响区域评价为企业节约文件编制费用超百万元以上、审批时限近万个工作日;整合供地手续环节,推行“交地即交证”,土地挂牌出让成交到发放不动产权证从 30 个工作日缩短到 7 个工作日;提供设计方案联合技术指导服务,把“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落实消防、人防等 6 个专业纳入施工图审查的“多图联审”,全面推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及电子审图,累计 1900 个项目实行多图联审,近 1200 个项目施工图审查由政府“买单”,为企业节约成本 3000 余万元;实行“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将各专项验收事项及竣工验收备案事项合并为一个综合验收事项办理。

      (四)从“重审批”向“严监管”转变,坚持跑好改革“最后一公里” 1.完善工程建设信用奖惩机制。建立“一个办法+两个清单”联合奖惩机制。工程建设领域相关部门已出台 8 份联合奖惩实施细则,发布 14 份涉及建筑、港口、安监、施工等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福建省内该行业最早出台的地方管理办法,也是全国最早建立该领域信用监管机制的城市之一。

     2.红黑名单助力分类审批监管。“信易批”是厦门市应用信用红名单的创新亮点,即对诚信典型或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提供“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审批便利服务,在组织各种检查活动时采取少查、免查或委托自查的方式,在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将成为事中事后重点监管对象。

     3.建立信用智慧监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纳入信用厦门平台,目前 19类违法建设的 67 种失信行为列入“黑名单”数据库,实现工程建设审批领域信用信息互联互通,部门实时获取项目申报企业信用报告及被列入“红黑名单”的具体信息,从而判断是否执行“信易批”或“重点管”等措施。搭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介网上服务大厅创新“一网管中介”,通过服务机构网上备案、服务合同网上签订、服务节点网上监督、服务质量网上评价、服务信用网上公示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建设涉及中介服务进行全过程信用监督,同时作为行业信用考评的重要依据。目前已有 70 项中介服务事项、783 家中介机构、10543 个建设项目纳入管理。

     三、取得的成效

     国务院领导多次肯定厦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工作。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两次通报厦门市的典型经验,各地积极推进以“厦门模式”为蓝本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2019 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市“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位居前列,“规范工程规划许可办理”及“完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机制”等被住建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3、漳州市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和“零成本”改革

      一、背景情况

     企业开办作为各类主体参与市场经济的第一道手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将它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纷纷出台各种改革文件,不断提升优化。漳州市也针对性地开展了几轮改革,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今年来,漳州市精准实施“一窗受理”和“零成本”改革,全力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企业开办进入“2 天+0成本”时代。

     二、主要做法

     (一)先行先试,充分论证 针对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及“零成本”改革力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漳州市漳浦县和东山县通过流程再造开展企业开办“一窗受理”试点试验工作。试点地区充分发挥改革主动性,在 3 个月的试点试验期间,不断调整优化流程,先后在 120 余户企业的开办过程中进行流程测试,总结提炼试点经验。漳州市营商办组织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对试点经验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进行论证,并对改革实施时间及实施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开业登

     记与印章刻制“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发票申领“全程不见面式网办+线下配送”的企业开办改革方案。

     (二)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通过前期部门协调会议,将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改革工作分为实行免费刻制公章和推行企业开办新模式两个方面,由漳州市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财政局等部门组成“免费刻制公章组”,由...

    篇二: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1 -2022 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一、开办企业案例 1:西安市推行“五办模式”聚力提升企业开办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西安市通过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办、网上办、集成办、免费办、便捷办”的“五办模式”,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持续压减办理时间、环节和费用,提升企业开办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深化推行 “ 标准办 ” ,实现 “ 同标准办理 ” 。制定印发企业开办标准化实施意见、服务规范和办事指南等一揽子制度文件,对企业开办全过程的环节要素、办事流程、结果反馈、办理时限、部门责任等事项,逐一细化明确办理标准和服务规范,为全市企业开办提供了“统一标尺”。全面实行 “ 网上办 ” ,实现 “ 高效率办结 ”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市场主体登记平台”,企业开办信息在相关部门间“平行推送、实时共享”,实现全部事项并联审批、高效办结。系统推进 “ 集成办 ” ,实现 “ 一次性办结 ” 。深入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企业开办涉及的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参保登记、银行开户等 7 个环节整合为 1 个环节,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填报“一张表单”,即可一次性办理完成全部事项。全面推行 “ 免费办 ” ,实现 “ 全程零费用 ” 。向新开办企业

     - 2 -免费提供公章刻制、材料打印、结果寄递等服务,并免费发放税务 Ukey,将企业开办办理费用从过去的上千元变为“0 费用”。积极推行 “ 便捷办 ” ,实现 “ 多渠道好办 ” 。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企业开办专区”,集中提供与企业开办有关的所有服务,实现“只进一门、只找一窗、只跑一次”。依托“15分钟政务服务圈”,将企业开办前移下沉至社区(村),实现“就近办”。大力推进“跨区域通办”,实现与 12 个省份的 30 个市区“跨省通办”。在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平台提供办照服务,实现足不出户“掌上可办”。案例 2:安康市岚皋县“一链通办”助力企业开办再提速

     - 3 -安康市岚皋县优化合并税务、银行等多个环节,实现开办企业“照、章、税、银、保、金”全链条六件事半天内“一链通办”,全程“零材料、零费用、零跑路”。线上线下双同步,审批服务再提速。依托“陕西省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服务平台”,推动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银行机构等审批服务单位统一进驻政务大厅,明确专人对公章刻制、发票税控设备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开户等需求逐项对接落实,实现企业线上一网登录、一网填报,审批服务线下同步流转、协同审批。开展服务预指导,实现事项精准办。在政务大厅开通咨询热线提供预估指导服务,明确专人指导服务,通过热线提前对企业开办涉及的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讲解说明,对需准备的材料信息进行预估提醒,网办操作时可通过热线予以同步辅导,实现企业开办“专人辅导”“一次办成”。帮办代办齐发力,扩展延伸服务面。组建帮办代办队伍,落实讲解引导、领跑代跑,代领网办结果,免费邮寄到家。政务大厅设置服务专窗,对网办平台推送事项进行梳理、督办,衔接工程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涉及的部门,提供更多更全的咨询引导服务,确保“办事不出大厅”“一呼即应、一办到底”。二、办理建筑许可

     - 4 -案例 3:西安市打造移动端微政务审批平台西安市依托全省统一的“一网通办”系统,构建移动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子系统,实行全流程审批网上办、掌上办。加强制度保障,推动审批规范化。制定出台《西安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攻坚提升方案》等 80 项配套政策和制度,梳理公布 10 类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印发审批事项改革意见清单和事项材料清单,明确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审批时限。做深载体支撑,推动审批智能化。推动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消防系统、施工图审系统信息共享,与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管理系统等 17 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接入 190 个电子签章,覆盖 122 个业务部门,为全流程“掌上”审批、全过程监管提供支撑。做实系统应用,推动审批便利化。设置项目信息内容、业务办理流程、企业咨询回复、审批进度提醒等功能,制定《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移动审批系统用户操作手册》,推动实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功能全集成、“系统之外无审批”。案例 4:西安市通过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规范办理建筑许可中介服务

     - 5 -西安市为办理建筑许可等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免费提供网上交易服务和监督的综合性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全面开放、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服务。构建 “ 开放式 ” 网上服务体系。西安市遵循公平准入原则,面向全国开放“中介超市”,各行业符合从业条件且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均可“零门槛”入驻,“无障碍”提供中介服务。明确规定行政审批部门及下属单位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确需开展的要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全面脱钩,审批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打造 “ 网购式 ” 运行管理模式。依托西安市政务服务网建立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提供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技术审查、证明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等中介服务,并对外公布各项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清理规范缺乏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并发布《西安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同步规范中介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等并对外公布。建设 “ 阳光化 ” 交易操作平台。网上“中介超市”具备发布采购信息、推送采购邀请、公开报名选取、公示中选公告、网上订立合同、上传服务成果、服务综合评价、信用联合监管等八大功能,与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联合审图平台、“多测合-”平台、电子证照库等系统互联互通,中介服务成果实时共享至各审批平台。

     - 6 -开展 “ 互通式 ” 信用评价监管。与“信用中国(陕西)”系统对接共享,实现中介服务信用联评、信息联享、守信联奖、失信联惩。按照“一事一评”原则,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时效、态度、收费和规范等方面进行满意度综合评价并网上公示。根据信用综合评价情况,对中介机构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失信行为网上公示。

     - 7 -三、获得电力案例 5:铜川市政企互通数字赋能用电报装推进线上服务渠道融合。铜川市供电公司将“网上国网”接口嵌入“铜城办”APP,用户可通过登录“铜城办”APP 点击“网上国网”模块进行办电、电量电费查询、公示信息查询等多项业务。推进项目信息线上传递。在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搭建“政企工单”模块,线上获取市工改系统项目立项信息,根据项目位置转派属地供电单位,超前开展项目用电需求对接,完成项目打标入库,支撑电网规划、配套工程、线路迁改、综合能源等业务提前开展,实现项目需求超前响应,提升公司供电服务质效。推进 “ 房产+ + 供电 ” 联合过户。针对电力过户业务办理流程、客户个人信息更改、“供电+能效服务”等基础业务和新型电力服务对房产交易中心窗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客户在办理房产过户时可一并办理电力过户。

     - 8 -案例 6:商洛市持续提升办电水平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商洛市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压缩办电环节,压降办电时间,压减办电费用,全面推广“三零”、“三省”举措,持续提升客户“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增强客户电力获得感。压缩办电环节。出台涉电外部行政审批并联审批政策,对小微企业实行免审批或备案制。线上受理客户办电申请,现场答复客户供电方案,10 千伏及以下客户设计免审查。从而将高压办电环节压缩到 4 个,低压办电环节压缩到 2 个,减少客户跑路。压降办电时间。压降外部行政审批时限,实行限时办结制。深化移动作业应用,自动上传现场勘查信息,快速答复客户供电方案,在工程验收结束后即进行现场送电,从而大幅减少办电时间,将 10 千伏客户平均办电时间压降在 45 个工作日内,低压客户办电时间压降在 5 个工作日内,提升办电效率。压减办电费用。实现城乡 160 千瓦及以下低压接入全覆盖;对 10 千伏客户供电优先采用共用线路接入供电;对 35 千伏及以上客户免费开展接入设计和评审;对非永久性客户提供电力设施租赁服务;延伸电网投资界面至低压客户表计处;全面落实国家电价优惠、电费补贴相关政策,全面降低客户办电成本,减少客户办电投入。提升供电可靠水平 。全面推广“网格化”主动抢修,实现“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解决”,让客户快速复电;开展低压不停电作业,拓展 10 千伏不停电作业范围,推进配网施工检修向不停电或少停电作业模式转变,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

     - 9 -四、获得用水用气案例 7:宝鸡市推行用户获得用水容缺受理宝鸡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用户获得用水容缺受理实施办法(暂行)》,优化用水报装流程。公布适用范围。申请人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申请用水报装容缺受理:用水点在供水企业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且经现场踏勘具备接水条件;确因客观原因部分报装资料不能及时提供或存在瑕疵、用水求急切;对补齐补正资料时间等事项进行承诺;在用水方面无欠费、违约、隐瞒、不信守承诺等不良记录。规范受理流程。申请人通过供水企业、政务服务中心、电话预约等渠道和方式提出用水申请。经现场踏勘和沟通,用水人具备接水条件,但确因实际情况需办理容缺受理的,由申请人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申请容缺受理承诺书》。供水企业报装业务受理部门按报装程序办理业务,做好容缺受理相关记录。申请人在供水企业认可的承诺时限内补齐补正相关资料。明确承诺内容 。申请人办理容缺受理时的承诺包括以下内容:申请容缺受理的真实理由和容缺资料,承诺所有提供的信息和申报资料合规合法、真实有效,承诺补齐补正资料的时限等相关事项。

     - 10 -案例 8:西安市浐灞功能区“水电气暖”报装一站式综窗办理更便捷西安市浐灞功能区对水、电、气、暖报装事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设立“水电气暖”综窗,实现相关业务当场办结。“ 一窗受理 ” 提供 “ 菜单式 ” 服务 。设置“水电气暖”综窗,可无差别受理咨询、接件、受理、转办、出件等多项“水电气暖”工作,实现水、电、气、暖“一窗受理”。按需办理,“菜单”多元化,企业和居民可选择电话申报、现场申报、互联网申报、移动端申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申报办理。同时,企业和居民可根据自身用水、用电、用气、用暖需求,选择单一事项申请或多事项组合式申请。“ 一表总揽 ” 提供 “ 联动式 ” 服务。针对企业和群众的不同审批方式,水、电、气、暖的不同审批方式,探索形成“企业和居民分类审批、四条业务主线并行推进”的联动模式。将之前水、电、气、暖报装各自需要填报的申请表,简化整合为一张《浐灞生态区“水电气暖”综窗报装申请表》,企业和居民只需填报一张表,就能一次性提交水、电、气、暖所有报装信息,有效确保了企业和居民向不同业务部门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了各部门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换,促进了浐灞审批业务联动。“ 一口登记 ” 提供 “ 淘宝式 ” 服务。前台“一口登记”企业和居民的报装需求意向后,立即转入后台进行协同办理,全部申请材料实行全程电子化流转,实时推送至供应单位同步审批,水、电、气、暖报装单位根据工作流程,主动提前对接企业和居民,为水电气暖接入服务做好准备。

     - 11 -五、登记财产案例 9:西安市推行“交房即交证”改革实现交房交证零时差西安市推行“交房即交证”改革,提升商品房办证效率,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创下了不动产登记的“西安速度”,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确权利义务,倒逼责任履行。在商品房预售买卖合同签订环节,将“交房即交证”作为约定条款,由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进行选择确认,倒逼开发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引导购房人按时按要求提供相应办证材料,实现开发企业在交房同时为购房者一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严格规建审查,强化刚性约束。大力优化项目审批手续,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施工许可时,明确各类技术指标,确保“图证一致”,开发企业须“照图施工”,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重新报审,各部门加强事中监管,确保规范施工,顺利验收。密切部门协作,推行联合验收。施工完成后,开发企业应积极建设辅助工程、配套设施,加快准备验收材料,向住建部门申请联合验收。住建部门按照“同时受理、联合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原则,加快审批事项的办理速度。验收合格后,由开发企业及时委托房产测绘机构实施房屋实测,经住建部门审核上传楼盘表后,将审核成果推送至不动产权籍调查部门、税务部门使用。创新征缴模式,加大信息共享。在确保线下房屋维修资金和

     - 12 -契税缴纳窗口便捷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网上缴费渠道,购房群众可通过手机客户端、PC 端缴费,并将结果推送至住建、不动产部门使用,简化群众提交材料,优化办理事项。提高登记效率,拓展办理渠道。以“交房即交证”改革为抓手,聚焦“优服务、增便利”,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大力推进不动产网办系统优化完善,使开发企业和购房人可以通过不动产企业端、“i 西安”APP 网上申请不动产登记,并推送电子证照,实现企业群众“零跑路”。全程帮办服务,同步交房发证。开发企业在约定交房前将交收房通知、办证申请、契税及维修资金缴存方式一并告知购房人。不动产登记部门全程牵头协调、指导帮助,对按期按要求提供材料的...

    篇三: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计量示范创建

     助推嘉定计量市场环境优化

     一、背景情况 为营造健康的诚信计量市场,打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消费环境,助推地区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嘉定区真新街道先行先试,以诚信建设为抓手,以诚信计量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创建活动。通过健全机制、分级监管、社会共治、氛围营造,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部门联动与条块结合,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组成诚信计量建设新队伍

     1 、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挂帅推进诚信计量创建工作。为做好创建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街道共同成立“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规划、方案审定、重大问题的协调与决策。

     2 2 、明确诚信计量建设具体工作方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街道共同印发《关于真新街道创建“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的活动方案》(嘉真街发〔2021〕5 号),对街道诚信计量创建目标、规范要求、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创建工作计划等进行明确,为街道诚信计量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分级监管,探索诚信计量建设新模式

     1 1 、建立健全街道计量建设制度体系。区分不同管理对象分层次实行差异化管理,针对管理者,建立定期对各经营者的计量器具进行抽查制度、计量器具报废更新制度、惩处非诚信计量制度、诚信档案制度等。针对经营者,建立定期自检计量器具制度、进货计量验收制度、计量器具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计量器具日常自校制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等。

     2 2 、建立计量器具档案,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区分经营单位诚信状况实施分类监督管理,发挥诚信计量导向作用,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计量违法行为多发的领域、行业、商户增加检查频次和处理力度。

     (三)社会共治,创立诚信计量建设新模式

     1 1 、建立群众计量监督员队伍,探索创新群众共建队伍。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监督作用,聘请群众和社会人士担任计量监督员,建立相应的群众计量监督员队伍。

     2 2 、“商户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三方共治的新模式。创建区域内的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企业、眼镜店、商店(超市)、医院作为重点创建单位,在经营场所内张贴承诺书向社会承诺诚信计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政府、社会、主体三方共治,让诚信计量根植人心,让违法计量无处遁逃。

     (四)营造氛围,提升诚信计量建设新高度

     1 1 、畅通社会监督投诉渠道。定期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和

     《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宣贯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各类媒体积极宣传计量法律法规、计量科普知识和诚信计量工作,提高诚信计量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诚信计量申诉、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类计量申投诉。

     2 2 、扩展社会面理解参与度。通过道旗、花草插牌、以及路边大型宣传阵地等方式和渠道,扩大创建范围内诚信计量的宣传氛围,让社会大众提高对诚信的重视、对计量的认知和对诚信计量创建工作的理解度,形成商户自觉遵守、市民参与监督、政府积极执法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成效 通过诚信计量示范街区创建活动,街镇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示范区内所有商户电子秤 100%强检,210 家先行示范单位统一制作了诚信计量台账,区分行业分门别类建立了台账目录、规章制度、计量器具清单、自查记录等。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诚信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商户诚信自律意识和法律水平以及商贸服务业计量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得到提升,诚信计量示范街区创建取得实效,具有很好的社会推广价值。

    篇四: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赋能便民办税,创新驱动税收共治

     一、工作背景 围绕全国税务系统“十四五”期间提升办税缴费体验及协同共治能力的总体目标任务,为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静安区税务局在市税务局、区委区府的关心指导下,致力解决纳税人办事“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探索与市政府“一网通办”整体脉络相融合,与园区企业和自然人需求相融合,与智能咨询及智慧办税相融合。历经近 1 年的筹划建设,静安区税务局协多方共治之力,在市北高新园区政企通服务中心构建形成了以政务服务为核心,打通服务园区纳税人及缴费人“最后一公里”的“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

     二、主要做法 静安区税务局立足精细服务、精诚共治理念,以信息、数据、共治为着力点,以实现“园区企业就近办、纸质材料免交办、劳模远程指导办、涉税事项全能办、税收体验智慧办、社会共治大家办”为目标,推进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以“智 慧”“共治”为核心,实现问办结合

     “远程传输办税”,通过配置远程办税终端,纳税人可自助使用高拍仪等设备在线制作并传输电子资料,由税务端工作人员远程进行业务受理。目前,已实现纳税人及税务机关电子签章,纳税人可免于提交纸质材料,真正实现“纸质材料免交办”。

     “空气成像咨询”,依托总局和市局 12366 知识

     库,储备 6 大类 62 小类上万条常用业务问答,通过在“无介质全息空气屏”输入语音或关键字咨询即可获取答复。

     “劳模互动辅导”,利用双屏辅导办税终端,纳税人在自助办税时可与劳模工作室视频连线,进行屏幕共享,即时获取劳模“面对面”的远程协助。

     “政务共治通办”,通过配置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智能终端等设备,全面对接市政府“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除电子税务之外的证件办理、就业创业、婚姻登记等多项政务业务自助办理,以及法律资料查询、上图专业数据库查询、人社部门在线咨询等自助服务,真正发挥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的功能实效。

     (二)以“科技”“数据”为驱动,试点四类体验

     人脸识别,试点个性化提醒。配置 AI 智能设备,自动检测入厅人员、测量体温,并通过全息屏幕拟人播报迎宾语和大厅区域指引。

     实名查询,试点全方位“体检”。办理实名办税身份信息的企业法人,可查询并打印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发票核定、纳税申报、行政处罚等十大类 21 项信息的“体检报告”,并精准推送最新政策和热点政策提醒。

     数据可视,试点综合性展示。通过“大数据”集成,在大屏展示区办税服务厅及社会共治点的实时运能和服务情况,以及本区和园区的企业数量、税收情况、税收排名等信息。

     共享直播,试点多元化培训。利用“无介质全息空气屏”显示云直播培训画面,并实现实时双语字幕,目前已按月制定常用政策辅导培训计划,正式运行后将与多个政务部门共享直播间,为园区

     企业开展定期线上培训、普法宣传,通过“科技感”提升宣传培训活动的吸引力和效果。

     (三)以“需求”“问题”为导向,拓展四项服务

     发票领用零等待。配备了发票领用自助办税终端和发票仓库,使纳税人“足不出园”即可自助领取发票。从身份识别到领取发票,整个过程不足 2 分钟,补足了网上领用发票需要等待 1 天的“短板”,便利度获得纳税人充分肯定。

     协同服务再延伸。通过提供“房产税费估算体验”服务,为需要房产交易的纳税人估算税费提供便利,实现与区房产交易中心的远程协作。

     业务办理全覆 盖。在大力推广自助办、远程办的同时,共治点仍配备了 2 名现场工作人员,以满足纳税人办理自然人业务(含发票代开、社保费申报、房产税申报、外籍人员个税汇算)及双语服务等个性化诉求。

     税法宣传更入心。作为税法宣传教育基地延伸点,共治点还增设了互动宣传展示区域,参观者可通过点击“无介质全息空气屏”参与税务游戏问答,闯关成功即可获得税宣品奖励,让纳税人由“被动”接受税收宣传转为“主动”学习税收知识,使税收宣传更具亲和力。

     三、工作成效 该共治点占地 500 平米,可同时容纳近百人,集成了纳税申报、涉税受理、发票领用、纳税咨询、宣传培训等常用纳税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了园区及其周边近 4 平方公里、3500余户企业纳税人的办税问题。自 2021 年 4 月 1 日市北高新

     园区社会共治点正式运行以来,共治点已接待 218 批次 309家 1304 人次的政府机关及企业参观,提供业务办理及咨询服务 1416 户次,直播培训 3379 人次。体验者普遍表示,共治点不仅为园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更让纳税充满了“智慧感”和“科技感”。

     (一)不出园区办税,减少纳税人往返

     新静安地域狭长、办税服务厅点位居中、区内北部企业办事较远。共治点有效发挥市北高新园区的地域优势和聚集效应,吸引了园区及周边企业办事,减少了往返时间。在“非接触式办税”及共治点的双重作用下,2021 年第三季度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申报业务、发票业务以及文书类业务的园区企业占全部园区企业数的占比较原来均有所下降。申报业务从原来的 23.6%下降到 16.7%;发票领用业务从原来的 42.3%下降至 9.7%;发票验旧业务从原来的 2.6%下降至 0.85%;退抵税费申请业务从原来的 11.26%下降至 2.59%,往返办税服务厅的园区企业显著减少。

     (二)快速响应诉 求,服务对象全覆盖

     共治点依托静安区税务局“毛琦敏劳模创新工作室”,分类分级响应纳税人、缴费人需求。通过双屏辅导办税终端及远程办税终端与纳税人建立实时连线并远程帮办,对应该即时回复及受理的事项,即时解决;对纳税人缴费人向工作室提出的复杂咨询及诉求、意见建议等,按《劳模创新工作室需求管理工作机制》在规定时限内处理回复。截至 10 月底,

     双屏辅导办税终端业务办理量 341 笔,占总量的 33.04%,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自助办税设备业务办理量 171 笔,占16.57%;远程办税终端业务办理量 94 笔,占比 9.11%。共治点服务对象涵盖企业、个体户及自然人,其中个体户及自然人占比 11.98%。同时,对于“一件事一次办”税费种综合申报、优惠办理、发票领用、发票代开及“房产税费估算”在内的所有的全市通办办税缴费业务均可在共治点办理,其中外区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 21.96%。

     (三)延伸服务内涵,实现政务大融合

     借助“一网通办”智能终端及政企通集成电脑平台,不断延伸“政务共治通办”内涵。先后引入了检察院、人社局、劳动监察等多家单位入驻,为企业及个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拓展了共治范围,实现更全面的政务服务。政务融合服务合计 249 笔,占比 24.13%,主要包括公安局、社保局和移民局的部门业务及自身证照打印等。市北高新园区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为静安区域范围内持续推广和拓展智慧化共治服务奠定了基础,也为打造纳税人缴费人身边的“智慧税务”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篇五: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10 篇 目录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1 ......................................................... 2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2 ......................................................... 5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3 ......................................................... 9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4 ....................................................... 13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5 ....................................................... 18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6 ....................................................... 23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7 ....................................................... 27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8 ....................................................... 31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9 ....................................................... 35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10 .................................................... 38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1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水电气“报装联动”改革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亚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的通知》(三府办〔2021〕216 号)精神,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整合优化水电气报装业务,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园区试点推行水电气报装“一站式”“两先行”“四个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 一)“ 一站式” 政务服务 , 助力审批效率提升 。针对企业水电气报装需多头申请办理的痛点,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联合水电气等公司,分别制定了创建水电气优化营商环境示范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开设“水电气报装服务综合窗口”,打通政务服务数据与水电气等公司之间数据互通互认渠道,水电气等公司通过政务服务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实现水电气报装“一次不用跑”,提高审批效率。

     ( 二)“ 两先行” 主动服务 , 助力报装服务快捷 。水电气等

     公司派专员预约企业,上门提供“两先行”服务(技术、安装),提前协调做好现场踏勘、编制方案、外线施工和表管安装等接入流程,可与企业同步设计、施工、验收,避免后期报装水电气二次开挖土地,确保管网工程施工完成后能以最短时间完成验收、开通和经营管理权移交等工作,在园区企业用户正式用水、用电或用气前,完成水电气管网接入的前期工作,将报装流程变为报用开通。

     ( 三)“ 四个零” 极简服务 , 助力办事成本降低 。一是“零上门”报装。通过“园区服务中心热线”“微信公众号网上营业厅”等多渠道申请报装预约。二是“零材料”提交。凡是能够在政务系统等正规渠道核验用户证照和信息的,用户无需再提供任何证照材料。三是“零审批”服务。只需提供报装登记信息,签署承诺书和报用合同,即可完成接入前期手续。四是“零成本”接入。在园区市政管网已敷设的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内,企业用户无需承担其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安装费用。

     二、主要成效

     ( 一) 供水服务更优。供水企业免费为用户提供前期接水报装的技术和咨询服务,改革前,企业用水报装需耗时 4—12 个工作日,一般需要跑两趟才能完成供水报装业务。现在,企业提出用水需求当天就可以实现开通用水。供水公司全面推行的“管家式”供水延伸服务,甚至将供水专业服务延伸至了用户“水龙头”。

     ( 二) 供电时限更短。供电报装全流程改革优化后,供电时间大大压缩,园区内低压用电报装时间由 6 个工作日压减

     为 2 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用电报装时间由 32 个工作日压减为 20 个工作日;园区内 10 千伏单电源扩报装客户取消“客户确定供电方案、答复供电方案”工作。

     ( 三) 供气流程更简。燃气报装全流程精简优化后,燃气报装办理环节由 7 个缩减至 2 个,重点项目燃气报装,燃气公司开辟“绿色快速通道”,实行“四同时”(同时报装、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确保项目按时、按需安全供气,着力提升企业用气满意度。

     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水电气“报装联动”改革,有效提升水电气报装服务便利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流程与水电气报装流程的高效衔接,减少了审批程序、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助力工程项目建设和投产提速。2021 年 7 月以来,已有 28 个项目受益,园区企业用户已享受水电气技术和服务“两先行”58 次,共减免报装相关费用 437.93 万余元。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2 洋浦保税港区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儋州市人民政府(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0 年 6 月,省委、省政府赋予洋浦保税港区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重大使命,洋浦保税港区聚焦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和做大经济流量,着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破解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的便利度和获得感,有力促进了自贸港政策实施和保税港区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 一) 成立园区综合党委,党建引领园区发展。洋浦保税港区成立综合党委,由与保税港区企业关系密切的税务、市场监管、规划、市政、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边检、海事、消防等部门负责人担任综合党委兼职委员。综合党委树立园区“大党建”理念,组织开展“自贸先锋”党建系列行动计划,包括实施企业基层组织孵化、举办“政企面对面”恳谈会、组织企业家沙龙活动、实施政策落地集中攻坚行动等,实现党建引领园区发展。

     ( 二) 开发问题清零平台,助推问题高效解决。聚焦解决企业诉求,适时召开企业座谈会,邀请企业点单,政府问诊开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洋浦保税港区企业问

     题清零平台。问题清零平台启动后,对程序性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推动部门协同,避免企业往各职能部门多头跑、重复跑,提升保税港区服务企业和园区管理效率,提升了市场主体便利度、获得感。

     ( 三) 以企业诉求为导向,线下线上合力服务。企业利益无小事,政策落地实施、水电气接通等都在服务范围,“工地一线、企业现场就是办公室”,服务企业和项目零距离。并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努力做到通过解决个案问题实现同类问题清零。配备企业服务联络员,及时了解企业诉求,跟踪项目建设进展。组建企业服务秘书群,及时在线回复企业问题,对于能立刻解决的问题,迅速协调解决。国际粮油项目先后3 次申请变更用地选址,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半月内先后 3 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该项目从项目选址、办理审批手续、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 6 个半月时间,而国际上同等规模项目建设期约为 2—3 年,创造了自贸港速度。

     ( 四) 联合打通难点堵点,推进政策落地实施。洋浦保税港区与省商务厅、海口海关、洋浦海关、洋浦经济发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加工增值政策解读培训,指导企业资质备案实单操作。加工增值政策首单完成后,迅速放量增加,截至 2021年底,加工增值备案企业 15 家,加工增值实单业务 123 票,货值 6.2 亿元,免征关税 4894.6 万元。联合海口海关、洋浦海关改造更新卡口信息系统、优化海关通关系统,并行设置“分批送货、集中报关”与“选择性征税”两个业务功能模块;集中攻关,设计符合洋浦保税港区特点的跨境电商即买即提

     购物流程和实现路径。在洋浦保税港区挂牌设立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先行示范区,开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与海南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洋浦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洋浦分行优化企业开展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从侧重事前审查转到事中事后监管。联合洋浦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优化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创新船舶落户“多证联办”制度,首创海事、船检等跨部门联合审批工作机制。

     二、主要成效

     ( 一) 形成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洋浦保税港区企业问题清零平台实现了“一个窗口”“双向监督”“三项机制”,即打造企业服务 APP 一个窗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畅通政府与企业的双向监督,问题解决过程公开透明;建立清零、跟踪、评估三项机制,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实现“一类问题的解决”,形成了高效解决企业问题的长效机制,有力提升了服务企业的能力。

     ( 二) 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2021 年实施“多证联办”模式后,洋浦伟海船务有限公司旗下的“盛安洋”货轮由巴拿马进口并入籍“中国洋浦港”,从报关进口、登记到重新营运,由原来 30 多个工作日压缩至 6 个工作日。海南创远海运有限公司“创新 9”货轮由武汉转籍“中国洋浦港”,仅用 1 天半时间即办完全部手续,大大节省时间成本。

     ( 三) 吸引更多项目投资落地 。洋浦保税港区发扬服务企业“店小二”精神着力打造的自贸港“样板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和项目落地。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1 年洋浦保税港区完成进出口总值 364.7 亿元,同比增长15.6 倍;经营总收入约 2155.5 亿元,同比增长 3.77 倍;实际使用外资约 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 倍。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3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办好”改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近年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坚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围绕政务便民、助企服务、项目建设等领域,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办好”改革,打出多套审批服务组合拳,为我省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

     一、主要做法

     ( 一) 坚持便民利企 , 打出服务“ 加法” 、 环节“ 减法” 组合拳, , 打破壁垒化繁为简。

     。一是创新推出“1+1”审批组合服务,选择食品生产许可等 11 个事项,将两个审批子项深度融合,形成“变更+延续”“补发+变更”等系列组合,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二是在全省率先推出 14 个业态 55 件“一件事一次办”,并将 10 个业态 31 个行业纳入“一业一证”改革,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三是在全省率先推行外线工程审批服务“三合一”改革,实现并联申报、审批,审批时限从原来的 25 个工作日压缩至 3 个工作日。四是创新推出“视频委托书”改革,首批将“食品经营许可证首次发放”等 53个事项申请材料中的授权委托书,以视频的形式代替传统纸

     质委托书,便利企业群众办事。

     ( 二) 坚持“ 保姆式” 服务 , 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 店小二” , 精准服务破难题 。一是牢固树立“企群至上”服务理念,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和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实行帮办代办制;组建“上门审批小分队”,把审批服务直通车开到企业“家门口”,做到现场审批、现场出证。二是建立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 2 小时问题解决机制和服务企业“三个清单”管理机制,将企业按落地运营、已落地正办理手续和有意向来投资三个类别分包到具体县领导,由县领导亲自对接服务,破除“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和“推绕拖”等诟病,营造重商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出周末“不打烊”+24 小时自助服务,将企业、群众需求强烈的高频政务事项纳入服务范围,安排专人提供随到随办服务。目前累计推出 257 项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 626 项事项“24 小时”可办。

     ( 三) 坚持负责思维 , 创 新三项机制“ 兜底”, , 确保“ 一站办好” 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推行政务服务“1+N”模式,即对到大厅办事的企业群众,由首问窗口发挥“1”的作用,向涉及有关服务的“N”个窗口延伸,通过跨窗跨部门协调、帮办代办等方式实现“一次办好”。二是推出未办成事协调服务窗口,本着“YES 为常态、NO 为例外”的原则,按照“办不了”“很难办”“不给办”“没办过”等分门别类,限时办结。三是推行“137”马上就办和“红黄绿灯”监督机制,将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事项列入“督考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等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

     严肃处理。

     二、主要成效

     ( 一) 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创新推出“一业一证”等改革举措,大大减少了申报材料、优化了审批流程。如社会投资类、政府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分别由 80、110 个工作日压缩至 50 个工作日,压缩率分别为37.5%、54.5%;外线工程审批时限压缩 88%、申报材料压缩60%;“一业一证”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分别较改革前压减了 60%、70%、72%;“1+1”组合服务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分别较改革前压减了 62%、65%、70%。

     ( 二) 办事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高频事项等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和企业跑腿次数。如原先企业办理一个行业证件,审批(承诺)办结时限一般为 21—32 个工作日,建立行综合许可制度后,办结时限缩短至 10 个工作日。

     ( 三) 办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企业群众到大厅办事均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由审批人员依法依规提供精准化、“保姆式”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等问题。如:一家便利店的营业,从营业执照到食品经营许可,到户外广告,均能在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办好”;一个景区的建设,从营业执照到企业资质,从环境影响评价到水土保持,从工程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从排污许可到取...

    篇六: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名称:

     三措并举,实现工程建设全程跟踪服务 案例内容:

     以提升政务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作风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工作定位,全面拓展“利企服务”,从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到竣工备案,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真正做到“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主要做法: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优化“ 营商” 环境。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要求,编制并向社会公开的审批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推行“首席服务员”、“一对一”跟踪指导、短信提醒等服务方式,实现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证照电子核发”的高效便捷服务模式。

     二是加快项目落地,助力“ 迎商” 环境。积极转变工作定位,坚持靠前服务,主动为项目各方主体提供法规、程序、技术等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实行“三下机制”、“一线工作法”,对施工工地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及时帮助企业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工业建设项目试点推行“审批信用承诺制”“容缺+告知承诺制”,实施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 适商” 环境。开展住建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把脉问诊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聚焦“痛点”,组织廉政

     谈话,签订岗位责任书,签署《不参与不插手承诺书》,围绕行政审批、招投标监管、建筑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 35 个,制定防控措施 43 个,建立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网络体系,全力提升服务质量;疏通“堵点”,开通投诉热线,加大行业营商环境和作风效能监督力度,通过走工地、访企业、下村屯,明察暗访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构建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瞄准“难点”,针对走工地、访企业、下村屯收集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服务清单,尽心尽职尽责跟踪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实践成效:

     坚持突破传统思维,瞄准前沿动态,三措并举全程跟踪服务,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助力龙凤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七: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 11 个典型案例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以市政府文件出台《郑州市优化市场监管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为全市 137 万多户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全市市场系统在服务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现予以公告。

     案例一:“零见面”审批再提速

     “全链条”服务再提升

     中原区市场监管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担当作为,特事特办,绿灯全开服务辖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保障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通过在政府服务中心窗口与各市场监管所安排业务骨干每日值守落实全天候电话咨询服务,解决群众办证、办照疑难,在接到申请人关于疫情防控企业注册登记的相关咨询后,指定行政审批科工作人员与其对接,提供一对一视频指导服务,从管理人员实名认证、经营范围的修正确定,到填报材料各项要素,跟踪办理进度,压缩中间环节,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郑州某卫材有限公司的业务受理、核准、执照打印。考虑到防控物资保障刻不容缓,特批准许企业申请人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来到政务大厅领取营业执照。避免因邮寄耽误的时间,最大限度满足了企业的紧急需要。2020 年 2-3 月间先后为 30 余家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投入生产活动。

     案例二:小小“便民卡” 贴心“大服务”

     二七区市场监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面对辖区小门店较多且门类繁杂,日常监管、登记许可核查任务重、基层监管所工作人员少这一突

     出问题,蜜蜂张市场监管所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创新思维,设计印制了“便民服务卡条”。包含二七区局办公地址、蜜蜂张所办公地址、二七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地址、个体工商户设立所需材料、个体工商户注销所需材料、个体工商户变更名称、经营范围所需材料、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地址所需材料、旧营业执照换新所需材料、营业执照丢失所需材料、营业执照补领所需材料、营业执照业务代办所需材料、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办理所需材料、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业务代办所需材料、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注销所需材料、食品经营许可证丢失所需材料、食品经营许可证注销所需材料等十六个模块,摆放在该所办事大厅,群众随用随取。卡片上还印有蜜蜂张市场监管所的电话,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电话咨询想要了解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网络交易、信用与风险等相关事项和问题,架起了基层市场监管与辖区群众联系的桥梁。截至目前,蜜蜂张市场监管所共发放“便民服务卡”870 张,接到群众证照办理咨询电话 235 次,办理证照业务 127 件。

     案例三:商标违规代理 严肃立案查处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医院名称,是疫情防控期间全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重要标志之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外的其他申请人将“火神山”、“雷神山”作为商标注册容易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郑州市某公司作为一家经备案的专业商标代理机构,理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着专业及熟悉的了解,但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上述情况,仍接受申请人代理注册申请,为申请人代理注册申请“火神山”、“雷神山”商标。2020 年4 月,金水区局执法人员对郑州某公司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涉嫌违法代理“火神山”、“雷神山”商标进行立案查处,做出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10000 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宽进”见实效 “严管”不缺位

     2020 年以来,管城区市场监管局对药械市场进行了全面优化。一是“就近办”降低药械市场准入门槛“三个不再”:对于法规中无明确要求的材料不再收取;对于本系统可查阅的资料不再提供;对于申请材料中经营面积、仓库面积、从业人员数量及专业等情况不再做硬性要求。二是压缩药械行政审批时限:药品经营许可证缩减至 5 个工作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备案缩减至 3 个工作日。自 9 月 1 日下放审批权限以来,累计新办药品经营企业筹建 17 件,药品经营许可证 11 件,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100 件,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 41 件,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 87 件。三是引入医疗大数据运营中心,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批准成立管城区医疗大数据运营中心,开创该审批领域省内先河。针对行业传统的“小、散、乱”等弊端,实行集中的办公、仓储、物流,为企业节省经营成本。“中心”计划三年引进企业 500 家,年营业额超过 20 亿元,利税超过 1 亿元。截至 2021 年 1 月,已经进驻企业 121 家。四是实现“互联网+监管”,进行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依托“中心”建立数据库和“云服务”。人员、产品、物流、仓储等各种数据集中到“云端”,实现厂商、经销商、医疗机构、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实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提高监管效能。

     案例五:营业执照立等可取 企业开办一站完成

     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流转推动企业开办从“线下”到“线上”,让群众从“来回跑”到“不出门”,最大限度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2020 年 12 月郑州市民刘先生到惠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为新公司办理企业登记手续。在大厅咨询台处说明了来意之后,大厅工作人员将刘先

     生引领至全程电子化辅导人员处,由惠济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提供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全程辅导,帮助刘先生办理营业执照,通过“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上传资料。40 分钟后,刘先生已经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所有材料准备好,提交审核,并拿到了营业执照。他提交的材料也已通过网上共享系统已经同步推送到银行和刻章机构,当事人可以直接去开户、刻章,同时,税务和社保登记也在大厅商事登记专区内设有窗口,申领发票和社保登记在商事登记专区内就可以办结。

     案例六:深挖商标富矿 助力脱贫攻坚

     上街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商标注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通过帮助村集体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2020 年 5 月,冯沟村按照脱贫攻坚“一村一品”相关政策,设立精准扶贫项目,利用该村地理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主要开展农副产品、食用油、植物油的加工及销售。但是冯沟村原有商标所有权人已经变更,村集体企业没有商品商标,商品无法走向市场。

     该局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行动,由知识产权科全程参与其商标注册及产品推广。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冯沟村及周边历史文化名村,在探访历史遗迹,深入了解冯沟村历史后,确定了利用黄河历史文化品牌打造农产品品牌、围绕开阳湖、五云山挖掘商标价值的发展思路。

     2020 年 6 月下旬,上街区市场监管局邀请市局商广处帮扶指导冯沟村扶贫产业申请商标,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受理中心郑州分中心,明确专人一对一指导企业,共申请“开阳湖”“五云香”“五云工坊”等 5 个商标。

      2020 年 8 月,绿城农业发展中心生产出的成品油已连续两批送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发的一期产品食用花生油投放市场之际,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商标引领作用,帮助其商标走向市场,并积极参与产品外包装设计,多方请教,力求达到合规美观、便于推广。

     目前上街区绿诚农业发展中心食用花生油已经投放市场,产品前期的销售已实现利润达 7.4 万元。按照目前项目日产 800 千克花生油估算,预计年产量可达 1.2 万桶。下一步,还要继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放到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创新流通方式促进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另外,绿诚农业发展中心油厂高效运作,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 5 人均在该厂上班。下一步,会根据生产量提供更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足不出村完成就业,每月每人增加收入两三千元,通过产业扶贫增加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案例七:“6S”管理标准化 安全溯源电子化

     新密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构建具有新密特色、标准引领、信息支撑、群众参与的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成功创建“6S”食品监管新模式。

     (一)突出“货架革命”,实施 6S 标准化管理。根据商品的体积及货架规格定量摆放,把食品与非食品进行合理的分区定位;根据食品的风险程度定货架定色标;销售先进先出,防范食品过期;

     (二)突出追溯理念,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商品实现一品一码,监管人员通过对溯本通后台审核及时掌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食品安全溯源电子化、市场监管

     执法动态化、问题食品召回实时化。提升批发经营户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畅通上下游环节对接,经营户之间的卡卡交易,努力实现溯源体系多环节、全链条的对接。

     (三)突出建设时序,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将互联网+6S 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月考核体系,督促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目标。

     (四)突出疫情防控,严格冷链看板管理。以 6S 现场管理为平台,增加进口冷链食品“集中仓采购”、“五证”查验、消毒入库 6S 疫情防控看板,实现“内包装消毒”防扩散、加工过程防传染、人员防护保安全。

     案例八:“交银保”创新服务 质押融资更便捷

     郑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联合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银保”新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动新服务,解决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的问题。

     该模式以专利产品交易数据为基础,以专利产品对应的知识产权为合格质押物,具有成本低、质押率高、可循环等特点。2020 年 9 月 10 日,在平台试运营的初期,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办、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通过组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首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交银保”新模式成功为企业获得 5000 万元专利质押融资贷款。

     案例九:只进一次门 检查多项事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郑州市商务局对车用油品质量展开部门联合抽查,事前做好协调准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按照现场程序,执法检查人员向加油站工作人员出示执法证,告知对方抽查要求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各个检查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执法检查人员查看了加油站的工商营业执照、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查验了最后一次进货的发票等,填写了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单,然后由市场监管局委托的第三方抽检机构对加油站的库存进行记录,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抽检留存。

     据了解,第三方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后,监管部门将进行结果认定,将抽查结果统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会采取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等方式衔接后续监管,并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扩大社会监督,需要联合惩戒的,纳入联合惩戒范畴。

     案例十:药房建设标准化 群众用药更安全

     2020 年 5 月,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印发《郑州市医疗机构药房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从药品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设施设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使用六大方面制定详细的标准化药房建设细则,在全市一级以上(含一级)医疗机构中开展药房标准化建设,从系统上、根本上来提升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水平,减少药品风险隐患,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工作开展以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定目标,压责任,逐辖区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建设单位的督导检查和帮扶服务,对发现的问题逐项逐条、对标对表督促整改,完善提升。先期打造 8 家试点单位,业态从省级医院到村级卫生所全层级涵盖,召开全市药房标准化建设观摩大会,

     总结交流经验,对标寻找差距,树立典范,点面结合,深入推进。年终严把验收关口,坚持求质不攀量,确保每一家标准化药房都名副其实,并实施动态化管理,对后期降低标准的一律摘牌。目前,全市已有 170 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标准化建设,同类占比 65%,比原定建设计划翻了一番,取得较好成效。

     案例十一:强化非公党建引领 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2020 年,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以“争创先进非公党建指导站、争当优秀非公党建指导员,送技术、送标准、送管理、送法律、送党课”为主要内容的“双争五送”活动,融市场监管职能于服务企业提质增效,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服务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新路子。

     (一)主动上门送法律,为民解忧显担当

     联合鑫山党委,为凤凰名优建材城商户们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讲座。通过对商业广告含义、法律条款、常见违法案例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商户们普及了法律知识,拨开了商户心中的迷雾,避免商户发布的商业广告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讲座现场经营商户和执法人员互动答疑,解决了商户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商户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立足职能送管理,为企护航勇作为

     郑州圆方非公党建学院是一家集培训、住宿、餐饮于一体的民办党建培训机构,因为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前去学习。繁重的接待任务呼唤着规范化的餐饮管理手段,管城区

     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第一时间带领非公党建指导员,现场指导企业党建工作,监管人员深入学院指导厨房、餐厅改造升级,并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帮助其建立食品安全“6S”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各项培训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筑牢堡垒强指导,精准帮...

    推荐访问:营商环境优秀典型做法案例 做法 典型 案例

    相关文章:

    Top